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改革是医改的难点,而县级公立医院作为公立医院的基层单位和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龙头,是公立医院改革的突破口。当前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也面临诸多挑战。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应当以支付方式变革作为支点,改变补偿模式、破除以药养医,同时去除行政化管制、推行法人治理,实现路径与目标的统一。
作者:杨大楚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对江苏省中部某县级市乡镇卫生院运行绩效的影响,为完善政策提出建议。方法:基于基本药物制度的回顾性调查,采用资料收集和数据分析的方法,对比分析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后关键指标。结果: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财政补助和门急诊次均费用变化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乡镇卫生院门急诊人次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政府财政补助增加,而乡镇卫生院诊疗能力并未提高。建议乡镇卫生院进一步改革管理制度,保障基本药物供应,提升服务能力。
作者:丁骏;沈宇清;仇爱红;李少冬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了解温州市某医院护士职业情感和社会支持现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为增强护士职业情感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采用护士职业情感问卷和社会支持量表对421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和分层回归分析法分析探讨护士职业情感与其社会支持的关系。结果:护士职业情感总分为(3.17±0.72)分,社会支持总分为(36.46±1.77)分;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职业情感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显著正相关(均P<0.05);分层回归分析显示,对支持的利用度、主观支持和客观支持均为护士职业情感的预测因素(P<0.05)。结论:护士职业情感和社会支持水平均较低,社会支持是职业情感的影响因素,应该加强社会支持的力度,从而改善护士职业情感,稳定护理队伍。
作者:吴灵飞;周海桃;石小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了解湖北省某医学院校两所附属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不同学历学员对带教师资能力和素质的需求。方法:设计调查问卷表,调查湖北省某医学院校两所附属医院92名参加住院医师培训的学员对带教师资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并运用SPSS17.0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学历的住院医师对带教教师的大部分能力和素质要求基本一致,但也有一定区别。其中本科生学历的住院医师对带教教师在高精尖技术方面的了解掌握程度以及与患者、同事、被带教者之间的交流能力的要求明显高于研究生学历的住院医师,而研究生学历的住院医师对师资的政治面貌要求较高。结论:应持续不断地加强带教师资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以满足规范化培训中不同学历背景的住院医师对带教师资的需求,促进住院医师培训的有效开展。
作者:朱辉;陈鑫;田彩霞;李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我国现行的医疗救助制度存在着政府、社会、个人等主体职责不明确,各主体之间如何衔接配合规定不明确等问题。第三条道路理论强调应实行国家、企业与个人共同参与的积极福利政策,实现政府、市场与社会三者的责任与义务共担。本文在阐述第三条道路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以政府为主导,积极发挥社会力量,强调个人责任等措施,完善我国医疗救助体系,促进国家、社会和个人高度参与,共担风险,以实现困难群众“病有所医”的目标。
作者:刘亚孔;张霄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了解沟通对护患关系的影响,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供参考。方法:以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方法为指导,对河南省某三甲医院16名护士进行访谈,现场录音,对录音内容进行整理,运用类属分析法归纳主题,提炼关键词。结果:沟通对良性护患关系的影响提炼为5个主题:合适的称呼、自我暴露、选择时机、获得信任、健康指导。结论:沟通是良性护患关系建立的基础,而沟通方式、沟通时机、沟通能力影响良性护患关系的建立、发展和保持。
作者:杨巧芳;吕欢;刘纬华;张洁欣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日渐深入,社会资本进入医疗领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从社会办医疗机构的5大利益相关方即公立医院、卫生行政部门、内部医务人员、出资方以及广大患者出发,深入分析来自各方的动力和阻力,有利于落实政府责任,明确社会资本办医的市场定位,实现医疗资源优化配置,并从明确功能、优化格局、落实政策、强化自身等方面提出改善对策。
作者:李哲颖;上官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比较分析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医师资质、工作、学习、科研等方面的情况。方法:综合运用分层抽样、系统抽样、整群抽样的方法,现场调查我国两类医院各820名、3109名医师,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等方法进行比较。结果:与公立医院相比,民营医院医师整体资质较低,待遇较差,人员流动性较大,科研成果较少,工作强度较小,差异具有显著性。医师考虑离开本单位的主要原因为工资待遇差、工作压力大、个人价值得不到体现和晋升机会少。结论:鼓励民营医院发展,为民营医院医师提供公平的政策环境,推进医师在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之间多点执业。
作者:孙宇;陈举亮;谢金亮;方鹏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照顾者反应对浙江省温岭市某医院肝硬化患者疾病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采用中文版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和中文版照顾者反应评估量表对326例肝硬化患者及其主要照顾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和多元回归分析法探讨照顾者反应对肝硬化患者疾病应对方式的影响。结果: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肝硬化患者面对、屈服、回顾评分与照顾者反应中的健康问题、时间安排受打扰、经济问题、家庭支持缺乏等均为显著负相关(P<0.05),与自尊显著正相关(P<0.05);屈服和回避评分与健康问题、时间安排受打扰、经济问题、家庭支持缺乏均显著正相关(P<0.05),与自尊显著负相关(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家庭收入、肝硬化病程、疾病分期和照顾者反应均是肝硬化患者疾病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结论:照顾者的支持对肝硬化患者选择积极的疾病应对方式具有重要的影响。
