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留军
外伤性勃起功能障碍(ED)是由外伤引起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复杂性勃起功能障碍,患者常有支配勃起功能的血管和(或)神经的损伤.不同的损伤部位和不同的损伤原因对勃起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不同类型的外伤性ED也伴随着不同的治疗方案.
作者:彭靖;张志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启动以来吸引了很多高校大学生的积极参与.该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现项目顺利结题的比例越来越低,调查发现学生的科研基础和老师的悉心指导对结题的成功率有着重要的影响.项目在未来运作过程中,应该注重提高大学生科研基础知识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从而确保“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顺利实施.
作者:焦金琳;汪晖;余帆;张郦;袁春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是指阴茎反复不能达到和/或维持足够的勃起硬度以完成满意的性交[1].ED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逐年升高,已经成为严重影响男性生活质量以及夫妻感情的重要疾病之一[2].年龄增长是ED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男性在40岁时ED的发病率为20%,而70岁以后则高达67%[3,4].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代谢性疾病及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升高是ED人群增长的另一重要因素.其他因素还包括盆腔手术、性腺功能低下以及阴茎的局部病变(如阴茎硬结症、动静脉瘘等)[5].
作者:杨其运;刘贵华;孙祥宙;邓春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1 病例资料本组68例,均为男性,其中高血压病50例,消化道出血18例,年龄68~90岁.2 对老年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难点1)交谈双方不了解.在交流过程中护理人员缺乏对老年人心理特点的了解,缺乏足够的爱心、耐心、细心、同情心,没有及时了解老年人需要什么、要给予哪些;患者对护理人员亦不信任,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意愿、感受,相互间明显的隔阂和代沟,阻碍了沟通的顺利进行[1].
作者:史宪凤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改良Vechitti阴道成形术及乙状结肠阴道成形术的手术适应证.方法 对2008年8月~2015年6月所施行的两种术式各9例的临床资料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18例患者年龄18 ~33岁,平均23.17岁.17例为MRKH综合征,其中1例并存卵巢巧克力囊肿;1例为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①改良Vechitti手术时间(32.3±8.4) min,失血量(23.5±8.7)ml,住院时间(11.2±2.3)d,均明显少于乙状结肠阴道成形术;②改良Vechitti术人工阴道长7~9 cm(8/9例),较乙状结肠阴道成形术(10~12cm)约短3 cm;③改良Vechitti成形术疗效满意5例,术前前庭隐窝深度均≥2.5 cm,其中4例已婚或有性生活史;疗效一般2例,人工阴道长7~9 cm,术前隐窝深度仅0.5cm;1例疗效差,为人工阴道溃疡、感染、瘢痕狭窄;④乙状结肠阴道成形术9例疗效均为满意或基本满意,且与术前前庭隐窝深度无关.结论 尿道口高位、前庭隐窝深度≥2.5 cm,尤其已婚或有性生活史者,宜选作改良Vechitti术;前庭隐窝深度≤2.5 cm者,应选作乙状结肠阴道成形术.
作者:赵素萍;张金远;杨弘杰;柯福荣;周亚魁 刊期: 2016年第06期
鉴于阴茎阴囊畸形缺损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围手术期的管理上不仅包括手术重建,同时也包括患者心理康复指导.不同的患者有各自不同的心理问题,医生首先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手术的目标就是创建或恢复一个具有功能和审美外观的阴茎阴囊.这需要阴茎不仅具有正常性功能,而且重建阴茎的外观也十分重要,应该从龟头到阴茎体接近正常的阴茎.阴茎阴囊畸形和缺损的程度决定了它重建的方式.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对不同类型的阴茎阴囊缺失笔谈重建方式,以及介绍近的基础和临床科学的进展,这些可能为阴茎重建提供新的选择,并帮助患者和医生去选择佳术式.另外,一些特殊病例同时需要接受其他复杂手术,如即时重建阴囊、睾丸假体置入等.
