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持续开放导尿对周围性神经源性膀胱尿流动力的影响

何毅平;李广为;褚宏言;王新民;冯建华

关键词:周围性神经源性膀胱, Starling机制, 尿流动力学, 导尿
摘要:目的 探讨对周围性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行持续开放导尿治疗方案的可行性.方法 检测神经源性膀胱病例及正常人尿流动力学指标,绘制压力-容量曲线,验证膀胱收缩力的Starling机制,将18例周围性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传统间歇开放导尿和持续开放导尿治疗组,比较治疗后尿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持续开放导尿治疗组与传统间歇开放导尿治疗组比较,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由(36±5)cmH2O(1cmH2O=98Pa)提高至(42±8)cmH2O、残余尿量(145±50) ml下降至(120±5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膀胱收缩力符合Starling机制,对膀胱过度扩张的周围性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持续开放导尿治疗效果优于传统间歇开放导尿.
临床军医杂志相关文献
  • 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与原发性胃癌的临床特点及血清CA199、CEA水平比较研究

    目的 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PDMT)和原发性胃癌(PGC)在临床表现和血清CEA、CA199方面的差异,以期对PDMT做出预判.方法 回顾性分析59例PDMT和86例PGC的临床资料.结果 PDMT组黄疸26例,贫血26例,体质量减轻32例,PGC组黄疸、贫血、体质量减轻分别为2、18、23例,上述临床特征的发生率在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PDMT组血清CA199为(82.31±81.30) U/ml,CEA为(10.38±7.41) μg/L,PGC组血清CA199为(248.87±579.14)U/ml,CEA为(65.50±174.10) μg/L,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DMT更易出现黄疸、贫血、体质量减轻症状,但血清CA199和CEA值升高不明显.

    作者:罗哲;浦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缺血性脑卒中后猝死的病理生理研究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通过中枢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引起心肌损伤、心律失常、心电图异常,甚至猝死,卒中后猝死和严重的致命性心脏事件可能是由于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进一步探讨卒中后猝死的病理生理机制,对卒中后严重的心脏事件和猝死的干预以及对高危患者的识别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何跃;刘莹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卵巢非肿瘤性囊性病变的MRI影像特征

    目的 探讨卵巢非肿瘤性囊性病变MRI的影像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82例有完整临床资料的卵巢非肿瘤性囊性病变的MRI影像,其中平扫60例,平扫+增强122例.观察病灶的部位、形态、大小、分房、囊液信号、囊壁或分隔厚度等,总结其影像特点.结果 卵巢非肿瘤性囊性病变可分为功能性和非功能性囊肿.功能性囊肿分为卵巢囊肿(15例)、成熟卵泡(25例)、黄体囊肿(25例)、黄素囊肿(20例)、出血性囊肿(15例);非功能性囊肿分为巧克力囊肿(32例)、多囊卵巢综合征(19例)、卵巢输卵管脓肿(25例)、输卵管积水伴卵巢炎(6例).根据囊液中是否有出血及出血的不同时期,MR表现多样:可呈长T1等T1或短T1信号,T2 WI可呈等-稍高-高信号;Gd-DTPA增强后扫描,功能性囊肿动脉期囊壁轻微强化,静脉及延迟期中等度强化,其强化程度超过卵巢间质信号;非功能性囊肿及卵巢非肿瘤性囊性病变囊壁较厚且有明显延迟强化的特征;所有病变中囊液均无强化.结论 卵巢非肿瘤性囊性病变MRI平扫时囊液T1、T2信号变化多样,增强扫描时囊液无强化,囊壁光整且有不同程度的强化和延迟强化.

    作者:文星;冯经华;肖立华;方向军;邓承建;陈昊伟;周坤鹏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持续开放导尿对周围性神经源性膀胱尿流动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对周围性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行持续开放导尿治疗方案的可行性.方法 检测神经源性膀胱病例及正常人尿流动力学指标,绘制压力-容量曲线,验证膀胱收缩力的Starling机制,将18例周围性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传统间歇开放导尿和持续开放导尿治疗组,比较治疗后尿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持续开放导尿治疗组与传统间歇开放导尿治疗组比较,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由(36±5)cmH2O(1cmH2O=98Pa)提高至(42±8)cmH2O、残余尿量(145±50) ml下降至(120±5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膀胱收缩力符合Starling机制,对膀胱过度扩张的周围性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持续开放导尿治疗效果优于传统间歇开放导尿.

