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眼后段异物的致伤因素分析及玻璃体切割术的治疗价值

贺涛;邢怡桥;陈彬;艾明

关键词:眼后段, 异物, 病因学, 玻璃体切割术
摘要:目的 探讨眼后段异物的致伤原因及玻璃体切割手术的治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2005年12月我院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的眼后段异物住院患者124例126眼的致伤原因、创伤特性及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中以青壮年男性为主,并以角膜创口常见(67眼,53.2%).有125眼在手术中成功取出异物,成功率高达99.2%.术后视网膜平伏,视力得到明显提高.结论 眼后段异物存留与性别和工作性质有关,玻璃体切割手术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相关文献
  • 糖尿病患者早期荧光眼底血管造影的意义——附67例临床报告

    近年来,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糖尿病导致的视网膜病变也是眼科临床的常见病之一.

    作者:冯绍鸿;吴培兰;赵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视网膜内界膜剥除在眼内异物伴黄斑部铁锈症的应用

    目的 描述视网膜内界膜剥离在眼内异物伴黄斑部铁锈症眼中的应用及其临床特点和效果.方法 眼内异物患者,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发现黄斑部有铁锈和异常物质附着5眼,行视网膜内界膜剥除.术前视力光感~0.05.追踪观察6m~38m.结果 采用内界膜剥离很易彻底除去在黄斑前形成的铁锈抑或炎性沉着物.术后3眼获解剖和功能成功;2眼病程较长者术后反复PVR形成,终1眼硅油不能取出,但视功能明显改善.术后矫正视力0.05~0.7,所有患者的视力均显著增加.尚未发现其所致的严重并发症.结论 视网膜内界膜剥离可以清除因眼内异物所致的紧密附着在黄斑前视网膜表面的毒性物质;改善黄斑区局部的代谢,有利于黄斑功能的恢复.

    作者:童平;朱小华;李惠玲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高危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的术后辅助化疗

    目的 探讨术后辅助化疗对高危视网膜母细胞瘤(Rb)患者生存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1997~2004年于中山眼科中心诊治的268例Rb患者资料,随访了135例,其中男80例,女55例;单眼107例,双眼28例.分析患者的一般状况、病理结果 、治疗情况、生存率等.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35例患者中经治疗但未行化疗75例,曾行化疗51例,未行治疗9例;存活111例(其中1例双眼患者的未摘除眼肿瘤仍有进展),死亡24例,主要死亡原因为肿瘤颅内蔓延.51例化疗患者中存活46例,死亡5例.未经化疗的患者总体生存率略低于经过化疗的患者,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P=0.369).眼外期患者中化疗组生存率明显高于未经化疗组,两者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0).未行化疗的患者与经过化疗的患者Ⅰ期义眼座植入后暴露率无统计学差异(P=0.815).结论 术后辅助化疗对有复发和转移高危因素的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可提高其生存和预后,多数患者可耐受化疗的副作用,建议对此类患者术后辅以化疗.

    作者:张浩;颜建华;陈智聪;吴中耀;李永平;杨华胜;毛羽翔;艾思明;张平;钟秀凤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组织工程口腔粘膜构建及眼表移植的研究进展

    组织工程口腔粘膜是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工程学原理,将获得的少量口腔粘膜上皮细胞,在体外培养、扩增后,接种到天然或合成的支架材料上生长繁殖,而得到的口腔粘膜细胞-支架复合物.

