学术投稿

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在结膜囊成形术中的应用

李援东;侯习武;刘德成

关键词: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 结膜囊狭窄, 成形术
摘要:目的 研究同种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acellular dermal matrix,ADM)组织补片在结膜囊成形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6例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义眼胎植入术后结膜囊狭窄的患者进行结膜囊成形术.随访观察6~i8月,平均11月.结果 26例均获得满意效果.半年后组织补片呈正常结膜色泽外观,且稳定.无感染、坏死及排异等发生.配戴义眼片后患眼外形满意.结论 采用ADM组织补片进行结膜囊成形术,取材方便、手术安全、疗效可靠.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相关文献
  • 前房气体介导下的深板层角膜移植术

    目的 探讨前房气体介导下可重复切的深板层角膜移植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1例(41只眼)行此改良的深板层角膜移植术.其中角膜炎反复发作所致混浊累及深层基质者22只眼、化学伤或热烧伤所致混浊累及深层基质者12只眼、完成期圆锥角膜4只眼、累及深层基质的角膜营养不良2只眼及角膜变性1只眼.术后以裂隙灯显微镜观察患眼角膜植片的转归、原眼表疾病的预后、角膜层间的透明度、新生血管的侵入、后弹力层破口的闭合、视力和眼内炎性反应的情况.结果 在41只患眼中,有31只眼完整的暴露了后弹力层,有6只眼的部分基质瘢痕与后弹力层不能完整分开;另4只眼在分离近中央部深层基质和后弹力层时,发生穿孔.术后有1只眼发生了严重的前房毒性反应.随访期内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前房气体介导下手法分次切的深板层角膜移植术安全有效.

    作者:毕燕龙;徐蔚;周祁;李厚硕;王震;李雯;荣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彩色多普勒成像观察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激光光凝前后视网膜中央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

    目的 以彩色多普勒成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技术观察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激光治疗前后患者视网膜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利用CDFI检测激光治疗前后DME患者视网膜中央动、静脉的血流速度与CRA阻力指数.结果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格栅光凝治疗后患者视网膜中央动、静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均有所下降,阻力指数增加,视力不同程度提高或保持不变.结论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激光治疗后,改善了视网膜氧的供给,视网膜血管收缩,对于改善和稳定患者的视力以及减轻水肿方面疗效显著.

    作者:刘豫;许雪亮;刘双珍;唐仁泓;陈国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儿童远视性弱视治疗前后屈光状态的变化

    目的 探讨远视弱视儿童经综合治疗后屈光状态的变化特点.方法 对42例73只眼远视弱视儿童配镜、常规遮盖治疗及远压抑治疗,红色闪光仪治疗,强迫弱视眼做精细工作,随访2~7年,对比屈光状态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后屈光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均下降屈光度轻、中度远视与重度远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月数轻、中度弱视组间及轻、中、重度远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弱视儿童配镜、常规遮盖治疗及远压抑治疗后促进重度远视屈光度明显下降,弱视程度明显下降,弱视治疗疗效与初诊时的年龄、弱视程度、远视程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作者:张颖;张晓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高度近视白内障术后视网膜脱离临床观察

    目的 评估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术后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方法 从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行白内障手术的高度近视患者,357例586只眼,平均随访35.6月(8~12月),术前平均眼轴长度为30.68 mm(26.11~35.17 mm).结果 15只眼(2.56%)术后并发视网膜脱离.术前39只眼(6.65%),术后64只眼(10.92%)行预防性光凝治疗,随访期间未见发生视网膜脱离.结论 白内障手术会增加高度近视眼并发视网膜脱离的风险.白内障术前、术后预防性光凝对减少术后并发视网膜脱离有一定作用.

    作者:赵东升;祝肇荣;盛耀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视神经炎与多发性硬化临床关系的分析

    目的 对50例单一视神经炎患者进行头部MRI检查并跟踪随访观察,部分视神经炎患者存在中枢神经系统(CNS)其他部位病损,证实部分视神经炎可发展为临床确诊的多发性硬化(CDMS).方法 对50例视神经炎行头部MRI检查,采用自旋回波(SE),纵向射频重复时间为30~500ms,横向射频重复时间为80~2000ms,层厚5mm.全部患者进行了1年~10年的随访.结果 38%的视神经炎患者有脑MRI异常.显示视神经异常的5例,脑白质有异常改变的16例,脑MRI正常的31例.其中9例随访中证实发展为CDMs.MRI异常的19例12例发展为cDMs,发展为cDMs的总比例为(21/50)42%.结论 通过脑MRI检查及临床随访,证实部分视神经炎患者可以发展为CDMS.

