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清CT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降低冠状动脉CT成像辐射剂量的研究

黄科峰;朱安平;陈洪高;李作坤;黎颖;姜小平;黎昌华;宋君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 X线技术机, 冠状动脉, 辐射剂量
摘要:目的 评价高清CT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降低冠状动脉CT成像辐射剂量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GE公司宝石能谱CT,选取100例临床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50例,采用AsiR重建技术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对照组50例,采用传统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对比分析两组冠状动脉可评估率及辐射剂量.结果 研究组血管可评估率为95.0%,对照组为95.8%.两组冠状动脉段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平均有效辐射剂量为(2.90±0.37) mSv,对照组为(10.33±1.65) mSv,两组辐射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清CT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在保证血管可评估率及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可降低72%的辐射剂量.
临床军医杂志相关文献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小儿损伤中应用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在小儿损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08年10月-2011年6月,采用VSD技术治疗小儿严重损伤共35例,待创面肉芽生成良好,外露的肌腱、骨膜表面有新鲜的肉芽组织覆盖后,给予植皮或者皮瓣转位治疗.结果 所有患儿分别经1~3次VSD治疗后,创面均植皮或皮瓣转位成功,创面闭合,外观良好.结论 VSD技术治疗小儿严重损伤,可以促进创面肉芽组织快速生长,缩短病程,减少痛苦,与成人应用VSD相比,临床和社会效果更加明显.

    作者:陈加雄;林顺新;曹杰;赵枫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头孢匹胺与西咪替丁存在配伍禁忌

    头孢匹胺与西咪替丁交替静脉输注时,输液器茂菲滴管中立即出现白色浑浊,立即关闭输液器开关,重新更换输液器及液体,未出现类似现象.验证:将头孢匹胺2 g(1支)+0.9%生理盐水100 ml稀释溶解,用注射器抽1 ml,再抽西咪替丁原液1 ml,使两者混合,立即出现白色浑浊.

    作者:胡永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经尿道选择性绿激光汽化术与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价值比较

    目的 探讨经尿道选择性绿激光前列腺汽化术(PVP)治疗前列腺增生的安全性和疗效以及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相比的优势.方法 对我院2003年10月-2007年9月行经尿道选择性绿激光汽化术患者75例(PVP组)及同期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组,对照组)患者53例的临床资料(年龄,病程、术前IPSS、术前大尿流率,术前残余尿、前列腺质量)、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后输血,术后尿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疗效(术后大尿流率,术后IPSS)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年龄、病程、术前IPSS评分、术前大尿流率、术前残余尿量等项指标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前列腺质量(60.715±30.253)g,小于TURP组的(71.580±28.914)g(P =0.012 9).两组手术后的IPSS以及大尿流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而两组内手术前后的IPSS及大尿流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手术时间、术后输血、术后尿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结论 经尿道选择性绿激光汽化技术安全、疗效可靠,与传统的电切手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作者:关维民;赵豫波;刘萃龙;徐衍盛;杨宝龙;鹿尔驯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鼻内镜下处理顽固性鼻腔深部出血50例

    目的 总结鼻内镜下处理顽固性鼻腔深部出血的经验.方法 对50例顽固性鼻腔深部出血患者,在鼻内镜引导下运用双极电凝、高频电刀结合套有一段输液器管的直头吸引管或上颌窦吸引管进行出血部位的烧灼止血,然后用明胶海绵微型填塞.2例患者电凝后出血凶猛,采用细短碘仿纱条局部加压填塞,填塞纱条于72 h~7 d内分次取出.治疗后鼻孔区一般不填塞.结果 50例均明确出血点,其中嗅裂鼻中隔部24例(48.0%)、下鼻道后穹隆8例(16.0%)、中鼻道后下部10例(20.0%)、下鼻道前上端4例(8.0%)、鼻咽部4例(8.0%).50例中,单纯烧灼23例,烧灼+局部明胶海绵填塞25例,烧灼+碘仿纱条局部填塞2例.鼻内镜止血术后未出血45例,再出血5例.再出血时间和例数分别为术后当天1例,术后第1天2例,第2天2例,经综合治疗出血停止.治疗后无一例鼻腔粘连或鼻中隔穿孔发生.结论 鼻内镜下诊治顽固性鼻腔深部出血效果好,患者痛苦小、容易接受.

