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羊膜移植治疗眼睑皮肤缺损

卢丽;王世光;高野;杨玉华;赵艳茹

关键词:新鲜羊膜移植, 移植治疗, 现报告如下, 最终覆盖, 上皮组织, 皮肤缺失, 创面, 右眼, 外伤, 疗效
摘要:我院于2001年7月收治1例男患,因外伤致右眼上睑约2×2cm范围的皮肤缺失.我们采用新鲜羊膜移植覆盖创面,促使自身皮肤上皮组织生长,终覆盖创面,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乳化术治疗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术+人工晶体植入治疗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21例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的患者接受超声乳化术+人工晶体植入,观察其视力变化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90.5%眼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佳矫正视力≥0.3者17眼,约占81%;其中佳矫正视力≥0.5者12眼,占57.14%.两眼术后视力无提高,其中一眼为陈旧性黄斑病变,另一眼为视神经萎缩;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是治疗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的一种好方法.

    作者:陶润平;郑景华;梁文旺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恶性青光眼的联合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恶性青光眼的可能的发病机理、手术治疗方案及其疗效.方法:对12例(16眼)恶性青光眼的发病情况、联合手术的方案以及手术治疗的时机进行分析.结果:联合手术对药物治疗无效的恶性青光眼患者全部有效.结论:恶性青光眼发病的机理可能与睫状突、晶状体和玻璃体前界膜之间的异常关系有关.对保守治疗失败的患者应及时采用手术治疗,而联合手术治疗方案可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廖洪斐;陈蔷娟;张向荣;刘永琰;黄宾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全眼球深低温冷冻保存的角膜内皮细胞活性评价

    目的:评价两种全眼球深低温冷冻保存法保存角膜内皮细胞活性的效果,为临床应用长期保存材料行穿透性角膜移植奠定基础.方法:将60只兔眼球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全眼球深低温冷冻保存.一组采用前房注气法,二组采用前房注DMSO法.每组再随机分为3个小组,分别保存7d、30d、60d.通过角膜厚度测量、角膜内皮细胞电镜检查及角膜内皮细胞活性染色,判定两种方法保存的角膜内皮细胞的活性状态.结果:①角膜中央厚度:前房注气组在复温结束后角膜中央厚度比保存前明显增厚(P<0.01),7d、30d、60d组保存前角膜中央厚度分别为399.6±26.7μm、406.0±31.6μm、404.8+40.7μm,复温后分别为511.6±69.5μm、515.3±45.7μm、506.2±31.4μm.前房注DMSO组在复温结束后角膜中央厚度比保存前明显变薄(P<0.01),7d、30d、60d组保存前角膜中央厚度分别为419.2±30.3μm、419.3±41.8μm、403.7±33.0μm,复温后分别为352.2±32.0μm、362.3±64.3μm、346.2+25.2μm,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同一种方法不同保存时间的角膜厚度变化无显著差异性.②电镜检查:两实验组的角膜内皮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程度明显不同.前房注气组电镜下见大面积角膜内皮细胞膜破裂,胞核裸露,核染色质固缩,但无核溶解现象.前房注DMSO组电镜下角膜内皮细胞结构完整,细胞器存在,只有少量细胞发生破裂性改变.同一种方法不同保存时间角膜内皮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基本相似.③活性染色:前房注气组显示角膜内皮细胞广泛破坏,测不出角膜内皮细胞存活率.前房注DMSO组显示角膜内皮细胞大小均匀,边界清楚,保存7d、30d、60d后,角膜内皮细胞存活率分别为(88.0±6.3)%、(84.8±6.6)%、(86.1±5.7)%,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1.前房注DMSO法深低温保存全眼球可长期保持角膜内皮细胞活性,具备了临床用于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的条件.2.前房注气法深低温保存全眼球角膜内皮细胞活性基本破坏,不适用于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

