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龙涛;闫文婧
角膜接触镜(conact lens,CL)作为矫正屈光不正的一种特殊医疗器具,其优良的材料性能、科学的配戴方式对角膜与结膜健康的维持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就接触镜材料、配戴方式、特殊用途镜片等方面的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
作者:郑荣领;周电根;郑一仁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白细胞浸润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诱导的角膜新生血管形成(CNV)的作用.方法:将不同剂量的bFGF Hydron缓释小丸植入兔角膜基质层诱发CNV,并作组织病理学定量观察.结果:空白对照组及bFGF 500ng组的角膜组织中仅少量白细胞浸润,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bFGF 1000ng组存在明显的白细胞浸润,与前二者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白细胞对bFGF诱导CNV可能起间接刺激作用.
作者:杨新怀;丁正平;麦才铿;何玉兰;魏厚仁;吕源淑 刊期: 2000年第05期
患者李某男 22岁因双眼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后视力下降二年半,于1 999年3月3日来诊,诊断为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手术后眼匝恢复正常,视力右0.03,左0.01,矫正视力不提高.
作者:李龙涛;闫文婧 刊期: 2000年第05期
青少年儿童型Coats病是一种致盲性视网膜血管异常性疾病,又称为渗出性视网膜炎.是由视网膜血管异常引起视网膜渗出、胆固醇结晶和视网膜血管改变为主的外层视网膜病变[1].对视力进行性损害较快,早期治疗是保存视力的关键.现将氩激光光凝治疗青少年儿童型Coats病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巩丽青;杜立芳;艾明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长期使用缩瞳剂造成虹膜后粘连发生的临床特点及预防措施.方法:观察58例(92只眼)连续3年点用毛果芸香碱缩瞳剂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分析其虹膜后粘连的发生率及临床特点,虹膜后粘连与用药浓度、青光眼的类型、手术与否以及定期散瞳等的相互关系.结果:长期用缩瞳剂造成虹膜后粘连的发生率为46.7%;虹膜后粘连的发生与用药的浓度有一定的关系;闭角青光眼较开角青光眼易发生粘连;曾接受过手术或激光的眼较非手术眼易发生粘连;这类粘连多数发生在虹膜的中幅处.结论:长期点用毛果芸香碱缩瞳剂会发生虹膜后粘连,而定期散瞳是有效的预防方法.
作者:彭寿雄;彭大伟;周文炳;叶天才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时清除切口下皮质的安全有效途径.方法:将110例(124眼)病人分四组,组1利用无角度注吸针头直接清除,组2利用有一定角度注吸针头进行清除,组3通过侧切口插入针头进行清除,组4系先植入晶体,并适度旋转,让残留皮质游离出来进行清除.结果:从清除所需时间、清除率和并发症三方面进行衡量,四种方法各有优缺点.相比之下组2所用方法优于其他三法.结论:利用一定角度注吸针头清除切口下皮质易于掌握,耗时短,清除率高,并发症少,可列为首选方法.
作者:陈樱;喻长泰 刊期: 2000年第05期
本病为斑痣性错构瘤病之一,斑痣性错构瘤病又名母斑病,是由先天存在的散发系统(尤其见于中枢神经、视网膜和皮肤)的错构瘤组成,所以称为斑痣性错构瘤或母斑病,其含意为母亲留下的斑点或胎记.所谓错构瘤系指受累器官或组织本身正常就存在的细胞构成的肿瘤,它不同于正常不存在于本部组织的细胞构成的迷离瘤.1904年德国眼科专家VonHippel首先描述了视网膜血管瘤病.1926年瑞典病理学家Lindau描述了小脑血管瘤性囊肿同时又有视网膜血管瘤的病例.从此,将视网膜血管瘤合并小脑血管瘤的病例叫做VonHippel Lindau病.发病年龄20~50岁,男多于女,脑部症状大多发生于视网膜病10年之后.现将我科于1 998年2月遇到的1例报告如下.
作者:张晓城;刘少章 刊期: 2000年第05期
发育性青光眼合并近视并不少见,由于检查的片面性和对发育性青光眼认识不足,致使许多病例到青光眼晚期才得以确诊和治疗,现将我科自1 992年8月至1998年8月收治的38例报道如下.
作者:程素棉;吕建华;唐广贤;田爱军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分折多导VEPs对青光眼半侧视野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记录11 5名不同程度的视野损害青光眼患者的全野、半野多导VEPs,分析全野刺激下Oz位,半野刺激下T5/6位P1波的峰潜时延迟出现百分率,分析各位点的波形对青光眼视野损害的诊断率.结果:全野、半野刺激下的多导VEPs及其不同位点的综合波形分析能提高多导VEPs对青光眼视野损害的诊断价值.结论:全野、半野刺激下的多导VEPs能提高VEP对青光眼半侧视野损害的诊断价值.
作者:胡彩平;吴乐正;吴德正;龙时先 刊期: 2000年第05期
复发性视网膜脱离是指术中裂孔封闭良好,视网膜复位,术后6周后再次出现的视网膜脱离[1].了解其复发的原因对提高一次手术治愈率至关重要.本文回顾性总结了84例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病例,探讨其可能的复发原因.
