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鑫;黄二丹;王书平;王彤璐;赵星
目的:探讨卫生服务研究课程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方法:中美卫生服务研究课程教材和教学大纲的比较研究与学生问卷调查相结合.结果:中美高校均重视卫生服务研究的方法.美国更注重研究过程的系统性,没有卫生服务内容模块;中国课程模块较多而分散,且和其他课程有重复,缺乏研究设计的系统性训练.结论:在卫生管理专业结合专业特点开设卫生服务研究课程,重视研究过程和方法的整体性,将研究方法与对应案例和实践相结合.
作者:侯志远;王伟;严非;冯学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了解长春市社区老年人焦虑、抑郁状况及社会支持水平,为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长春市朝阳区9个社区的1302名老年人为调查对象,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及健康体检表进行问卷调查与一般情况收集.结果:长春市社区老年人焦虑与抑郁的检出率分别为17.7%、40.3%,均高于全国常模.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老年人焦虑情绪发生的影响因素是社会支持、健康自评;抑郁情绪发生的影响因素是社会支持、健康自评、年龄.结论:长春市社区老年人焦虑、抑郁检出率较高,受社会支持、健康自评等因素影响.应重视对老年人的关怀与沟通,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李为群;张秀敏;刘莹圆;吴方园;李眩眩;刘冰;金丽娜;刘红箭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了解当前医生对医疗执业环境和工作环境的评价,探索执业和工作环境评价与其离职意向等的关系.方法:采用自编的医疗执业环境、工作环境问卷,用5点计分(0-4)对武汉市两家二级医院的119名临床医生进行调查.结果:医生对当前医疗执业环境的满意度得分为1.23±0.57,舆论环境的满意度低(0.78±0.67).医生对所在医院的工作环境满意度为1.80±0.48,排名末两位为人身安全有保障(0.90±0.86)和个人收入(0.94±0.96).临床医生执业与工作环境评价和离职意向、转行意愿呈显著负相关,与专业认同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临床医生对执业环境和工作环境评价较低,应该重点改善舆论环境和医生的人身安全,减少医生离职意愿.
作者:谭燕;李梁;张睿;陈晶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了解广州市三甲医院医师编制测算方法现状,为医院制定医师编制测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广州市3家三甲医院进行调查,通过访谈法、现场调查法、对比分析法了解各医院医师编制测算方案.结果:3家医院均采用公式法进行医师编制测算,但略有不同,对3种方法进行实测,测算结果大小为B医院>C医院>A医院.结论:当前编制测算依据陈旧,工作量评价要素及取值欠科学,编制测算方法存在差异,职称结构比例设定不合理.
作者:欧阳明;蔡艳姬;郑艳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对无锡市卫生的资源配置的公平性进行分析,为卫生行政部门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对2015年无锡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4种卫生资源按人口配置和地理配置进行公平性评价.结果:2015年无锡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的人口配置公平性基尼系数分别为0.08、0.25、0.21、0.27,地理配置公平性基尼系数分别为0.35、0.48、0.43、0.47.结论:2015年无锡市卫生资源配置人口公平性优于地理公平性,其中卫生机构配置公平性高,护士配置公平性低.
作者:刘玥;黄晓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调查上海市某大学公共卫生(以下简称“公卫”)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发展及业余生活,为公卫专业的规划发展和公卫人才培养提供借鉴.方法:采用自制问卷,运用方便抽样方法对上海市某大学362位公卫专业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对8位毕业生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结果:47.7%毕业生对工作满意表示比较满意和满意,71.6%对业余生活表示比较满意和满意;52.5%毕业生对职业发展综合评价为“高”,77.16%对业余生活综合评价为“高”;工作单位类别影响职业满意度、科研、外语水平及职业规划影响职业综合发展.结论:公卫专业毕业生业余生活总体较为丰富且满意,而职业发展综合水平并不太理想.表明公卫专业在校学生应加强职业规划,培养积极向上生活态度.