    作者:祁辉;洪晶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透明晶状体摘除治疗高度近视

    目的:评价使用超声乳化行透明晶状体摘除和植入折叠人工晶状体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预测性和安全性.方法:对45例80只眼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摘除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患者年龄25~71岁,平均55.13±8.83岁.平均眼轴长度29.45±2.07mm,平均等效球镜度数-11.86±4.73D,植入人工晶状体屈光度平均值为9.19±3.80D.随访6~42个月.结果:术后佳矫正视力80只眼均达到或超过术前佳矫正视力;70只眼(87.5%)术后裸眼视力达到或超过术前佳矫正视力;44只眼(55.0%)术后裸眼视力达到0.5以上;术后屈光度平均值为-1.96±1.28D,70只眼(87.5%)在预矫屈光度±1D内.术中未发生后囊破裂.随访中11只眼发生后囊混浊,未发现视网膜脱离、黄斑囊样水肿等并发症.结论:透明晶状体摘除治疗高度近视与目前的角膜屈光手术相比,可能更适宜于中年以上不愿戴镜和戴镜不能矫治的高度近视眼患者,其远期疗效尚需长期随访.

    作者:谢立信;姚瞻;王智鹏;孙洁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后巩膜炎误诊1例

    巩膜炎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变态性反应有关,因常与胶原性疾病并存,亦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近来,我门诊部遇到1例单眼后巩膜炎患者,曾在多家医院误诊为上颌窦炎、视神经乳头炎、眼眶内肿物等.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志亭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1例老年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诊断与治疗

    患者女性 64岁 2年前因左眼视物不清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老年性黄斑变性,未予治疗.又因右眼视物不清10天前来我院就诊.全身体检未见异常.

    作者:关娟;盛豫;周历;王慧霞;王萍;司艳芳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硅油取出过程中套管针的应用

    本文介绍一种在硅油取出手术过程中巧妙应用套管针的方法,不仅使硅油取出速度加快,同时也增加了硅油取出的安全性.

    作者:孟岩;牛膺筠;赵桂秋;杨先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泪小管炎伴结石形成4例

    细菌性泪小管炎临床较易诊断.伴有结石形成的泪小管炎,常常因形成局部肿块、结膜溃疡、瘘道而造成诊断上的困难.我院曾遇到4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丽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黄斑病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分析

    黄斑部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指视网膜色素上皮下来自脉络膜的新生血管膜,是由许多不同的原因使玻璃膜损坏破裂,脉络膜毛细血管引发的纤维组织膜,导致黄斑部表现出相似的病变,直接危及病人中心视力,成为致盲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李淑兰;何洪林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眼的神经生物学研究进展

    视觉器官特别是视网膜、视路以及分布于视器各组织中的支配神经是人类神经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管怀进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羊膜移植治疗眼睑皮肤缺损

    我院于2001年7月收治1例男患,因外伤致右眼上睑约2×2cm范围的皮肤缺失.我们采用新鲜羊膜移植覆盖创面,促使自身皮肤上皮组织生长,终覆盖创面,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卢丽;王世光;高野;杨玉华;赵艳茹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节段状视网膜动脉周围炎临床分析

    节段状视网膜动脉周围炎是一种比较少见的视网膜血管病,现将我们在1984年2月~2001年10月遇到的10例,进行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董桂玲;刘凤兰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聚肌胞和氟美松结膜下注射治疗单疱性深层角膜炎

    单纯疱疹性角膜炎(herpes simplex keratitis,HSK)是由单疱病毒Ⅰ型(HSK-1)引起的一种较常见的角膜病,其发病率日益增多,治疗困难,临床表现复杂.该病的特点是HSK-1具有在人体三叉神经节永久潜伏,并可经轴浆运输到角膜,产生复发感染.

    作者:张晓将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累及眼部的Stevens-Johnson综合征(附22例分析)

    目的:对22例累及眼部的Stevens-Johnson综合征(SJS)作一初步临床分析.方法:收集1990~2000住院的SJS病例105例.回顾性分析其中眼部受累的患者22例(占20.95%).根据致敏药物、发病前所患疾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总结分析其可能的病因、眼部表现规律及治疗.结果:累及眼部的22例SJS病人中,肯定或可能是药物过敏引起的占86.36%,其中,抗生素类占45.45%.眼部充血是常见的体征占100%,有50%的病人结膜和/或角膜形成假膜,视力下降占31.82%.眼部治疗主要是应用抗感染和人工泪液治疗.结论:药物过敏是SJS常见的原因.以结膜充血和假膜形成为特征的卡他性结膜炎是SJS眼部受累的常见表现,重者可导致视力下降,早期合理的眼部治疗对预防晚期并发症非常重要.

