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蒙
目的 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及性激素、排卵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4月-2011年3月在妇产科门诊就诊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予以达英-35,于月经第1天或黄体酮撤药性出血的第1天起口服,1片/d,连续服用21 d,停药7 d后重复,共治疗3个月.对照组加用二甲双胍250 mg/次,3次/d,餐后口服,1周后剂量增至500 mg/次,3次/d,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组在达英-35治疗基础上加用罗格列酮400 mg,1次/d,早餐后口服,连续治疗3个月.结果 治疗后两组FINS、HOMA-IR、LH、FSH、E2、T、A水平均降低,且排卵率提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观察组在改善FINS、HOMA-IR、LH、FSH、E2、T、A水平,提高排卵率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达英-35治疗基础上,加用罗格列酮比二甲双胍能更快更好地改善PCOS的胰岛素抵抗,改善性激素水平,提高促排卵成功率.
作者:黄艳萍;梁春燕;刘志玲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西帕依固龈液治疗固定正畸患者早期牙龈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固定正畸患者55例,实验组(28例)采用西帕依固龈液含漱,对照组(27例)用0.9%生理盐水含漱,均为5次/d,观察记录患者正畸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牙龈炎的发生情况.结果 固定正畸治疗后 1个月及3个月,两组菌斑指数(PLI)及龈沟出血指数(SBI)均较治疗前上升,对照组较实验组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个月后两组PLI 及SBI均继续上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西帕依固龈液能有效控制固定正畸患者早期牙龈炎的发生,疗效安全、确切.
作者:周丽琴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临床应用密固达(唑来膦酸注射液100 mL:5 mg)静脉输注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及护理.方法 分析静脉输注密固达治疗22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疗效.结果 22例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均有改善.22例患者疼痛单项改善率86.6%~95%,总有效率90.63%.2例出现发热和肌痛,5例出现恶心、食欲下降,不良反应均在注射后3 d内缓解.结论 密固达治疗骨质疏松症疗效好,同时进行良好的护理指导,提高了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桂程丽;陈芸;程彩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开胸手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DEX)辅助全身麻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择期行开胸手术患者40例,随机双盲分为2组:对照组(C组)和DEX组(D组),每组20例.D组于麻醉诱导前泵入DEX负荷剂量1 μg/kg,15 min泵注完,继以0.2 μg/(kg· H)持续泵注至术毕;C组以同样方式输注生理盐水.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后(T2)、开胸时(T3)以及手术结束时(T4)的心率(HR)、血压(SBP、DBP)及T0、T2~T4时点患者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的浓度,统计全麻时丙泊酚和七氟烷的用量,同时观察苏醒期躁动、恶心呕吐、寒战及清醒后伤口疼痛发生情况.结果 C组在T2~T4时点的SBP、DBP、HR上升幅度较D组更显著(P<0.05).在T3和T4时,D组患者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的浓度增加的程度相对C组较低(P<0.05).术后D组患者寒战、躁动及切口痛发生率低于C组,且D组丙泊酚和七氟烷的用量明显少于C组(P<0.05).结论 应用右美托咪定辅助开胸手术麻醉能降低患者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减弱气管插管和手术刺激引起的应激反应,使血压平稳,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李桂芹;刘纪泽;孙莹杰;张毅男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应用洛铂与盖诺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1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采用盖诺与洛铂联合静脉化疗,3周为1个疗程,共4~6个疗程.观察化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18例患者中总有效率RR 55.6%,其中 CR 2例(11.1%),PR 8例(44.4%),SD 7例(38.9%),PD 1例(5.6%).中位生存期20.6个月(10~50个月).本方案的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多为I~Ⅱ度,Ⅲ度不良反应较少.结论 洛铂与盖诺联合化疗对术后肺癌效果较好,不良反应轻微.
