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海龙;陈惠裕;张浩
目的:降低我院住院药房退药率。方法按照PDCA管理法实施各项活动,应用查检表把握现状,亲和图分析退药率高的原因,采用鱼骨图探讨对策的拟定与实施,应用雷达图评价无形成果。结果住院药房退药率高的主要原因有医生未及时修改医嘱与患者用药依从性差等,针对以上原因,采取了将退药率纳入医院综合目标管理考核、建议医生查房后及时修改医嘱、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加强护士核对药品、降低药房断药率等措施。取得的有形成果:我院住院药房退药率由9.57%降至0.92%,形成了退药标准化流程和制度;无形成果:PDCA小组成员在积极性、解决问题能力、自信心等方面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结论 PDCA管理模式的应用对降低我院住院药房退药率是可行的。
作者:张红梅;肖丽;朱淑华;郭秋实;孙智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肺动脉高压( PAH)是以肺小动脉的血管痉挛、内膜增生和重构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目前治疗PAH的三大经典途径的靶向药物包括内皮素受体拮抗剂、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和前列腺素类似物。近研究发现,新型靶向药物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PAH的预后。本文就PAH发生的分子机制及靶向药物治疗进行综述。
作者:马慧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托伐普坦对慢性重度心衰患者的治疗效果,并随访其半年内的死亡率。方法49例慢性重度心衰患者根据是否使用托伐普坦分为托伐普坦组(观察组,31例)与常规治疗组(对照组,18例)。记录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电解质、每日清晨体重及液体出入量,观察心功能的改善情况。心脏彩色多普勒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 LVEF)。测定血清肾素( PRA)、血管紧张素Ⅱ( PRA)、醛固酮( ALD)、去甲肾上腺素( NE)、血清氮末端脑钠素原( NT-proBNP)水平及抗利尿激素( ADH)水平。随访患者半年内的死亡相关终点事件。结果治疗后,托伐普坦组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P<0.05)。用药24 h内,托伐普坦组患者尿量明显增加,体重迅速降低(P<0.01),血清钠、氯浓度提高(P<0.05)。治疗后,两组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托伐普坦组的LVEF值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托伐普坦组血清神经内分泌因子水平降低(P<0.05)。随访6个月,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伐普坦可迅速改善心功能,纠正低钠低氯血症,抑制神经内分泌因子,且不增加死亡风险。
作者:段班燕;党书毅;蒋学俊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比较EPO-β与EPO-α对肾性贫血的治疗效果及使用剂量。方法将13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所使用EPO不同分为EPO-β组(57例)和EPO-α组(82例),比较两组的血红蛋白、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甲状旁腺激素、EPO使用剂量及EPO指数等。结果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分布基本一致( P>0.05),两EPO-β、EPO-α组患者的铁蛋白(567 ng/mL vs.461 ng/mL)、转铁蛋白饱和度(28.0% vs.27.5%)、甲状旁腺激素(713 pg/mL vs.546 pg/m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EPO-α组比较,EPO-β组的EPO周使用剂量(4894 U vs.10073 U)及EPO指数(15787 U/% vs.32493 U/%)更低(P<0.001)。结论在达到相同的血红蛋白水平的前提下,EPO-β的使用剂量明显小于EPO-α,可能减少大剂量使用EPO所带来的潜在风险。
作者:李彩凤;梁萌;许树根;沈淑琼;李娟;胡玉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丹参酮ⅡA是中药丹参的主要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调节细胞凋亡等药理作用,目前广泛用于临床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近年研究发现,丹参酮ⅡA还有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抗多种脏器纤维化等作用。本文在介绍丹参酮ⅡA治疗心血管疾病和神经保护作用的基础上,对近年来国内外丹参酮ⅡA其他方面的药理学作用及疾病治疗方面的进展进行总结。
作者:闫俊;冯娟;杨雪;黄磊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测定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 THR)时,使50%患者达到满意麻醉效果的0.75%罗哌卡因( Rop)腰麻剂量( ED50)。方法 ASA Ⅰ~Ⅱ级、拟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 CSEA)下行THR的老年患者21例,于L3-4间隙行CSEA穿刺操作,采用序贯法,即:给予参加试验的第1位患者0.75% Rop剂量为15 mg,如麻醉效果确切,则下一位患者剂量减低;如麻醉效果不佳,则下一位患者剂量增加。以相邻剂量的90%作为剂量的变化幅度。确切麻醉效果标准为10 min内感觉平面阻滞达到T10、Bromage达3分、手术开始切皮不痛、肌松满意。计算腰麻0.75% Rop的ED50及其95%可信区间(95% CI)。结果21例患者全部在 CSEA下完成手术。序贯试验结果为ED50=11.84 mg,其95% CI 10.76~13.00 mg。结论 ASA Ⅰ~Ⅱ级、65~75岁老年THR患者腰麻0.75% Rop的ED50为11.84 mg。
