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浩;李志祥;马文斌;陈江生
病人,男,16岁.因右手背擦伤就诊,创面约3.0 cm×4.5 cm,表皮层撕脱,有血液渗出,清洁创面后,外用云南白药粉进行止血,用药后患者右手背立即出现剧烈疼痛,面容痛苦,难以忍受,述右手感麻木、肿胀并迅速蔓延至右臂.
作者:朱建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高龄初产妇对妊娠结局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2005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年龄≥35岁的150例单胎初产妇(研究组)的并发症及分娩结局进行分析,并随机抽样150例年龄<35岁单胎初产妇(对照组)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研究组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低体质量儿、产后出血、阴道助产及剖宫产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初产妇高危因素增加,因此应避免高龄妊娠,并加强对高龄产妇的孕期管理,预防妊娠并发症,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
作者:王静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膜性肾病患者并发肾静脉血栓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膜性肾病27例,用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肾脏的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及肾静脉内是否有血栓.结果 27例中左肾主静脉血栓形成6例,段支1例,右肾主静脉血栓形成3例,段支1例,双肾主静脉血栓形成1例,本组27例膜性肾病患者并发肾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44%.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作为诊断肾静脉血栓的首选方法.
作者:吴媛媛;谢迎东;陈松华;郭思岑;张娜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在发病超早期行改良小骨窗入路显微镜下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78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采用超早期改良小骨窗入路显微镜下手术清除血肿的临床资料.结果 78例患者中,血肿全部清除62例,大部分清除16例;术后再出血4例,其中2次手术2例.术后死亡11例.67例随访1年,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分级,Ⅰ级11例,Ⅱ级29例,Ⅲ级19例,Ⅳ级5例,Ⅴ级3例.结论 超早期改良小骨窗入路显微镜下手术清除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创伤小,时间短,易操作,适用于大部分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能改善高血压脑出血的预后.
作者:吴海权;柳浩然;辛续伟;徐利民;韩冬;谢文贵;李建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脑钠肽(BNP),血清肌红蛋白(MYO),肌钙蛋白I(cTnI)的浓度变化及三者间的相关性,以探讨其对AMI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化学免疫荧光法定量检测47例AMI患者人院后24 h内的BNP,MYO和cTn I,并进行比较分析单个测定以及联合测定时诊断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1)AMI组BNP,MYO及cTnI的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均有显著升高(P<0.05).(2)在胸痛发作后2~6 h BNP,MYO,cTnI以及三项联合检测敏感性分别为76.2%,62.1%,74.2%,93.5%和特异性分别为79.2%,63.5%,82.7%,77.9%;在胸痛发作后6~12 h BNP,MYO,cTnI以及三项联合检测敏感性分别为89.5%,67.8%,83.5%,95.9%和特异性分别为84.3%,62.1%,88.3%,80.6%;在胸痛发作后12 ~24 h BNP,MYO,cTnI以及三项联合检测敏感性分别为94.7%,85.9%,92.6%,98.5%和特异性分别为97.6%,59.4%,96.5%,83.1%.结论 BNP,MYO及CTnI联合检测可以提高AMI检测的敏感性,有助于AMI早期诊断.
作者:沈振芳;沈昊;沈国荣 刊期: 2012年第01期
20世纪60年代以来,通过结核病的化学治疗,使新发现的结核病治愈率达到95%以上,但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结核病出现全球恶化趋势,众多发展中国家结核病疫情出现明显回升[1].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各地区疫情控制不均衡,它仍为当前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是全国十大死亡病因之一,也是我国重点控制的主要疾病之一.我院所在地区平均海拔1 700 m,长期以来肺结核一直是本地区高发病之一,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
作者:陈涛;陈国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总结鼻内镜下处理顽固性鼻腔深部出血的经验.方法 对50例顽固性鼻腔深部出血患者,在鼻内镜引导下运用双极电凝、高频电刀结合套有一段输液器管的直头吸引管或上颌窦吸引管进行出血部位的烧灼止血,然后用明胶海绵微型填塞.2例患者电凝后出血凶猛,采用细短碘仿纱条局部加压填塞,填塞纱条于72 h~7 d内分次取出.治疗后鼻孔区一般不填塞.结果 50例均明确出血点,其中嗅裂鼻中隔部24例(48.0%)、下鼻道后穹隆8例(16.0%)、中鼻道后下部10例(20.0%)、下鼻道前上端4例(8.0%)、鼻咽部4例(8.0%).50例中,单纯烧灼23例,烧灼+局部明胶海绵填塞25例,烧灼+碘仿纱条局部填塞2例.鼻内镜止血术后未出血45例,再出血5例.再出血时间和例数分别为术后当天1例,术后第1天2例,第2天2例,经综合治疗出血停止.治疗后无一例鼻腔粘连或鼻中隔穿孔发生.结论 鼻内镜下诊治顽固性鼻腔深部出血效果好,患者痛苦小、容易接受.
