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透明晶状体摘除治疗高度近视

谢立信;姚瞻;王智鹏;孙洁

关键词:晶状体, 透明, 高度近视
摘要:目的:评价使用超声乳化行透明晶状体摘除和植入折叠人工晶状体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预测性和安全性.方法:对45例80只眼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摘除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患者年龄25~71岁,平均55.13±8.83岁.平均眼轴长度29.45±2.07mm,平均等效球镜度数-11.86±4.73D,植入人工晶状体屈光度平均值为9.19±3.80D.随访6~42个月.结果:术后佳矫正视力80只眼均达到或超过术前佳矫正视力;70只眼(87.5%)术后裸眼视力达到或超过术前佳矫正视力;44只眼(55.0%)术后裸眼视力达到0.5以上;术后屈光度平均值为-1.96±1.28D,70只眼(87.5%)在预矫屈光度±1D内.术中未发生后囊破裂.随访中11只眼发生后囊混浊,未发现视网膜脱离、黄斑囊样水肿等并发症.结论:透明晶状体摘除治疗高度近视与目前的角膜屈光手术相比,可能更适宜于中年以上不愿戴镜和戴镜不能矫治的高度近视眼患者,其远期疗效尚需长期随访.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相关文献
  • 应用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青光眼

    抗青光眼手术的主要目的是降低眼内压以达到缓解症状和消除疼痛.其方法大致为两类,一类是增加房水排出量的手术,如周边虹膜切除术,各种滤过性手术,外路小梁切开术等;另一类是减少睫状体分泌房水量的手术,如睫状体冷冻术,睫状体高强度聚焦超声术等.

    作者:胡博杰;季建;孙慧敏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超声乳化术治疗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术+人工晶体植入治疗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21例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的患者接受超声乳化术+人工晶体植入,观察其视力变化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90.5%眼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佳矫正视力≥0.3者17眼,约占81%;其中佳矫正视力≥0.5者12眼,占57.14%.两眼术后视力无提高,其中一眼为陈旧性黄斑病变,另一眼为视神经萎缩;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是治疗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的一种好方法.

    作者:陶润平;郑景华;梁文旺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2例分析

    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是引起婴幼儿白瞳症的原因之一,临床上比较少见,现将我科2001年6月至2001年10月收治的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病例两例,分析如下.

    作者:李爽乐;李正时;古世芳;侯叔康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聚肌胞和氟美松结膜下注射治疗单疱性深层角膜炎

    单纯疱疹性角膜炎(herpes simplex keratitis,HSK)是由单疱病毒Ⅰ型(HSK-1)引起的一种较常见的角膜病,其发病率日益增多,治疗困难,临床表现复杂.该病的特点是HSK-1具有在人体三叉神经节永久潜伏,并可经轴浆运输到角膜,产生复发感染.

    作者:张晓将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滤过泡相关性眼部感染

    感染是眼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是损害眼球结构和视功能的直接原因.眼部感染中,眼内炎的危害大,预后差.

    作者:卿国平;段宣初;蒋幼芹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Worst泪道探针在外伤性泪小管断裂修复术的应用

    泪小管断裂是眼外伤中一类常见病.吻合泪小管使之畅通是手术目的.本文收集我院1997年1月~2001年4月收治该类病例56例56眼.

    作者:陈力;罗又蓉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眼的神经生物学研究进展

    视觉器官特别是视网膜、视路以及分布于视器各组织中的支配神经是人类神经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管怀进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首诊眼科的小脑幕脑膜瘤并幕上积水、小脑扁桃体疝

    患者卡××女 57岁维族头痛、头昏1年,半年前出现双眼视物模糊,右眼视力下降明显,就诊于我院,门诊以双眼视神经乳头炎,双眼高血压视网膜病变,高血压病收住眼

    作者:胡长涛;张莉;李忠荣;孔军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观察

    目的:观察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的超微改变,探讨细胞凋亡在老年性白内障形成中的作用.方法:老年性白内障患者24例,行囊外或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取中央部晶状体前囊膜,分别行光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的超微改变有细胞形态大小不一,扁平细胞多无正常细胞结构,低柱状及柱状细胞,细胞结构大体正常,但细胞间隙增大,胞浆内可见空泡变性,部分细胞溶解坏死,部分细胞皱缩,呈早期细胞调亡改变.结论:晶状体上皮细胞坏死与凋亡均与老年性白内障的发生有关.

