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娟
目的 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及护理服务质量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22%,对照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6.67%,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栓知识宣传、血管专项护理、防护指导、入院评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升患者的认知水平.
作者:姚光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高频彩超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8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高频彩超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和TNF-α变化.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19.5 ± 5.5)min、术中出血量(0 ± 2.29)ml、住院时间(1.5 ± 0.8)d,均小于对照组的(51.3 ± 14.7)min、(29.3 ± 4.2)ml、(4.3 ± 0.5)d(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17.50%)(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CRP、IL-6、TNF-α的变化程度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频彩超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术治疗甲状腺结节,具有创伤小、美观、术后恢复快等优势,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林志东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胃癌开腹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抗生素不同使用时长对患者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7例行开腹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胃癌患者资料,其中包括60例术后未使用抗生素(对照组)、72例术后预防性应用24 h抗生素(24 h预防组),75例术后预防性应用48 h抗生素(48 h预防组).分别比较术后第5天各组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率,白细胞(WBC)计数、C-反应蛋白(CRP)水平和体温变化情况.结果 术后3组切口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07,P=0.426);3组深部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53,P=0.005).与对照组相比,24 h预防组、48 h预防组患者WBC计数、CRP水平、体温值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胃癌开腹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中使用抗生素能有效降低术后深部感染阳性率,但对切口感染发生率没有明显影响.
作者:文霆;黄正接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奥曲肽联用凝血酶治疗肝硬变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 142例肝硬变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治疗方案分为A组和B组,B组给予奥曲肽治疗,A组在B组基础上加用凝血酶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止血时间、住院时间、症状消失时间、临床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等.结果 A组止血时间、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B组(P<0.05);A组输血量明显少于B组(P<0.05);A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77%,B组为81.69%,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治疗后不良反应率为2.82%,B组为9.86%,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曲肽联用凝血酶治疗肝硬变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可快速有效止血,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敏 刊期: 2018年第05期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aemia,APL)是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一种特殊亚型,主要特点为第15号染色体上的PML(promyelocytic leu-kemia)基因和第17号染色体上的维甲酸受体(retinoic acid receptora,RARa)基因发生断裂易位形成 PML -RARa融合基因.APL多见于中青年,发病率约0.23/10万,占同期急性髓系白血病的10% ~15%[1].近三十年,由于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和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TO)的规范化临床应用,APL患者完全缓解率(complete remission,CR)和长期无病生存(disease free survival,DFS)显著提高,成为基本不需造血干细胞移植即可达到治愈的疾病.近些年在APL的新亚型、发病和耐药机制、治疗策略的优化和简化等方面有较大进展,特别是2016年以后APL患者的缓解后维持治疗逐渐向家庭治疗模式转化.现就上述研究进展作一笔谈.
作者:徐亚文;申慧敏;李菲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对开胸手术患者术后镇痛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麻下单侧开胸肺癌根治手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椎旁神经阻滞组(TPVB组)和椎旁神经阻滞+右美托咪定组(TPVB+DEX组).所有患者均于术毕行超声引导下术侧TPVB,术后给予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TPVB+DEX组在TPVB组PCIA用药的基础上加用3 μg/kg的右美托咪定.