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建华
目的了解vitA对早产胎兔动脉导管内钙及肺发育的影响.方法8只孕兔随机分为A、B、C、D4组,每组2只(每只均受孕,每只产胎兔5只以上,随机选5只备用).分别在受孕第25 d单独(B组)与第25和26 d连续(C组)运用3 000IU/kg vitA,在受孕第2周后(D组)运用隔天5 000IU/d的给药方法,对照(A组)用生理盐水.于第27 d内(早产期内)解剖孕兔,每组取10只仔兔,取仔兔的肺组织、动脉导管.肺组织固定后HE染色了解肺的发育情况,测定动脉导管内钙.结果3种给药方法下均显示能促进动脉导管内钙及肺发育.在动脉导管内钙的影响上:用药组B(0.57±0.068)和C(0.85±0.06)与A组(0.26±0.013)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 A与D组(0.35±0.014)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促进肺发育上:用药组仔兔的肺组织学成熟度评分均较A组有明显提高(P<0.001),D(4.48±0.33)与C组(4.39±0.37)无差异(P>0.05);结论vitA能促进早产胎兔动脉导管内钙及肺发育,在预防持续胎儿循环和提高早产儿成活率上有一定作用.
作者:潘军;邹典定;李涛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哮喘是一种呼吸系统的慢性、常见病.多年来,临床主要应用激素等药物进行治疗,认为发作得到控制即达到目的,常常忽视了患儿的心理问题.实际上心理障碍往往影响疗效.作者对60例学龄哮喘儿童在哮喘阶梯治疗用药的基础上进行了1年的心理障碍干预,收到很好的疗效.
作者:何丹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早在上世纪50年代,人们就发现通过抑制细菌核酸合成可以达到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并相继有许多抗菌素的问世.此后,又发现核酸合成抑制剂具有较强的抗病毒作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核苷衍生物作为嘌呤核苷和嘧啶核苷在核酸合成过程中的抑制剂,已经逐步成为抗病毒药物的研究热点,特别在抗艾滋病病毒(HI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等方面.随着新的核苷类似物不断出现,关于其体内外抗病毒作用、代谢、毒性等方面的研究也不断深入.本文就核苷类似物在抗HBV方面的研究状况进行简要综述.
作者:吴金明;韩清锡;林菊生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LEEP刀治疗宫颈糜烂的效果.方法LEEP刀治疗380例宫颈糜烂.根据病变范围选用不同电极,切除范围超过病变边缘0.3 cm,并尽量保证标本完整性;根据病变深浅程度确定切割深度.观察手术效果和并发症.结果治愈352例,有效28例.手术时间3.5~15(平均5.8)min.术中出血量5~85(32±8)ml.结论LEEP刀治疗宫颈糜烂手术时间短,疗效确切,近期并发症少.
作者:刘涛;王细文;李萍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评价电极法、终点法测定血糖(Glu)、尿素(Urea)和肌酐(Cr)的优缺点,从而发现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采用电极法对Glu、Urea、Cr进行测定,同时采用终点法对Glu、Cr、Urea进行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实验评价.结果线性范围观察:电极法测定Glu、Urea、Cr分别在22 mmol/L、24mmol/L、800μmol/L以内,终点法分别在27mmol/L、36mmol/L、1 700μmol/L以内,线性良好.相关性比较:当Glu、Urea、Cr分别高于22 mmol/L、24 mmol/L、800 μumol/L用混合血清稀释时,二者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00、0.9894、0.9882;用蒸馏水稀释时,二者相关系数r分别为0.979、0.823、0.978.两种方法在线性范围内测定Glu、Urea、Cr的变异系数(CV)小于5%.两种方法测定尿标本时,电极法只能用血清稀释,才能测定出结果,且两种方法测定出的结果相关性好(r>0.985).当测定不同来源的样本时,电极法测定其它检测系统的定标液结果不理想.结论电极法在线性范围内准确、快速,适合急诊检验,但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超出线性范围的标本处理;血、尿液标本在测定过程中要减少基质偏差,保证校准品的专用性.而终点法虽然测定时间偏长,但在常规标本测定中仍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参考方法.