    作者:庞辰久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透明晶状体摘除治疗高度近视

    目的:评价使用超声乳化行透明晶状体摘除和植入折叠人工晶状体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预测性和安全性.方法:对45例80只眼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摘除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患者年龄25~71岁,平均55.13±8.83岁.平均眼轴长度29.45±2.07mm,平均等效球镜度数-11.86±4.73D,植入人工晶状体屈光度平均值为9.19±3.80D.随访6~42个月.结果:术后佳矫正视力80只眼均达到或超过术前佳矫正视力;70只眼(87.5%)术后裸眼视力达到或超过术前佳矫正视力;44只眼(55.0%)术后裸眼视力达到0.5以上;术后屈光度平均值为-1.96±1.28D,70只眼(87.5%)在预矫屈光度±1D内.术中未发生后囊破裂.随访中11只眼发生后囊混浊,未发现视网膜脱离、黄斑囊样水肿等并发症.结论:透明晶状体摘除治疗高度近视与目前的角膜屈光手术相比,可能更适宜于中年以上不愿戴镜和戴镜不能矫治的高度近视眼患者,其远期疗效尚需长期随访.

    作者:谢立信;姚瞻;王智鹏;孙洁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羊膜移植治疗眼睑皮肤缺损

    我院于2001年7月收治1例男患,因外伤致右眼上睑约2×2cm范围的皮肤缺失.我们采用新鲜羊膜移植覆盖创面,促使自身皮肤上皮组织生长,终覆盖创面,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卢丽;王世光;高野;杨玉华;赵艳茹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急性视网膜坏死31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提高ARN视力预后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31例38只眼ARN患者的视力、眼部表现和治疗方针.结果:治疗后22只眼(57.9%)视力提高;单纯药物治疗后3只眼(60%)发生视网膜裂孔或脱离,明显高于预防性激光光凝治疗后(15.38%);玻璃体手术术后15只眼视网膜平复,2只眼未愈.结论:预防性激光光凝可减少ARN患者视网膜裂孔和脱离的发生率,预防性玻璃体切除术可稳定视网膜结构、保持并增进视力.

    作者:明月;庞利民;吴雅臻;张晓光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硅油取出过程中套管针的应用

    本文介绍一种在硅油取出手术过程中巧妙应用套管针的方法,不仅使硅油取出速度加快,同时也增加了硅油取出的安全性.

    作者:孟岩;牛膺筠;赵桂秋;杨先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真性小眼球继发青光眼的治疗

    目的:探讨真性小眼球继发青光眼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以及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7只真性小眼球继发青光眼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及病情转归.结果:9例17只眼,眼轴14.36~19.33mm;均合并有高度远视,屈光度+7.00~+16.00D.所有的患眼均有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表现.其中9只进展期的患眼经过激光虹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使青光眼得到控制;有1只眼在就诊时已是绝对期,予以睫状体光凝以改善疼痛症状;另外7只晚期患眼均接受了滤过手术,其中3只在随诊期内出现了严重眼后节并发症导致失明.结论:真性小眼球继发青光眼的治疗很复杂,在早期进行激光虹膜手术是治疗真性小眼球合并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方法,选择密闭性的眼内手术和预防性的涡静脉减压术、前巩膜切开术、巩膜切除术可以减少滤过手术灾难性的眼后节并发症.

    作者:余敏斌;黄圣松;叶天才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挛生姐妹同患分离性水平性偏斜

    分离性垂直性偏斜(DVD)已被大家所认识,文章介绍也较多.分离性水平性偏斜(DHD)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斜视,报道较少,本文就一对挛生姐妹患者的临床表现介绍如下.