    作者:钱志敏;金凤琴;周爱春;张艳梅;山丹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眼睑肿物为首发的套细胞淋巴瘤一例

    2001年WHO关于淋巴造血组织肿瘤分类中,将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MCL)归类到具有免疫表型的成熟(周围)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分类中[1].典型的临床表现为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和脾肿大,骨髓常受累,侵犯眼眶者仅占1%[2].累及眼睑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更为罕见.现将以眼睑肿物为首发症状的1例MCL报道如下.

    作者:黄杜茹;黄中宁;庄恒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Q值调整个性化在LASIK治疗中高度散光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Q值调整的个性化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CAT)治疗中高度散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采用德国Wavelight公司的鹰视酷眼准分子激光系统,对36例(53只眼)中高度散光进行F-CAT手术治疗,术前等值柱镜度数-2.00~-6.00D,平均(-2.65±0.93)D.结果 术后12个月的平均裸眼视力为1.01±0.24,裸眼视力达到或超过术前矫正视力48只眼(90.6%).术后散光度较术前明显改善,除2只眼因角膜厚度所限,分别残留-1.5D、-1.75D散光,其余患者术后1年复查散光度均<1 D,且一直较为稳定.术前Q值介于-0.05~-0.50,其中Q1值-0.29±0.10,Q2值0.33±0.12.目标Q值-0.15~-0.45,平均-0.29±0.09.术后12月角膜中央30度范围内Q值与术前球镜和柱镜之和相关性较强 .结论 F-CAT治疗中高度散光安全有效,视觉质量较好.

    作者:林文;易文殊;吴寒冰;蓝丹锋;林景明;童晨坚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复方樟柳碱的治疗时机与方式

    目的 探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复方樟柳碱治疗的时机与给药途径.方法 通过门诊非随机观察135例不同时期的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分别采用复方樟柳碱球后注射法、颞部穴位封闭法以及肌内注射法,对治疗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早期使用复方樟柳碱后视力提高率为88.05%,视野平均缺损度(MD)下降率为83.58%;而后期使用的治疗结果分别为73.52%和70.58%,及早和迟后使用复方樟柳碱其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不同给药方式之间视力及视野改善情况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随机有限病例的临床观察显示早期应用复方樟柳碱有益于提高视力,减少视野损害;不同方式给药,球后注射法、颞部穴位封闭以及普通肌内注射法其效果无明显差异.

    作者:郭浩轶;郭希让;张贵聪;吕霞;李玉军;黄爱国;赵朝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不同晶状体眼视觉质量的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自然晶状体眼和4种不同材质人工晶状体眼的对比敏感度及波前像差,分析不同晶状体眼视觉质量的差别.方法 选取2004年10月到2005年10月期间确诊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50例(57只眼)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4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植入ALCON SN60AT,ALCON MZ60BD,AMO SENSAR AR40e和Canon-Staar AQ-310NV.对照组为自然晶状体眼10例(15只眼).术后2个月回访病人,行对比敏感度和波前像差检查.结果 在夜及夜+周边眩光条件下(中频区),自然眼组的对比敏感度明显优于手术组(P<0.05);自然眼的球差明显低于SN60AT组或MZ60BD组或AQ-310NV组(P<0.05),自然眼的球差与SENSAR AR40e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N60AT组的彗差明显大于MZ60BD组、SENSAR AR40e组及AQ-310NV组(P<0.05).结论 自然眼的视觉质量明显优于人工晶状体眼.4组人工晶状体眼之间的视觉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宫贤惠;赵梅生;唐丽萍;赵丽虹;赫曼玲;张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大视杯发生率探讨

    目的 研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大视杯的发生率,对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 选择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04例208只眼,进行视盘眼底彩照,图像分析仪测定其C/D比值,根据分析结果进行分组,C/D≤0.3组和C/D≥0.6组.比较两组间的眼压和视网膜循环时间之间的差异.结果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C/D≤0.3的占51.92%;C/D≥0.6的占14.90%.C/D≤0.3组和C/D≥0.6组的眼压分别为(14.91±2.15)mmHg;(13.70±2.73)mmHg(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0.6组的视网膜循环时间为(2.69±1.58)S,较C/D≤0.3组(1.90+0.58)S明显延迟(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C/D比值大于0.6的比率显著高于一般人群.造成C/D比值增加的因素考虑以视网膜缺血为主,而非眼压增高所致,说明视网膜血液循环障碍对C/D比值的扩大有一定影响.