作者:明坚;于专宗;王海丽;黄钰凯;纪颖;罗婷;陆叶;张秀萍;朱成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在当前医疗服务环境条件下,医患矛盾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医院投诉管理是处理医患纠纷,缓解医患矛盾,优化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工作.医院投诉管理的运营成本主要为成本投诉管理机构设置运行所花费的费用成本,调解投诉过程中带来的本可以避免却没有避免的损失的机会成本,因医务人员消极行为所带来的隐性成本或为保障医疗安全采取过多保护措施增加的隐性成本.对投诉管理机构设置运行所花费的运营成本、调解投诉过程中本可以避免却没有避免的损失产生的机会成本、医务人员消极行为所带来的隐形成本、保障医疗安全采取过多保护措施增加的隐形成本进行卫生经济成本分析,提出积极处理医疗投诉与降低卫生经济成本的现实对策.
作者:王勰;阎正民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儿童青少年初次进行心理咨询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方法:对来访者进行自编问卷调查和分析.结果:82.9%的来访者自愿前来就诊;求助途径和求助对象中,父母介绍前来咨询者占55.7%,求助对象的前2位是父母(35.7%)和医生(32.9%);对心理障碍的看法中,61.4%的来访者认为到医院进行心理咨询的都有心理障碍,42.9%的来访者认为有心理障碍不光彩.结论:儿童青少年有主动求助意愿,但因自身认知等原因对心理障碍存在一些偏见.父母是儿童青少年寻求心理咨询帮助的主要途径和求助对象,咨询中可辅助进行家长咨询.
作者:孙敏敏;王晓萍 刊期: 2016年第11期
民营医院实施差异化战略,有利于培育核心竞争力,满足公众个性化、差异化的医疗需求,提升公众对民营医院的认可度.医院的差异化战略包括技术差异化战略、人才差异化战略、服务差异化战略、管理差异化战略,本文以GH医院为例对其四个方面的差异化战略进行分析,以期为其他医院的竞争战略选择提供借鉴.
作者:孙健 刊期: 2016年第11期
互联网的发展使中医药高等教育也将面临着巨大的变革,智能化培养将是未来的方向.智能化是人们对信息和知识进行学习、选择、适应和决策的行为能力的普遍化.智能化具有感知和获取外部信息和知识的能力;利用对外部信息和知识记忆存储,对信息以及知识进行分析、判断与决策思维能力;不断学习和适宜环境变化的能力,对外部刺激作出相应决策的能力的特点.本文从中医药高等教育智能化的内涵与特征、互联网与中医药教育服务的关系,探讨构建中医药教育在知识转移的传承与创新的智能化体系.
作者:项馨立;申俊龙;周晨婷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分析山西省运城市某民营医院糖尿病健康教育,以此促进公共卫生的服务实践,发现该医院对公众、患者健康宣教的服务特色是:床前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宣教与治疗相结合.在新医改过程中,要有效整合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使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真正集预防、治疗、康复于一体;通过培养全科医生,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体系,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作者:刘俊香;张旭平;师布朵;温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了解患者中药配方颗粒认知情况,分析中药配方颗粒应用的现状和前景.方法:通过简单随机抽样,对就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患者对于中药配方颗粒的认知度不高.在中药类型选择上,31.66%的患者倾向于配方颗粒.32.50%的患者认为配方颗粒安全有效,只有22.5%的患者表示曾经服用过中药配方颗粒.不同学历、不同收入水平的患者接受程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结论:主要应从宣传、疗效和价格3个方面入手提高患者对中药配方颗粒的认知度.
作者:王雪云;姚峥嵘 刊期: 2016年第11期
患者就医道德教育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改善医患关系、维护患者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患者就医道德教育存在的主客体不明确、内容不具体、舆论环境不利等问题,从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内容3个方面明确了患者就医道德教育的基本要素;从知情意行4个方面提出了患者就医道德教育的改进措施.
作者:蔡信强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对医务社会工作者的需求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医院引入医务社会工作者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法:通过方便抽样法对北京市某医院医务人员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82份,回收有效问卷150份,有效回收率为82.4%.医务人员对医务社会工作者的需求得分中位数为13分(满分为19分),需求水平较高;女性、初级职称的医务人员对医务社会工作者的需求程度较高(P<0.05).认知得分为4分(2),不同认知程度的医务人员的需求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医务人员对医务社会工作者需求情况的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认知得分和职称对需求具有独立影响(P<0.05),不同认知水平和职称的医务人员需求得分有显著差异,认知水平越高,职称越低,需求水平越高.结论:医务人员对医务社会工作者需求程度较高,医院引入医务社会工作者十分必要,同时需要加强医务社会工作知识的宣传,提高医务人员的认知水平.