    作者:霍丽君;廖瑞端;吴善宏;陈雪梅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转移性眼内容炎3例

    转移性眼内容炎起病急、发展快,早期易漏诊而致视力丧失.本文就我院所遇由于肝、胆道系统感染并发转移性眼内容炎3例,报告如下.

    作者:曹复得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急性视网膜坏死31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提高ARN视力预后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31例38只眼ARN患者的视力、眼部表现和治疗方针.结果:治疗后22只眼(57.9%)视力提高;单纯药物治疗后3只眼(60%)发生视网膜裂孔或脱离,明显高于预防性激光光凝治疗后(15.38%);玻璃体手术术后15只眼视网膜平复,2只眼未愈.结论:预防性激光光凝可减少ARN患者视网膜裂孔和脱离的发生率,预防性玻璃体切除术可稳定视网膜结构、保持并增进视力.

    作者:明月;庞利民;吴雅臻;张晓光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观察

    目的:观察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的超微改变,探讨细胞凋亡在老年性白内障形成中的作用.方法:老年性白内障患者24例,行囊外或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取中央部晶状体前囊膜,分别行光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的超微改变有细胞形态大小不一,扁平细胞多无正常细胞结构,低柱状及柱状细胞,细胞结构大体正常,但细胞间隙增大,胞浆内可见空泡变性,部分细胞溶解坏死,部分细胞皱缩,呈早期细胞调亡改变.结论:晶状体上皮细胞坏死与凋亡均与老年性白内障的发生有关.

    作者:庞辰久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A型肉毒杆菌在治疗斜视中的应用

    A型肉毒杆菌是一种具有肌肉麻痹作用的神经毒素.1980年Scott首先在人的眼外肌注射A型肉毒杆菌毒素作为斜视手术的一中替代疗法取得成功后,许多学者进行了该疗法治疗各种类型斜视的探索,显示这种疗法对某些类型的斜视是有效的[1~4].

    作者:房学军;孙一凡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那素达滴眼液治疗非感染性结膜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目的:评价那素达滴眼液(Naphcon-A)治疗非感染性结膜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多中心应用那素达滴眼液治疗140例266眼非感染性结膜炎病人,分别于用药前及用药后10分钟、30分钟、1小时、1天、3天、7天、14天评估患者的症状及体征(共11项指标),并观察药物的副作用.结果:经那素达滴眼液治疗后,眼痒、流泪、烧灼感、异物感、睑痉挛、畏光、结膜充血、分泌物及总分于用药后10分钟积分即明显下降(P<0.0000),睑结膜乳头与滤泡(P<0.0000)、角膜荧光素染色(P<0.0000)、角膜缘胶样增生(P<0.002)于用药后3天积分下降.除结膜充血于用药后三天较用药后1小时积分有轻微反弹外(P<0.05),其余各项指标积分均逐渐下降.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有效率逐渐上升(P<0.05).用药两周有效率为96.99%,其中显效77.44%,有效19.5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7%.用药前后视力、瞳孔、眼压、脉率和血压变化无统计学上差异(P>0.05). 结论:那素达滴眼液能迅速、有效地缓解非感染性结膜炎(特别是变应性结膜炎)的症状和体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变应性结膜炎的药物.

    作者:刘祖国;孙秉基;孙兴怀;晏晓明;谢汉平;肖启国;黄挺;张梅;陈家祺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巨大结膜色素痣切除异体结膜角膜缘上皮移植1例

    患者男 15岁生后4个月右眼球结膜出现小米粒大灰色肿物,逐渐变黑,生长缓慢,14岁才达黄豆大小.入院前3个月黑色物突然生长加速,无视力下降及其它不适.

    作者:陈梅珠;曲丽娟;陈国苍;余鹰翔 刊期: 2002年第09期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