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军校学员半月板训练伤101例临床分析

向君华;曾获洵;刘维;周国华

关键词:军校学员, 训练伤, 半月板损伤
摘要:目的 探讨军校学员军事训练致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原因、诊治与预防措施.方法 对近年来我院住院治疗的101例膝关节半月板训练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随诊6个月~2年,参照Ikeuchi膝关节等级评定标准,非手术组:优48例,良20例,可10例,差13例;手术组:优5例,良4例,可1例.结论 军校学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半月板训练伤应注重预防,对半月板损伤的学员患者,治疗方法应以非手术治疗为主,手术应慎重.
临床军医杂志相关文献
  • 经肝动脉加热碘油栓塞治疗肝转移癌的疗效分析

    目的 评价经肝动脉加热碘油栓塞治疗肝转移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126例肝转移癌患者分为两组,采用肝动脉加热碘油栓塞治疗的63例为加热组,采用常温碘油栓塞治疗的63例为常温组.并进行治疗前后肿瘤大小及肝功能等变化的对比分析.结果 加热组有效率为61.90% (39/63),常温组有效率为47.62% (30/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肿瘤大小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功能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加热组6、12、18、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100%( 63/63),84.13% (53/63),49.21%(31/63),25.40%( 16/63);常温组分别为90.48% (57/63),63.49%(41/63),34.92%(22/63),12.70%( 8/63).同时,两组的术后恶心呕吐、肝区疼痛的发生率相比较,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结论 经肝动脉加热碘油栓塞治疗肝转移癌的效果优于常温组的治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独建库;李冠海;张明德;何伟华;贺会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基层医院严重多发伤中骨折的损伤控制治疗

    目的 探讨严重多发伤伴骨折患者在基层医院的损伤控制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1年1月应用损伤控制(早期迅速、有效的骨折固定及清创,术后ICU进一步复苏,病情平稳后行确定性手术)救治的25例严重多发伤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5例中抢救成功22例(88.0%),死亡3例(12.0%).骨盆骨折及四肢不稳定骨折早期予以外固定架固定,其中10例作为确定性固定手段.结论 损伤控制同样适用于基层医院严重多发伤伴骨折患者的治疗,但应准确把握其适应证.外固定架在骨折的早期固定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李松森;沈伟伟;王希龙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局部伤口负压引流对高热复合创伤兔体温的影响

    目的 探讨高温高湿环境下局部伤口负压引流治疗对兔体温的影响.方法 以兔背部皮肤全层皮肤缺损的急性创面为模型,将24只创伤兔随机分为常温对照组、常温实验组、高温对照组、高温实验组,每组6只.实验组给予局部伤口负压引流治疗,对照组用纱布覆盖,不给予负压引流.创伤后每1h监测肛温(Tr)1次.结果 高温暴露的两组兔肛温较常温环境下的两组明显增高(P<0.05),与高温对照组比较,高温实验组肛温明显降低(P<0.05).结论 高温高湿环境是导致创伤兔肛温升高的重要因素,局部伤口负压引流疗法可有效缓解高温复合创伤兔的肛温,阻止热损伤对创面局部及全身的影响.

    作者:袁方;李亚洁;王晓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经尿道选择性绿激光汽化术与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价值比较

    目的 探讨经尿道选择性绿激光前列腺汽化术(PVP)治疗前列腺增生的安全性和疗效以及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相比的优势.方法 对我院2003年10月-2007年9月行经尿道选择性绿激光汽化术患者75例(PVP组)及同期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组,对照组)患者53例的临床资料(年龄,病程、术前IPSS、术前大尿流率,术前残余尿、前列腺质量)、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后输血,术后尿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疗效(术后大尿流率,术后IPSS)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年龄、病程、术前IPSS评分、术前大尿流率、术前残余尿量等项指标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前列腺质量(60.715±30.253)g,小于TURP组的(71.580±28.914)g(P =0.012 9).两组手术后的IPSS以及大尿流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而两组内手术前后的IPSS及大尿流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手术时间、术后输血、术后尿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结论 经尿道选择性绿激光汽化技术安全、疗效可靠,与传统的电切手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作者:关维民;赵豫波;刘萃龙;徐衍盛;杨宝龙;鹿尔驯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视频喉镜下等离子射频治疗会厌囊肿40例

    2007年3月-2010年3月,我科在门诊于视频喉镜下使用等离子射频治疗会厌囊肿40例,经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40例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18~56岁.病程1个月~1年.自觉咽有异物感或阻塞感者28例,无症状于体检中发现12例.单发囊肿36例,多发囊肿4例.

