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龙;路爽;宋金华;高恕涛
病人,女,46岁.患糖尿病3年余.于2009年3月发现口服降糖药,血糖得不到有效控制.当时全身出现皮疹,皮疹为暗紫红色扁平丘疹,斑块,双足背部见血疱,下唇黏膜暗紫红斑及粘着性鳞屑,双颊黏膜网状Wickham纹和糜烂.出皮疹前否认有服药和感染等诱发因素.实验室检查:尿糖++~+++,空腹血糖8.2~9.6 mmol/L.取暗红色扁平丘疹行皮肤活检,病理报告:表皮角化过度,颗粒层增厚,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浅层淋巴细胞带状浸润并有吞噬素细胞.病理诊断:扁平苔藓.在门诊经过泼尼松10 mg,2次/d,连用10 d后皮疹大部分消退,水疱干涸,逐渐减量至停药,皮疹消退.同时口服降糖药.半年后随访,经严格控制血糖,皮疹未再复发.
作者:王喜国;殷芳;陶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将蚕豆根尖微核检测系统(micronucleus,MCN)应用于空气污染物致突变性检测的可行性.方法 以市售蚕豆为材料,在密闭容器中模拟室内空气的高浓度二氯乙烷污染,对蚕豆进行染毒.结果 随着浓度的递增,平均微核率、染色体畸变率逐步上升,有丝分裂指数有下降趋势,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 在实验浓度下,1,2-二氯乙烷有对蚕豆根尖细胞产生遗传毒害效应.应用蚕豆根尖微核技术检测室内高浓度1,2-二氯乙烷污染物是可行的.
作者:陈洋;周小敏;熊旭辉;谭广辉;张琼 刊期: 2012年第03期
Barrett食管(BE)是指食管下段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所取代的病理现象.BE与食管腺癌密切相关,是公认的食管腺癌癌前病变.其癌变率为1/104人年,是正常人群的30- 100倍[1].BE在人群中发病率的增长已成为西方国家食管腺癌发病率大幅提高的直接原因[2].本研究旨在了解维吾尔族老年人BE发病率,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岩伟;张雯;陈刚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小剂量氯胺酮对瑞芬太尼诱发的麻醉后寒战是否有改善作用.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的择期腰椎手术患者80例,予以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将患者随机等分为M、MK两组,M组吗啡20μg/(kg·h),MK组为吗啡15 μg/(kg·h)+氯胺酮70 μg/(kg·h)静脉术后镇痛治疗,于手术结束前半小时均以一次性镇痛泵(1 ml/h)行静脉术后镇痛,并予以负荷剂量3ml.于拔管后30min内记录患者发生麻醉后寒战的例数,及该时点的疼痛评分、心率、平均压.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疼痛评分、心率、平均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MK组寒战例数明显少于M组(P<0.05).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用于术后镇痛,并于手术结束前约半小时预镇痛,可减少麻醉后寒战的发生率.
作者:温莉;柯慧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遵医嘱为一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0.9%氯化钠250ml+泮托拉唑钠80 mg静脉滴注.过程中又予0.9%氯化钠3ml+白眉蛇毒血凝酶1000U莫菲滴管入,见两种液体交界处迅速呈乳白色浑浊,立即停止输液,重新更换输液管,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
作者:李慧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老年前期和老年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脂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1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老年前期与老年期两组,测定晨起空腹静脉血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将各指标与健康对照组以及高血压患者老年前期与老年期对比分析.结果 高血压组TC、TG和LDL-C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DL和HDL-C/TC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老年期组TC、TG和LDL-C水平高于老年前期组(P<0.05),而HDL-C和HDL-C/TC则低于老年前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TC、TG和LDL-C增高,而HDL-C和HDL-C/TC降低,且老年期变化更为明显,提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注意追踪观察血脂的变化.
作者:王选琦;许昌泰;王小丽;李陕区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我院2010年非甾体类抗炎药利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以“限定日剂量”作为药物利用动态客观指标,药物利用指数作为分析判别指标,随机抽取本院2010年1-12月门诊29 241张处方进行用药情况分析统计.结果 非甾体类抗炎药处方有3 134张,占总处方总数的10.7%,大多数药物的DUI≤1.结论我院的非甾体类抗炎药,DUI值≤1的药物超过83%,使用基本合理.