记录患者术后2 h、4 h、8 h、24 h、48 h静息和咳嗽时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术后48 h舒芬太尼累积消耗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医学结局研究睡眠量表(MOS-SS)记录术前1周和术后1周平均每日睡眠时间和睡眠障碍指数(SPI),于术日晚和术后第1天进行主观睡眠质量评分;采用多维疲乏量表(MFI-20)于术后1周对患者疲劳状况进行评定,并记录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术后各时点静息和咳嗽时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术前比较,TPVB组术后1周平均每日睡眠时间缩短,SPI升高(P<0.05),TPVB+DEX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PVB组比较,TPVB+DEX组术后各时点Ramsay评分升高,术后48 h舒芬太尼累积使用量减少,不良反应减少,术后1周平均每日睡眠时间延长,SPI降低,术日当晚和术后第1天主观睡眠质量评分升高,术后1周心理、躯体和精神疲劳程度降低,术后住院时间缩短(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联合胸椎旁神经阻滞用于开胸手术患者术后镇痛,可取得良好镇痛效果,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减轻术后疲乏程度,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作者:夏桂枝;邓红波;王正刚;陈超;封享兰;邹高锐;冯晓波 刊期: 2018年第05期
肺癌为起源于支气管黏膜或腺体的恶性肿瘤,是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病死率已居恶性肿瘤之首.有研究表明,随着人群年龄的增大,其发病率和病死率进一步升高.据研究,发达国家肺癌发病中位年龄为68岁[1],而在我国,无论农村还是城市,无论性别,肺癌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均排第一位,对我国乃至全球癌症负担造成了重大的影响[2].人类一直在不停地探索有效且合适的治疗肺癌的方法,迄今为止,肺癌的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化学治疗(简称化疗)、放射治疗(简称放疗)、生物治疗(包括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和中医药治疗等.目前,手术、化疗和放疗是癌症的三大主要治疗手段,对于一些确诊时已有全身播散倾向或转移的中晚期肺癌患者,化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化疗药物随着血液循环遍布全身,故对人体正常组织也有伤害.传统中药除了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及益气补肾等作用外,其抗肿瘤的作用逐步被挖掘出来并制留成中药配方,在肺癌等终末期癌症的症状缓解中起到了西医药物难以替代的治疗作用.抗肿瘤中药成分种类繁多,主要分为以下几大类[3]:①扶正固本类及其多糖类药物成分,人参、党参、黄芪及黄芪多糖等;②清热解毒类,黄芩、小檗碱等;③活血化瘀类,姜黄、大黄、三七等;④以毒攻毒类,斑螯、砒霜、雄黄等;⑤其他类,麝香、茯苓等.为了减免化疗对全身各大器官的伤害,提高肺癌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中药的天然性、低毒性等优势逐渐被利用,目前已研发出了大量中药及中药配方的抗癌药物来辅助肺癌的治疗,以削减肺癌化疗中的毒副作用.许多临床试验证实,传统中药在肺癌辅助治疗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但其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为了进一步了解中药在肺癌辅助治疗中的作用机制,现将各文献及临床试验研究里中药对肺癌的作用机制阐述如下.
作者:邓秋艳;吴开松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绷带式角膜接触镜联合复方樟柳碱穴位注射治疗神经麻痹性角膜溃疡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2013年5月~2014年4月就诊于我院36例36眼神经麻痹性角膜溃疡.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18例(18眼)给予佩戴绷带式角膜接触镜联合复方樟柳碱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18例(18眼)给予常规羊膜遮盖治疗,分别观察治疗后7、14、21、28 d角膜溃疡的愈合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7、14、21、28 d的治愈率分别是0.22、0.274,0.39、0.44,0.67、0.61,0.83、0.78,二组治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的平均治疗时间是13.73 ± 5.76,对照组的平均治疗时间是13.07 ± 6.20,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观察期间两组均无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绷带式角膜接触镜联合复方樟柳碱穴位注射是治疗神经麻痹性角膜溃疡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作者:程实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泡沫硬化剂不同方式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适应征、并发症.方法 根据下肢静脉曲张的病情,选择:①单纯性泡沫硬化疗法,包括顺行和逆行;②彩超监视下泡沫硬化疗法;③大隐静脉高位结扎、EVLT术后泡沫硬化疗法;④CO2气体的泡沫硬化治疗等治疗,观察其并发症和疗效.结果 第①种方式对下肢静脉曲张较细小尤其是小腿部静脉曲张较为适合,由于治疗病例较多,各种并发症也产生较多,但都是一过性或为可逆的;第②种方式治疗下肢静脉曲张较安全,并发症相对较少,但操作上较繁琐,不适于门诊大量病人治疗;第③种方式适用于粗大的大隐静脉主干曲张和有交通支瓣膜关闭不全者;第④种方式产生的并发症少,尤其是肺动脉气栓的可能性小,安全性较高.结论 各种方式的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均可达到治疗目的,但其安全性不同,并发症产生的机率不同,操作的繁琐程度不同,应根据具体情况作出相应选择.
作者:谭最;黄静宇;殷勇 刊期: 2018年第05期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一种特殊分型,占同期急性髓系白血病的 10% ~15%[1];IDH2基因定位于人类染色体15q26.1,该基因编码的IDH2蛋白是三羧酸循环中重要的一种代谢酶.有IDH2基因突变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病例目前鲜见报道,现将我院新近收治的1例有IDH2基因突变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病例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曾宪涛;周芙玲;吴江;童传凤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呼吸系统炎症疾病诊治中的意义.方法 从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呼吸系统感染患者中随机抽取45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4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和比较两组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结果 研究组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检测有助于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治.
