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志敏;金凤琴;周爱春;张艳梅;山丹
目的 观察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的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手术早期治疗效果,并与常规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手术比较.方法 在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角膜切削前,分别使用飞秒激光机和Moria M2微型角膜板层刀为各30例(飞秒组和机械组各60只眼)近视患者制作同厚度角膜瓣,手术前后观察裸眼视力、眼波前像差、对比敏感度,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 术后3个月两组裸眼视力均提高,有效性和安全性指数:飞秒组:1.19;1.20.机械组:1.16;1.15.术后两组等效球镜度数变化相似.两组术后3个月,飞秒组球差增加小于机械组.飞秒组高空间频率(18c/deg)对比敏感度比术前提高.机械组相同频率对比敏感度术后1月下降,术后3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 与使用Moria M2微型角膜板层刀制作角膜瓣的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LASIK手术比较,使用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的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LASIK手术后早期,裸眼视力相似,球差增加较少,屈光状态更稳定,高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增加更多,显示出更好地治疗效果.
作者:周胜;王铮;王蓓;王晓卢;杨斌;黄国富;邱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自然晶状体眼和4种不同材质人工晶状体眼的对比敏感度及波前像差,分析不同晶状体眼视觉质量的差别.方法 选取2004年10月到2005年10月期间确诊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50例(57只眼)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4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植入ALCON SN60AT,ALCON MZ60BD,AMO SENSAR AR40e和Canon-Staar AQ-310NV.对照组为自然晶状体眼10例(15只眼).术后2个月回访病人,行对比敏感度和波前像差检查.结果 在夜及夜+周边眩光条件下(中频区),自然眼组的对比敏感度明显优于手术组(P<0.05);自然眼的球差明显低于SN60AT组或MZ60BD组或AQ-310NV组(P<0.05),自然眼的球差与SENSAR AR40e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N60AT组的彗差明显大于MZ60BD组、SENSAR AR40e组及AQ-310NV组(P<0.05).结论 自然眼的视觉质量明显优于人工晶状体眼.4组人工晶状体眼之间的视觉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宫贤惠;赵梅生;唐丽萍;赵丽虹;赫曼玲;张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糖尿病发病率在逐年增加,而糖尿病并发症之一的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是糖尿病病人致盲的主要因素.现就糖尿病病人早期视功能评价的研究进展,从视力、色觉、视野、对比敏感度、电生理等检查,早期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干预,以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保存和恢复糖尿病病人的视功能等方面做一介绍.
作者:孙堂胜;张卯年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硬脑膜颈动脉海绵窦瘘即颈动脉与海绵窦的直接沟通[1].患者常因结膜充血及眼球突出首先就诊眼科.但由于接诊医师经验不足、检查不详细,极易误诊、漏诊并延误治疗,应引起眼科医生及相关科室临床医生的重视.
作者:王娟;刘敏兰;刘成娥;冯雅莉;盛迅伦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大视杯的发生率,对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 选择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04例208只眼,进行视盘眼底彩照,图像分析仪测定其C/D比值,根据分析结果进行分组,C/D≤0.3组和C/D≥0.6组.比较两组间的眼压和视网膜循环时间之间的差异.结果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C/D≤0.3的占51.92%;C/D≥0.6的占14.90%.C/D≤0.3组和C/D≥0.6组的眼压分别为(14.91±2.15)mmHg;(13.70±2.73)mmHg(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0.6组的视网膜循环时间为(2.69±1.58)S,较C/D≤0.3组(1.90+0.58)S明显延迟(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C/D比值大于0.6的比率显著高于一般人群.造成C/D比值增加的因素考虑以视网膜缺血为主,而非眼压增高所致,说明视网膜血液循环障碍对C/D比值的扩大有一定影响.
作者:李德姣;王宁利;陈术;李爱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患儿 女 4岁 出生后其父母发现右眼角膜两个黄白色肿物,针尖样大小,未诊治.其后肿物缓慢生长,因角膜肿物逐渐增大就诊于我院眼科.眼科检查:右眼:视力不配合,眼球运动无受限,颞上方角结膜交界处可见一黄白色椭圆形肿物,8mm×5mm大小,颞下方角膜交界处可见一黄白色半球形肿物,4mm×3mm大小,两肿物边界清晰,表面粗糙似皮肤,质韧,可见毛细血管,中央部少许毛发生长.诊断:先天性右眼多发角膜皮样瘤.
