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友才;邓长生;朱尤庆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是一类老年人常见的上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约占食管疾病的75%.我们采用高舒达与普瑞博思联用治疗老年人GERD 71例,旨在探讨一有效、经济及副反应小的治疗方案.
作者:王萍;孙光祺;陈伟峰;康静 刊期: 2000年第01期
发生在人体不同器官、不同系统两种以上的恶性肿瘤,为多原发性癌,其预后较差,5年治愈率仅9%~22%[1].术后生存15年极为罕见.近,我们随访到2例甲状腺与消化道的多原发性癌,同时性和异时性各1例,术后已生存15年,且仍健在,报道如下.
作者:张晓国 刊期: 2000年第01期
小肠粘连梗阻是一种常见多发病,保守治疗常能奏效,如疑有肠绞窄,必须手术.但如何防止术后再粘连甚至再手术,仍是一道难题.现将我院1995~1999年收治粘连性小肠梗阻75例报道如下.
作者:凌碧生 刊期: 2000年第01期
我科自1994年~1996年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辅用维生素C和维生素E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芮;王莉;张渝侯 刊期: 2000年第01期
为羊水过少、胎膜早破患者补充羊水量,降低剖宫产率,提高围产儿存活率,采用静脉留置针在B超监测下经腹穿刺于羊膜腔内,滴注林格氏液.羊水过少组(简称治疗Ⅰ组)30例,对照Ⅰ组23例;胎膜早破组(简称治疗Ⅱ组)36例,对照Ⅱ组30例.羊水过少者当滴注至羊水指数上升≥10 cm时,停止滴注;胎膜早破合并早产未临产者,保留针套,间歇滴注至72 h,结束分娩.胎膜早破已临产者维持滴注直至分娩.结果:两组病例经治疗者剖宫产率明显降低,治疗Ⅰ、Ⅱ组分别为53.3%(16/30),8.3%(3/30).与对照Ⅰ、Ⅱ组91.3%(21/23),90%(27/30)比较,有极显著意义(P<0.01).产褥病率下降,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意义(P<0.05).胎膜早破合并早产(28~34周)者治疗11例,无1例围产儿死亡,对照组10例,围产儿死亡4例,两者比较有显著意义(P<0.05).提示:采用静脉留置针经腹穿刺羊膜腔内滴注林格氏液治疗羊水过少、胎膜早破效果满意、操作简便安全、无菌性强,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惠珠;洪月英;赵芸;汪有新 刊期: 2000年第01期
阑尾炎同时合并机械性肠梗阻临床上少见,且因一方面的临床症状掩盖了另一方面的症状,使诊断或治疗选择发生困难,延误手术时机,造成不良后果.我院1986~1996年收治阑尾炎合并肠梗阻19例,18例以肠梗阻入院,1例以阑尾脓肿入院,术中均证实两者并存,其中死亡1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邱绪清;邹福生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眼部带状疱疹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Herpes Zoster Virus, HZV)侵犯三叉神经的第一、第二支或两支同时受累而发生的眼部疾病.由于受感染者机体免疫力的不同,其眼部带状疱疹的严重程度也有很大差异,并且眼眶、眼球各部位都可受累,可出现多种类型的病变.现将我院1992~1997年诊治的带状疱疹性眼病57例分析如下.
作者:柯敏;蔡小军;柳七霞 刊期: 2000年第01期
为探讨术中肠肌电图法(EMG)对肠活力的评价作用,将32只家兔随机分为4组,选取10 cm长末端小肠制成肠袢肠缺血模型,分别造成缺血1、2、3和4 h.双极银电极记录缺血前(a)、缺血末(b)和再灌注30 min(c)时的EMG变化.48 h后再次开腹,取原缺血肠段作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显示:缺血≥3 h的肠段,BER的fc明显低于fa(P<0.05);缺血<3 h的肠段,fc变化不明显;(fa-fc)的变化与48 h后肠的病理损伤程度呈正相关(r=0.507);EMG振幅在再灌注后降低.表明EMG能用于术中评价缺血肠活力,对预测术后近期肠管生存质量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萍;谢宝珊;江志清 刊期: 2000年第01期
1993年~1998年,笔者在我院针灸门诊采用当归注射疗法治疗重症疼痛性肩周炎43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尹鸣祥;王秋凤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研究CD44s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以明确CD44s在胃癌发展和预后中的作用.应用抗CD44s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了97例胃癌标本.结果显示部分正常胃腺体中下2/3的细胞膜和23.71%(23/97)的胃癌细胞被染成棕红色,免疫反应位于肿瘤细胞的胞膜上;硬癌CD44s表达率较高(P<0.05),浸润型胃癌CD44s强表达率较显著;CD44s表达与胃癌淋巴管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CD44s强阳性表达胃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显著降低(P<0.05).提示CD44s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展并可能影响患者的预后.
