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东之
目的:评价泼尼松联合来氟米特( LEF)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9月收治的5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应用小剂量泼尼松联合LEF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50例患者中显效33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为92%。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口腔溃疡、白细胞减少、肝损害和血糖升高。结论泼尼松联合来氟米特辅以有效的处理措施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小。
作者:孙莹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制备抗癫疒间肽纳米粒,并研究其体外释药性能。方法选用聚乙二醇-聚乳酸-聚乙醇酸嵌段共聚物为载体,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抗癫疒间肽纳米粒,以包封率、载药量等指标优化制备工艺,并研究纳米粒体外释药性能。结果抗癫疒间肽纳米粒外观呈圆形或类圆形,平均粒径为(100.2±2.45)nm,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64.46±1.34)%和(4.73±0.32)%,体外释药呈现缓释和突释两个阶段,符合Weibull方程。结论建立的制备工艺简便可行,得到的抗癫疒间肽纳米粒包封率和载药量较高,粒径小,体外释药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
作者:王石健;王彬辉;章文红;张晓芬;吴敏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通过进行为期1年的PDCA循环科学质量管理,考察某院外科围手术期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取某院2013年1-12月Ⅰ类切口手术病例611份,并与2012年数据进行对比,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考察PDCA循环管理的合理性。结果2013年抗菌药物预防应用合理性明显改善,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由46.55%下降至19.48%(P<0.05);人均抗菌药费用、抗菌药物占总药品费用、抗菌药物消耗量明显下降( P<0.05);药物选择及术前、术中、术后用药时间的不合理用药频次较去年同期明显减少(P<0.05);在卫计委要求的7种原则上不使用抗菌药物的Ⅰ类切口手术均控制在5%以下(冠脉造影术要求不用抗菌药物预防);基本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得到改善。结论通过PDCA循环管理,该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好转,对促进临床安全、有效、经济地应用抗菌药物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边原;肖洪涛;杨勇;吴越;李刚;龙恩武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芬太尼及咪唑安定联合应用对机械通气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抽选我院2010年3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63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采用分层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2例),均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及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芬太尼+咪唑安定镇痛镇静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气道平台压(Plateau airway pressure,Pplat)均呈明显降低趋势,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24、48 h后,观察组Pplat分别为(22.12±2.31)cmH2O和(19.56±2.37)cmH2O,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肺顺应性(Pulmonary compliance,Cst)及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PaO2/FiO2)均呈明显升高趋势,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24、48 h后观察组Cst分别为(33.92±7.58)cmH2O和(35.45±5.87)cmH2O,氧合指数(PaO2/FiO2)分别为242.67±62.01和289.36±55.0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芬太尼及咪唑安定联合应用于机械通气患者,可改善患者肺氧合功能及其顺应性,起到保护肺功能的作用。
作者:柳东之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评价米力农对老年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硫化氢( H2 S)及同型半胱氨酸( HCY)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11月于我院住院确诊的老年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100例,年龄60~80岁,体重60~90 kg,NYHAⅢ~Ⅳ级。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 C组)和米力农组( D组)。米力农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米力农注射液10 mg/d,连续泵入5 d。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泵入等量的生理盐水。于治疗前(T1)、治疗后3 d(T2)、治疗后5 d(T3)采用去蛋白法测定血浆H2S浓度,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HCY浓度,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患者左室射血分数( LVEF)。结果与C组比较,D组T2、T3时H2S浓度升高、HCY的浓度降低,LVEF升高(P<0.05)。与T1比较,两组T2、T3时H2S浓度升高、HCY的浓度降低,LVEF升高(P<0.05);与 T2比较,两组 T3时 H2S浓度升高、HCY 的浓度降低,LVEF 升高(P<0.05)。结论米力农可改善老年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升高血浆H2S浓度及降低HCY浓度有关。
作者:常国江;刘涛;刘志成;章以杰;林俊;田苗苗;宋晓丽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比较局部应用肾上腺素与垂体后叶素在瘢痕妊娠阴式病灶切除术中的止血效果。方法81例瘢痕妊娠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7例,A组采用阴式病灶切除术联合肾上腺素局部注射,B组采用阴式病灶切除术联合垂体后叶素局部注射,C组直接行阴式病灶切除术,观察三组术中、术后出血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A、B组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C组(P均<0.01),与B组比较,A组术中出血量更少(P<0.01),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0.05)。结论肾上腺素和垂体后叶素局部应用都可以明显减少瘢痕妊娠阴式病灶切除术中的出血量,但肾上腺素更安全有效。