作者:姜玉莹;李云;郝继龙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应用病灶切除联合冷冻及羊膜移植的方法治疗蚕蚀性角膜溃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5年1月至2007年5月的蚕蚀性角膜溃疡患者,共12例(14只眼),病程为15 d至2年(平均3.5月).所有患者均行病灶切除联合冷冻及羊膜移植术,术后随访5~24个月,裂隙灯显微镜观察角膜溃疡愈合及羊膜组织转归,荧光素钠染色观察角膜上皮的愈合情况.同时观察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 眼部疼痛、畏光、流泪等刺激症状明显缓解,表层羊膜于3~7 d开始脱落或自溶吸收,内层羊膜与角膜组织牢固愈合.角膜溃疡在1~3周修复,角膜融解得到控制,角膜厚度增加.14只眼中首次手术9只眼治愈,3只眼好转,治愈及好转率为85.71%,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病灶切除联合冷冻及羊膜移植治疗蚕蚀性角膜溃疡是有效、安全的.
作者:徐旭;高明宏;禹海;周润海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粉碎术治疗脱位晶状体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晶状体脱位46例(46只眼).其中晶状体不全脱位28只眼中单纯超声乳化12只眼,前玻璃体切除联合超声乳化5只眼,前玻璃体切除11只眼,均植入人工晶体;晶状体全脱位18只眼均采用标准三通道经睫状体扃平部玻璃体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粉碎术,人工晶体睫状沟固定术12只眼.结果 全部病例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提高,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脱位的晶状体根据程度选择单纯超声乳化或玻璃体切除超声乳化粉碎、人工晶体睫状沟固定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彭鑫;张文一;王静;杨蓓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以彩色多普勒成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技术观察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激光治疗前后患者视网膜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利用CDFI检测激光治疗前后DME患者视网膜中央动、静脉的血流速度与CRA阻力指数.结果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格栅光凝治疗后患者视网膜中央动、静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均有所下降,阻力指数增加,视力不同程度提高或保持不变.结论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激光治疗后,改善了视网膜氧的供给,视网膜血管收缩,对于改善和稳定患者的视力以及减轻水肿方面疗效显著.
作者:刘豫;许雪亮;刘双珍;唐仁泓;陈国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固定性内斜视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内直肌断腱联合眼眶外侧缘带蒂骨膜固定眼球的手术方法治疗固定性内斜视.结果 术后随访3月至1年固定性内斜视得到矫正,眼位无回退.结论 利用患者自身骨膜行眶缘固定术,组织不会坏死,牵引作用确实,手术简便安全,手术成功率高.
作者:陈书扬;谢丽莲;朱俊东;武正清;李湘黔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近年来,荧光素及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在Ⅱ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中的应用.其中包括将荧光素及吲哚青绿血管造影用于早期诊断非增殖期、增殖前期、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糖尿病黄斑病变的诊断与分型等.毫无疑问,应用荧光素及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技术能更透彻理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能增加其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安玮;郑根主;向金明;郑琦;王友芝;许燕红;林肯;辛泽梅;李友侠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远视弱视儿童经综合治疗后屈光状态的变化特点.方法 对42例73只眼远视弱视儿童配镜、常规遮盖治疗及远压抑治疗,红色闪光仪治疗,强迫弱视眼做精细工作,随访2~7年,对比屈光状态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后屈光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均下降屈光度轻、中度远视与重度远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月数轻、中度弱视组间及轻、中、重度远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弱视儿童配镜、常规遮盖治疗及远压抑治疗后促进重度远视屈光度明显下降,弱视程度明显下降,弱视治疗疗效与初诊时的年龄、弱视程度、远视程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作者:张颖;张晓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前房气体介导下可重复切的深板层角膜移植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1例(41只眼)行此改良的深板层角膜移植术.其中角膜炎反复发作所致混浊累及深层基质者22只眼、化学伤或热烧伤所致混浊累及深层基质者12只眼、完成期圆锥角膜4只眼、累及深层基质的角膜营养不良2只眼及角膜变性1只眼.术后以裂隙灯显微镜观察患眼角膜植片的转归、原眼表疾病的预后、角膜层间的透明度、新生血管的侵入、后弹力层破口的闭合、视力和眼内炎性反应的情况.结果 在41只患眼中,有31只眼完整的暴露了后弹力层,有6只眼的部分基质瘢痕与后弹力层不能完整分开;另4只眼在分离近中央部深层基质和后弹力层时,发生穿孔.术后有1只眼发生了严重的前房毒性反应.随访期内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前房气体介导下手法分次切的深板层角膜移植术安全有效.
作者:毕燕龙;徐蔚;周祁;李厚硕;王震;李雯;荣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杨×× 女 19岁 土家族因右眼肿痛3 d,左眼肿痛1 d于2007年11月4日入院.伴头痛心慌,并曾呕吐两次,在当地门诊部予阿奇霉素、双黄连、地塞米松静滴,阿昔洛韦等眼液局部滴眼,无缓解加重来诊.体检:神志清楚,言语清晰,自主体位,急性病容,颈胸部可见大片红色斑疹.