    作者:蔡明铭;赵敏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后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再发心肌梗死四例报告

    本文介绍自1996年至2002年,4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患后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在住院治疗过程中,出现再发心肌梗死,其中2例抢救无效死亡,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贻转;袁铸;周宇;胡量子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非球面人工晶体的临床研究

    目的 客观评价非球面人工晶体、多焦点人工晶体和单焦点人工晶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IOL)植入术的患者90例,分成三组,植入Tecnis IOL 30例、Array IOL 30例及Sensar IOL 30例.观察患者手术后1w、3m的远、近视力,术后3m三组的对比敏感度、视觉症状和生存质量等变化.结果 手术后1w、3m三组间近视力两两进行比较,P值均<0.05,三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Array组近视力好,Tecnis组其次,Sensar组相对较差.术后1w、3m三组间远视力两两进行比较,P值均>0.05,三组间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m三组间在无眩光背景下对比度值比较,P值均<0.05,故三组间差异性均有显著性,其中Tecnis组对比度值小,即对比敏感度好,Sensar组其次,Array组对比度值大,即对比敏感度相对较差.术后3m三组间在有眩光背景下对比度值比较,Tecnis组与Array组比较P<0.05,Tecnis组与Sensar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 Array组与Sensar组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性;故在有眩光背景下Tecnis组对比度值小,即对比敏感度好,而Array组与Sensar组两组无明显差异性.术后3m三组间暗适应时间比较,P值均<0.05,故三组间差异性均有显著性,其中Tecnis组暗适应时间短,Sensar组其次,Array组暗适应时间长.术后3m三组间视功能量表分值比较P>0.05,故三组间视功能质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对于患有老年性白内障施行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的患者来说,无论植入何种IOL,手术后均可大大提高和改善患者的视功能和生存质量.但在IOL的选择上,植入多焦点人工晶体可以使患者获得较好的近视力,但伴有对比敏感度的下降,植入非球面人工晶体可以获得相对较好的对比敏感度,避免了术后眩光、光晕和夜间视力下降等不良现象的发生,提高视觉质量.

    作者:邱波;秦霖;钟雯;王燕;李振萍;庞龙;张彩霞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自发性双侧海绵窦动静脉瘘致右眼上睑下垂一例

    海绵窦动静脉瘘为临床少见疾病.我们偶遇一例,现报告如下:患者 男 60岁 因左眼胀痛3个月右眼睁眼困难视力下降一月.

    作者:储俐;郑燕林;马素红;任丽娟;马宏杰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球壁金属异物存留31年致虹膜睫状体炎继发青光眼

    刘××女 53岁 工人 2007年2月5日,因右眼红,视物不清2天,来我院.右眼视力指数/眼前,左眼视力1.0,右眼睫状充血,角膜浑浊,但无铁锈沉着.

    作者:马德贵;刘华;龚蕤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眼后段异物的致伤因素分析及玻璃体切割术的治疗价值

    目的 探讨眼后段异物的致伤原因及玻璃体切割手术的治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2005年12月我院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的眼后段异物住院患者124例126眼的致伤原因、创伤特性及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中以青壮年男性为主,并以角膜创口常见(67眼,53.2%).有125眼在手术中成功取出异物,成功率高达99.2%.术后视网膜平伏,视力得到明显提高.结论 眼后段异物存留与性别和工作性质有关,玻璃体切割手术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

    作者:贺涛;邢怡桥;陈彬;艾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全周Schlemm管线性切开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目的 探索全周Schlemm管线性切开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20例(25只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成功行全周Schlemm管线性切开术,术后观察视力、前房反应、眼压、滤过泡、并做前房角镜检查.结果 术后随访4.6~13个月,平均(7.5±3.1)个月.术前平均眼压(28.5±9.6)mmHg(1mmHg=0.133Kpa),术后(15.4±4.2)mmHg;差异有非常显著性(t=5.765,P<0.001).术前平均用药(2.5±0.69)种,术后(0.68±0.59)种,差异有非常显著性(t=8.101,P<0.001),随访期间眼压≤21mmHg者24只眼(96.0%),其中13只眼(52.0%)不用抗青光眼药物,11只眼(44.0%)加用抗青光眼药物.眼压下降≥10mmHg者14只眼(56.0%),其中不加药者7只眼.术后17只眼无任何眼内反应;6只眼有轻微房水闪光,2~4 d消失;2只眼有少量前房积血,3~7 d消失.3只眼术后出现局限性滤过泡,2~4周消失.房角镜下观察25只眼小梁网处均见裂隙带.结论 全周Schlemm管线性切开术可有效降低眼压,并减少抗青光眼药物的应用,术后并发症少,为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抗青光眼新手术.

