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因多态性及血小板高反应性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临床事件影响

梁振洋;李毅;王斌;王效增;李晶;韩雅玲

关键词:CYP2C19基因,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血小板高反应性
摘要:目的 探讨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血小板高反应性(HTPR)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临床缺血事件的影响.方法 选取自2009年3月至2010年4月于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并接受了CYP2C19基因检测及PCI治疗的1016例ACS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标准双联抗血小板(阿司匹林100 mg/d+负荷剂量氯吡格雷600 mg)治疗,测定CYP2C19?2、?3多态位点携带情况及血小板聚集率,分析CYP2C19基因各基因型及血小板聚集率在ACS患者中的分布情况及与临床复合缺血事件(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和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结果 本研究1016例患者中,A组携带2个多态位点的患者共140例,B组未携带或仅携带1个多态位点患者共876例.A组术后血小板聚集率、HTPR发生率、临床复合缺血事件发生率以及各缺血事件发生率(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及缺血性卒中)均高于B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CYP2C19基因2个多态位点且PCI术后合并HTPR患者临床缺血事件的发生率为29.5%(23/78),显著高于未携带或仅携带1个多态位点且Non-HTPR患者的2.1%(14/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携带CYP2C19基因2个多态位点且合并HTPR可能是PCI术后临床缺血事件发生的高危因素.
临床军医杂志相关文献
  •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9基因rs3757720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冠心病阳性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9(HDAC9)基因rs3757720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冠心病阳性相关性.方法 选取自2014年6月至2017年4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1101例冠状动脉疾病(CAD)患者作为冠心病组,同期体检的891例无心血管疾病的健康人作为健康组.采用连接酶检测反应测定HDAC9基因SNP rs3757720的基因分型,比较两组等位基因的频率以及HDAC9 SNP与CAD发生风险之间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关联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中rs3757720 T等位基因频率为10.9%,显著高于健康组的4.5%(OR=1.234,95%可信区间1.147~1.327,P=0.025).调整了潜在的混杂因素,如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状况及血脂水平后,CAD与A等位基因携带者相比较(OR=2.344,95%可信区间2.051~2.523,P=0.019),携带TT纯合子和AT杂合子的受试者易感性显著增加.结论 HDAC9基因的SNP rs3757720与CAD的发生有独立相关性,HDAC表达增加可能对TT+AT基因型的CAD的发生具有促进作用.

    作者:侯智为;田孝祥;赵晓杰;闫承慧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替米沙坦分别联合氨氯地平、呋塞米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和替米沙坦联合呋塞米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2016年于沈阳军区总医院干部病房一科住院的102例具有晨峰现象的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51例.A组患者采用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B组患者采用替米沙坦联合呋塞米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24 h平均血压、醒后2 h血压、夜间睡眠时血压低值及晨峰血压.结果 治疗8周后,90.2%(46/51)的A组患者收缩压<150 mmHg,88.2%(45/51)的B组患者收缩压<150 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2.2%(47/51)的A组患者无晨峰血压,88.2%(45/51)的B组患者无晨峰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24 h平均血压、醒后2 h血压、夜间睡眠时血压低值、晨峰血压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呋塞米均可有效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及血压晨峰,且耐受性良好.

    作者:曹禹;乔锐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实时三维超声评价缺血性二尖瓣返流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局部收缩功能研究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评价缺血性二尖瓣返流的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局部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 选取自2017年11月至2018年7月于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67例心肌梗死合并二尖瓣返流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心肌梗死程度将38例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伴二尖瓣返流患者分为A组,29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二尖瓣返流患者分为B组,同时选取45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C组.二维超声测量二尖瓣返流的流颈宽度及二尖瓣返流面积与左房面积之比,应用实时三维超声测量左室各节段射血分数,比较各组间相关参数.结果 A组患者二尖瓣返流面积与左房面积之比为(24.90% ±2.34%),显著高于B组的(18.20% ±6.68%),A组患者的流颈宽度为(4.60±1.04)mm,显著高于B组的(3.00±2.25)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各节段射血分数较B、C两组均减小,其中,前侧壁基底段、中间段,下侧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下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及后间隔中间段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下壁基底段、中间段及后间隔基底段、中间段较C组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时三维超声技术可无创评价左室局部收缩功能,准确评估缺血性二尖瓣返流情况,为临床治疗及患者预后提供有效信息.