作者:孙中义;周青松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动态心电图在老年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中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4月诊治的老年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60例,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入院的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60例,设为对照组.2组患者均采用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检查.结果 观察组发作持续时间、ST段降低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无症状ST段下移时心率、有症状ST段下移时心率及动态心点图24 h平均心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常规心电图检查相比,老年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查可提高临床确诊率,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吴红兰;范华昌 刊期: 2016年第06期
近年来,射血分数正常或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又称舒张性心力衰竭(diastolic heart failure,DHF)的研究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HFPEF是指患者有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的临床症状和(或)体征,但左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或接近正常(LVEF>50%或>45%),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 <97 ml/m2,并排除其他瓣膜性心脏疾病.
作者:何定华;倪锐志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个性化运动联合营养干预护理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6月于我院分娩的90例妊娠糖期尿病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产检及护理,观察组采用个性化运动联合营养干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孕妇的血糖控制效果、血糖水平变化及妊娠结局.结果 观察组血糖控制有效率为95.56%(43/45),高于对照组的80.00% (36/45) (P <0.05);干预后观察组不同时间段的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产、剖宫产、感染、产后出血、羊水过多、低血糖、窒息、高胆红素血症、巨大儿等情况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采用个性化运动联合营养干预护理可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有利于产妇控制血糖水平,减少围产期母婴并发症,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吴勃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究造血生长因子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肺部感染的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以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我院接诊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11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7例.对照组予以免疫抑制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造血生长因子.比较两组疗效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采用造血生长因子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肺部感染的疗效确切,对改善患者的T淋巴细胞免疫力、加速其康复进程均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苏帜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应用简易装置,帮助偏瘫患者在行走中背屈踝关节,从而使偏瘫患者的步态得到改善.方法 选择脑卒中偏瘫患者30例,通过比较患者在佩戴简易装置前后10米大步行速度(MWS)和步态对患者的行走能力进行评定.结果 佩戴简易装置的偏瘫患者10米MWS均比未配戴组高,步态也有所改善(P<0.01).结论 该简易方法可帮助偏瘫患者背屈踝关节,改善偏瘫患者的步态,提高偏瘫患者行走的能力.
作者:孙运芬;肖劲松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金三角”方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总有效率、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再住院率和病死率.方法 随机抽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NYHA心功能分级在Ⅱ~Ⅳ级的CHF患者150例,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等传统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金三角”方案,两组疗程均为12个月.用药前后分别观察总有效率、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再住院率和病死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1年内再住院率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LVEF升高优于对照组,LVEDD、LVESD及NT-pro-BNP降低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HF患者接受“金三角”方案治疗后可有效降低再住院率及病死率.
作者:陈留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对比分析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肾盏结石的临床疗效,为肾盏结石手术治疗策略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120例肾盏结石患者,随机分为经皮肾镜组和输尿管软镜组,比较两组患者不同结石直径的手术时间、取石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直径≥2 cm(或表面积≥500 mm2)的上盏、中盏、下盏结石经皮肾镜组手术时间较输尿管软镜组短(P<0.05);直径<2 cm(或表面积<500 mm2)的上盏、中盏结石输尿管软镜组手术时间较经皮肾镜组短(P<0.05),直径<2 cm(或表面积<500 mm2)的下盏结石输尿管软镜组手术时间较经皮肾镜组长(P<0.05).直径≥2 cm(或表面积≥500 mm2)的上盏、中盏、下盏结石经皮肾镜组取石成功率均高于输尿管软镜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径<2 cm(或表面积<500 mm2)的上盏、中盏结石两组患者取石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径<2 cm(或表面积<500 mm2)的下盏结石经皮肾镜组取石成功率均高于输尿管软镜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输尿管软镜碎石与经皮肾镜取石治疗肾盏结石各有利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临床上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
作者:刘波;邓全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非梗阻性无精子症主要是由各种已知不同的、已知或者未知的病因导致的睾丸生精功能障碍,其发病率约占整个男性不育患者的10%~15%[1].得益于IVF-ET技术的发展,尤其是ICSI技术的出现,只要有一颗成熟的精子,便可以通过ICSI技术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实现NOA患者孕育具有自己生物学后代的愿望[2].所以目前对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治疗成功的关键,即在于药物促进睾丸生成精子以及通过外科手术从生精功能障碍的睾丸中获取成熟的精子.