    作者:杨立东;杨云东;李京;张歆;贾洪强;徐深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眼红斑痤疮

    眼红斑痤疮(ocular rosacea)为一侵犯皮肤,主要是面部,及眼部、主要是眼表组织的系统性疾病;是一个原因未确定的综合征.对红斑痤疮疾病认识较早,可追溯到1837年.

    作者:王开文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儿童抗青光眼联合晶状体摘除手术的远期疗效分析

    目的 评价儿童青光眼合并晶状体异常病例联合白内障摘除及抗青光眼手术的效果.方法 对21例32眼青光眼合并晶状体异常的儿童进行了抗青光眼手术及晶状体摘除手术.其中同期手术13例21眼,设为A组,行小梁切开或/和小梁切除、白内障摘除、后囊环形撕囊及前部玻璃体切除术.8例11眼为无晶状体眼,设为B组做为对照组,行小梁切除术或联合小梁切开术.术后随访平均46m.结果 术前检查:全部病例均具有光觉反应,能合作检查视力者为光感视力.眼压平均45.11mmHg,A组平均43.16mmHg,B组平均49.20mmHg.术中检查多数都伴有眼前节发育异常,包括:房角发育不良、晶状体囊膜异常,小球状晶状体继发晶状体半脱位等.术后情况:术后近期平均眼压为20.66mmHg,21眼(65.6%)眼压控制正常.A组平均眼压20.78mmHg,17眼(81.0%)眼压控制正常,4眼发生一过性瞳孔阻滞.B组平均眼压20.35mmHg,10眼(90.9%)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至随访末期平均眼压为20.65mmHg,20眼(62.5%)眼压得到控制;A组5眼(23.8%)有再次手术史,其中3眼为瞳孔阻滞,随访末期平均眼压为19.79mmHg;B组4眼(36.4%)有再次手术史,无瞳孔阻滞发生.随访末期平均眼压为23.23 mmHg.结论 对先天性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儿童可以实施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其手术风险小,效果好,并发症少.

    作者:庞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结膜蝇蛆病68例

    结膜蝇蛆病是蝇蛆寄生于眼球表面引起眼表一系列病变的一组症侯群,人畜共患,国内少见,但在边疆地区和牧区并不少见.

    作者:米尔沙力;吐洪江;努尔比亚;迪丽娜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先天性上直肌异常纤维增殖一例

    患者 女 2岁 生后不久即发生歪头,头向左肩倾,面向右转.散瞳验光右+2.50S,左+1.50S-0.75C×80°,视力及双眼视觉不会.

    作者:闫丽娟;吴晓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1069例新生儿眼底检查结果及分析

    目的 了解新生儿眼底特点及随年龄变化的规律,筛查新生儿中眼底病变发生发展情况.方法 对1069例新生儿进行眼底检查,观察眼底特点及随年龄变化趋势,及新生儿中永存性原始玻璃体增生症、视乳头水肿、视神经萎缩,视网膜出血、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情况.结果 ①新生儿眼底随年龄呈现规律性改变;②发现玻璃体动脉残留37例(3.46%);永存性原始玻璃体增生症8例(7.48%);视乳头水肿25例(2.34%);视神经萎缩14例(1.31%);早产儿视网膜病变33例(3.09%);视网膜出血97例(146眼,9.07%);结论 ①新生儿眼底改变具有一定特点,并随年龄发生规律性变化;②新生儿视乳头水肿多见于脑缺氧缺血,严重的视乳头水肿往往提示颅内压增高;③新生儿不能根据乳头颜色来轻易诊断视神经萎缩,必须要随访其随年龄变化颜色改变情况;④新生儿眼底出血预后较好;周边视网膜出血提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作者:王平;陶利娟;杨慧玲;王曦琅;熊师;肖志刚;郭艳;杨俊芳;唐晓容;漆争燕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眼眶巨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对策