    作者:李德姣;王宁利;陈术;李爱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飞秒激光辅助个体化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的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手术早期治疗效果,并与常规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手术比较.方法 在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角膜切削前,分别使用飞秒激光机和Moria M2微型角膜板层刀为各30例(飞秒组和机械组各60只眼)近视患者制作同厚度角膜瓣,手术前后观察裸眼视力、眼波前像差、对比敏感度,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 术后3个月两组裸眼视力均提高,有效性和安全性指数:飞秒组:1.19;1.20.机械组:1.16;1.15.术后两组等效球镜度数变化相似.两组术后3个月,飞秒组球差增加小于机械组.飞秒组高空间频率(18c/deg)对比敏感度比术前提高.机械组相同频率对比敏感度术后1月下降,术后3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 与使用Moria M2微型角膜板层刀制作角膜瓣的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LASIK手术比较,使用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的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LASIK手术后早期,裸眼视力相似,球差增加较少,屈光状态更稳定,高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增加更多,显示出更好地治疗效果.

    作者:周胜;王铮;王蓓;王晓卢;杨斌;黄国富;邱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121例多孔聚乙烯义眼座眶内植入的临床分析

    目的 评价高密度多孔聚乙烯义眼座(Medpor)HN内植入的疗效及其并发症.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3月至2006年3月期间眶内植入多孔聚乙烯义眼座121例,男性91例,女性30例,平均年龄29岁(6~53岁).其中眼球摘除术后Ⅰ期植入20例,眼球内容剜除术后Ⅰ期植入54例,Ⅱ期植入47例.结果 随诊时间6~3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121例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膜创口愈合好,义眼座无脱出,无暴露及感染.义眼座植入眼眶后活动度较好,所配带的义眼外观满意.结论 Medpor义眼座眶内植入可明显地矫正眼窝凹陷,可采用自体巩膜包裹或者直接眶内植入,术后义眼座活动度好,并发症少.是一种理想的眶内植入物材料.

    作者:黄丹平;卢蓉;杨华胜;曹乾忠;刘金陵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病灶切除联合冷冻及羊膜移植治疗蚕蚀性角膜溃疡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应用病灶切除联合冷冻及羊膜移植的方法治疗蚕蚀性角膜溃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5年1月至2007年5月的蚕蚀性角膜溃疡患者,共12例(14只眼),病程为15 d至2年(平均3.5月).所有患者均行病灶切除联合冷冻及羊膜移植术,术后随访5~24个月,裂隙灯显微镜观察角膜溃疡愈合及羊膜组织转归,荧光素钠染色观察角膜上皮的愈合情况.同时观察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 眼部疼痛、畏光、流泪等刺激症状明显缓解,表层羊膜于3~7 d开始脱落或自溶吸收,内层羊膜与角膜组织牢固愈合.角膜溃疡在1~3周修复,角膜融解得到控制,角膜厚度增加.14只眼中首次手术9只眼治愈,3只眼好转,治愈及好转率为85.71%,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病灶切除联合冷冻及羊膜移植治疗蚕蚀性角膜溃疡是有效、安全的.

    作者:徐旭;高明宏;禹海;周润海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颈动脉海绵窦瘘眼科误诊分析

    硬脑膜颈动脉海绵窦瘘即颈动脉与海绵窦的直接沟通[1].患者常因结膜充血及眼球突出首先就诊眼科.但由于接诊医师经验不足、检查不详细,极易误诊、漏诊并延误治疗,应引起眼科医生及相关科室临床医生的重视.