作者:时君;陈跃波;袁力勇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发布的2014年核心期刊评比中,由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主办的《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影响因子为1.080,在全国1989种科技核心期刊中,影响因子≥1.000的期刊共154种;在41种药学类核心期刊中,我刊影响因子排名第2位,综合排名第13位,各项指标较去年均明显提高,学术影响力日益明显。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宫腔粘连术后预防再发粘连的药物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重度宫腔粘连患者240例,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治疗组120例与对照组120例,所有患者都给予宫腔粘连分离术,治疗组术后口服雌激素,对照组术后未服用雌激素,术后随访1年。结果经过随访调查,宫腔粘连术后,对照组宫腔再粘连率约为27.5%,治疗组为5.0%,治疗组预防再发粘连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宫腔粘连术后,治疗组月经改善率为90.8%,对照组为61.7%,治疗组术后月经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术后乳房胀痛、胃肠道反应、阴道不规则出血、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的妊娠率与分娩率分别为55.8%和25.8%,而对照组分别为27.5%和11.7%,治疗组的妊娠率与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腔粘连术后口服雌激素能有效预防术后粘连的发生,安全性好,能改善月经状况,从而提高术后妊娠率与分娩率。
作者:姜彩霞;麻莉;海宁;田彩霞 刊期: 2015年第08期
我刊邮箱更为syywylch@vip.163. com,特此通知。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建立动物模型观察脊髓损伤后的病理生理改变,寻找可直接判断脊髓损伤程度的方法,优选出治疗脊髓损伤的佳方案。方法暴露大鼠L2-3脊髓后,于脊髓内注射0.5%布比卡因,评价大鼠行为学改变及脊髓形态学改变。观察并记录大鼠后肢行为学改变及脊髓神经元和周围组织的病理改变,评估脊髓损伤程度。结果与生理盐水注射组(对照组)相比,布比卡因注射组(观察组)大鼠脊髓损伤,表现为术后大鼠BBB评分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理HE染色可见脊髓神经元出现空泡变性及液化坏死。结论应用腰麻针进行大鼠脊髓穿刺并注射布比卡因的大鼠动物模型,具有稳定可控的脊髓损伤效果。
作者:李昕;董有静;张晓宁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分析成方制剂中黄柏、关黄柏的混用现象。方法以黄柏、关黄柏、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为对照,与3批妇炎康片样品溶液点于同一块薄层板上,分别在两种不同的展开剂中展开,展开后,晾干,于365 nm紫外光下检视。结果在与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黄柏、关黄柏相应的位置上均呈现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结论采用两种展开系统同时进行展开,试验结果一致,验证了该品种的成方制剂中使用了关黄柏替代黄柏入药或二者同时入药的可能性。
作者:段立爽;单会娇;齐歆;杨文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在2014年期刊评比中,再次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网上查询方式:Http://www. istic. ac. cn(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网站)。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优选补肾化瘀浸膏的佳水提取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实验法,以干膏得率、淫羊藿苷和柚皮苷含量为考察指标,以提取时间、提取水量、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筛选佳水提取工艺条件。结果佳提取工艺为:药材加8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1h。结论该提取工艺科学合理,稳定可靠,可行性佳,可作为实际生产提取工艺。
作者:欧阳露;段雪梅;李洪亮;刘明;刘英;汪选斌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研究N2a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对阿尔茨海默病( AD)模型小鼠β淀粉样蛋白( Aβ)浓度及斑块聚集的抑制作用,以期为临床治疗AD提供一种新的途径。方法将多步离心提取的外泌体持续注入表达β淀粉样前体蛋白( APP)的小鼠脑内,一段时间后检测Aβ浓度、Aβ老年斑块的形成以及APP小鼠的突触活性。结果经过持续外泌体注射的APP小鼠,Aβ浓度显著降低(P<0.05),Aβ斑块的形成也显著降低(P<0.05),而突触灵活性显著提高(P<0.05)。结论 N2a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对APP小鼠Aβ的表达有显著抑制作用。
作者:吴焕成;梁海乾;孙洪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创刊于1998年,是由辽宁省药学会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共同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药学学术期刊。 ISSN 1673-0070,CN 21-1516/R。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对脑出血患者血清髓鞘碱性蛋白及凝血酶的影响。方法将我院128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64例)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64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治疗。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髓鞘碱性蛋白及凝血酶变化情况,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肿体积变化情况。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3个月分别对患者进行ADL评分,并统计治疗后疗效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MBP、凝血酶水平、水肿体积、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MBP及凝血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肿体积均明显缩小,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7、15 d水肿体积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3个月,观察组患者AD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88%(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可有效降低脑出血患者血清髓鞘碱性蛋白及凝血酶的浓度,恢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胡冰凌;周勇;刘强;李智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应用右美托咪定( Dexmedetomidine,DEX)作为麻醉辅助用药对术中皮层脑电图监测下行癫疒间病灶切除术中的全凭静脉麻醉的可行性与优越性。