作者:朱楠;欧阳玲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浅析临床药师在临床实践中开展不良反应监测的工作模式及体会。方法通过对4例典型患者进行药学监护,从正确认识药品不良反应、特殊剂型药物的规范服用、重症患者的用药调整及输液管理等诸方面,阐述临床药师在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中的切入点。结果临床药师判断出与突发不良反应相关的药物,并采取积极抢救措施,减少了药源性损害。结论临床药师应重点着眼于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工作,收集安全性信息,提出相应的药物警戒建议,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作者:李业波;张秀宝;张波;赵庆春;孟威宏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硒酵母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C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T2DM患者,依据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60例,予以常规降糖等正规治疗措施)和治疗组(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硒酵母片治疗,至少应用3个月)。治疗1年后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空腹C肽水平、餐后2hC肽、餐后2hC肽较空腹C肽倍数、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h血糖(PPG)差异。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分别评估硒酵母疗程与空腹C肽水平、餐后2hC肽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两组上述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空腹C肽水平、餐后2hC肽、HbA1c、FPG与PPG显著改善(P<0.05),而两组餐后2hC肽较空腹C肽倍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硒酵母疗程与空腹C肽水平(r=0.613, P=0.021)、餐后2hC肽(r=0.574, P=0.038)均存在正相关。结论硒酵母可提高T2DM患者空腹及餐后2hC肽水平,改善血糖控制程度。
作者:张高芝;黄晓燕;林宏献;吴玉玲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建立一种用水溶助长剂从酸藤果中提取摁贝素的方法。方法酸藤果经干燥,粉碎,加入异丙苯磺酸钠( NaCS)水溶液,搅拌,滤过。滤液加酸水稀释到小助溶浓度( MHC)以下,静置60 min使摁贝素沉淀,悬液离心分离富含摁贝素提取物。结果佳提取条件如下,提取温度:25~30℃,药材粉粒度:100目,水溶助长剂浓度:2.0 mol/L,搅拌提取时间:60 min。本法提取率>90%,摁贝素纯度>85%。结论采用本方法从酸藤果制备富含摁贝素提取物,方法简单,提取率高,NaCS可重复使用,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作者:曾宪彪;韦宝伟;韦桂宁 刊期: 2014年第11期
药师是专业的健康服务者,应着手开展对公众的药学服务而不仅仅是调配药品。由于药师的作用越来越偏重于药学服务,对药师参与个体化用药方案的制定和负责药物治疗效果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作为门诊咨询药师,阐述药师在参与患者教育个体化中的实践与管理。无论是对癌痛、哮喘还是癫疒间患者,教育和管理的模式是相同的,让患者认识自身疾病以及用药的重要性,向患者发放用药教育材料,对患者疾病控制状况进行评估,开展个体化用药指导。药师通过参与患者教育个体化的实践与管理,探索为患者提供优质药学服务新模式,不仅对患者的药物治疗结果负责,改善患者用药依从性,另外,药师还可以提升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成就感。
作者:王海莲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甲巯咪唑与丙基硫氧嘧啶对甲亢继发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的影响,为临床甲亢继发骨质疏松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来我科住院治疗的46例甲亢继发骨质疏松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采用甲巯咪唑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丙基硫氧嘧啶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钙( Ca)、血镁( Mg)、血磷( P)、血碱性磷酸酶( ALP)、24 h尿钙( UCa)变化;于治疗前后测量患者腰椎、股骨颈骨密度( BMD),分析甲巯咪唑与丙基硫氧嘧啶对甲亢继发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的影响;并比较两组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24 h UC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M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a、P、AL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腰椎、股骨颈骨密度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巯咪唑和丙基硫氧嘧啶均可以改善甲亢继发骨质疏松患者的骨代谢状态,但甲巯咪唑升高患者骨密度的作用更明显,且不良反应相对较轻,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作者:项旻;曾伟伟;叶成夫;黄贤恩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急诊科药嘱相关问题及对策。方法对2013年下半年用药医嘱中的隐患进行分析,发现造成药嘱隐患的原因,寻找消除药嘱隐患的对策。结果隐患药嘱与医生对药物作用、用法、剂量不熟悉,药局人员缺乏责任心有着直接的关系。结论加强护理工作中的核对环节,对轮转医生加强培训,加强药局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对临床医护人员加强相关培训,可以减少药嘱相关隐患,从而减少用药错误。
作者:姜艳;李素玲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心血管内科开展临床药学服务的切入点。方法通过分析临床药师在心血管内科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体会,对临床案例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临床药学工作从临床案例分析、药物相互作用、特殊人群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药物的选择使用、药物不良反应、对患者的用药教育宣传等方面展开,以促进合理用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结论通过临床药师积极参与心内科临床药物治疗与临床实践,充分发挥临床药师的作用,协助医师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药学服务。