    作者:赖琛;杨国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老年脑出血53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总结老年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53例老年脑出血患者和53例中年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CT影像、并症及预后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老年脑出血组患者临床表现以意识障碍为主,颅高压征不明显,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明显高于中年脑出组,预后明显差于中年脑出血组.结论 老年脑出血患者早期临床表现不明显,易延误就医,并发症多,预后差.

    作者:宋明浩;李志祥;马文斌;陈江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功能训练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的临床意义

    手术治疗是乳腺癌综合治疗中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术后患者出现的患肢功能障碍,肩关节活动受限,上肢水肿等问题是临床上尚未解决的一大难题.2008年1月-2010年6月我们对25例患者施行术后功能训练,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韩坤娜;王媛媛;姜嵩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老年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84例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老年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并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84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和耐药性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送痰培养检测136次,培养出病原菌122株,其中细菌94株,真菌28株;革兰阴性菌62株(60.0%),革兰阳性菌32株(34.0%).老年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中有28例的经验性治疗与药敏结果相吻合,控制感染困难的38例终根据痰培养结果更换抗菌药或联用抗菌药,大多数感染得到有效控制;耐药明显的有12例,因感染控制失败终死亡,住院病死率为14.3%.结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多为革兰阴性茵,对常用抗生素耐药明显.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是控制药物滥用引起细菌耐药性的关键.

    作者:林允信;李陕区;杨博;王伯良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75%乙醇浸泡消毒气管内套管流程再造及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75%乙醇消毒气管内套管的消毒效果及75%乙醇持续使用的时间.方法 选择正在使用透明PVC材料内套管患者共46例,并于乙醇新开启时和使用过程中24、48、72 h进行乙醇浓度测定及含菌量测定(消毒液为连续使用96 h).结果 75%乙醇连续使用72 h浓度无明显变化,且可保证物品消毒效果.结论 75%乙醇浸泡消毒法是一种效果可靠、成本低、操作简便安全的消毒方法,乙醇可持续使用72 h.

    作者:涂颖;宗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锥形束CT在放疗中的应用

    锥形束CT是图像引导放疗的重要工具,在放疗过程中可测量和修正摆位误差、计算肿瘤靶区外扩范围,在通过校正后还可进行剂量计算验证.但锥形束CT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提高图像质量,并在图像采集过程中控制辐射剂量,采用佳的配准方式以达到图像引导和剂量引导双重功能.本文重点介绍了锥形束CT的成像系统、临床应用和目前存在的问题.

    作者:吴雷;薛跃辉;李万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血液病患者551份血培养病原菌的敏感性分析

    目的 探讨血液病患者合并菌血症的常见病原菌种类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对551份血培养标本进行病原菌检测,对培养出的50株细菌进行鉴定及药敏检测.结果 50株细菌中革兰阴性杆菌38株,其中大肠埃希菌18株,肺炎克雷伯杆菌9株,铜绿假单胞菌3株,其他细菌8株;敏感的药物是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革兰阳性球菌12株,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屎肠球菌、缓症链球菌及草绿色链球菌;敏感的药物是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和利福平.结论 革兰阴性杆菌仍是血液病患者并发菌血症的主要病原菌.

    作者:刘景华;周凡;王璐;李敏燕;张晓琳;刘彦琴;王吉刚;白颖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寒区新兵冬季集训对血压水平影响的研究

    目的 调查寒区新兵冬季集训对新兵血压的影响、日间血压节律、脉压差、体质量变化及血压水平的关系.方法 分别测量新兵集训前及集训结束时体质量,同日应用迈瑞MEC-2000型心电监护仪对入选新兵分别在集训前及集训结束时测量8:00、12:00、16:00、20:00四个时段的卧位血压,对比血压变化,并计算脉压差及观测日间血压节律.结果 集训前与集训后相比四个时段的血压、平均动脉压均有明显下降(P<0.05).集训前8:00血压高,集训后血压节律发生了变化,20:00血压高.集训前后脉压差相比没有明显差异.体质量变化均值:(0.31±3.40)kg.体质量增加组集训后血压明显下降,体质量未增加组集训后血压有下降趋势,但集训前后没有明显差异.结论 寒区新兵冬季集训可使新兵血压明显下降,改变了日间血压节律,但对脉压差无影响,集训前后体质量变化与血压水平相关.

    作者:薛越;陈大仓;马天春;余风萍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云南白药粉外用致过敏性休克反应1例

    病人,男,16岁.因右手背擦伤就诊,创面约3.0 cm×4.5 cm,表皮层撕脱,有血液渗出,清洁创面后,外用云南白药粉进行止血,用药后患者右手背立即出现剧烈疼痛,面容痛苦,难以忍受,述右手感麻木、肿胀并迅速蔓延至右臂.

