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淑婕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规范化治疗对妊娠结局和围生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15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按照平行对照法分为观察组(规范化治疗)与对照组(常规治疗)各75例.检测两组孕产妇治疗前和分娩前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记录两组妊高症、低血糖、羊水过多、早产发生率、分娩结局及围生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孕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均出现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妊高症、低血糖、羊水过多、早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胎膜早破、酮症酸中毒、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规范化治疗妊娠期糖尿病能够控制孕妇血糖,减少孕妇、围生期并发症,改善母婴结局.
作者:黄银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胸腔积液应用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法的检测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40例恶性患者的胸腔积液标本,对其进行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检染色法与常规细胞涂片法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法在病理鉴别和诊断中的使用价值.结果 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法阳性率(92.5%)与常规细胞涂片检测法阳性率(60.0%)比较,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两种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患者胸腔积液采用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法的诊断效果显著优于常规细胞涂片检测法.
作者:樊宁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肺功能与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检测在支气管哮喘规范化管理及治疗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8月1日~2017年6月31日就诊于我院的支气管哮喘初诊或急性发作期患者45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和中重度组.动态监测规范化治疗前以及治疗后3、6、12个月肺功能及Fe-NO水平.结果 两组治疗前各观察指标水平比较:轻度组FeNO水平低于中重度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50%用力呼气肺活量(FEF50)和75%用力呼气肺活量(FEF75)均<65%,表现为小气道功能障碍;中重度组FEF50和FEF75均<65%PEF,且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80%,表明大、小气道功能均存在障碍.经规范化管理治疗后,两组FeNO水平均有所降低,4项肺功能指标均呈上升趋势,同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功能检查和FeNO检测在评价支气管哮喘规范化管理及治疗效果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孔建香;苏定伟;李翠云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管道护理改进措施在心脏监护室患者多管道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本院收治的心脏监护室住院患者80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研究组(管道护理改进措施,n=40)与对照组(常规管道护理措施,n=40).对比两组管道安全管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管道不良事件较对照组少(P<0.05);研究组交接班所用时间短于对照组,且交接班错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脏监护室患者多管道安全管理中,实施管道护理改进措施的效果理想.
作者:王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1 临床资料1.1 病史 患者女,60 岁,阵发性心悸、心慌5 ~6年,和活动关系密切,有反复晕厥病史7~8次,近3年发作1次,清醒后有大汗. 既往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史.
作者:李丹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绕行急诊救治模式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入院门至球囊扩张(D-to-B)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取未建立胸痛中心之前收治的217例STEMI患者为对照组;胸痛中心建立后通过绕行急诊救治的161例STEMI患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入院门至球囊扩张(D-to-B)时间.结果观察组D-to-B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院前急救系统对STEMI患者可以明显缩短D-to-B时间,尽早实施心肌再灌注.
作者:潘三改;李开涛;田云朋;刘向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外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外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63例作为观察组,同一时期下肢健康的住院患者63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予以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对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CFV(股总静脉)、PTV(胫周围静脉近段)、SFV(股浅静脉)及MGV(内侧腓肠静脉)内径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FV、POV(腘静脉)、CFV的CDFI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外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爽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食管异物是常见的临床急症之一,正确掌握其诊断及治疗,将是提高该病治愈率、防止严重并发症发生、降低病死率的保证,下面就食管异物患者的临床诊疗分析进行笔谈.
作者:唐凯;王晓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GnRH激动剂对滋养细胞肿瘤化疗患者卵泡计数、促卵泡激素(FSH)及抗苗勒氏管激素(AMH)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6年3月接受化疗的滋养细胞肿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两组入院后均接受化疗,观察组在化疗基础上加用GnRH激动剂,化疗结束后12个月检测并对比两组卵泡计数、FSH及AMH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前卵泡计数、FSH及AM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12个月,观察组卵泡计数、FSH及AMH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的卵泡计数、FSH及AMH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滋养细胞肿瘤患者在实施化疗基础上加用GnRH激动剂有利于减少因化疗带来的不良反应,对患者的卵巢储备功能有着显著的保护作用.
作者:李翠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可视音乐疗法对精神发育迟滞患儿智力发育及适应行为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精神发育迟滞患儿8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采用可视音乐疗法;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4个月后智力发育和适应行为能力.结果 治疗4个月后,观察组GDS和AAMD-AB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精神发育迟滞患儿中采用可视音乐疗法可有效提升患儿智力发育水平和适应行为能力.
作者:张佳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抗生素的应用改善了感染性疾病的预后,但近几十年因抗生素广泛滥用而逐渐出现的细菌耐药问题,给抗感染治疗带来新的重大挑战. 多重耐药菌( 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s , MDROs, MDR )感染是导致抗生素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显著增加疾病的发生率及病死率. 据统计美国每年有200,0000例住院疾病和2, 3000 例死亡患者是因多药耐药菌感染引起[1]. MDROs常见的感染部位是呼吸系统[2] ,且以老年人为主,病情重,病死率及复发率高. 目前,随着老龄社会的发展,老年群体的医疗保健问题进一步得到重视. 而老年人呼吸系统MDROs感染已成为危害老年人健康及造成重大经济负担的重要威胁[3]. 本文针对老年人呼吸系统多重耐药菌病原学特点,易感危险因素,耐药机制及诊治策略进行阐述,旨在指导临床早期、合理、有效抗MDRO治疗.