作者:高丽敏;王晓丹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榄香烯及表柔比星膀胱内灌注预防低级别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患者116例,均为单发低级别浅表性膀胱癌(Ta,T1),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榄香烯(治疗组,52例)、表柔比星(对照组,64例)行膀胱内灌注,观察两组肿瘤复发情况、不良反应,随访时间为2年.结果 榄香烯组复发率为15.4%,表柔比星组复发率为1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榄香烯组不良反应复发率低于表柔比星组(9.6% vs.42.2%,P<0.05).结论 榄香烯膀胱灌注预防低级别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良好,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方法.
作者:崔军;宋永胜;郭启振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左卡尼汀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应用Revman 4.2软件对左卡尼汀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系统评价.检索外文数据库Pubmed、Ovid、Elsevier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筛选相关文献.结果 共纳入8个RCT试验,共953例患者,左卡尼汀组(试验组)526例,对照组427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EF)、左心室收缩及舒张末期心室容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个试验均无不良反应记录.结论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尚可,但所应用的评价指标对结果的评价有限,需进行更全面的系统评价分析.
作者:张宁;吕慧怡;范青;张策;刘雨薇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胃痛消痞方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大鼠血清及胃窦、十二指肠组织中胃泌素(GAS)和生长抑素(SS)的影响.方法 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胃痛消痞方组、西沙必利组.除正常对照组大鼠外,通过改良夹尾刺激法建立FD大鼠模型,胃痛消痞方(中药)组与西沙必利(西药)组灌服相应药物3周,模型组与对照组进行对照观察.ELISA、免疫组化测定大鼠血清与胃窦、十二指肠组织中GAS、SS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GAS血清含量及胃肠组织表达减低;经中西药干预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GAS含量均明显增高.中药组GAS含量显著高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治疗组GAS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SS血清含量及胃肠组织表达显著增高;经中西药干预后,与模型组相比,SS明显下降,中药组SS含量显著低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治疗组SS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可以引起大鼠GAS、SS水平改变,胃痛消痞方可以提高FD大鼠血清及胃窦、十二指肠组织中GAS含量,降低SS含量.
作者:包海兰;梁靓靓;陈苏宁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拟对应用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前后呼吸力学参数的变化进行比较,旨在探讨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用于治疗呼吸系统有关疾病潜在的可能性.方法 选择呼吸功能不全气管插管呼吸机支持通气ICU患者20例,全部患者均静注咪达唑仑5 mg,静注维库溴铵0.1 mg/kg维持肌松,呼吸机设定为定容模式,设定潮气量7 mL/kg,I:E为1:2,频率14次/min.采动脉血做血气分析,同时记录下列数值:呼气一秒率(V1.0)、肺胸顺应性(CT)、气道峰压(Ppeak)和气道平均压(Pmean).然后静脉推注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1 mg,给药后每5 min记录1次上述呼吸力学指标至35 min,并于给药后35 min再次采动脉血行血气分析.结果 给药前V1.0为83.17%±3.99%,给药后逐渐上升,至20 min和25 min时分别达91.08%±4.48%和90.83%±4.47%(P<0.05).CT给药前为(32.67±5.23)mL/cmH2O,给药后逐渐上升,至15 min和20 min时分别达(36.92±5.95)mL/cmH2O和(37.67±6.18)mL/cmH2O(P<0.05).Ppeak给药前为(16.08±3.60)cmH2O,至给药后15 min下降至(13.82±2.79)cmH2O,此后一直维持在这一水平.Pmean给药前为(15.83±3.43)cmH2O,至给药后15 min下降至(13.04±2.69)cmH2O,此后一直维持在这一水平.结论 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能够改善已有肺疾患病人的呼吸力学指标.
作者:李妍;李跃文;陈卫民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大孔树脂纯化桑黄总黄酮的工艺.方法 考察3种大孔树脂对桑黄总黄酮的静态饱和吸附量和解吸率,选择合适的树脂类型,并优化其纯化工艺.结果 AB-8大孔树脂对桑黄总黄酮的吸附容量大,洗脱率高,其佳纯化工艺:50 g树脂湿法装柱(φ 2.4 cm,300 mm,径高比1:10),5 mg/mL粗提物溶液100 mL上柱,1柱体积(BV)水洗,继以5 BV的70%乙醇洗脱,流速2 BV/h,洗脱液浓缩干燥,得精制桑黄总黄酮,含量707.2 mg/g,得率为65.31%.结论 AB-8大孔树脂可以较好地纯化富集桑黄总黄酮.