    作者:王星懿;周微微;王效增;刘楠楠;焦晓芳;李雪;李贵申;于春海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经皮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行经皮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自2002年8月至2016年12月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87例接受经皮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分析患者的基线资料、颈动脉狭窄病变特征及随访情况等.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100.0%(87/87).术中,有29例(33.3%)患者出现一过性血压下降,接受升压药物治疗或暂时停止当前手术操作后,血压均可升至正常值;平均收缩压[(126.7±24.8)mmHg比(146.3±24.5)mmHg]和舒张压[(73.7±13.2)mmHg比(83.0±12.6)mmHg]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6.8%(32/87)患者出现心率下降.术后平均心率为(68.8±10.5)次/min,较术前的(75.0±11.3)次/min明显下降(P<0.05).术后中位随访时间78个月,随访成功率为81.6%(71/87),患者术后肢体麻木、头晕、晕厥等症状均较术前明显改善.71例患者中,全因死亡5例(7.0%),其中,心源性死亡3例(4.2%),出血性脑卒中死亡1例(1.4%),肿瘤源性死亡1例(1.4%);颈动脉支架内膜增生2例(2.8%);对侧颈动脉狭窄2例(2.8%);非致死性心肌梗死1例(1.4%);新发缺血性脑卒中3例(4.2%).结论 经皮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手术操作成功率高,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低,临床效果良好.

    作者:周铁楠;王效增;傅文霞;杨霖;隋洪刚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心功能低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恢复研究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心功能低下的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恢复程度的价值.方法 选取自沈阳军区总医院2015年间收治的206例单纯行CABG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69例术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恢复正常(LVEF≥55%)的患者为A组,137例术后LVEF未恢复正常(40%≤LVEF≤50%)的患者为B组,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1年行超声心动图测量左房直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室间隔厚度(IVS)、左室后壁厚度(LVPW)、E/Ea及左室Tei指数.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及高血脂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心肌梗死发生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LAD、LVES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LVEDd、LVEDV、E/Ea、左室Tei指数均低于B组,LVPW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心动图评价冠心病患者行CABG术后预后不良安全可靠,重复性高,具有较高的诊断效果,防止左室扩大和LVEF降低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作者:于岩;王辉山;金岩;赵洋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在经皮肾镜取石术中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PVB)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取自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行PCNL治疗的200例肾或输尿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格法将患者分为PVB组和全麻组,每组各100例.比较两组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指标、手术指标、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术中不同时间点,两组心率(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麻组麻醉后10 min,平均动脉压(MAP)较麻醉前明显下降,且明显低于PV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VB组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PVB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VB组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全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PVB用于PCNL,麻醉镇痛效果较好,能有效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周勤;谢敏;魏新川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心肺运动试验特点

    目的 回顾性分析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心肺运动试验(CPET)相关数据,探讨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CPET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自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于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诊断为冠心病并进行CPET测试的老年(年龄≥65岁)患者470例,其中,女性患者127例为老年女性组,男性患者343例为老年男性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并通过瑞士Schiller CS-200心肺运动试验系统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试,在静息状态下测定肺功能、心电图,而后连续动态监测记录进出气流、O2浓度、CO2浓度、全导联心电图、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的实时变化.对两组患者CPET检测方案及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老年女性组运动递增功率、运动持续时间均低于老年男性组,而因疲劳终止患者比例、无氧阈心率高于老年男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险分层中,两组高危人群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无恶性心律失常及死亡等不良事件发生.老年女性组无氧阈摄氧量、无氧阈公斤摄氧量、无氧阈负荷、峰值摄氧量、峰值公斤摄氧量、峰值负荷、用力肺活量(L)、第1秒用力呼气量(L)、大通气量均低于老年男性组,而呼吸频率高于老年男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因心功能较差、高血压比例较高,导致在CPET中运动持续时间缩短、运动耐量明显下降,呼吸储备和呼吸功能也明显下降,需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张剑;孙毅;贺靖斐;张伊;梁延春;韩雅玲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后自身QRS波时限变化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术后自身QRS波时限(QRSD)变化与心脏解剖逆重构的关系.方法 选取自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于沈阳军区总医院接受CRT的60例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CRT术后6个月自身QRSD变化将患者分为Ⅰ组和Ⅱ组,比较两组患者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6 min步行距离(6-MWT)、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起搏QRSD、恶性心律失常事件及CRT应答率等;根据CRT有无应答分为CRT应答组、CRT无应答组,比较两组自身QRSD缩短患者的比例.结果 术后6个月,Ⅰ组起搏QRSD明显短于Ⅱ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LVESV缩小明显大于Ⅱ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CRT应答率显著高于Ⅱ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7例CRT应答,13例CRT无应答,CRT应答率为78.3%(47/60).CRT应答组26例(55.3%)患者自身QRSD缩短,CRT无应答组2例(15.4%)自身QRSD缩短,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T术后自身QRSD变窄与心脏解剖逆重构具有相关性,QRSD变窄的患者CRT应答率较高.