作者:李斌峰;张学云;管志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2008-2011年,我院共收治侧切修整嵌甲性甲沟炎31例,男14例,女17例,年龄20~45岁,平均26.3岁.其中单足单侧嵌甲性甲沟炎22例,单足双侧6例,双足双侧3例.在外院行拔甲处理过3次以上者6例,处理过3次以下者12例.早期均有红肿、流脓、疼痛等症状,行走时疼痛症状加重.均无肝、肾、心等疾病.全部病例均行局部麻醉,用1%利多卡因于足趾根部局部浸润麻醉,生效后,常规消毒铺巾单,于足趾根部扎止血带,取甲沟炎处边缘约0.3 cm纵形切开指甲,拔除切开的指甲后,切除甲下的甲床约0.3 cm左右,清理干净后,用生理盐水及过氧化氢溶液反复冲洗2遍以上,用敷料稍加压包扎,3d后换药,31例患者均于术后10d左右愈合,效果均满意,1年后随访,无1例复发,行走及跑步均正常.
作者:李伟;张勇;任继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高温高湿环境下局部伤口负压引流治疗对兔体温的影响.方法 以兔背部皮肤全层皮肤缺损的急性创面为模型,将24只创伤兔随机分为常温对照组、常温实验组、高温对照组、高温实验组,每组6只.实验组给予局部伤口负压引流治疗,对照组用纱布覆盖,不给予负压引流.创伤后每1h监测肛温(Tr)1次.结果 高温暴露的两组兔肛温较常温环境下的两组明显增高(P<0.05),与高温对照组比较,高温实验组肛温明显降低(P<0.05).结论 高温高湿环境是导致创伤兔肛温升高的重要因素,局部伤口负压引流疗法可有效缓解高温复合创伤兔的肛温,阻止热损伤对创面局部及全身的影响.
作者:袁方;李亚洁;王晓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军校学员军事训练致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原因、诊治与预防措施.方法 对近年来我院住院治疗的101例膝关节半月板训练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随诊6个月~2年,参照Ikeuchi膝关节等级评定标准,非手术组:优48例,良20例,可10例,差13例;手术组:优5例,良4例,可1例.结论 军校学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半月板训练伤应注重预防,对半月板损伤的学员患者,治疗方法应以非手术治疗为主,手术应慎重.
作者:向君华;曾获洵;刘维;周国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多种微创条件下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 放射粒子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81例,分别采取CT引导经皮穿刺、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经纤维支气管镜、胸腔镜及小切口开胸等微创手段实现.结果 手术全部成功.随访12 ~24个月,平均18个月.局部控制率82.3%.需要处理的气胸病人有3例.术后1例病人出现咯血.胸痛胸闷缓解率80% (45/56),咯血缓解率91% (16/18),阻塞性肺炎缓解率87% (15/17),上腔静脉综合征好转率96% (5/6).结论 微创条件下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陈溯;黄乃祥;盛冬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遵医嘱为—车祸后伤口感染患者静滴0.5%葡萄糖250 ml加甲磺酸帕珠沙星600 mg后,再滴注林格液500 ml加维生素B6 2 ml时,立即见茂菲滴管内药液变混浊,呈乳白色、絮状沉淀.
作者:曾青林;贺修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肾动脉狭窄(RAS)性高血压介入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RAS性高血压患者的DSA造影及临床资料.动脉粥样硬化(AS) 16例、纤维肌性发育不良(FMD)8例、多发性大动脉炎(MA)5例、肾移植术后(PRT)1例.结果 共35支狭窄动脉25支行经皮腔内肾血管成形术(PTRA),9支行支架植入(PTRAS)治疗,1支由于肾动脉几乎闭塞,微导丝未能通过狭窄部位而治疗失败.本组技术成功率97.1%;AS性、FMD性、MA性RAS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5.0%、87.5%、40.0%,再狭窄率分别为13.1%、25.0%、40.0%;随访7个月~3年,5例治愈;17例改善;8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3.3% (22/30);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不同病因导致的RAS性高血压行介入治疗疗效明显:以FMD疗效佳,AS疗效次之,MA疗效较差.