    作者:李斌峰;张学云;管志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静滴奥美拉唑钠后出现运动性失语1例

    病人,女,29岁.十二指肠球部后壁溃疡,予奥美拉唑钠40 mg +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1次/d.应用3d后,患者家属发现其失去语言表达能力.患者家属否认其有药物过敏史和患其他急慢性疾病病史,应用本品期间未应用其他药物.查体:体温37℃,脉搏75次/min,呼吸15次/min,血压120/75 mmHg(1 mmHg=0.133 kPa),能自行行走,意识清楚,能听懂别人谈话内容,但不能用语言回答他人询问,可以用手书写.

    作者:朱清;高晔;聂红卫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治疗

    目的 探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治疗方法.方法 总结92例烧伤合并吸人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死因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治愈87例,死亡5例;死亡主因:ARDS肺炎、MODF、败血症.结论 及时气管切开、湿化气道(雾化、滴入、气道灌洗)、支气管镜应用及其他综合治疗,对吸人性损伤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翁旭豪;张勇;李自超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小骨窗开颅并侧脑室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并脑室铸型

    目的 总结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室铸型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对75例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室铸型患者行小骨窗开颅合并单侧或双侧侧脑室额角置管外引流手术.结果 术后6个月随访,死亡21例;存活54例,其中ADL Ⅰ~Ⅱ级8例、Ⅲ级10例、Ⅳ~Ⅴ级36例.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室铸型患者行小骨窗开颅合并侧脑室外引流手术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

    作者:曹勇;孟阳;刘刚强;苑亚东;冯金勇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放疗前后CXCL14和IGLV1-44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组织照射60Gy后基因表达谱中免疫相关基因表达差异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BioStarH141S(2004)型含13 929条人类全长基因cDNA表达谱芯片,对2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组织进行放疗前及放疗60Gy后检测,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基因表达差异.结果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放疗60Gy后与放疗前比较,表达差异基因中改变明显的功能群是免疫系统相关的基因,如CXCL14和IGLV1-44上调.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细胞周期、DNA修复系统也有部分基因发生明显变化,如MLL5上调、POLR2B下调等.结论 提示对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组织照射60Gy后基因表达谱改变的研究可以更好地阐明放射敏感性差异机制,为放疗前或放疗早期寻找到预测放射敏感性分子标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姚智强;卢亦成;胡国汉;陈菊祥;孙如平;郑鲁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得宝松椎管内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残留症状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得宝松硬膜外腔或骶管腔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 得宝松1 ml、2%利多卡因5ml、VitB120.5mg、VitB10.1 g混合0.9%氯化钠注射液配制成20 ml,行硬膜外腔注射,3d后改为骶管腔注射,药物除得宝松改为0.2ml外,其他同上.如此交替注射各3次.观察治疗前后疼痛评分以及疼痛缓解率.结果 18例患者椎管内注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VAS平均分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注射治疗后疼痛缓解在70%以上有3例,占16.6%,疼痛缓解50%有8例占44.4%,疼痛缓解30%有5例占27.7%,总有效率为88.8%;不良反应主要是头晕及双下肢麻木,偶见恶心;无药物过敏;肌无力1例,全组病人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术后复发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得宝松硬膜外或骶管腔注射法治疗临床效果肯定,副作用少,是一种简便、快捷的治疗手段.