    作者:刘荣;梁延春;于海波;徐白鸽;高阳;焉晓蕾;许国卿;王娜;王祖禄;韩雅玲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术前应用替罗非班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介入术(PCI)前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自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抽签后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60例.A组直接转入手术室行PCI治疗,B组患者PCI术前加用替罗非班,观察两组患者PCI治疗前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术后心功能指标、术后内皮细胞功能指标.结果 B组术后TIMI3级血流分级及术后4周LVEF、LVEDD、LVESD值明显优于A组(P<0.05),术后内皮细胞凋亡数、组织因子、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PCI术前应用替罗非班能有效改善冠脉血流、心功能以及内皮细胞功能,降低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赵志林;史静怡;任旭爱;涂晓彤;魏维;伏晓琳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钠通道蛋白迁移障碍与心律失常

    电压门控钠通道是通过控制动作电位起始和传播的关键因素.分布于心肌组织的钠通道主要为1. 5 亚型(NaV1. 5),其对于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和心脏的协同收缩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通道蛋白在心肌细胞闰盘和侧膜的分布存在差异:闰盘处NaV1. 5 所贡献的电流在动作电位传播中远大于侧膜;而侧膜处NaV1. 5 主要影响动作电位的异向传播的产生和维持.

    作者:尹元立;李泱;高永红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心肺运动试验对心外管道Fontan手术后心肺功能评估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心肺运动试验(CPET)评估心外管道Fontan手术后远期心肺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在沈阳军区总医院行心外管道Fontan手术的患者8例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至2018年行心外管道Fontan手术时间均>10年.通过CPET记录患者运动过程中的心率、血压、心电图和肺通气功能等数据,测定大耗氧(VO2 max)、峰值耗氧(VO2 peak)、无氧阀、摄氧率斜率、二氧化碳通气斜率(VE/VCO2)、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以及FEV1占FVC%的比值(FEV1/FVC%)等指标,对患者运动反应、心肺功能储备和受损程度进行评价.结果 本组患者的VE/VCO2平均为(33.2±3.2),FEV1/FVC%平均为(77.00% ±0.09%).CPET结果显示,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外管道Fontan手术后患者的肺通气功能筛选正常或轻度下降,而心脏储备功能中、重度下降.结论 心外管道Fontan手术后远期心功能下降早于肺功能,尽早干预治疗调整心功能可改善远期预后.CPET可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安全、有效地评估心外管道Fontan手术后患者的心肺功能.

    作者:张春振;方敏华;王辉山;王宏伟;金岩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电风暴后除颤电极参数稳定性研究

    目的 探讨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植入患者发生电风暴后除颤电极参数的稳定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沈阳军区总医院行ICD手术且术后发生ICD电风暴的65例患者的随访资料,比较患者ICD电风暴前,电风暴后即刻、3个月、12个月的除颤电极参数(阈值、阻抗、R波振幅)的变化情况.结果 发生ICD频繁放电后24 h内测量的即刻除颤电极的起搏阈值测定值较电风暴前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波振幅测定值较电风暴前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阻抗测定值与电风暴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在电风暴后3、12个月,起搏阈值测定值较电风暴后即刻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起搏阈值、阻抗、R波振幅的测定值与电风暴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ICD电风暴患者即刻阈值较电风暴前有所升高,即刻R波振幅、阻抗较电风暴前无明显变化,长期随访观察除颤电极参数稳定.

    作者:许国卿;于海波;梁延春;刘荣;高阳;徐白鸽;武敏;焉晓蕾;王祖禄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腹腔镜下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腹腔镜下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自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空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收治的97例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47)和B组(n=50).A组接受常规腹腔镜下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治疗,B组接受腹腔镜下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复发率及存活率.结果 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A组[(73.16±8.15)min比(110.27±10.56)min,(136.51±10.86)ml比(324.36±15.47)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主要为尿道感染、尿潴留及淋巴囊肿,其中,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9.8%(14/47),显著高于B组的10.0%(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出院后随访2年,B组复发率10.7%(6/50)低于A组的23.4%(11/47),且B组存活率92.0%(46/50)高于A组的78.7%(37/47),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效果显著,可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吴利英;白璐;双婷;谢婷婷;李玲霞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双侧鼻唇沟皮瓣联合治疗酒渣鼻病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酒渣鼻又称玫瑰痤疮,是一种反复发作的颜面中部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疾病,其皮肤损伤特点为颜面中部弥漫性皮肤潮红、毛细血管扩张及丘疹脓疱,后期可形成鼻赘,严重影响患者的美观及生活质量[1-3]. 2016 年12 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整形外科收治了1例酒渣鼻患者,通过双侧鼻唇沟皮瓣进行了酒渣鼻根治性手术治疗,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作者:孙强;周游;郭澍;封静义;朱梦茹;孙旭;佟爽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乳酸脱氢酶、腺苷脱氨酶和结核抗体在肺结核诊断中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乳酸脱氢酶(LDH)、腺苷脱氨酶(ADA)和结核抗体(TB-Ab)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自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上海市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结核组,另选取7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比较两组ADA、LDH水平及TB-Ab活性;计算3项指标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肺结核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结核组LDH、ADA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组LDH、ADA及TB-Ab单独检测肺结核的阳性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组LDH、ADA及TB-Ab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92.9%(65/70),显著高于健康组的1.4%(1/7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DH、ADA及TB-Ab联合检测肺结核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9%和98.6%,均显著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的敏感性(78.6%、81.4%及85.7%)和特异性(95.7%、94.3%及9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LDH、ADA及TB-Ab联合检测能显著提高肺结核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早期诊断与鉴别肺结核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张舒;董宇超;王海涛;范艳红;付佑辉;池峰;周晨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晚期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临床效果及防辐射对策研究

