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丽娜;王作先
患者 女 39岁 医师因右眼眶上内方有一逐渐增大的肿块已4年,要求手术治疗,于2002年10月6日入院.自诉4年前无明显诱因感右眼内侧眉弓处有一米粒大小肿块,时有时无,偶伴上眼睑沉重感.否认外伤史.当时来我科就诊,触诊时未扪及肿块,考虑为副鼻窦粘液性囊肿或皮下粉瘤合并感染?行右眼眶正侧位X片,鼻窦水平及冠状位CT、局部B超检查,均未示异常,嘱患者定期复诊.2年后,患者感肿块逐渐增大,发现长时间头低位或用力时肿块出现,平卧位时肿块消失.取头后仰位时,可将肿块向后报压至消失.
作者:朱月莹;闻祥根;王家祥;王丽敏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王× 男 27岁 因右眼突出伴耳鸣10余天于2002年10月12日入院.否认外伤史及其它疾病史.全身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及颈、胸、腹、四肢等均正常.右眼视力0.8,左眼1.0.右眼睑启闭自如,颞侧球结膜见一粗大纡曲紫红色血管,角膜、前房、虹膜均正常.瞳孔3×3mm,直、间接对光反应存在.晶状体、玻璃体透明.眼底正常.右眼突出度20mm,左眼突出度14mm.眼球外转明显受限,上、下、内转轻度受限.低头试验右眼阳性,听诊器于右眼眶上缘及右额部、耳后可闻及较弱风吹样与脉搏搏动一致的血管杂音.
作者:周琼;裴重刚;高桂平;熊惠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EC耳脑胶广泛应用于神经外科、耳鼻科、骨科手术中[1~4],用于眼科手术少见报道.我院于2002年9月~2003年4月采用EC耳脑胶固定外侧开眶手术中眶外壁骨瓣、眶缘骨折片和爆裂性眶壁骨折复位手术中羟基磷灰石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养忠;朱豫;周丽君;李志刚;白桦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我院从1999.1~2003.1月采用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1ON),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病变23例26只眼.男性:18例,女性:5例,年龄:45岁~70岁,病程短三天,长的四个月,有3例双眼发病.眼部情况:视力:0.06~0.08 3只眼、0.1~0.3 10只眼、0.4~0.6 9只眼、0.7~0.8 4只眼.裂隙灯检查除外白内障,眼底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轻度乳头水肿,部分乳头色淡、界欠清、血管细、视野均有典型缺损,眼压正常.
作者:毛华;张瑞;朱宇云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本文回顾过去8年间经作者处理的12例在白内障囊外及超声乳化术中所发生的暴发性脉络膜出血,对治疗结果及出血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总结.1994年9月至2002年10月,经作者处理的院内外白内障术中暴发性脉络膜出血共12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45~86岁,平均65岁.12例病例中,高度近视白内障2眼,独眼青光眼白内障2眼,并发障2眼,青光眼外伤障1眼,常规老年障5眼.3例老年障和1例独眼青光眼白内障为囊外摘除术,8例为超乳手术.10例出血发生于术中,2例确诊于术后2周内.右眼5只,左眼7只.
作者:郝燕生;赵琳;刘卫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早期眼部表现,以及视神经炎与多发性硬化的关系.方法对16例以视力下降为首发症状的多发性硬化患者性别、发病年龄、病程、眼与神经系统发病时间间隔、视力、视野、眼底、神经系统症状、脑脊液检查、VEP、MRI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男女之比1:2.2,平均发病年龄30岁,多数(88%)在首次发病5年内出现MS其他CNS症状.视力、视野、眼底均有异常,脑脊液检查有异常.视觉诱发电位和MRI检查阳性率高.结论视神经炎可为多发性硬化的早期表现,MRI是首选的鉴别诊断辅助检查.
作者:鲍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滤泡并发症及其处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青光眼滤过术后滤泡并发症情况,随访时间从2000年2月到2002年4月,观察记录并分析并发症发生情况和预后效果.结果55例(68眼)青光眼患者,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滤过泡疤痕11例,滤过泡渗漏2例,滤过泡感染1例,包裹性囊状滤过泡1眼,巨大薄壁滤过泡1眼.其中7例早期疤痕性滤过泡患者经处理后有5例眼压得以控制,4例晚期疤痕性滤过泡患者仅1例加用抗青光眼药物后眼压可维持于正常水平;滤泡渗漏和滤泡感染患者经处理完全治愈;包裹性囊状滤过泡及巨大薄壁滤过泡也得到控制.结论青光眼滤过手术后会出现各种滤过泡并发症,早期及时正确处理成功率高,可避免造成严重后果.