    作者:刘灿辉;蔡铁良;邓信林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高压氧在加、稳压不同阶段吸氧对治疗脑血栓形成疗效的影响

    目的 探讨高压氧在加、稳压不同阶段吸氧对治疗脑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和疗程选择.方法 将80例脑血栓形成患者按加、稳压阶段吸氧的高压氧治疗分为两组,两组均配合药物治疗.观察组50例在加压阶段就开始吸氧气,对照组30例在加压阶段吸空气,稳压阶段吸氧气.结果 观察组50例治愈和显效率为94%,对照组为56.6%,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加压阶段吸氧治疗脑血栓形成能提高疗效.第2~3疗程效果佳.

    作者:雷北平;李干香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血液病患者551份血培养病原菌的敏感性分析

    目的 探讨血液病患者合并菌血症的常见病原菌种类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对551份血培养标本进行病原菌检测,对培养出的50株细菌进行鉴定及药敏检测.结果 50株细菌中革兰阴性杆菌38株,其中大肠埃希菌18株,肺炎克雷伯杆菌9株,铜绿假单胞菌3株,其他细菌8株;敏感的药物是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革兰阳性球菌12株,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屎肠球菌、缓症链球菌及草绿色链球菌;敏感的药物是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和利福平.结论 革兰阴性杆菌仍是血液病患者并发菌血症的主要病原菌.

    作者:刘景华;周凡;王璐;李敏燕;张晓琳;刘彦琴;王吉刚;白颖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75%乙醇浸泡消毒气管内套管流程再造及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75%乙醇消毒气管内套管的消毒效果及75%乙醇持续使用的时间.方法 选择正在使用透明PVC材料内套管患者共46例,并于乙醇新开启时和使用过程中24、48、72 h进行乙醇浓度测定及含菌量测定(消毒液为连续使用96 h).结果 75%乙醇连续使用72 h浓度无明显变化,且可保证物品消毒效果.结论 75%乙醇浸泡消毒法是一种效果可靠、成本低、操作简便安全的消毒方法,乙醇可持续使用72 h.

    作者:涂颖;宗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福州总医院皮肤科门诊近3年军人初诊皮肤病病种分析

    目的 调查我院皮肤科门诊近3年军人初诊的皮肤病患者的病种分布和所占比例,为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医院信息科Oracle数据库调取从2008年1月1日到2010年12月31日皮肤科门诊记录,用Excel软件分类统计.结果 感染性皮肤病、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构成比下降,心身性皮肤病、皮脂腺及汗腺疾病构成比上升.结论 需采取有效措施,减少部队心身性皮肤病的患病率.

    作者:陈向齐;沈永榕;黄平;宋维芳;刘向农;吴洁;陈胜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不同修复方式对下颌第一磨牙牙体组织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目的 探讨下颌第一磨牙经根管治疗后,不同修复方式对牙体组织受力的影响.方法 模拟右侧下颌第一磨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以近中-(牙合)-远中(MOD)嵌体,全冠,MOD高嵌体修复,观察不同牙体组织的应力大小及分布.结果 高嵌体修复后,牙釉质的大主应力(εMax)在垂直载荷下较嵌体降低了88.94%,在舌颊向载荷下较嵌体降低了77.92%.垂直载荷下三种修复体的牙本质εMax都出现在根分叉处,全冠修复比嵌体和高嵌体分别高出18.35%和18.16%;而在舌颊向载荷下,全冠修复的牙本质εMax较嵌体和高嵌体分别降低19.63%和17.96%,位置转移至牙根中上1/3处,此时嵌体和高嵌体的牙本质εMax位于髓室底部.结论 在生物力学方面,全瓷MOD高嵌体和全瓷冠均可以对牙体组织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其中全冠优于MOD高嵌体.

    作者:王慧媛;宁小昕;刘玉红;艾林;姚东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老年脑出血53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总结老年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53例老年脑出血患者和53例中年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CT影像、并症及预后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老年脑出血组患者临床表现以意识障碍为主,颅高压征不明显,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明显高于中年脑出组,预后明显差于中年脑出血组.结论 老年脑出血患者早期临床表现不明显,易延误就医,并发症多,预后差.