作者:黎家庆;朱尤庆;吴菲 刊期: 2000年第01期
1994~1999年8月作者应用进口AO中空螺钉(7.0 mm)治疗新鲜股骨颈骨折46例.随访2~5(平均2~3)年.治疗效果满意,髋关节功能均达到优良.现报道如下.
作者:沈智豪;顾小华;洪潮;马伟巍 刊期: 2000年第01期
为探讨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在门静脉高压时胰腺功能异常中的可能作用,采用NADPH组织化学法和神经元性一氧化氮合酶(NOS)免疫组化方法,研究正常组、肝硬化组及肝前性门静脉高压组大鼠胰腺组织内NOS的分布.结果显示:NOS主要分布在胰腺的腺泡周围、胰管、血管和胰岛;其中肝硬化组及部分门静脉结扎组大鼠NOS阳性神经纤维较正常组明显增多,染色增强.结果表明一氧化氮合酶在门静脉高压时胰腺功能紊乱中可能具有一定作用.
作者:王天才;谌辉;唐望先;梁扩寰 刊期: 2000年第01期
许多肠道方面病变都需要施行造口手术,但患者对造口往往产生恐惧,原因是造口对其生活带来不便.笔者收集了158例患者,了解到只要造口部位及方式合理以及正确配戴造口袋,其并发症很少发生,可如同正常人一样生活.
作者:张根福;朱振亚;史熠 刊期: 2000年第01期
自1994年以来,我们对21例胆总管下端狭窄或结石未取尽者施行了胆总管十二指肠后壁大口吻合术,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本濂 刊期: 2000年第01期
溃疡性结肠炎可能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损从直肠或直肠乙状结肠开始,向近端蔓延,可波及全结肠甚至末端回肠.病变特点为连续弥漫性结肠粘膜、粘膜下层慢性渗出性和出血性炎症及溃疡性病变,很少累及肌层和浆膜.
作者:郑泽霖;田力;张伟 刊期: 2000年第01期
耳前瘘管(Preauricular fistula)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先天性畸形.尽管一般情况下无需处理,但部分患者因反复继发感染或感染蔓延到外耳道及耳后,易误诊为急性乳突炎或其他并发症,故不可轻视.现将耳前瘘管88例手术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姜春秋;刘元清 刊期: 2000年第01期
胆石症在我国属常见病和多发病,且容易复发,使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近年来,胆石症的治疗方法日趋增加,并出现了联合治疗方法,收到良好疗效.现将目前的治疗状况综述如下.
作者:李德民;王天才 刊期: 2000年第01期
胆汁反流性胃炎常见于胃切除术后及幽门功能不全者,而胆汁酸是导致胃粘膜损伤的重要因素.患者常有上腹部疼痛、腹胀、恶心、呕吐、反酸、嗳气、烧灼感等症状.从1997年10月~1999年10月我们应用胃达喜与普瑞博思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3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红莲;陈伟峰;孙光祺 刊期: 2000年第01期
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遗传性铜代谢障碍性疾病, 在神经系统症状出现之前临床表现形式多样, 易误诊为其它疾病. 自1990~1997年以来我科共收治肝豆状核变性误诊病例 11 例, 现将其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王捷荣;熊晓红;金雅磊 刊期: 2000年第01期
为研究保留耻骨直肠肌重建原位肛门治疗直肠癌的方法,在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且无法保肛术式的基础上,保留痔上神经以及所支配的耻骨直肠肌重建原位肛门20例.术后1个月10例达到优或良,术后3个月全部病例均达到优或良,无手术后死亡.结果表明此术式不仅能达到根治性切除,而且复发率低,比较其他会阴部人工肛门术式具有节便效果好、损伤小的特点.
作者:孙华文;涂毅;涂庭山;谢宝珊 刊期: 200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