作者:刘辉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普外科2016年2月~2017年6月择期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94例,病床号为奇数的46例入选对照组,病床号为偶数的48例入选观察组.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结果 观察组消化道症状发生率、呼吸道症状发生率、失眠发生率、计划外药物镇痛率、住院时间分别为25.00%、12.50%、22.92%、2.08%、(11.4 ± 2.1)d,均低于对照组的56.52%、21.74%、52.17%、19.57%、(13.0 ± 2.4)d;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8.5 ± 0.8)分,高于对照组的(6.7 ± 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结肠癌患者康复,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薛晓红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复方樟柳碱治疗视神经萎缩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37眼)视神经萎缩患者的临床资料.患侧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复方樟柳碱注射液2 ml,1次/d,20次为1疗程,视情况及视力提高程度治疗2~4个疗程.结果 平均注射2.8个疗程后,37眼中31眼不同程度视力提高,达81.1%,6例稳定(16.2%),1例下降(2.7%).无休克、恶心等严重并发症发生,仅出现一过性头痛、高血压和口干、皮肤轻度瘙痒等不适,均在数小时后自行缓解.结论 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对视神经萎缩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陈贵芹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求布比卡因与芬太尼腰-硬(腰麻-硬膜外麻醉)联合麻醉对剖宫产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择期行剖宫产者100例,将其按抽签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布比卡因,观察组采用布比卡因+芬太尼,比较两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在T1~T3时间点CO、MAP变化幅度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麻醉优良率较对照组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在T1~T3时间点HR水平变化幅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中采用布比卡因与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对其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麻醉效果更好,且安全性高.
作者:曹国栋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对子宫肌瘤患者应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8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50例,根据米非司酮使用剂量的不同分为10 mg组(80例)和25 mg组(70例).治疗3个月后,比较组间血清激素指标变化、子宫及子宫肌瘤改善情况、月经变化、不良反应.结果 ①治疗前,两组月经变化、子宫体积和肌瘤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及治疗3个月后,两组月经变化、子宫体积及肌瘤体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应时间节点,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前,两组血清激素T、PRL、LH、FSH、E2及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及3个月后,两组T、PRL比治疗前及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H、FSH、E2和 P均显著下降(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用药3个月内,10 mg组不良反应率(31.25%)显著低于25 mg组(51.43%)(P<0.05).结论 日服10 mg米司非酮治疗子宫肌瘤可显著改善患者血清激素表达水平、缩小子宫及子宫肌瘤体积,不良反应较25 mg更少,月经较为规则、稳定.
作者:李卫平;张晓莉;王萍 刊期: 2018年第05期
导师制(turorial system)早起源于14世纪英国的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是一种师生相互交流的教育模式,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20世纪初,英国等高校已将导师制用于本科生的培养[1].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先在研究生教育中引入导师制.直到2002年,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全面推行本科生导师制,随后各地高校纷纷效仿,才正式拉开本科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序幕[2].本科生导师制是指高等院校本科生在校学习期间,通过师生互动,由在职教师担任本科生的指导老师,对该生的学习生活及发展等各方面进行一对一指导的教学方式,形成相互交流的良性机制[3].然而,本科生导师制在我国实施的时间短暂,尚处于起步阶段.
作者:李汉华;乔媛;张蔚;张元珍;陈红;刘文慧;雷红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为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冠心病的临床鉴别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黑龙江省医院明确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冠心病患者(实验组)和单纯性冠心病患者(对照组)各100例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两组心率变性及心功能.结果 实验组在SDNN、SDANN及SDNN IDX三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LVEF和E/A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心电图ST-T段改变发生率两组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甲状腺功能亢进能加重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影响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及心功能.
作者:唐莹莹;樊蕾;隋玥;程雪;冯琨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初始心电图缺血分级(GI)与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后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 纳入本院诊断为STEMI且接受PCI治疗的患者160例.依据心电图表现,分GI2组(ST段抬高不伴QRS的终末部分电位扭曲)与GI3组(ST段≥2个相邻的导联抬高,同时伴QRS的终末部分电位扭曲).观察两组院内发生心律失常、休克及心衰等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指标.结果 GI3组心律失常、休克及心衰等相关心血管事件发生几率均显著高于GI2组(P<0.05).结论 患者接受急诊PCI术后,心电图缺血分级仍是其心血管事件中一个独立的预测因子.
作者:贾雯青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血清孕酮、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雌二醇检测在非正常妊娠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2015年8月~2017年6月136例非正常妊娠早期患者,根据临床诊断结果分为难免流产组(n=30)、异位妊娠组(n=62)、先兆流产组(n=44),并选择60例正常妊娠作为对照组.对每组患者的血清孕酮、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雌二醇指标水平变化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与对照组比,非正常妊娠患者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倍增时长较高,而激素水平上升斜率却较小(P<0.05);非正常妊娠患者血清孕酮及雌二醇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血清孕酮、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雌二醇联合检测有助于非正常妊娠的早期诊断.
作者:李红娟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宫腔镜电切术联用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曼月乐)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妇科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6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宫腔镜电切术治疗,观察组实施宫腔镜电切术联用左炔诺酮宫内节育系统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术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和24个月PBAC评分和子宫内膜厚度显著降低,且降幅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73.68%)(P<0.05).结论 宫腔镜电切术联用左炔诺酮宫内节育系统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吴荟敏 刊期: 201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