    作者:何毅平;李广为;褚宏言;王新民;冯建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老年自发性气胸的外科治疗

    目的 探讨老年自发性气胸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1994年9月-2011年3月外科治疗112例65岁以上老年自发性气胸,其中胸穿抽气4例,胸腔闭式引流术72例,胸腔镜手术36例.结果 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72例,胸腔闭式引流带管时间5 ~85 d,平均14.02 d,治愈67例,带管出院5例.胸穿抽气4例,住院天数3~7d.均治愈出院.电视胸腔镜下手术36例,其中完全胸腔镜(VATS)手术21例,胸腔镜辅助小切口(VAMT) 15例.大疱切除27例,结扎或缝扎6例,肺减容术3例.手术时间30 ~ 85 min,平均47 min,出血20~150 ml,平均35 ml.术后带管时间5~22 d,平均10.14 d,术后住院时间8~24 d,平均11.44 d,术后持续漏气超过15 d6例,带管时间15 ~24 d,无其他并发症,胸腔镜手术者均治愈出院.全组治愈107例,治愈率95.54%.无死亡.随访1~5年,胸腔闭式引流组复发25例,胸腔镜手术组无复发.结论 胸腔闭式引流术是老年自发性气胸应急抢救必要治疗方法,而胸腔镜手术治疗是首选有效治疗方法,奈维垫片应用可避免术后肺漏气,扩大手术适应证,缩短带管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滕洪;王述民;曲家骐;侯维平;高昕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二氧化碳激光联合光动力治疗颜面部基底细胞癌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二氧化碳(CO2)激光联合光动力治疗颜面部基底细胞癌的疗效.方法 将56名患者采用区组随机法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接受CO2激光联合光动力治疗,对照组仅接受CO2激光治疗,两组治疗4次后对治愈率进行比较并作出评价.结果 治疗4次后,CO2激光联合光动力治疗组的总治愈率明显高于单独CO2激光组(P<0.05).结论 CO2激光联合光动力较单独CO2激光能明显提高疗效.

    作者:林双娇;于宇;刘作谨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微晶磨削术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痤疮后瘢痕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微晶磨削术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面部痤疮后瘢痕临床疗效.方法 将152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加以胶原贴敷料外敷治疗面部痤疮后瘢痕,对照组仅接受微晶磨削术,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对有效率进行比较并作出评价.结果 微晶磨削术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组的总治愈率明显高于单独微晶磨削术.结论 微晶磨削术联合胶原贴敷料较单独微晶磨削术能明显提高疗效.

    作者:林琼;于宇;翁文馨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子宫下段纱条填塞术用于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子宫下段纱条填塞术用于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疗效.方法 将31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局部缝合加子宫下段纱条填塞术,对照组仅采用局部缝合法,比较两组的止血疗效.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而患者术后住院天数,切口甲级愈合率、产褥感染等情况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子宫下段纱条填塞术用于剖宫产术中以子宫下段出血为主的前置胎盘患者,其止血效果确切,方法简便.