    作者:朱建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治疗并发MODS的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

    目的 探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TGBD)治疗并发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AAC)的手术时机与疗效.方法 将2001年1月-2010年6月间收治的35例行PTGBD治疗的伴发MODS的AAC患者,依据发病至手术的时间长短分成早期手术组(4d内手术,n=16)和晚期手术组(4d后手术,n=19).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5例患者PTGBD均获成功,术后24 h内腹痛缓解,72 h内体温恢复正常;5 d内白细胞下降到正常.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手术组术后平均住院日(10.5±2.4)d,明显少于晚期手术组(17.1±3.2)d,(P<0.05).早期手术组术后1周器官功能恢复率75.0% (12/16)明显高于晚期手术组47.4% (9/19),(P<0.05).结论 PTGBD治疗伴发MODS的AAC具有良好的效果,治疗时机以发病4d内为佳,越早越好.

    作者:杨波;周文平;李顺明;展德廷;曹军英;蒋苏齐;王占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寰枢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寰枢椎骨折脱位的观察

    目的 探讨经寰枢椎椎弓根钉板固定融合治疗寰枢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2例上颈椎伤病患者进行后路经寰枢椎椎弓根钉板系统复位内固定,置入88枚寰枢椎椎弓根钉,在寰椎后弓及枢椎椎板间植骨融合,使寰枢椎复合体得到稳定.结果 2例术后出现枕大神经痛,经对症治疗1个月后痊愈;2例螺钉穿破寰椎左侧椎弓根外侧壁,未发现脊髓、椎动脉损伤.2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个月~6年,均获得骨性融合,未发现钉板断裂.所有患者X线片示寰椎完全复位,枢椎齿状突骨折处复位良好.CT片示螺钉与椎动脉及脊髓位置关系良好.结论 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结合钉板系统固定治疗上颈椎伤病,能显著增强寰枢椎间生物力学稳定性,植骨融合率高.

    作者:胡泽元;杨永林;牛晓健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超声对颌下腺炎及结石的临床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对颌下腺炎、颌下腺结石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运用高频超声探头对76例颌下腺肿大或伴疼痛的患者行超声检查.结果 发现急性颌下腺炎4例;慢性颌下腺炎72例,其中合并颌下腺导管内或腺体内结石14例;合并患侧颌下腺区淋巴结肿大68例.结论 高频超声不仅对颌下腺炎、颌下腺结石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确定结石的数目、大小并定位.同时,能清晰显示患侧淋巴结肿大情况,能为临床治疗提供直接依据.

    作者:谢道林;王兴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骨科下肢外展支架的改良

    人工股骨头、髋关节置换术术后为防止患肢过度内收致关节脱位,常应用外展支架置患肢于外展中立位.我科自2011年以来将原始的木制外展支架加以改良,制成内海绵外皮革包裹的外展架.

    作者:何玉珍;周小玲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高清CT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降低冠状动脉CT成像辐射剂量的研究

    目的 评价高清CT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降低冠状动脉CT成像辐射剂量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GE公司宝石能谱CT,选取100例临床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50例,采用AsiR重建技术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对照组50例,采用传统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对比分析两组冠状动脉可评估率及辐射剂量.结果 研究组血管可评估率为95.0%,对照组为95.8%.两组冠状动脉段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平均有效辐射剂量为(2.90±0.37) mSv,对照组为(10.33±1.65) mSv,两组辐射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清CT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在保证血管可评估率及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可降低72%的辐射剂量.

    作者:黄科峰;朱安平;陈洪高;李作坤;黎颖;姜小平;黎昌华;宋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高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高龄患者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高龄(≥80岁)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临床资料.观察组27例,采取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方案;对照组25例,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比较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两组深静脉完全再通率分别为18.5% (5/27)、0(0/25),部分再通率为63.0% (18/27)、52.0% (13/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凝血功能紊乱和严重出血并发症.结论 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高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高于单独应用低分子肝素,两者安全性相似.

    作者:周春;吴玉泉;禹翔;郑赟;张金彭;卢小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检查方法的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常用临床检查手段的有效组合策略.方法 总结我院自2002年1月-2010年7月收治的7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检查资料,对比超声、CT及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3种检查中,每一单项、任意两项检查组合、三项检查组合对本病的阳性诊断率.结果 超声、CT及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对本病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55.4%、70.3%、73.0%,后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任意两项检查组合中,各组合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超声+ CT组合对本病的诊断阳性结果与单项细针穿刺细胞学或CT检查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项检查组合的诊断阳性率达98.6%.其余各组对比结果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单项CT或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对本病的诊断阳性率高,同时行三项检查,对本病的诊断效能高.

    作者:张少波;何谦;杜振双;张诚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临床军医杂志

临床军医杂志

主管:解放军沈阳军区联勤卫生部

主办:沈阳军区总医院 解放军210医院 沈阳军区大连疗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