    作者:薛宪华;王建红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全眼球深低温冷冻保存的角膜内皮细胞活性评价

    目的:评价两种全眼球深低温冷冻保存法保存角膜内皮细胞活性的效果,为临床应用长期保存材料行穿透性角膜移植奠定基础.方法:将60只兔眼球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全眼球深低温冷冻保存.一组采用前房注气法,二组采用前房注DMSO法.每组再随机分为3个小组,分别保存7d、30d、60d.通过角膜厚度测量、角膜内皮细胞电镜检查及角膜内皮细胞活性染色,判定两种方法保存的角膜内皮细胞的活性状态.结果:①角膜中央厚度:前房注气组在复温结束后角膜中央厚度比保存前明显增厚(P<0.01),7d、30d、60d组保存前角膜中央厚度分别为399.6±26.7μm、406.0±31.6μm、404.8+40.7μm,复温后分别为511.6±69.5μm、515.3±45.7μm、506.2±31.4μm.前房注DMSO组在复温结束后角膜中央厚度比保存前明显变薄(P<0.01),7d、30d、60d组保存前角膜中央厚度分别为419.2±30.3μm、419.3±41.8μm、403.7±33.0μm,复温后分别为352.2±32.0μm、362.3±64.3μm、346.2+25.2μm,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同一种方法不同保存时间的角膜厚度变化无显著差异性.②电镜检查:两实验组的角膜内皮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程度明显不同.前房注气组电镜下见大面积角膜内皮细胞膜破裂,胞核裸露,核染色质固缩,但无核溶解现象.前房注DMSO组电镜下角膜内皮细胞结构完整,细胞器存在,只有少量细胞发生破裂性改变.同一种方法不同保存时间角膜内皮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基本相似.③活性染色:前房注气组显示角膜内皮细胞广泛破坏,测不出角膜内皮细胞存活率.前房注DMSO组显示角膜内皮细胞大小均匀,边界清楚,保存7d、30d、60d后,角膜内皮细胞存活率分别为(88.0±6.3)%、(84.8±6.6)%、(86.1±5.7)%,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1.前房注DMSO法深低温保存全眼球可长期保持角膜内皮细胞活性,具备了临床用于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的条件.2.前房注气法深低温保存全眼球角膜内皮细胞活性基本破坏,不适用于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

    作者:祁辉;洪晶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1例老年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诊断与治疗

    患者女性 64岁 2年前因左眼视物不清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老年性黄斑变性,未予治疗.又因右眼视物不清10天前来我院就诊.全身体检未见异常.

    作者:关娟;盛豫;周历;王慧霞;王萍;司艳芳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贝复舒促进角膜缘异物术后组织修复的临床观察

    角膜异物是临床常见眼外伤,治疗上一般在异物剔除术后联合应用抗炎药物治疗.但对于角膜缘异物,常见有角膜缘上皮结膜化,新生血管长入,假性翼状胬肉及造成患眼散光等并发症的出现.

    作者:张坚寅;王晓凤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巨大结膜色素痣切除异体结膜角膜缘上皮移植1例

    患者男 15岁生后4个月右眼球结膜出现小米粒大灰色肿物,逐渐变黑,生长缓慢,14岁才达黄豆大小.入院前3个月黑色物突然生长加速,无视力下降及其它不适.

    作者:陈梅珠;曲丽娟;陈国苍;余鹰翔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Stargardt's病的临床观察(附69例报道)

    目的:探讨Stargardt's病的临床表现. 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138眼Stargardt's病的临床和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资料,分析其视力损害程度、年龄分布状态及病灶表现形态.结果:视力0.02~0.1者115眼(83.33%),0.2~0.5者23眼(16.66%);近视力高Jr=2、低Jr=0.其中10岁前起病者33例、11~20岁起病者26例、21~30岁起病4例、31~40岁起病6例.病灶形态:①单纯黄斑病灶型24例48眼;②黄斑病灶联合眼底黄色斑点型29例54眼;③黄斑病灶与后极部色素脱失相融合型16例32眼.第三型病灶形态与前两型病灶在起病年龄与病程长短方面差别无明显意义(P>0.05).三种病灶形态的病变程度差别亦无意义(P>0.05).结论:①Stargardt's病对视力的影响较大,但暂未见到视力全部丧失的病人;②Stargardt's病主要出现于青少年时期,亦可在成年人后期发病;③黄斑病灶与后极部色素脱失融合为一体的特殊病灶可能是Stargardt's病的另一种特殊的FFA变异形态.

    作者:唐朝珍;姜德咏;聂爱光;曹丹;蒋群 刊期: 2002年第09期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