作者:孙红晶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很多研究表明,在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导致的视网膜脱离方面,单纯注气与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填充相比,对病人的视力预后没有显著性差异[1].
作者:楚艳华;赵秉水;刘蓓;韩泉洪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对50例单一视神经炎患者进行头部MRI检查并跟踪随访观察,部分视神经炎患者存在中枢神经系统(CNS)其他部位病损,证实部分视神经炎可发展为临床确诊的多发性硬化(CDMS).方法 对50例视神经炎行头部MRI检查,采用自旋回波(SE),纵向射频重复时间为30~500ms,横向射频重复时间为80~2000ms,层厚5mm.全部患者进行了1年~10年的随访.结果 38%的视神经炎患者有脑MRI异常.显示视神经异常的5例,脑白质有异常改变的16例,脑MRI正常的31例.其中9例随访中证实发展为CDMs.MRI异常的19例12例发展为cDMs,发展为cDMs的总比例为(21/50)42%.结论 通过脑MRI检查及临床随访,证实部分视神经炎患者可以发展为CDMS.
作者:钱志敏;金凤琴;周爱春;张艳梅;山丹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患者 男 23岁 主因双眼视物模糊、变形5d就诊.患者全身无其他异常症状,否认其他病史.测血压120/80mmHg(1 mmHg=0.133kPa),血常规、血沉、胸片检查均正常.眼科检查:(矫正)视力,右眼0.6,左眼0.4.双眼无充血,角膜透明,KP(-),前房深浅适中,闪辉(-),浮游体(+).虹膜纹理清晰、色泽正常,瞳孔正圆3mm大小,对光反应灵敏.晶体透明,玻璃体内可见炎性浮游细胞.
作者:魏玉斌;张京宏;韩德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甲状腺相关眼病(TAO)患者,眼眶脂肪结缔组织中肥大细胞的分布特点.方法 对10例TAO患者和6例正常对照的眼眶脂肪结缔组织进行大体观察、HE染色和肥大细胞甲苯胺蓝法染色.结果 TAO患者较对照组的脂肪结缔组织有韧性,脂肪结缔组织中偶见肥大细胞、可见淋巴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及纤维组织增生,而对照组未见明显的炎症细胞.结论 静止期TAO患者的球后脂肪结缔组织中仍然有淋巴细胞及肥大细胞,还存在轻微的炎症反应,反应中的肥大细胞与其免疫性炎症的特点相符合.
作者:刘桂琴;应方微;陈静;周凤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术后白内障手术的特点,及其临床疗效的观察.方法 对26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已做过玻璃体切除术的白内障患者,手术时首先建立玻璃体腔灌注系统,以维持眼内压力,然后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手术切口全部采用巩膜隧道切口.玻璃体腔硅油充填眼先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然后行眼内硅油取出术.非硅油眼术中可以见到前房的深浅出现异常变化.手术中为减轻前房深度的异常变化,应控制灌注压力及抽吸负压.对白内障核的超声乳化操作与后囊膜保持一定的距离,或先进行充分地水分离将白内障核脱出囊袋后再进行超声乳化.所有术眼均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术后随访时间4~27个月.结果 26例(26只眼)均成功地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并发症主要有短暂角膜轻度水肿、一过性高眼压、个别病例玻璃体少量出血及脉络膜水肿等.后一次随访时,22只眼视力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8只眼视力>0.3.未发生角膜失代偿、爆发性出血及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术后视力改善不明显的病例均存在糖尿病黄斑病变及视神经病变.结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曾施行玻璃体切除术的白内障患眼,由于玻璃体被广泛切除和眼球内微血管的异常,手术中的低眼压甚至发生眼球塌陷,将可能导致严重眼内出血等危险.因此,术中建立玻璃体腔液体灌注系统以维持术中的眼内压,手术结束时保持住眼内压,对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使手术更安全、可靠.患者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改善.
作者:夏风华;刘湛;吴乃川;韩丽荣;姚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儿童白内障手术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对45例(60只眼)先天性、外伤性、后发性白内障分别行不同术式的手术,对于术后视力,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及处理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视力比术前提高者51只眼,随访30只眼,视力提高有25只眼.术中并发症为后囊破裂和玻璃体脱出,术后主要的并发症为后囊混浊,前房炎症反应等.结论 白内障摘除术是处理儿童白内障的有效方法,儿童白内障术后并发症有一定的特殊性,适时恰当的处理,仍然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刘升强;李静敏;邵彦 刊期: 200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