作者:孙锦秀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对药源性腹泻的分析,总结临床经验,提高对药源性腹泻的警惕及防治水平.方法 收集本院2008-2010年132例药源性腹泻患者资料,从年龄、性别、合并疾病、药物种类、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回顾性总结与分析.结果 药源性腹泻患者平均年龄60岁;男62例,女70例;127例患者存在基础性疾病;抗生素引起86例(65%),抗肿瘤药引起26例(20%),其他药物引起20例(15%);经使用药物对症治疗后126例好转.结论 患者出现腹痛、腹泻时,应警惕及时对症治疗,对于抗生素引起的伪膜性肠炎(PMC),甲硝唑和万古霉素是有效的治疗药物,活菌制剂对症治疗效果明显.
作者:刘婧娜;李红玉;苏海震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鞘内联合应用吗啡和氯胺酮对慢性神经痛大鼠的抗伤害作用机制及对吗啡耐受的影响.方法 40只Wistar大鼠,体质量220~260 g,制备坐骨神经结扎模型并进行鞘内置管,随机分为5组(n=8):B组为空白对照组;C组鞘内注射0.9%盐水10 μL;K组鞘内注射氯胺酮50 μg;M组鞘内注射吗啡20 μg;KM组鞘内注射吗啡10 μg和氯胺酮25 μg.坐骨神经结扎术后第4天开始鞘内给药,每日1次,连续7 d.用药7 d后处死大鼠,取大脑皮质、海马、脑干组织,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浓度和NOS活性.结果 与B组比较,C和K组脑干NO浓度升高,M组皮质、海马、脑干中NO浓度均升高;与C组比较,M组皮质、海马NO浓度升高,KM组海马、脑干中NO浓度降低;与M组比较,KM组皮质、海马、脑干NO浓度均降低(P<0.05或0.01).与B组比较,C、K和M组皮质、海马、脑干中NOS活性均升高;与C和M组比较,KM组皮质、海马、脑干中NOS活性均降低(P<0.05或0.01).结论 神经病理性痛大鼠鞘内联合应用吗啡和氯胺酮可在脊髓上水平产生抗伤害性作用,并可抑制吗啡耐受的形成,这可能与大脑皮质、海马、脑干的NO水平和NOS活性有关.
作者:吕金;陈华;崔健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用于第一产程潜伏期分娩的安全性.方法 选择足月初产妇60例,ASAⅠ~Ⅱ级,孕龄38~40周,产前检查在正常范围,既往无心肺疾病病史.随机分为镇痛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镇痛组于潜伏期,宫口<3 cm时行分娩镇痛(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于活跃期,宫口≥3 cm时,行分娩镇痛.观察在开始镇痛前即刻、镇痛后5、10、30 min产妇的生命体征及胎心率.分别记录开始镇痛前即刻、镇痛后5、10、30 min、宫口开全等时点的疼痛程度、产程时间、分娩方式、缩宫素用量、新生儿Apgar评分及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 在产程期间两组产妇的生命体征及胎心率基本平稳,指标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后各时点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第一、二产程时间、分娩方式、缩宫素用量及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5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1%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阻滞用于第一产程潜伏期分娩镇痛,与活跃期镇痛组相比,获得相当的镇痛效果,分娩过程相似,产妇循环稳定,无明显并发症,新生儿评分无明显差异.
作者:许秋平;周民;陈珩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我院输液反应发生的原因,提出减少临床输液反应的措施.方法 对输液反应进行分类,研究各类输液反应的特点,并对典型输液反应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法.结果 药物不良反应多发生于中药制剂和生化制剂.输液环境、加药造成污染、输液速度过快、过敏反应为次要因素,患者高龄和体质弱也是原因之一.结论 应充分认知、分析临床输液反应发生的原因,多环节控制,预防输液反应的发生.