作者:毛加明;洪锴 刊期: 2016年第06期
跗骨窦综合征(sinus tarsi syndrome,STS)是基于关节不稳定、韧带撕裂、关节纤维化、腱鞘囊肿、关节去神经等病理改变,引起距下关节跗骨窦区疼痛的一系列疾病.1958年O'Connor[1]和1960年Brown等[2]首次提出跗骨窦综合征的概念.但多数临床医生对该疾病认识不足,往往耽误诊治的佳时机.本文针对该病的解剖、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治予以综述.
作者:赵星;祝少博;余黎;邓玲珑;魏驰;汪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HPV(人乳头瘤病毒)与阴道镜活检两种检测方式诊断宫颈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本院门诊行宫颈病变筛查的患者1142例分为两组,即HPV检测组及阴道镜活检组,每组571例,比较两组患者阳性率.结果 阴道镜活检组阳性率(48.51%)高于HPV检测组(42.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方面比较,阴道镜活检组均优于HPV检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诊断宫颈疾病时,除进行HPV感染检测外,还要考虑阴道镜活检进行组织学诊断,以便于判断受试者发生宫颈病变甚至肿瘤性改变的风险及预后.
作者:熊政;赵琴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采用双管持续负压引流防治皮下积液的效果.方法 回顾2013年1月~2013年10月90例女性乳腺癌病例(TNM分期为Ⅰ~Ⅲ期),分别采用单管持续负压引流(69例)和双管持续负压引流(21例),比较二者皮下积液发生率、拔管时间、术后首次行化疗时间.结果 单管引流组皮下积液发生率为21.73% (15/69),拔管时间平均16.6 d,术后首次化疗时间平均22.3 d;双管引流组皮下积液发生率为9.52%(2/21),拔管时间平均12.8 d,术后首次化疗时间平均15.4 d.二者皮下积液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 通畅引流是防治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关键措施,采用双管持续负压引流能更有效地降低皮下积液发生.
作者:王靖;田惠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大黄消痔栓辅助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 2015年12月收治的100例混合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组、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混合痔外剥内扎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后给予大黄消痔栓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生理盐水棉球对创面进行敷贴.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创口疼痛评分、肛周瘙痒评分、肛缘水肿评分、创面出血评分、创面肉芽形态积分以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较对照组高(80%)(P<0.05);观察组患者患者的创口疼痛评分、肛周瘙痒评分、肛缘水肿评分、创面出血评分、创面肉芽形态积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 混合痔患者手术后采用大黄消痔栓辅助治疗具有显著疗效,可以有效缓解术后疼痛及水肿情况,促进创面愈合,有利于改善预后.
作者:胡方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高位髂腹股沟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优势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4月至2015年6月,应用高位髂腹股沟入路治疗的15例复杂髋臼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性9例,女性6例.患者年龄26至64岁,平均44.3岁.双柱骨折6例,前柱伴后半横行骨折6例,横行伴后壁骨折3例.术后评价骨折复位、骨折愈合情况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根据近一次随访资料,本组解剖复位9例,满意复位4例,不满意复位2例.功能恢复满意10例,功能恢复良好3例,功能恢复差2例.结论 高位髂腹股沟入路能直视四方区和死亡冠,同时也能显露半骨盆;相对于其他髋臼前侧入路具有明显优势,治疗复杂髋臼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陈康;覃松;邹凯;李鹏斌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活动对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植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院外感染率的影响.方法 运用QCC活动十大步骤,通过对开展QCC活动前后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院外感染率进行随访分析,比较活动前后患者院外感染发生率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QCC活动后肿瘤患者PICC院外感染的发生率为0.9‰,低于QCC活动前的2.37‰(P=0.002).结论 开展QCC活动明显降低肿瘤患者PICC院外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定薇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