    作者:宋明浩;李志祥;马文斌;陈江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耳廓离断的显微再植与修复

    目的 探讨耳廓离断伤的显微外科再植和修复方法.方法 回顾1990年以来8例耳廓离断伤,采用显微再植、寄养再植、皮瓣转移重建等方法进行修复.结果 术后随访12 ~32个月,耳廓再植成活6例,原位再植及寄养再植各失活1例,后经皮瓣修复重建耳廓2例全部成活,所有病人均在术后7~10 d拆线,伤口一期愈合,耳廓皮肤感觉恢复,听力正常.结论 对耳廓离断损伤患者,引入超显微外科技术,采用更为精细的血管吻合技术是理想的修复方法.

    作者:赵东升;赵景志;闫宝山;唐加义;陆俊峰;吴晓满;张智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老年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84例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老年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并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84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和耐药性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送痰培养检测136次,培养出病原菌122株,其中细菌94株,真菌28株;革兰阴性菌62株(60.0%),革兰阳性菌32株(34.0%).老年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中有28例的经验性治疗与药敏结果相吻合,控制感染困难的38例终根据痰培养结果更换抗菌药或联用抗菌药,大多数感染得到有效控制;耐药明显的有12例,因感染控制失败终死亡,住院病死率为14.3%.结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多为革兰阴性茵,对常用抗生素耐药明显.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是控制药物滥用引起细菌耐药性的关键.

    作者:林允信;李陕区;杨博;王伯良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医用臭氧联合盐酸利多卡因局部注射治疗肩周炎56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医用臭氧联合盐酸利多卡因局部注射治疗肩周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应用臭氧联合盐酸利多卡因局部注射治疗肩周炎56例.压痛点分布于三角肌腱附着处、肩峰下、喙突和结节间沟、冈上肌附着点等处,每周1次,3次为1疗程.每次注射完毕嘱患者坚持进行肩关节功能锻炼.结果 治愈率达55.36%,有效率达82.15%,全部病例无任何不良反应.结论 医用臭氧联合盐酸利多卡因局部注射作为治疗肩周炎的一种微创且安全有效的方法,在临床上操作简单易行,疗效快而确切.痛苦小,花费少,无任何副作用,可在临床中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陈晓君;吴小宝;仇艳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右后纵隔海绵状血管瘤误诊为神经源性肿瘤1例

    病人,女,69岁.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背部疼痛不适,为间断酸胀性,无放散,休息后可好转,后上述症状反复发生,但可自行缓解.3月前开始上述症状逐渐呈持续性,休息后不缓解.胸部X线片示:右上纵隔增宽(图1),侧位片病变位于后纵隔,边缘光滑,诊断为右后纵隔肿物.

    作者:杨贵将;刘智明;刘晓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锥孔与钻孔引流手术治疗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临床应用比较

    目的 对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锥孔引流和传统钻孔引流术疗效进行回顾性比较,以明确两种手术方法的优缺点,找出治疗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佳方法.方法 锥孔组86例患者采用床边直接锥孔冲洗引流,钻孔组82例患者采用传统钻孔引流术.两组患者术后2~3d复查头颅CT,对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症状改善、平均住院日、痊愈率及复发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两组患者均痊愈.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主诉改善、术后继发血肿及复发情况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锥孔组平均手术时间(35±5) min,少于钻孔组的(60±8) min;锥孔组平均住院日(6.5±0.5)d,少于钻孔组的(10.5±1.0)d;锥孔组颅内积气发生率明显少于钻孔组,两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锥孔引流手术有创伤小、操作简便、手术时间及平均住院日短等优点.

    作者:廖圣芳;王玉差;陈汉民;管定国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临床军医杂志

临床军医杂志

主管:解放军沈阳军区联勤卫生部

主办:沈阳军区总医院 解放军210医院 沈阳军区大连疗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