作者:陈旭英;王敏志;潘婵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乡村医生在维护广大农村居民健康方面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乡村医生队伍发展出现了新的情况和问题,如医生总量不足、流失严重,医疗技术水平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医疗需求,结构不合理。其主要原因是乡村医生工作任务重、收入低,面临的医疗风险高,养老保障不完善等。建议将乡村医生逐步纳入卫生技术人员队伍,提高乡村医生的福利待遇,加大乡村医生培养力度,从而确保农村居民享有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作者:姚小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出于诊疗安全的考虑,卫生行政管理制度故意扩张了药品、消毒药剂和医疗器械的范围,当损害赔偿制度借用上述概念时,理应根据损害赔偿制度的要求加以限缩。基于患者的认知能力限制、医疗过失制度的影响等,损害赔偿制度中的医疗产品应限定于直接接触或进入人体的药品、进入人体组织器官的医疗器械。
作者:马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了解农村居民健康体检的现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为创新性农村居民健康体检模式的建立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样本,运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结果:调查的572位农村居民中,进行过体检的有124人,体检率为21.7%,标化体检率为22.2%;不同性别的体检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居民健康体检情况主要与其健康知识水平、年收入水平、文化程度等有关(P<0.05)。结论:目前农村居民健康体检状况较差,受多种因素影响,体检率还有待提高;建议国家将健康体检项目纳入新农合保障范畴,降低农民体检费用;并定期对农村居民进行健康体检知识宣传教育,鼓励农村居民积极主动参加体检。
作者:凌雅;马少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了解珠海市某三甲综合医院实施临床路径治疗的6个单病种住院费用情况,探讨费用影响因素。方法:收集珠海市某三甲综合医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6个单病种住院患者的临床路径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秩和检验分析、相关分析以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药品费、检查费、检验费、手术费是单病种住院费用的主要构成部分,住院天数是住院费用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医院要有效控制各项医疗费用比例,加强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缩短患者住院天数,降低患者医疗费用。
作者:崔俊宇;梅文华;陈美婷;叶仲书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时代的要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公立医院改革是医改的重中之重,其终目的是保障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和满意度。现有的公立医院运行模式仍然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例如补偿机制不完善、公益性缺失等。公立医院改革需要在总结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完善顶层设计并创新管理体制。
作者:叶青跃;杨杨;程鹏飞;张明洁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了解健康促进前后社区居民(包括健康群体和慢性病群体)对慢性病危险因素的知晓率变化情况。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南京市2个社区1130名25岁以上常住人口进行慢性病健康促进干预前后的入户问卷调查。结果:干预5个月后居民对慢性病危险因素的知晓率均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对象对高血压危险因素的知晓率由干预前的27.14%提升到46.08%,对糖尿病危险因素的知晓率由干预前的20.21%提升到33.33%。结论:慢性病健康促进策略能提高居民对慢性病危险因素的知晓率,并能促使整个人群的健康行为更加规范。
作者:纪娇;王高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本文通过研究健康相关内容传播主体的特征,形成理论框架,为健康传播产业发展、企业经营和政府管制提供参考,为健康传播理论研究提供借鉴。借鉴传统传播学理论,结合卫生计生事业及健康产业规律,分析互联网数字传播的新规律和新现象,形成了逻辑分析框架思路。不同群体健康内容传播需求差异明显,且具有动态演变的特征;传统媒体与新型媒介在内容传播中均发挥作用,数字化平台化是一种发展趋势;从业人员是整个传播体系的核心和关键环节。政府主管部门应支持、培育重点网络数字传播平台,形成权威内容发布机制;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健康传播理念和技能的教育培养和考核激励,发挥从业人员交互式内容传播作用;运用市场手段,调动利益相关者参与健康内容传播体系建设。
作者:汪孔亮;刘哲峰;张翔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进行,医院规模不断扩大,服务项目日益增多,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不能提供准确信息,无法进行事前控制,也难以为绩效奖励提供有效的信息。另一方面,医院内部的直接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比例较小,医疗服务流程相对固定,使得估时作业成本法能够适应医院成本核算的要求。该方法通过归集与分配成本数据,确定核算单元,计算出单元的全成本;再以时间作为成本动因,把科室全成本分摊到各个医疗服务成本对象上。
作者:陈利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通过分析门诊流程与患者就诊时间的关系,将门诊流程再造,从而减少患者无效等待时间、提高医院工作效率。方法:对南京某三甲医院某一天门诊患者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同时运用文献检索分析法和流程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有95.8%的患者以现金支付,62.5%的患者未咨询直接挂号,患者在挂号处的平均等待时间为6.96分钟,划价和交费次数多;医生问诊时间不超过15分钟;患者平均门诊总时间为88.13分钟;门诊过程较繁琐。结论:对门诊流程进行网络化再造和优化,可显著降低患者的无效等待时间,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增加患者满意度。
作者:周静;缪轶;肖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是国外新兴的成本测算方法,在国外卫生领域中的应用已较为成熟。目前国内利用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测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成本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为弥补国内相关研究的不足,本文借鉴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分析其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成本测算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将时间作为主要的成本动因,通过管理人员估计产能成本率和作业单位时间,来测量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成本,以期为卫生领域引入一种新的成本测算理念。
作者:方玉凤;闫晓娜;王健;张丽;黄飞;吴树运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