    作者:赵彩珍;喻欣;彭文盈;夏马丽;陈丹;陈莉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肘管综合征行高频超声检查的价值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检查技术对肘管综合征(CUTS)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31例肘管综合征患者的患侧手臂尺神经作为CUTS组,健侧手臂尺神经作为对照组,应用高频超声成像技术观察尺神经的连续性、内部结构、回声、有无局限性膨大及比邻结构关系,取横断面测量所有患者患侧尺神经与健侧尺神经的横截面积(CSA).结果 尺神经受压明显时神经局段变细,变细处回声明显减低,束状结构欠清晰,卡压近端及远端神经增粗;尺神经卡压瘢痕粘连时,神经增粗回声减低,外膜及束膜回声增强,与周围组织界限模糊;个别患者未见明显卡压段,仅见肘管内尺神经全程肿胀.31例肘管综合征患者患侧肘管尺神经与健侧肘管尺神经比较,患侧尺神经横截面积较健侧明显增大并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高频超声能动态观察尺神经卡压征象及其周围结构损伤情况,对肘管综合征的诊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林利;王伟莉;向慧娟;陆燕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应用铰链型膝关节假体治疗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中期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定制国产铰链膝关节假体治疗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5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2例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行瘤段切除国产铰链型膝关节假体重建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5例,女7例,年龄25 ~48(32.8±7.4)岁.所有患者均为初次就诊.采用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评分(MSTS)标准评定膝关节功能.结果 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6.4(12 ~80)个月.无死亡、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病例.膝关节伸直0°,屈膝75~110°.MSTS为(25.0±4.5)分,优良率为85%.无切口并发症及深部感染.所有病例均未发现明显假体松动、下沉.结论 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行瘤段切除后应用定制国产铰链膝关节假体重建功能,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张敬东;项良碧;韩文锋;祖启明;毕岩;孙蕊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自制简易负压引流装置应用于颌面颈部间隙感染减轻术后瘢痕的研究

    目的 比较自制负压引流装置与常规广泛切开引流术应用于颌面颈部间隙感染治疗,术后瘢痕形成的差异.方法 将49例颌面颈部间隙感染病例分为两组,对照组行颌面颈部脓肿广泛切开引流术,试验组采用自制负压引流装置治疗,两组均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给予抗生素加支持治疗,比较两组伤口愈合后皮肤瘢痕的长度、宽度.结果 试验组伤口愈合后平均瘢痕长度及平均宽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自制负压引流装置治疗颌面颈部间隙感染伤口愈合后的瘢痕长度明显小于广泛行切开引流的患者,患者更易接受.

    作者:田文艳;曹健;姚宏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洗涤红细胞和红细胞悬液在自身溶血性贫血应用中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洗涤红细胞和红细胞悬液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25名AIHA患者分为两组:A组13例输注洗涤红细胞(WRC),B组12例输注红细胞(RBC)悬液,并对两组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输血24 h后,A、B两组患者的RBC、Hb和血细胞比容(Hct)均有升高,输血前后比较,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输血反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IHA患者输注WRC与RBC悬液,其临床疗效相近.

    作者:贝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水平与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的相关性.方法 检测我院门诊就诊及住院的42例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和50例陈旧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维生素B12及叶酸水平.结果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组的Hcy浓度明显高于陈旧性脑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低于陈旧性脑梗死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关系密切,高同型半胱氨酸(Hhcy)血症可能是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发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刘平;苏宁;岳阳;李晓荟;姜树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妇科住院患者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情况及药敏分析

    目的 探讨妇科住院患者生殖道支原体感染、药敏情况及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对2011年6月-2012年12月妇科住院患者生殖道分泌物进行支原体培养、药敏试验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 025例患者中支原体感染总阳性率为48.58%,解脲脲原体(Uu)感染阳性率为41.36%,人型支原体(Mh)感染阳性率为2.15%,两者共同感染阳性率7.22%.Uu单独感染要明显高于Mh及两者共同感染(P<0.05).药敏分析示:环丙沙星耐药率高,敏感性高的药物为交沙霉素.未发现支原体感染可增加术后发热及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与未感染支原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妇科住院患者中有较高的支原体检出率,应合理使用抗菌药,支原体感染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牛高丽;齐素云;郭淼;侯玉芬;安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缬沙坦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 探讨缬沙坦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效果及其不良反应.方法 206例老年CHF患者按照半随机方法分为依那普利治疗组(对照组)和缬沙坦联合依那普利治疗组(试验组),每组103例.所有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6、12个月行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测量心率,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收缩末期左心房前后径(LA),在治疗后6、12个月记录和比较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疗效方面:治疗后6、12个月,同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同组患者治疗后6、12个月的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之间治疗后6个月与12个月的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12个月后,同组患者的LVEF、LA、LVDD、LVSD和心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与12个月比较,对照组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心率,LA和LVE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DD、LVSD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随访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LVS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方面:治疗6、12个月后,两组咳嗽、头昏、胸闷、恶心、疲劳、味觉异常和血管性水肿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与12个月时咳嗽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缬沙坦联合依那普利与依那普利单药治疗老年CHF的疗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用药不增加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侯江红;王丽萍;李军农;王宇晖;郑燕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尿路感染490例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