作者:郑英;邹晓华;潘丽玉;方人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透光旋切系统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透光旋切系统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共337例(386条肢体).结果 337例手术均获成功.单条肢体手术时间21~54 min,平均(31.2±4.6)min;切口数量3~5个,平均(4.1±0.6)个,住院时间3~15d,平均(4.8±2.5)d.2条患肢术后出现局部皮肤破溃坏死,1条出现深静脉血栓.术后患肢出现皮下淤血154条,血肿11条,肢体局部麻木感112条.337例患者共386条肢体随访6~24个月,平均(15±6.7)月.皮下淤血及血肿消退,肢体局部麻木感消失95条,减轻27条.术前存在色素沉着的肢体,术后均不同程度减轻,沉重感缓解,无静脉曲张复发,小腿外观无明显手术疤痕.结论 透光旋切系统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安全可行,具有缎创、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美容效果好等优点.
作者:张贤坤;刘宏斌;苏琳;杨清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锌指蛋白A20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分期和远处转移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9年1-10月在我院手术切除的42例胃癌及癌旁组织标本,用RT-PCR和Westem blotting法分别检测标本中锌指蛋白A20的表达情况.结果 胃癌组织中锌指蛋白A20的表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Ⅲ期+Ⅳ期胃癌组织锌指蛋白A20的表达显著低于Ⅰ期+Ⅱ期胃癌组织(P<0.05).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与锌指蛋白A20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有远处转移的胃癌组织中锌指蛋白A20的表达显著低于无远处转移的组织(P<0.05),有淋巴转移的胃癌组织中锌指蛋白A20的表达显著低于无转移的组织(P<0.05).但是锌指蛋白A20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没有相关性.结论 锌指蛋白A20在胃癌组织中表达降低,A20的表达水平与胃癌细胞的恶性程度、分期、远处转移、淋巴转移有关.
作者:陈战;涂永久;郭明;戚沛霖;戴益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盐酸丙帕他莫对开胸患者术后镇痛中吗啡用药量的影响及两者合用的安全性.方法 采取随机分组、安慰剂对照研究的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开胸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n=20):丙帕他莫组和对照组.均行静脉麻醉.手术结束前,丙帕他莫组将溶于100ml生理盐水的盐酸丙帕他莫2 g于15 min内静脉滴注完;对照组将溶于100 ml生理盐水的甘露醇1.6g于15 min内静脉滴注完.两组同时采用吗啡进行病人静脉自控镇痛(PCIA).于术后2、8、12、24和48 h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静息痛和咳嗽痛的程度.记录因镇痛不足而需使用其他镇痛药作为补救镇痛的情况.记录术后48 h PCIA总次数和有效次数;记录术后48 h吗啡用药量和给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丙帕他莫组术后各时点静息痛和咳嗽痛VAS评分降低,术后48h PCIA总次数和有效次数降低,术后48 h吗啡用药量减少(P<0.05),其他镇痛药物使用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仅表现为恶心和呕吐,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术期使用盐酸丙帕他莫可提高开胸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减少吗啡用药量,且不良反应少,有利于开胸患者术后咳嗽、咳痰,促进患者术后肺功能的恢复.
作者:许培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为一男性18岁摔伤致左锁骨骨折患者,术后遵医嘱抗感染治疗.在静脉滴注5%葡萄糖250 ml+庆大霉素16万单位完毕后为患者进行静脉留置针封管,静脉推注稀释后的肝素钠溶液时,发现无菌注射器乳头部与头皮针连接处出现乳白色浑浊现象,即将头皮针拔出并重新更换头皮针后用生理盐水3ml冲管后再予以肝素钠封管,此时头皮针内液体透明,静脉推注后患者无不适.
作者:胡永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斑块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的关系.方法 对54例行冠脉造影的患者同时行颈动脉超声检测,分析其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指数与CHD的相关性,颈动脉粥样斑块与CHD患病率及冠脉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并比较他们的危险因素.结果 CHD组颈动脉IMT及斑块指数均较非CHD组显著增高(P<0.01),颈动脉粥样硬化组CHD患病率及冠脉Gensini积分也显著增加(P<0.01),而CHD组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危险因素基本相似.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CHD有显著相关性,两者有相似的危险因素.
作者:赵宏坤;蒋逸风;沈彬 刊期: 2012年第03期
近年来,真菌感染作为一种并发症,感染率大幅上升.为总结经验,我们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的各种临床标本分离的真菌及体外药敏试验结果进行了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标本来源 935例真菌均来自2008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的各类临床送检标本.