    作者:王娟;刘敏兰;刘成娥;冯雅莉;盛迅伦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玻璃体切除联合超声乳化术治疗脱位晶状体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粉碎术治疗脱位晶状体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晶状体脱位46例(46只眼).其中晶状体不全脱位28只眼中单纯超声乳化12只眼,前玻璃体切除联合超声乳化5只眼,前玻璃体切除11只眼,均植入人工晶体;晶状体全脱位18只眼均采用标准三通道经睫状体扃平部玻璃体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粉碎术,人工晶体睫状沟固定术12只眼.结果 全部病例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提高,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脱位的晶状体根据程度选择单纯超声乳化或玻璃体切除超声乳化粉碎、人工晶体睫状沟固定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彭鑫;张文一;王静;杨蓓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弃瓣与非弃瓣LASEK治疗近视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LASEK术中抛弃和非抛弃上皮瓣对治疗中高度近视效果的影响.方法 95例患者实施LASEK手术,术中随机去掉1只眼上皮瓣,为实验组,对侧眼保留上皮瓣作为对照组,根据上皮瓣的活性情况又分为两组,A组:活性瓣组50例,B组:失活瓣组45例:A组术前平均等效球镜度数为(-5.25D±1.37D),角膜厚度为(477.5μm±13.6μm,B组术前平均等效球镜度数为(-5.35D±1.36D)角膜厚度为(475.6μm±12.9μm.采用鹰视Allegrettowave 1009准分子激光机进行切削.术后随访6月,对术后不适症状、上皮愈合情况、haze程度、裸眼视力及屈光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活性瓣组,去瓣和非去瓣组不适症状及上皮愈合时间无显著性差异,但失瓣组haze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去瓣组,6月时裸眼视力及屈光度值无显著性差异:失瓣组,实验组上皮愈合时间较短于对照组,眼部刺激症状明显轻于对照组,haze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6m时裸眼视力及屈光度值无显著性差异;A、B两组比较,失活瓣较活性瓣组上皮愈合时间延长,眼部不适症状及haze发生率均较高,但裸眼视力及屈光度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LASEK术中活性上皮瓣对促进上皮愈合及减少haze发生起积极作用,而失活上皮瓣对上皮愈合及减少haze发生无明显积极作用,故术中尽量保持上皮瓣活性,如发现上皮瓣失活,可去除上皮瓣.

    作者:王保君;周玉兰;彭坤;千素兰;郑朝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双侧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一例

    王× 男 51岁 自童年时即双眼上睑轻度下垂,青年以后逐渐明显,近5~6年来出现双眼球运动受限,且病情呈进行性加重,眼睑下垂程度与疲劳无关.无复视、吞咽困难及声音嘶哑.既往健康,无其他病史.其母亦为双眼上睑下垂,20多年前已病故.家族中其他人未发现类似病征.

    作者:腾铁波;王亚玲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术后的白内障手术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术后白内障手术的特点,及其临床疗效的观察.方法 对26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已做过玻璃体切除术的白内障患者,手术时首先建立玻璃体腔灌注系统,以维持眼内压力,然后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手术切口全部采用巩膜隧道切口.玻璃体腔硅油充填眼先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然后行眼内硅油取出术.非硅油眼术中可以见到前房的深浅出现异常变化.手术中为减轻前房深度的异常变化,应控制灌注压力及抽吸负压.对白内障核的超声乳化操作与后囊膜保持一定的距离,或先进行充分地水分离将白内障核脱出囊袋后再进行超声乳化.所有术眼均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术后随访时间4~27个月.结果 26例(26只眼)均成功地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并发症主要有短暂角膜轻度水肿、一过性高眼压、个别病例玻璃体少量出血及脉络膜水肿等.后一次随访时,22只眼视力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8只眼视力>0.3.未发生角膜失代偿、爆发性出血及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术后视力改善不明显的病例均存在糖尿病黄斑病变及视神经病变.结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曾施行玻璃体切除术的白内障患眼,由于玻璃体被广泛切除和眼球内微血管的异常,手术中的低眼压甚至发生眼球塌陷,将可能导致严重眼内出血等危险.因此,术中建立玻璃体腔液体灌注系统以维持术中的眼内压,手术结束时保持住眼内压,对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使手术更安全、可靠.患者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改善.

    作者:夏风华;刘湛;吴乃川;韩丽荣;姚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泼尼松下鼻甲注射致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一例

    患者 女 40岁 因过敏性鼻炎在私人诊所行双侧下鼻甲黏膜注射术,共用泼尼松龙注射液3mL及2%利多卡因注射液1mL.术后患者自觉鼻翼至额部疼痛,继而出现右眼视物不见,不伴眼红、眼痛、畏光、流泪等不适,发病4h急诊入院.

    作者:廖晓燕;冯炼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论双眼视力与单眼视力的不统一性

    目的 针对临床中部分患者单眼视力正常,而双眼视力下降的现象,探讨双眼视力与单眼视力的不同含义,并分析其引起双眼视力下降及双眼视功能异常的原因和机制.方法 分别检查患者的单眼、双眼裸眼远、近视力及矫正视力,眼位,眼球运动,眼前节和眼底,电脑加综合验光仪验光,同视机、三棱镜、立体视功能检查.结果 15例单眼视力正常而双眼视力低下患者中,3例患者为中高度远视,6例患者为间歇性外斜视;另6例患者存在轻度屈光参差.根据其不同原因给予矫正后,双眼视力得到明显提高.结论 临床工作中除常规检查单眼视力外,还应重视双眼视力及双眼视功能的检查,并给予相应治疗.

    作者:贺冰;袁静;葛金玲;张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