    目的 探讨尿路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尿路感染患者中段尿培养分离出的490株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药敏分析,采用VITEK2系统鉴定细菌,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结果 尿路感染比例高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34.5%)和肠球菌属(13.1%).药敏结果显示,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阳性大肠埃希菌(66.3%)对大部分抗菌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率,ESBLs阴性菌株具有较低耐药率;屎肠球菌对大部分抗菌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率,粪肠球菌有较低耐药率.结论 尿路感染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和肠球菌属,其中ESBLs阳性大肠埃希菌和屎肠球菌有较高的耐药率,应引起临床足够重视.

    作者:冯柏娥;刁光伟;吴优良;刘朝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透针滞针牵拉法治疗久治不愈面神经麻痹23例体会

    早期面神经麻痹,针灸治疗疗效肯定[1-3].但是,对于那些因各种原因延误了治疗时机者,再继续使用普通针刺治疗,往往难以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笔者近3年采用透针滞针牵拉法治疗这类患者23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23例面神经麻痹患者,病程均超过2个月,长病程3年.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患侧面肌僵硬、前额无皱纹、眼裂扩大、口角下垂、鼓腮漏气、面部肌肉板结等典型面神经麻痹的症状.其中男17例,女6例,年龄35 ~51岁.均经过2个月以上(长半年)普通针灸治疗未见明确效果.

    作者:张孟玲;王禹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十二指肠旁胰腺炎的影像学表现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急腹症之一.局限性胰腺炎多发生于胰腺头部,占急性胰腺炎的18%[1],局限性胰腺炎临床报道较少,而影像学检查以十二指肠病变为主的十二指肠旁胰腺炎更鲜有报道.临床上需要与非肿块型十二指肠占位,单纯性十二指肠炎鉴别,笔者收集4例CT、MRI均表现为十二指肠改变为主,临床确诊为局限性胰腺炎的病例,结合临床并复习相关资料,探讨本病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意义.

    作者:张俊发;刘智明;陈萍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血清降钙素原联合血培养检测对菌血症的早期诊断价值

    目的 研究血清降钙素原(PCT)联合血培养检测对菌血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37例发热疑似菌血症患者首诊时检测PCT,并同时进行血培养,分析比较确诊患者的首检PCT阳性率、血培养首日和5d阳性率,以及首检PCT阳性患者的菌血症确诊率.结果 在确诊的107例菌血症患者中首次检测PCT阳性为91例,阳性率为85.0%;血培养首日结果为阳性的27例,阳性率为25.2%,5d后血培养阳性总计43例,血培养阳性率为40.2%.137例疑似患者中,首次检测PCT阳性为99例,其中91例确诊为菌血症,确诊率为91.9%.结论 PCT检测对菌血症有较好的敏感性,可作为早期诊断菌血症的参考依据.

    作者:刘宇;陶红霞;杨光晗;高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体部伽玛刀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94例临床观察

    胰腺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预后极差[1].其早期临床诊断比较困难,多数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失去了手术治疗机会,在我国5年总体生存率不足1%[2].对于局部晚期胰腺癌,化疗效果差,既往也无特殊有效治疗手段.2008年6月-2012年5月我院对94例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采用OPEN式体部伽玛刀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春田;刘思杰;张伟;马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临床军医杂志

临床军医杂志

主管:解放军沈阳军区联勤卫生部

主办:沈阳军区总医院 解放军210医院 沈阳军区大连疗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