作者:陈丽峰;马增煌;高丽萍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PTEN、PKB在子宫内膜癌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55例子宫内膜癌组织,13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11例增殖期内膜中PTEN及PKBmRNA的表达.结果PTENmRNA在正常内膜、非典型增生内膜及子宫内膜癌组织间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1.8%、38.5%及36.4%,三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PKB mRNA在正常内膜、非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中表达阳性率为27.3%、46.2%及61.8%,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子宫内膜癌不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之间,PTEN mRNA和PKB mRNA表达量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PTEN可能通过PI3K-PKB途径导致子宫内膜癌的发生.
作者:张静;陈丽春;朴锦丹;于飞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宫腔镜诊治宫腔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宫腔镜分离子宫腔粘连497例,术后给予抗生素、人工周期、IUD留置治疗.结果497例中:宫腔轻度粘连215例(43.3%),中度粘连134例(27%),重度粘连148例(29.7%);5例行3次手术,38例行2次手术,454例行1次手术,总成功率91.3%(454/497).结论宫腔镜诊断宫腔粘连直观、准确、简便,并可同时完成简单的镜下手术,是诊断和治疗宫腔粘连的可靠方法.
作者:尹太郎;杨菁;李爱斌;徐望明;龙文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优势以及是否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方法比较55例开腹阑尾切除术(开腹组)和54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后镇痛、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切口感染率和残余脓肿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而在其余方面腹腔镜组均优于开腹组.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创伤小,术后疼痛轻,胃肠功能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手术难度不大,无须昂贵附加设备,便于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张军;许建伟;沈滨 刊期: 2006年第03期
20世纪是肛肠外科迅速发展的时期,对于其早期经典学说或具有争议的问题,近年来都有了新的认识和解释.即使对一些很常见疾患的认识,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长期盛行的痔静脉曲张学说,已被否定;常见的慢性便秘症状,用肛肠动力学解释,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公认.尤其是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因其可明显降低直肠癌局部复发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而正在国内迅速推广.肛肠外科已经成为独立学科而发展,并且在诊断、治疗、基础研究等方面,都已取得可喜的成绩.
作者:杨新庆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考察脂溶性维生素注射液(Ⅱ)与临床常用输液配伍的稳定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脂溶性维生素注射液(Ⅱ)分别稀释于0.9%氯化钠注射液(A组)、5%葡萄糖注射液(B组)和10%脂肪乳注射液(C组)中.采用显微镜法检测3组配伍溶液中乳粒粒径;观察静置6 h内配伍溶液有无分层、破乳及颜色的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3组配伍溶液6h内的维生素A、E、K1含量的变化.结果3组配伍溶液静置6h内,未见外观变化,乳粒粒径及B组、C组的维生素含量基本稳定.结论脂溶性维生素注射液(Ⅱ)与5%葡萄糖注射液、10%脂肪乳注射液配伍基本稳定,能满足临床用药要求.
作者:曾韶辉;王佩贤;黄伟静 刊期: 2006年第03期
1临床资料患儿,男,5岁,阴囊空虚5年,于1996年1月10日入院.体检:阴茎无异常,阴囊腔空虚,右腹股沟区可触及2.0cm×1.0 cm肿块,左腹股沟区未触及肿块.彩超:右腹股沟管中下段有1.8 cm×1.0cm低回声肿块,血供可.
作者:刘绪堃;张少峰;罗茂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和分析早期乳腺癌保乳治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45例早期乳腺癌行保乳手术;术后31例接受了放疗及化疗,8例只进行了放疗,3例只行了化疗,放化疗均未做的3例.结果45例术后存活时间为6~126个月.31例术后行放化疗的患者目前均存活,无瘤生存率81%;8例术后仅行放疗的患者中1例术后3年死于远处转移,2例已发现远处转移(骨转移和肝、肺转移),无瘤生存率63%;3例术后放化疗均未做的患者中1例第5年出现局部复发;3例只行化疗的患者中1例第4年出现局部复发;其余患者均存活,未见转移及复发.全组无放射性溃疡及感染发生,未见切口愈合延迟;2例出现放射性肺炎、胸膜炎,经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1例出现心包炎,经治疗后治愈;1例保留乳房部分皮肤萎缩和硬化.结论早期乳腺癌保乳治疗的疗效良好,合理的放化疗可以使保乳治疗的并发症得到有效地控制.