作者:李;张卯年;董贵安 刊期: 2000年第05期
我院收治1例纸团击眼致睫状体脱离患者,报告如下.患者安××女 42岁干部右眼被纸团击伤后视力下降5天,于1998年9月23日入院.5天前,因同事间开玩笑,右眼不慎被对方扔过来的硬纸团击中.当时右眼疼,视物不清,在某院因前房Ⅱ级积血对症治疗后积血吸收,但视力不增加,故转来我院.左眼视力1.2,未见异常,右眼视力0.1(不能矫正),角膜透明,前房浅,瞳孔圆(直径4mm),光反射(+),晶体、玻璃体正常.视乳头边界不清,轻度充血,黄斑水肿,视网膜可见放射状皱褶,未见裂孔及出血.指测眼压T-2.房角镜检查可见1点至5点睫状体带与巩膜突之间的分离裂隙.入院诊断:右眼外伤性睫状体脱离.次日,在局麻下行右眼睫状体缝合术.术中角膜缘穿刺后前房注入粘弹剂Healon约0.15m1,行前房角镜检查,发现睫状体脱离范围较术前检查增大(约12:00至6:30).术中缝合范围较脱离两端各增加1个钟点位.术后眼压逐渐回升,曾一过性偏高,经对症处理后缓解.出院时视力0.6,黄斑及视乳头水肿消失,眼压正常.
作者:张军明;赵平;张劲松 刊期: 2000年第05期
毛霉菌病眼科报导很少,毛霉菌病致一侧眼及面部干性坏疽,另一眼是皮质盲更为罕见,笔者见到1例,报告如下. 患者女 30岁因感冒,头痛、恶心、呕吐,乡村医生给予静滴青霉素、氟美松7天,病情无好转住进乡卫生院.乡卫生院给予洁霉素、氟美松静滴2天,症状无好转.
作者:王德良;姜举红;宋修芬;初翠英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由于抗生素的应用,细菌性角膜炎的控制已得到改善,目前眼科常见的角膜炎多是病毒性,特别是深层单疱病毒性角膜炎,不仅难治,且易复发,造成严重的视力威胁.对于浅层单疱病毒角膜炎,一般应用阿昔洛韦(Acyclovir,ACV)眼药水治疗有效.对于深层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我们应用阿昔洛韦局部和全身治疗获得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马红宇;付波;赖晓红 刊期: 2000年第05期
近年,真菌性角膜溃疡在我国有增多趋势[3],但国内用来局部治疗该病的药物尚不够理想.本院近来用5%Natacyn眼液(ALCON公司)治疗28例真菌性角膜溃疡取得较好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黄小勇;贺翔鸽 刊期: 2000年第05期
视网膜脱离(RD)是常见的致盲性眼底病.虽然近年来该病的治疗水平不断提高,但术后视功能的恢复仍有一定限度,严重妨害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学习及工作.故对于已经发生RD的患者,其对侧眼的视力尤显宝贵.因而,对其对侧眼的常规检查,必要的预防性治疗及密切随访,是防止RD发生的关键.本文统计了我院计算机储存的具有统计意义的孔源性RD 1004例,其对侧眼视网膜病变情况,并作临床分析:
作者:郑红;张皙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斜视性弱视及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在弱视治愈,行斜视矫正术后,弱视眼视力的变化.方法:对1 992~1 997年在我院弱视治愈后行斜视手术矫正患者103例进行视力追踪观察.结果:弱视治愈后行斜视手术后原弱视眼有50.49%存在不同程度视力减退,并且与开始治疗时弱视程度有关,即弱视开始治疗时的视力越低越易出现视力减退.结论:弱视治愈行斜视术后的弱视眼,应密切监护,直到视力、眼位均巩固在正常范围为止.
作者:岳以英;赵堪兴;郭浩;王乐今 刊期: 2000年第05期
采用囊袋上超声乳化技术对38例(49眼)眼轴>26mm的高度近视白内障,行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如下:术后32只眼(67.8%)裸眼视力>0.5,平均内皮细胞损失率为8.27%,超声能量平均为24.7%,超声过程中破囊率为2.02%,乳化时间平均为1分07秒,无术后严重并发症.我们认为采用囊袋上超声乳化技术对高度近视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摘除,内皮细胞损失小、破后囊率低,手术安全、有效.
作者:谢立信;朱刚;曹景;史伟云;吕春燕 刊期: 2000年第05期
本文报告睫状体脱离20例.以男性为大多数,学生、农民为多.致伤物为爆竹、玩具枪子弹及弹弓等钝器伤为多.本文提出睫状体脱离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及提出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UBM)对于睫状体脱离诊断和治疗有着确切的指导作用.同时提出睫状体脱离的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在显微镜下缝合复位术.并提出其术后并发症的处理. 本文报告我院自1996年1月至1999年1月收治的304例钝挫伤病例中伴有睫状体脱离的病例20例20只眼,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龚蕤;崔桂芳;李秋菊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在我国已较广泛应用,已积累大量经验及成果.目前为常用的人工晶体是PMMA及折叠晶体等,预折式记忆型人工晶体(Memorylens)的应用报道极少.自1 998年以来,我科应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囊袋内预折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患者10例(10只眼),均获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王从毅;马波;朱赛林 刊期: 2000年第05期
外伤性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治疗外伤性白内障的首选方法,对外伤性白内障的儿童来说,手术不单是提高视力,同时也是预防弱视、斜视的方法[1].本院自1996年以来,共收治儿童外伤性白内障16例,并作了人工晶体植入术,现将结果介绍如下.
作者:宋晏平 刊期: 2000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