作者:高声传;侯晓娜;肖江宁 刊期: 2012年第11期
通过查阅近几年国内公开发表的中文医药期刊,对有关灯盏细辛注射液不良反应的报道加以汇总整理.结果 表明,随着该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出现了少见、严重的不良反应.建议医护人员给予足够重视并采取恰当的防治措施,尽量避免或减少灯盏细辛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赵源浩;张莹莹;孙淑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甘草甜素对接触性皮炎小鼠表皮内结合珠蛋白的影响.方法 126只接触性皮炎小鼠分别给予生理盐水、不同剂量的甘草甜素及地塞米松.采用RT-PCR和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接触性皮炎小鼠表皮内结合珠蛋白的表达.结果 甘草甜素5 mg/kg和10 mg/kg组,激发后24和48 h表皮内结合珠蛋白表达增强,甘草甜素80 mg/kg组和地塞米松1 mg/kg组,激发后24和48 h表皮内结合珠蛋白表达减弱或消失.结论 低剂量甘草甜素能增强接触性皮炎小鼠表皮内结合珠蛋白的表达,而高剂量甘草甜素则减弱结合珠蛋白的表达.
作者:郭哲;高兴华;夏立新;王雅坤;马丽娟;何春涤;陈洪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定量测定术中持续静注瑞芬太尼诱发的痛觉过敏,观察右美托咪定术前应用对瑞芬太尼诱发痛觉过敏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瑞芬太尼麻醉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术前应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和对照组.Von Frey纤毛法测定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皮肤痛阈值的变化,记录术后24 h内镇痛药的使用情况.结果 观察组拔管后30 min、1 h痛阈下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术后24 h内要求镇痛的例数少于对照组.结论 采用Von Frey纤毛定量测定皮肤痛阈值可为术后痛觉过敏的发生提供客观依据;右美托咪定可降低瑞芬太尼麻醉后早期痛觉过敏的发生率,减少术后镇痛药的使用.
作者:王小慧;王俊 刊期: 2012年第11期
为了使药库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本文依据国家有关药库管理工作的新法规及标准,根据现代管理理论及现代物流和信息技术的特点,结合本院药库管理的工作实践,从加强药品的购进、出入库、储存、养护及质量监测与跟踪管理,及时更新药品信息与制度,完善药库信息系统,加强与相关部门的信息沟通等方面对药库管理工作进行总结与探讨,从而确保药品质量,保障药品供应并提高药品周转率,提高药库工作效率,使药库管理工作更加完善.
作者:李莹;徐建东;江海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伊布利特与胺碘酮和普罗帕酮在转复阵发房颤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阵发性房颤患者90例,随机分成依布利特组(A组)、胺碘酮组(B组)、普罗帕酮组(C组),每组30例.于入院10 min内,三组分别经静脉注射依布利特1 mg、胺碘酮150 mg、普罗帕酮70 mg.观察10 min后若仍未转复为窦性心律,重复首次剂量.观察开始给药后1、2、4、24 h内房颤的转复率、转复时间、心室率、QT和QRS间期变化及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在各时间点房颤的转复率(83.33%)均显著高于其他组.A组转复时间(24.3±10.7)min明显短于其他组.A组不反应发生率(3.33%)明显低于C组,但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用药后心率均显著降低,A组给药后QT间期较B组和C组显著延长,B组QT间期在用药各时段无明显变化.C组给药后的QRS间期较A组和B组明显延长,A组和B组的QRS间期用药后无明显变化.结论 伊布利特对房颤转复的效果优于胺碘酮和普罗帕酮,伊布利特对心室率和QT间期的影响大于胺碘酮和普罗帕酮,但对QRS间期无明显影响.伊布利特是一种转复房颤快速、有效的药物.
作者:吕蒙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保妇康栓联合自凝刀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我院收治的宫颈糜烂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自凝刀射频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保妇康栓联合自凝刀射频治疗,8 d为1个疗程,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中轻度宫颈糜烂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重度宫颈糜烂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对于单纯型及颗粒型糜烂,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乳突型宫颈糜烂,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保妇康栓联合自凝刀射频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射频治疗,且疗程短,不良反应少,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艳环 刊期: 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