作者:张莎;倪娜娜;白江梁;胡升星;吕春华;杨非衡;刘宝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借助数字化手段实现医保精细化管理是三甲医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探讨了三甲医院在实施医保精细化管理过程中所面临的认识不足、落实困难、尺度把握困难等问题,从加强组织建设、细化制度规范、推进智能管控、构建医师准入制度等方面提出了推动三甲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发展的对策.
作者:陈少鹏;吕艳玲;杨圣俊;宋华芹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评价河南省艾滋病随访管理人员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程度以及对待艾滋病患者态度的培训效果.方法:采用艾滋病防治知识调查量表和Froman Oven修订的艾滋病态度量表进行调查,比较培训前后艾滋病随访管理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程度及对待艾滋病的态度.结果:培训前后艾滋病随访管理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得分分别为18.68±3.702和23.83±3.7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培训前后艾滋病防治基础知识、职业暴露知识和随访知识得分分别为6.60±2.002 vs 7.96±2.060、6.17±1.418 vs 7.64±0.738、5.91±1.589 vs 8.23±1.7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培训前后艾滋病随访管理人员对待艾滋病患者的态度得分分别为1.45±0.590和1.48±0.524,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艾滋病随访管理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得分的主要因素是工作单位(OR=3.921)、职称(OR=3.238)、专/兼职(OR=2.857).同时,超过90%的艾滋病随访管理人员对培训效果和培训资源感到满意,提示教与学都达到了培训预期的目标和要求.结论:通过培训未能明显改变艾滋病随访管理人员对待艾滋病患者的态度,但是能有效提高培训对象的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
作者:杨永光;刘阳;周浩;郭笑;孙亮;梁淑英;王重建;王宇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中医药简便价廉,在“治未病”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仅涉及针对老年人和儿童的中医药健康管理项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中已提出中医药的应用.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梳理中医药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政策、基层中医医疗机构的发展现状,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要求,提出中医药服务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可行性.
作者:高佳楠;洪学智;陈璐;徐富芹;蒲瑾;李雪;裴晔;孔军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麻醉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的教学方法.方法:将武汉市某医院参加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42名学员,随机分为模拟人培训组和传统临床带教组,每组21人,进行为期2周的培训.培训结束后采用描述性统计和X2检验、方差分析评估培训效果.结果:2组学员理论成绩相近(P>0.05),模拟人组操作熟练度VAS评分(6.8±2.5)显著高于传统组(4.3±2.1,P<0.05),但与患者沟通评分(7.4±1.1)低于传统组(9.6±1.1,P<0.05);模拟人组教学满意度略低于传统组,但是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模拟人培训在临床教学中不可或缺,但必须更加重视临床带教,重视医患沟通能力培养,提高教学满意度,才能达到规范化培训的要求.
作者:刘九红;迟晓慧;吴震;杨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对住院康复期的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生存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探讨改善康复期患者生存质量的方式.方法:对249例在北京市某医院住院康复的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其社会人口学指标、社会支持情况等相关因素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筛选影响康复期患者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结果:肢体功能障碍康复期患者的生存质量总得分为47.6分,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婚姻状况、生病时长、住院时长、是否为脊髓损伤、客观社会支持、主观社会支持以及社会支持利用度.结论:应对康复期患者开展家庭和社会关系建设方面的服务;发展社区康复,鼓励患者尽早回归家庭和社区;探索适合康复期患者需求的社会保障方式,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董烨华;郭薇;孙知寒;孟令瑜;杨平梅;张劲松;冯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医学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是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研究的一个新趋势,健全的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是实现研究生教育目标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本文结合新疆某医学院校研究生教育的实际,从设置宽口径、纵横结合的课程体系,注重过程管理的科研创新体系、实践创新体系,学术型学位和专业学位分类考核体系等方面,探讨构建医学研究生培养过程质量保障体系,促进医学研究生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者:李玉华;赵俊岭;王振斌 刊期: 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