作者:吴永青;李一壮 刊期: 2004年第05期
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致盲眼病,我国正常人群发病率约0.21%~1.64%,全世界约6,600万余人.其以进行性视力丧失为特征,终常致盲.青光眼的视神经损害的机制目前尚不明确,认为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终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进行性的死亡.青光眼的治疗的目的在于保护视神经功能,目前的治疗通常局限于降低眼压,但临床上很多病例在眼压降至正常水平后仍不能阻止视功能的进行性损害.如何阻止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死亡将是治疗青光眼的关键.
作者:徐联红;李春武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回顾性评价晶状体摘除术联合玻璃体切割术和/或抗青光眼手术治疗晶状体脱位继发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34例(34只眼)晶状体脱位继发性青光眼患者分别行晶状体摘除术联合前部或全部玻璃体切割术、单纯小梁切除术、房水引流物植入术或多种联合手术.结果26例患者(26只眼)成功摘除脱位晶状体,30例患者(88.24%)眼压恢复正常,21例(61.76%)患者矫正视力提高.结论晶状体摘除术、玻璃体切割术联合抗青光眼手术是治疗晶状体脱位继发性青光眼的有效手段,但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手术;确诊为晶状体脱位继发性青光眼患者,尽早手术有利于保存和恢复视功白色.
作者:卿国平;段宣初;蒋幼芹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患者 男 2岁 因左眼球萎缩半年入院.患者出生44天时因哭吵,左眼睑轻度肿胀到当地医院检查,诊断左眼结膜炎,结予治疗,具体不详.因效果不佳,出现左眼睑肿胀加重,就诊于本院.左眼睑明显肿胀,结膜混合性充血、水肿,角膜明显混浊,瞳孔区可见黄光反射,其余未能窥清.B超提示球内肿瘤.全身无特殊改变.诊断左眼视网膜母细胞瘤.
作者:洪丽娜;王作先 刊期: 2004年第05期
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迟发性眼内炎是青光眼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国外报道发生率为0.2~9.6%[1],国内报道较少,现将本人临床上所碰到的3例报告如下.本组3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3~51岁.原为慢性开角型青光眼2例,继发性青光眼1例.原行青光眼滤过性手术两次者2例,一次者1例.发病时间为术后11月~12年.就诊时视力光感不确切者1例,手动者2例.均有患眼红肿、疼痛、畏光、流泪、角膜混浊、前房积脓、玻璃体混浊等症状.来院后做结膜囊涂片及细菌培养,1例表面葡萄球菌,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为绿色链球菌.玻璃体培养,2例为阴性,1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作者:谢维敏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是病因不清,以后极部视网膜感觉神经层和视网膜色素上皮层浆液性脱离为特征的疾病,通常累及黄斑部,激光治疗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方法.本文总结了我院自1998年~至今共治疗的CSC47例,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对象:为1998年10月至今确诊为CSC的患者,根据渗漏点距离黄斑中心凹的位置>200um分为激光治疗组,<200um则为药物治疗组.其中激光组47例,男39例女8例,年龄25~50岁,平均36岁,药物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平均33岁.所有的患者均经直接检眼镜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确诊.并进行详细的眼部检查(包括裸眼视力、佳矫正视力、眼前部的检查)眼压的测量、眼底的照相等.
作者:武淑玲;王纬玲;牛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讨论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形成的常见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北京同仁医院青光眼组1998年10月~1999年10月期间连续收治的352例青光眼住院患者行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发生浅前房的原因、类型及处理方法.结果共行青光眼滤过性手术495只眼,其中117只眼发生浅前房,发生率为23.64%.小梁切除术为19.2%(15/78),小梁切除术+MMC为32%(93/291),青光眼联合白内障的三联手术为7.1%(9/26).浅前房发生在术后1~7天,其中滤过过畅36只眼(30.77%)、睫状体脉络膜脱离34只眼(29.06%)、结膜瓣渗漏27只眼(23.08%)、恶性青光眼15只眼(12.8%)、恶性青光眼合并睫状体脉络膜脱离3只眼(2.56%)、脉络膜上腔出血2只眼(1.71%).需要手术治疗的35只眼,其余82只眼仅通过保守治疗均能恢复前房.结论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发生率较高,其常见原因是房水滤过过畅、结膜瓣渗漏及睫状体脉络膜脱离.以小梁切除术+MMC的发生率高,MMC不但能阻止滤过泡的纤维化,而且能使房水分泌减少.大多数浅前房可通过保守治疗治愈.