作者:刘雯;王晖;陈艳平;席许平;胡炳强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欣安林、力欣奇序贯治疗小儿细菌性肺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86例细菌性肺炎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连续静点欣安林7~10 d,观察组静点欣安林5 d后改为口服力欣奇,总疗程10 d.观察两组治愈率、平均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治愈率无明显差异.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欣安林、力欣奇序贯治疗小儿细菌性肺炎是一种疗效确切、安全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艳荣;邹典定 刊期: 2006年第03期
骨髓纤维化是一种骨髓增殖性疾病,是骨髓造血细胞受刺激而产生的反应性纤维组织和骨质增生.起病缓慢,临床表现不一,很易误诊.我们1990年6月~2004年9月收治骨髓纤维化患者26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章俊华;马志敏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应用电针加按摩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47例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6例采用电针和按摩治疗,对照组61例采用常规针刺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78例,痊愈率90.7%;对照组痊愈45例,痊愈率73.8%;两组疗程比较,治疗组第1疗程痊愈48例,占61.5%,第2疗程痊愈30例,占38.5%;对照组第1疗程痊愈18例,占40%,第2疗程痊愈27例,占60%;两组总痊愈率和第1疗程痊愈率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电针加按摩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优于常规针刺疗法.
作者:管蔚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与肝内胆管结石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从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中检测胆道幽门螺杆菌,并测量阳性和阴性组胆汁中的IL-2、IL-4、自由基以及PLA2含量.结果54例中检出15例(27.8%).阳性组IL-2表达为(3.44±1.29)μ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97±2.09)μg/ml;IL-4表达为(14.34±8.29)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2.1)pg/ml;自由基表达为(20.98±3.711)nU/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15±3.73)nU/ml,PLA2活性表达为(872.37±70.02)μmol/(L· s),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6.42±57.42)μmol/(L· s).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自由基与PLA2活性的增高同IL-2活性降低以及IL-4活性的增高呈明显正相关.结论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存在有Hp感染因素,并有可能通过IL及自由基、PLA2促进肝内胆管结石的形成.
作者:何鑫;孙权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脑挫裂伤时第三脑室及基底池影像学征象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首次CT/MRI扫描第三脑室和基底池形态改变,将132例脑挫裂伤分为4组:Ⅰ组(35例):第三脑室和基底池形态正常;Ⅱ组(32例):第三脑室呈条形或基底池轻度受压;Ⅲ组(33例):第三脑室呈线形和基底池明显受压;Ⅳ组(32例):第三脑室和基底池均消失.结果第三脑室和基底池形态与GCS评分、治疗方案密切相关;其形态改变越明显,恢复越差,病死率越高.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第三脑室和基底池形态的改变与脑挫裂伤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是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
作者:高红章;周俊杰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tumor,GTT)是好发于生育年龄妇女的肿瘤.自发现一系列有效化疗药物之后,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治愈率可达80%~90%,使其成为人类早得以治愈的实体瘤之一[1].其早期诊断和正确化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一些不典型的病例易与其他疾病混淆,造成漏诊或误诊,导致延误治疗或过度治疗.现将我院1996年10月~2005年10月收治的2例误诊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孙建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我科于2003年4月~2005年10月应用国产泮托拉唑联合克拉霉素、甲硝唑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并与奥美拉唑联合克拉霉素、甲硝唑对比,观察其治疗消化性溃疡及根除HP的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张威;石彩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生物反馈疗法(biofeedback therapy)是一种生物行为疗法,它是通过电子工程技术,把一些不能或不易被人体感知的生理和病理活动,转化为声音、图像等可被或易被感知的信息,利用生物反馈机制,让病人根据其观察到的自身生理活动信息来调整生理活动,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1974年Bleijenberg首次将生物反馈治疗用于临床.1980~2006年54篇国外文献报道的生物反馈治疗1979例,有效率达68.4%.便秘的生物反馈治疗包括肛肠测压反馈技术和肛肠肌电图反馈技术等.Pallson等2004年复习了1975~2003年74篇文献,报道生物反馈治疗便秘的有效率为62.4%;治疗大便失禁的有效率为67.2%.
作者:刘宝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