作者:闫文婧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切除脑岛叶区动静脉畸形的临床特点和显微手术技巧.方法 对17例脑岛叶区动静脉畸形患者的临床表现、显微手术技巧、手术结果和术后处理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显微手术切除脑岛叶区血管畸形17例,14例完全切除病灶,3例未完全切除,术后行γ刀辅助治疗.手术效果按COS评分:恢复良好11例,中度残废4例,严重残废2例,植物生存和死亡均为0例.结论 显微镜下外科治疗脑岛叶区动静脉畸形,切除病灶彻底,手术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作者:张志光;卢明;陈静;袁卫民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病人,女,51岁.声嘶、饮水呛咳1月余.入院查体:左肺呼吸音低,未闻及干湿性啰音,余无异常.胸部CT示:纵隔主肺动脉窗偏左侧可见不规则肿块影,密度欠均匀,大小约4.9cm×5.5 cm,增强后不均匀强化.CT血管造影示双肺动脉显影清晰,管腔内未见充盈缺损影,内壁光滑,左肺动脉被肿块推压,局部管腔变窄,其前外上缘与肿块关系密切.左肺上叶尖后段及前段动静脉受肿块推压肿块沿肿块外周走行,与肿块分界不清.
作者:赵云龙;夏晖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撬拨复位法在腰椎滑脱手术中解剖复位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37例不同程度的腰椎滑脱,按照症状、复位情况、术前、后X线比对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3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 ~3.5年,平均(27±3)月.术前腰腿痛症状基本消失,间歇性跛行21例消失,2例减轻,下肢皮肤感觉迟钝大部恢复.1年融合率94.6%(35例),2年融合率97.3%(36例).根据NaKai评分标准:优25例,良9例,可3例,无钉棒断裂并发症.根据JOA评分法测定,术后明显优于术前.结论 内固定系统结合撬拨复位法在腰椎滑脱手术中能够获得解剖复位的效果.
作者:陈峰嵘;黄哲元;简国坚;徐天睿;陈瑞松;刘妤源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精索静脉曲张经腹股沟管及经腹膜后两种手术途径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216例左侧精索静脉曲张患者按收治时间不同分为两组;腹股沟管高位结扎组106例,采用腹股沟管内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腹膜后高位结扎组110例,采用腹膜后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发率与并发症两组比较虽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腹膜后高位结扎组明显低于腹股沟高位结扎组.结论 精索静脉曲张两种手术途径均有效,但经腹膜后途径优于经腹股沟管途径.
作者:薛蓬;侯莜婷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脊柱定位调适平衡法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作用以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原则、方法及预后等问题.方法 将23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脊柱定位调适平衡法加针刀及骶管注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按摩手法加针刀及骶管注药治疗.治疗后12个月随访.结果 观察组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疗效巩固.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脊柱定位调适平衡手法是关键,同时辅以针刀、骶管注药等,以消除椎管内外刺激因素,恢复腰椎曲度,达到脊柱整体平衡.
作者:张国龙;路爽;宋金华;高恕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2010-2011年我院应用高分子纳米胸部护板(武汉迅舒)行胸壁外固定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均为2010-2011年我院收治的肋骨骨折患者共58例,其中男43例,女15例,年龄16~95岁;直接暴力伤2例,交通事故伤36例,坠落伤20例.单侧多发肋骨骨折42例,双侧多发肋骨骨折16例.
作者:曾伟;严振球;袁延才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减阻剂对急性失血性休克合并内毒素致伤大鼠皮肤微循环的改善作用及抗氧化能力.方法 60只SD大鼠,雌雄不拘,体质量(302±26)g,用简单随机法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0只.在30 min内自颈动脉放血完成失血性休克,终的指标为平均动脉压(40±5) mmHg,然后静脉给予内毒索10 mg/kg,休克30 mmin后开始液体复苏.复苏时间为5min.A组静脉给予3.5 ml/kg的生理盐水;B组使用内含0.4 mg/ml的透明质酸和0.05 mg/ml聚氧化乙烯作为减阻剂的等量生理盐水复苏;C组使用内含芦荟提取物0.05mg/ml的等量生理盐水复苏.在不同时间点,使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观察大鼠左侧腹股沟皮肤灌注情况,并测定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胸(SOD)和丙二醛(MDA)浓度.结果 A、B、C三组的生存率分别为15%、55%和60%.三组的MDA和SOD在失血性体克开始后均显著升高并持续至实验结束.与A组比较,B和C组应用减阻剂60min后皮肤血流灌注得到改善并维持至实验结束,B和C组的SOD显著高于A组,MDA显著低于A组.结论 减阻剂可在急性失血性休克复合内毒素大鼠模型中,提高大鼠生存率、有效改善大鼠的皮肤微循环、增强抗氧化能力.
作者:苗玉良;钟京;方唯武;刘骥;刘罡;郭文治 刊期: 201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