方法因顽固性癫疒间择期开颅行病灶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 DEX 组( D 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 NS 组),每组20例。 D 组麻醉诱导前输注负荷量 DEX 0.4μg/kg,之后持续泵注0.25μg/( kg·h)直至病灶切除,硬脑膜缝合结束;NS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两组患者均采用舒芬太尼、得普利麻(丙泊酚注射液)、罗库溴胺全麻诱导,丙泊酚靶控输注2.0~2.5μg/mL、瑞芬太尼3~6μg/( kg·h)、顺苯磺阿曲库胺单次静脉注射维持麻醉。切开硬脑膜时停止瑞芬太尼输注,行ECOG监测前,将丙泊酚靶浓度设为1.6μg/mL,ECOG监测完成后各药物恢复之前维持剂量。记录插管、切皮、拔管等各时间点的血压和心率;记录患者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围术期不良反应例数;记录术中减浅麻醉至ECOG定位明确所需时间以及ECOG监测过程中爆发抑制发生例数,选择基线稳定、无干扰的10 s描记图为统计对象,计算各脑电波形的频率和波幅。结果 D组心率较入室基础值明显降低(P<0.05),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变化幅度较NS组减少(P<0.05);D组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少于NS组(P<0.05),两组患者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拔管剧烈呛咳和躁动发生例数较NS组明显减少(P<0.05);术中ECOG监测显示,两组患者棘波频率和波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背景波频率和波幅较NS组略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的爆发抑制发生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NS组的调整时间较D组明显延长(P<0.05)。结论两组的麻醉方法应用于癫疒间外科手术对术中皮层脑电图监测影响均较小,患者可顺利完成手术,但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可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脑神经功能的监测,确定癫疒间病灶,并且维持麻醉诱导插管和拔管时血液动力学的稳定,减少全麻药的用量,降低全麻恢复期寒战、躁动等不良反应,为临床癫疒间患者手术麻醉提供了更为平稳的麻醉方式。
作者:沈洁;吴辉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重症监护患者的镇静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8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入住ICU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采用咪达唑仑和右美托咪定进行镇静。监测两组患者镇静前后HR、RR、MAP、SpO2、VAS评分、Ramsay评分、达到镇静所需时间、停药后苏醒时间、芬太尼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镇静后,实验组的HR、MA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SpO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后,两组患者VAS评分、Ramsay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达到镇静所需时间、停药后苏醒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呕吐、谵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心动过缓、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对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重症监护患者有镇静作用,呕吐、谵妄发生率低。
作者:张玉辉;高亚坤;肖连波;周继梧;高海艳;杨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盐酸曲唑酮对缺血性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状态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2年5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80例缺血性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用药治疗、康复训练、针灸治疗及心理干预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盐酸曲唑酮。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2、4周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评分,比较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 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治疗2、4周后,两组HAMD均降低(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两组NIHSS评分均减少、BI评分均增加(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轻微。结论盐酸曲唑酮可有效减轻缺血性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状态,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贾春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ASCVD)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在强化他汀治疗后,虽可显著降低心血管风险,但是仍存在其他风险。近年来,有关依折麦布与他汀类药物联用治疗ASCVD的研究,证实了EZ作为非他汀药物,可降低LDL-C水平,减少心血管事件,并确认了EZ的安全性。本文对此进行综述。
作者:宁文娜;张大庆;赵琳 刊期: 201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