作者:何海涛;刘建秦;周桂娅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联合治疗方案与阿莫西林联合治疗方案对消化性溃疡及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门诊经胃镜及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患者,经碳呼气试验确诊幽门螺旋杆菌感染385例,男224例,女161例,年龄17~ 74岁,平均年龄(34.8±14.4)岁,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93例,男115例,女78例;年龄18~74岁(平均35.2±14.7)岁.治疗方案为:埃索美拉唑20 mg,2次/d,克拉霉素500 mg,2次/d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1 125 mg,2次/d,7d后继续埃索美拉唑20 mg,2次/d,21 d.对照组192例,男109例,女83例;年龄17~ 65岁(平均34.5±13.6)岁.对照组为:埃索美拉唑20 mg,2次/d,克拉霉素500 mg,2次/d及阿莫西林1 000 mg,2次/d,7d后继续埃索美拉唑20 mg,2次/d,21 d.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症状缓解率分别为97.9%和92.2%,溃疡愈合率分别为90.2%和85.4%,HP根除率分别为90.7%和82.3%.经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主要不良反应均是轻微可按受的.结论 虽然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联合治疗方案在症状缓解率、溃疡愈合率、HP根除率优于对照组,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是否应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代替阿莫西林根除HP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周兰;林金容;赵亚刚;孙大勇;马艳春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病儿,男,1岁.缘于9d前因父母发生争吵,母亲激愤之下服百草枯(20%原液),(被送入当地医院治疗),次日发现小儿双侧大腿皮肤发红,裤子有百草枯残留及气味,分析可能是父母争夺药瓶时洒在小孩身上,剂量不详.家人立即用肥皂水清洗,7d后皮肤出现水泡,表皮破溃,到当地医院就诊后,转入我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楚,双肺呼吸音清晰,腹部未见异常.
作者:白光兴;王萍;徐贵森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评估片段弓固定法与高强纤维夹板固定法在外伤移位前牙固定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34例因训练和运动导致上前牙移位和半脱位的门诊军人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片段弓固定法与高强纤维夹板固定法进行复位固定,8周后通过临床和X线检查,比较其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两组34例患者固位效果稳固、无松脱,牙龈组织健康;去除固定后检查外伤牙均无松动,无叩痛;X线检查未见牙槽骨及牙根吸收现象.在即刻效果的美观、舒适方面高强纤维夹板固定法优于片段弓固定法.结论 对于外伤所致的上前牙移位和半脱位患者,两种固定法均可有效的固定松动患牙;高强纤维夹板固定法更为美观和舒适,是松动牙固定较为理想的选择.
作者:孟慧萍;王晓洁;任肖华;陈宇梅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高清CT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降低冠状动脉CT成像辐射剂量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GE公司宝石能谱CT,选取100例临床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50例,采用AsiR重建技术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对照组50例,采用传统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对比分析两组冠状动脉可评估率及辐射剂量.结果 研究组血管可评估率为95.0%,对照组为95.8%.两组冠状动脉段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平均有效辐射剂量为(2.90±0.37) mSv,对照组为(10.33±1.65) mSv,两组辐射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清CT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在保证血管可评估率及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可降低72%的辐射剂量.
作者:黄科峰;朱安平;陈洪高;李作坤;黎颖;姜小平;黎昌华;宋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索双侧精索静脉曲张仅行左侧精索静脉腹壁下静脉搭桥术的疗效.方法 45例双侧精索静脉曲张患者,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左侧精索静脉腹壁下静脉搭桥术,右侧不做治疗.结果 45例患者中右侧精索静脉曲张轻度33例,中度12例,术后3 ~12个月彩色多普勒超声复查,双侧精索静脉血流反流信号均消失,右侧精索静脉40例转为正常,5例转为轻度;左侧33例正常,12例转为轻度.结论 双侧精索静脉曲张右侧不做治疗,行左侧精索静脉腹壁下静脉搭桥术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刘焜;赵色玲;江城;陈世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调查寒区新兵冬季集训对新兵血压的影响、日间血压节律、脉压差、体质量变化及血压水平的关系.方法 分别测量新兵集训前及集训结束时体质量,同日应用迈瑞MEC-2000型心电监护仪对入选新兵分别在集训前及集训结束时测量8:00、12:00、16:00、20:00四个时段的卧位血压,对比血压变化,并计算脉压差及观测日间血压节律.结果 集训前与集训后相比四个时段的血压、平均动脉压均有明显下降(P<0.05).集训前8:00血压高,集训后血压节律发生了变化,20:00血压高.集训前后脉压差相比没有明显差异.体质量变化均值:(0.31±3.40)kg.体质量增加组集训后血压明显下降,体质量未增加组集训后血压有下降趋势,但集训前后没有明显差异.结论 寒区新兵冬季集训可使新兵血压明显下降,改变了日间血压节律,但对脉压差无影响,集训前后体质量变化与血压水平相关.
作者:薛越;陈大仓;马天春;余风萍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血糖、血脂、血尿酸与腔隙性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44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腔梗组)及40例非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对照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IMT,并检测血清中空腹血糖(GLU)、总胆固醇(TCH)、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尿酸(UA)的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腔梗组的GLU,TCH,TG,LDL-C,UA水平升高,HDL-C水平降低,其中GLU,LDL-C和UA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腔梗组的IMT明显增厚,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T与腔隙性脑梗死密切相关,血糖、血脂及血尿酸的水平与其发病也有一定关系.
作者:王青;刘欣;杨鹏;雷爱军 刊期: 201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