作者:李晨芳;王桦;檀春玲;刘国栋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磷酸肌酸钠辅助治疗对心瓣膜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BNP的影响.方法 选取180例心瓣膜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0例)行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组(9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磷酸肌酸钠治疗,对比两组心功能及BNP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变化均优于对照组(P<0.05),血浆BNP浓度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抗心衰的同时辅以磷酸肌酸钠治疗,可取得显著治疗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与BNP浓度.
作者:甘亚玮 刊期: 2018年第01期
胃食管反流病( GERD )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消化道症状和食管黏膜组织损伤,患者可出现食管症状(如典型的烧心和反流)和食管外症状(如咽部异物感、咳嗽、声嘶、哮喘、非心源性胸痛、咽喉炎). 根据临床表现一般将GERD分为3类:糜烂性食管炎(EE),也称反流性食管炎(RE),即胃和十二指肠的反流物导致食管粘膜的损伤;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 NERD) ,即存在反流相关不适症状,但并无食管粘膜破损;Barrett食管( BE) ,即化生的单层柱状上皮取代食管下段复层鳞状上皮,其中临床上以NERD多见,约占60%. 但在全球并不一致,其中北美为18.1%~27.8%、欧洲为8.8%~25.9%、东亚为2.5%~7.8%、中亚8.7%~33.1%、南美约23.0%[1] ,我国GERD发病率约为3 .1%[ 2 ]. GERD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教育程度、BMI、吸烟、饮酒、精神因素等[ 3 ].
作者:田力;杨振誉;王晓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消化内镜问世已有半个多世纪,尤其开展微创治疗后,许多新技术诸如内镜切除、止血和扩张狭窄,以及通过自然腔道的内镜手术,使需要外科手术干预的患者大量减少. 本文将近年国内外消化内镜介入治疗食管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笔谈,希望能对内镜治疗的开展有所帮助.
作者:李蜀豫;颜文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低频脉冲电治疗对运动发育迟缓高危患儿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66例运动发育迟缓高危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低频脉冲电治疗+运动训练)和对照组(运动训练)各83例.6个月后比较两组治疗前(T0)及治疗1(T1)、3(T2)、6个月(T3)时的精细运动、粗大运动、总体发育商(FMQ、GMQ、TMQ)的差异.结果 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分别比较FMQ、GMQ、TMQ评分:T0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3评分比较,观察组各时点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运动训练可显著提高运动发育迟缓高危患儿治疗效果,显著改善患儿运动能力.
作者:高莉娟;赵娜;徐淑玲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SSDL教学模式在医学实验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级河南大学临床学院本科就读的大学三年级学生160名,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传统教学方法,研究组接受SSDL教学模式.对比两组学生的问诊、基本体格检查技能以及与患者交流沟通的能力;为学生设计适量的诊断实验并对比两组学生的疾病诊断正确率.结果 研究组所诊断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诊断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学生的体格检查以及问诊时间明显长于研究组(P<0.05),研究组学生各科的学习成绩进步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学生(P<0.05).结论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SSDL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优化了教学效果.
作者:李慧聪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介入治疗肝囊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106例肝囊肿患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3例.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以聚桂醇和无水乙醇作硬化剂行超声引导下穿刺介入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检测血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等生化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总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ALT、AST、TBIL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穿刺介入治疗肝囊肿效果显著,以聚桂醇为硬化剂对减少不良反应、改善患者肝功能有一定帮助.
作者:曹斌;胡菲菲;肖凡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常见症候与相关检测指标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72例.按照中医证型分为A组(肺气虚证)、B组(肺脾气虚证)、C组(肺肾气虚证)、D组(肺脾肾气虚证)、E组(痰瘀阻肺证)、F组(痰湿蕴肺证).均分别检测肺功能指标、生活质量及呼吸困难积分.结果 A组、C组、D组、F组患者FVC、FEV1均高于B组(P<0.05);且A组FEV1高于F组(P<0.05);A组、C组、D组FEV1/FVC均高于B组(P<0.05);B组、E组、F组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高于A组(P<0.05);A组、C组、D组、F组呼吸困难评分均低于E组(P<0.05).结论 随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情的变化,中医证候相关检测指标也会出现相应改变,需引起高度关注.
作者:郭利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曲美他嗪联用培哚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接收诊治的慢性心力衰竭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将2016年4月前入院的42患者作为对照组,予以培哚普利治疗;将2016年4月后入院的4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予以培哚普利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18%,明显高于对照组(73.8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V和CO、LVESV和LVEF及LVEDV等超声心电图测量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予以培哚普利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治疗效果显著,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改善.
作者:池豪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三磷酸腺苷荧光技术(ATP)检测干预,以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效果.方法 2016年1~6月,选择我院烧伤诊疗中心首义院区医务人员40人(试验组),光谷院区10人(对照组)为试验对象,对洗手前、后手部清洁度进行ATP检测并现场反馈作为干预措施,对试验组医务人员干预5次,比较干预前、后试验组自身及其与对照组的手卫生依从率及ATP检测值差异.结果 基线时,试验组与对照组洗手前、后ATP值及手卫生依从率差距均无统计学意义.经ATP检测干预,第1~5次干预后试验组手卫生依从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01),干预3次后,试验组手卫生依从率趋于稳定.试验组洗手后ATP值显著低于对照组[(70±4.9)RLU vs(123±25.8)RLU,P=0.003].结论 应用ATP检测干预医务人员洗手可提高医务人员手部清洁程度及手卫生依从率.
作者:席毛毛;唐朴勤;谢国璀;付洁;胡官峰;陈晓婷 刊期: 201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