    目的 探讨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晚期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的效果及防辐射对策情况.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放置125 I放射性粒子的63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125 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观察患者术后即刻、2个月、4个月、6个月距离体表0、15、30、50、100 cm处γ射线剂量、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本研究患者放置粒子时间13~34 min,平均放置时间(23.52±5.38)min,室内放射性离子前测试的天然本底γ射线辐射剂量为9.9μSv/h.术后即刻,0 cm辐射剂量为54.50~163.40μSv/h,平均(82.06±23.14)μSv/h,随着距离及时间增加,辐射剂量减少,术后6月,0 cm已接近天然本底辐射剂量.本组患者完全缓解30.1%(19/63),部分缓解49.2%(31/63),稳定15.9%(10/63),进展4.8%(3/63),有效率79.3%(50/63).患者未见明显的急性放射性损伤.结论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晚期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效果理想,安全性好,且有效的辐射防护可有效控制医护人员、患者周围人群的受辐射剂量.

    作者:曹新颖;孟箭;王明玲;王懿宁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维生素A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及免疫功能指标影响

    目的 探讨维生素A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及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自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80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儿分为A、B两组,每组各40例.A组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维生素A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B组总有效率为90.0%(36/40),显著高于A组的72.5%(29/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CD3+、CD4+、CD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CD3+、CD4+、CD8+水平下降比A组更加显著,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平均治愈时间、感染次数、持续时间均显著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维生素A治疗,能够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并促进改善免疫功能指标,获得良好的预后.

    作者:孜维地古丽·买买提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不同麻醉方式对早期肺癌术后感染及疼痛状态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早期肺癌患者术后感染及疼痛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20例早期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10例.A组采用全身麻醉,B组采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术后感染的发生情况.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两组患者术后2、4、10 h的疼痛程度;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评估两组患者术后7、14 h的认知功能;结果 B组患者术后苏醒及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感染发生率为10.0%(1/10),明显低于A组的30.0%(3/1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10 h,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14 h,B组患者MMSE评分均高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能显著降低早期肺癌患者术后的感染率及疼痛状态,安全性高.

    作者:梁璐;苏保雄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不同时间段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发病后<12 h及12~48 h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PC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自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864例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A组(发病<12 h行PPCI,n=747)和B组(发病12~48 h行PPCI,n=117),比较两组患者PPCI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2级及院内临床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B组发病至就诊时间明显高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KILLIPⅡ级(10.3%比5.0%,P<0.05)及KILLIPⅢ级(5.1%比1.3%,P<0.05)比例均高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桡动脉入路(92.3%比79.4%,P<0.05)比例高于A组,单支病变(9.4%比16.8%,P<0.05)比例低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TIMI≤2级血流、TIMI 3级血流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事件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5为术后无复流(TIMI≤2级)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对发病12~48 h的STEMI患者行PPCI并未明显增加术后TIMI≤2级的发生率,发病12~48 h行PPCI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关绍义;黄光华;李娜;刘美丽;李毅;韩雅玲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心耳封堵术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心耳封堵术(LAAO)效果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6—12月于沈阳军区总医院行LAAO的18例心房颤动(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超声心动图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相关参数变化及封堵器封堵情况.结果 X线造影条件下测得的左心耳腰部直径高于135°条件下超声观测到的测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前测量的左前降支、左室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E峰及二尖瓣返流容积与术后随访期测量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8例患者术后封堵效果较好.结论 左心耳封堵术作为一种预防房颤栓塞并发症新手段,效果理想,安全性高.超声心动图对左心耳封堵术前筛查患者、术中指导封堵器选择及引导封堵手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隋仑;李雪;周薇薇;齐妙;王星懿;刘楠楠;焦小芳;王祖禄 刊期: 2018年第10期

临床军医杂志

临床军医杂志

主管:解放军沈阳军区联勤卫生部

主办:沈阳军区总医院 解放军210医院 沈阳军区大连疗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