作者:易爱玲;汪震;杜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对药物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中的不合理用药进行探讨,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ADR报表,统计出因不合理用药致药物不良反应的49份报表并对其中的典型案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49份涉及不合理用药的ADR报表中,不合理表现包括选药不当、过度用药、配伍不当、用药途径不当、溶媒量不当、滴速过快、剂量过大或不足,其中的6例典型案例患者用药均缺乏合理性。结论用药不合理会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增高。
作者:张春铜;刘杰;陈秀英 刊期: 2014年第11期
随着他汀类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他汀相关性肌病尤其是他汀类药物导致的致命性横纹肌溶解,已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本文对他汀类药物的肌肉毒性进行整理分析和综述,探讨他汀相关性肌病的临床表现、致病机制和防治方法,以促进他汀类药物的合理用药,为临床提供参考。
作者:杜晓明;肇丽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戈舍瑞林联合依西美坦治疗绝经前及围绝经期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选择我科2008-2012年采用戈舍瑞林联合依西美坦治疗绝经前及围绝经期激素受体阳性的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20例。戈舍瑞林3.6 mg皮下注射,4周1次;依西美坦25 mg,1次/d口服。研究终点为:临床缓解( CB)、客观缓解率( ORR)、无进展生存期( PFS)、总生存( OS)和毒性反应。结果1例患者达到CR,5例患者达到PR,9例患者达到SD,其中6例SD≥6个月,5例患者达到PD。中位PFS为12.3个月(3~62个月),中位OS为40个月(3~72个月)。 ORR为30%,CB为60%。戈舍瑞林联合依西美坦及作为一线解救治疗的PFS高于作为二线解救治疗(P=0.012)。无内脏转移患者的PFS高于内脏转移的患者(P=0.025),未观察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戈舍瑞林联合依西美坦治疗绝经前及围绝经期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确切,耐受性良好,可以作为绝经前及围绝经期复发转移性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理想选择。
作者:刘洋;田欣;吴荣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比较MEA与FLAG方案治疗难治性复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 rrAML)的疗效及安全性,为rrAML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68例rrAML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4例,MEA组按照米托蒽醌+依托泊苷+阿糖胞苷方案化疗;FLAG组按照氟达拉滨+阿糖胞苷+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方案化疗。1个疗程后评价两组化疗效果,并观察毒副反应发生情况,对两组完全缓解( CR)者采用 MS-PCR、Methylight-PCR 检测ID4基因甲基化水平。结果 FLAG组总缓解率高于MEA组(P<0.05);FLAG组侵袭性真菌病、粒细胞缺乏发生率高于MEA组(P<0.05),粒细胞缺乏及发热持续时间长于MEA组(P<0.05);FLAG组CR患者ID4基因甲基化水平低于MEA组(P<0.05)。结论 FLAG方案治疗rrAML效果优于MEA方案,其机制可能与FLAG能提高地西他滨的去甲基化水平有关,但FLAG方案感染及骨髓抑制较严重,临床应进一步优化。
作者:章亮;周晖;陈小会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硫辛酸注射液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条件以及在木糖醇和果糖注射液中的稳定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将600 mg硫辛酸注射液与250 mL的木糖醇注射液及果糖注射液配伍,测定溶液的pH值、硫辛酸的含量,定时观察溶液的颜色及澄明度。结果本实验所建立的色谱条件对硫辛酸注射液的检测专属性好,硫辛酸在0.06~2.0 m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r=0.9997)。硫辛酸注射液与木糖醇配伍后,在避光条件下硫辛酸含量、溶液的pH值、澄清度均无明显的变化,24 h内稳定性好。而与果糖注射液配伍后溶液的颜色澄清度有明显的变化,且硫辛酸降解快,4 h后的含量为89.89%,配伍稳定性不好。结论硫辛酸注射液可以与木糖醇注射液配伍,不宜与果糖注射液配伍。
作者:甘惠贞;林淑瑜;潘丹婷;杨昌云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尼古丁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白介素( IL)-8表达的影响,及氟伐他汀对尼古丁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的干预作用,以及这一过程中核转录因子( NF)-κB的调节机制。方法采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传代培养,细胞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无血清DMEM培养基代替干预因素;尼古丁组:在无血清培养基中加入100 nmol/L尼古丁孵育内皮细胞24 h;氟伐他汀组:在培养基中10-5 mol/L氟伐他汀孵育内皮细胞1 h后,100 nmol/L尼古丁孵育内皮细胞24 h;NF-κB抑制剂组:100μmol/L PDTC和100 nmol/L 尼古丁孵育内皮细胞24 h,收集细胞标本及培养液。 ELISA 法检测内皮细胞培养液中 IL-8的蛋白表达水平,TransAM(tm)NF-κBp50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NF-κB的活性。结果尼古丁组NF-κB活性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 P<0.05);氟伐他汀组NF-κB活性较尼古丁组显著下降( P<0.05)。 NF-κB抑制剂组较尼古丁组IL-8的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氟伐他汀组较尼古丁组IL-8的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论尼古丁可通过激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NF-κB的活性,从而诱导IL-8的表达;氟伐他汀可拮抗尼古丁诱发的NF-κB的活化,抑制尼古丁诱导的IL-8的表达,还可拮抗尼古丁引起的内皮功能紊乱,改善内皮细胞功能。
作者:胡翠竹;蔡冬梅;胡健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2014年8期刊登的题目为“306例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华法林抗凝护理”一文作者王秋静,页码:1067-1069,其作者单位由“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心胸外科”更改为“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心胸外科”。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