    目的 探讨和分析眼眶内巨大肿瘤术前定性诊断和有关手术治疗方案的制定原则.方法 2001.1-2005.1月共32例,其中,男14例,女18例,年龄5岁-80岁,平均38.40岁.眼球突出两眼差3cm-15cm,平均6.0cm,病程6m至30y,平均5.5y.入选标准:眼眶巨大肿瘤为医学影像学或术中测量肿瘤直径>2.5cm,范围2.5cm-4.5cm,平均2.95cm,甚至充满眶腔(4例).术前确诊者27例;其中,海绵状血管瘤12例,神经鞘瘤4例,静脉性血管瘤4例,脑膜瘤4例,视神经胶质瘤、皮样囊肿和骨瘤各1例.术中操作:海绵状血管瘤行穿刺或切开放血减少体积,神经鞘瘤行囊内切除,皮样囊肿切开吸出内容物再切除囊膜,静脉性血管瘤放出血液后紧贴瘤组织切除.注意因肿瘤巨大使正常结构移位,解剖不清造成意外出现并发症.结果 术前确诊的27例经病理诊断符合率为100%,其他为横纹肌肉瘤、间叶软组织肉瘤、纤维肉瘤、恶性血管外皮瘤和神经纤维瘤.术后视力提高者7例,不变者16例,视力下降者9例;上睑下垂6例,眼球运动障碍5例,眼球内陷4例.结论 对于大部分眼眶肿瘤(27/31)术前均得到定性诊断,有利于术前制定的治疗方案,保证术中操作安全,避免盲目手术带来的各种并发症,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和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唐东润;孙丰源;赵红;宋国祥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高能量大光斑532nm眼底激光治疗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一例

    患者 女 60岁 右眼视力逐渐下降1y,伴视物扭曲变形,于2004年4月就诊.患者体健,无其他眼病史,无结核病史,无眼痛眼胀畏光流泪.

    作者:陆融;胡甸萍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视网膜切开暴露区色素上皮层光凝对玻璃体切割术后低眼压等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探讨视网膜切开切除后暴露区视网膜色素上皮层激光凝固术对玻璃体切割术后低眼压,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发生的影响.方法 33例33眼玻璃体切割手术中需对视网膜做广泛切开切除,其中严重PVR所致视网膜脱离22眼,包括视网膜再脱离6眼,巨大裂孔8眼;外伤性视网膜脱离8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Ⅵ期3眼.所有病例均在手术中对视网膜缺损,色素上皮暴露区作广泛密集激光光凝.33眼中硅油填充25眼,C3F8填充8眼.术后定期复查眼底,追踪观察术眼眼压和PVR发展情况,平均追踪期21m.结果 硅油填充25眼中21眼手术后3m~26m取出硅油.33眼中视网膜解剖复位30眼.3眼视网膜再脱离,其中PVR再增殖2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1眼.视网膜复位30眼中26眼压(9.2-22)mmHg,平均16.4mmHg,4眼眼压>28mmHg,给予抗青光眼药处理,无一例发生术后低眼压.结论 对视网膜切开切除后暴露区视网膜色素上皮激光凝固术有防止玻璃体切割术后低眼压发生及一定程度上减少PVR发展的疗效.

    作者:吴又凯;张清;曹建琴;张洁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眼睑Merkel细胞癌一例

    Merkel细胞癌是原发于皮肤,起源于表皮干细胞的恶性神经内分泌肿瘤,好发于暴露部位[1],有明显局部复发及早期转移倾向.

    作者:王娟;张唯伟;胡倩;童英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LASIK术后5年角膜瓣移位一例

    郑× 男 24岁于2007y2mon10d被人用拳头击伤左眼后,眼痛、流泪、异物感,视物不清明显,立即来我科就诊.

    作者:田霞;侯成花 刊期: 2007年第10期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