作者:汪军;陈虹;张舒心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恶性青光眼一般多在抗青光眼等内眼术后或长期局部点缩瞳剂的情况下发生,在穿透性角膜移植(PK)联合白内障囊外摘除术(ECCE)后发生少见,我们遇到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费安裕;林咸平;陈峰;李辉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术对Coats病所致的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10例(11眼)因Coats病导致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行玻璃体切割、视网膜切开引流、硅油眼内填充术,术后随访5~20个月.结果术后视网膜复位11眼(100%),11眼均保持术前视力,有8眼术后视力有提高.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硅油填充能使Coats病引起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提高或保存有用视力.
作者:游志鹏;姜德咏;李国栋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为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弥漫性角膜基质炎(DLK)的预防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了我院1999年3月以来施行的6880眼LASIK,其中3223眼BSS冲洗液中未加入地塞米松和庆大霉素(对照组),3657眼每500mlBSS冲洗液中加入地塞米松5mg和庆大霉素4万u(治疗组),统计分析两组DLK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发生DLK共计91眼(2.82%),其中有7眼为2级(0.22%)、4眼为3级(0.12%).治疗组共计11眼(0.30%),仅1眼为2级(0.03%).结论LASIK中BSS液中常规加入地塞米松5mg和庆大霉素4万u行彻底瓣下冲洗可有效减少DLK的发生,方法简便易行.
作者:陈兵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视神经动脉起源,数目,分布及相关动脉的病理变化,为视神经因为缺血所致视野缺损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在体视显微镜和手术显微镜下对100侧成人脑标本进行观察视神经动脉来源、数目和分布,对其中50-70岁年龄60侧脑标本的视神经和相关动脉做病理切片观察.结果视神经动脉主要来源于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和前交通动脉.其中单来源占3%(3侧),双来源占68%(68侧),三来源占29%(29侧).病理切片观察动脉管壁有粥样硬化改变者占88.3%(53侧),其中被硬化斑块阻塞眼动脉的占5.7%(3侧),阻塞垂体上动脉的占7.5%(4侧),小动脉管腔狭窄者占20.8%(11侧).与小动脉阻塞相对应的视神经切片,可见有神经纤维萎缩,变性等病理改变.硬化的颈内动脉壁压迫视神经可以形成明显的压迹.结论50岁以上导致视神经供血障碍脑动脉硬化不能除外.
作者:刘学钧;李建立;宋艳梅;佟树文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我们对62例手术治疗的共同性内斜视总结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62例,男42例,女20例,年龄3~38岁,发病年龄<1岁者28例,平均发病年龄2.57岁.3岁前发病占69.35%,5岁前发病占85.48%,部分调节性内斜视7例,非调节性内斜视55例.
作者:薛华;王艳青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例1女32岁因右眼视力渐进性下降2月余,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右眼球后视神经炎,给予大量激素冲击治疗,效果不佳,遂来我院就诊.右眼视力0.3/0.3(插片无助),左眼1.0/1.0,双眼向各方向运动尚自如.双眼突出度16.5mm(95mm)15mm,眶压正常.右眼瞳孔圆,直径=3mm,直接对光反应迟钝,间接对光反应灵敏,左眼瞳孔圆,直径=3mm,直接对光反应灵敏,间接对光反应迟钝.视盘界清,颞侧色淡,C/D=0.5,视乳头表面的血管向鼻侧移位,余血管走行正常,黄斑区中心凹反光略弥散,A/V=2/3,未见出血及渗出.右眼压14.9mmHg,左14.1mmHg.CT及MRI示:右眼眶内占位病灶,位于眶尖部,在视神经下方偏内侧,初步印象为右眼眶内占位病变(多考虑海面状血管瘤).择期在全麻下行右眼眶外侧开眶取瘤术.
作者:李素芳;魏锐利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伴有先天性和外伤性悬韧带断裂的白内障严重影响患者视力,近几年来随着超声乳化技术的日益发展,白内障手术日趋完善,但此类患者处理起来仍然是一个难题.我院应用晶体囊张力环(capsular ten-sion ring,CTR)对9例晶状体悬韧带断裂患者行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全雷;王宏伟;张威 刊期: 200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