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鹏飞;戴好富;左文健;曾艳波;郭志凯;梅文莉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HDAC)抑制剂代表了一类重要抗肿瘤化合物,其中vorinostat(SAHA)、romidepsin(FK-228)已经成功上市,应用于临床;MS-275、CI994、MCGD0103等处在系统的临床研究阶段,它们对于HDAC亚型有一定的选择性.近年来,还发现了一些对HDAC亚型具有高选择性的化合物,关于这些化合物的设计、结构改造及药理活性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将对HDAC亚型选择性抑制剂的结构类型、构效关系及作用特点等方面的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张振沛;李德海;顾谦群;栾业鹏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盐酸芬戈莫德(fingolimod hydrochloride),化学名为2-氨基-2-[2-(4-辛基苯基)乙基]-1,3-丙二醇盐酸盐,商品名为Gilenya,早是由日本吉富制药有限公司研发的一种新的免疫抑制剂.2010年9月21日,美国FDA批准诺华公司上市本品,用于治疗复发型的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sclerosis,MS).芬戈莫德(1)作用机制全新,为鞘氨醇-1-磷酸受体(sphingosine 1-phosphate receptor,S1PR)调节剂,通过阻止淋巴细胞从淋巴结流出,达到防止MS复发并减少大脑病灶的效果[1-2].本文按不同的起始原料,对芬戈莫德的制备方法以及中间体8、中间体17和中间体28的合成路线进行综述(图1).
作者:于刚;张庆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泊马度胺(pomalidomide)是美国Celgene制药公司开发的新型免疫调节剂,商品名为Pomalyst.2013年2月8日,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该药用于治疗复发性及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泊马度胺的中文化学名称:3-氨基-N-(2,6-二氧代-3-哌啶基)邻苯二甲酰亚胺;英文化学名称:3-amino-N-(2,6-dioxo-3-piperdyl)phthalimide;分子式:C13H11N3O4;分子量:273.24;CAS登记号:19171-19-8.
作者:李海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奥培米芬(ospemifene)是日本野义制药公司(Shionogi Inc.)开发的新一代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lective estrogen receptor modulator,SERM),于2013年2月26日获美国FDA批准上市,商品名为Osphena.该药为口服片剂,主要用于治疗女性绝经期外阴和阴道萎缩而引起的中至重度性交疼痛[1].
作者:郝晨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改进盐酸沙格雷酯的合成工艺.方法 以2-[2-(3-甲氧基苯基)乙基]苯酚为起始原料,经成醚反应、胺解反应、酯化成盐得盐酸沙格雷酯.结果 目标产物的结构经元素分析、IR、1 H-NMR谱数据确证,且质量符合日本药典标准.结论 改进后的工艺操作简便、产品质量稳定、收率高、成本低,更适合工业化生产.
作者:范石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针对发病率逐年增高的丙型肝炎,目前主要依靠利巴韦林和干扰素的联合用药加以控制症状,但在治疗同时伴有明显不良反应,而且至今仍无法治愈.因此,临床上迫切需要研发出新型抗丙型肝炎病毒(HCV)药物,并且随着HCV生物学研究的快速发展,对HCV的感染和复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加速了新药研发进程.本文综述了抗HCV药物作用靶标和新型小分子抑制剂,重点对其抑制剂的化学结构、抗HCV活性和构效关系进行了相关总结.
作者:朱仕平;张万年;盛春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改进对甲苯磺酸索拉非尼的合成工艺,提高反应收率并简化操作.方法 以吡啶-2-甲酸甲酯为起始原料,经氯代、甲胺化反应得到4-氯-N-甲基吡啶-2-甲酰胺,随后在氢氧化钾作用下于DMF溶剂中与对氨基苯酚钾盐反应生成4-(4-氨基苯氧基)-N-甲基吡啶-2-甲酰胺,后与4-氯-3-(三氟甲基)苯胺在羰基二咪唑的作用下反应得到索拉非尼,再经成盐得到对甲苯磺酸索拉非尼.结果与结论 目标化合物的总收率约为71.6%,其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质谱确证.该路线操作简便、条件温和、有利于工业化生产.
作者:陈欢生;梁俊;陈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以索拉非尼为先导物,设计并合成一系列吲哚脲类化合物,并对其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以5-硝基吲哚-2-甲酸为起始原料,采用BOP法合成酰胺,再将硝基还原成胺基,后与异氰酸酯缩合,共3步反应制备目标化合物;采用MTT法评价目标化合物对4种肿瘤细胞株(MX-1、A375、HepG2、Ketr3)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与结论 合成了28个吲哚脲类新化合物,其结构经1H-NMR和HR-MS确证.体外活性结果表明,与索拉非尼相比多数化合物选择性地作用于MX-1细胞株,显示出较强的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活性.其中含甲基哌啶的化合物26、30和31抑制MX-1和A375细胞生长的作用显著强于索拉非尼.尤其是化合物31抑制A375细胞增殖的作用是索拉非尼的10倍,对HepG2的抑制活性与索拉非尼相当,IC50值均达到微摩尔级水平,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邵现奇;唐克;李鹏;李燕;林紫云;尹大力;陈晓光;黄海洪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制备埃索美拉唑钠.方法 以4-甲氧基-3,5-二甲基-2-羟甲基吡啶为原料,经氯化后与5-甲氧基-2-巯基苯并咪唑反应合成奥美拉唑硫醚物,奥美拉唑硫醚物在以(1S,2S)-(-)-1,2-环己二胺-D-酒石酸盐为手性配体、环烷酸钴为催化剂、过氧化钠为氧化剂的条件下进行不对称氧化合成高光学纯度埃索美拉唑钠.结果与结论 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IR、1 H-NMR、13 C-NMR和MS确证.该法操作简便,收率较高(45%),产品光学纯度≥99%,含量≥98%,适于工业化生产.
作者:宋伟国;张祥敏;张晓攀;徐文方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米泊美生钠(mipomersen sodium)是由法国赛诺菲(Sanofi)旗下的健赞公司开发用于治疗遗传性胆固醇代谢紊乱的药物.2013年1月29日FDA批准在美国上市,商品名为Kynamro.该药为注射剂,每周注射一次即可,也可以和其他降脂药物一起合用,治疗罕见的高胆固醇疾病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HoFH).
作者:马族啸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寻找CYP1B1酶的高活性高选择性抑制剂.方法 以α-萘黄酮为先导物,结合二苯乙烯类CYP1B1酶抑制剂的结构特征,设计了先导物的结构类似物α-(E)-苯乙烯基萘类(Ⅰ)及β-(E)-苯乙烯基萘类(Ⅱ、Ⅲ)化合物.目标化合物通过萘甲醛(6、7或8)及苄基膦酸酯(Ⅴ1~Ⅴ10)的Horner-Wadsworth-Emmons反应制备.利用7-乙氧基-3H-吩(口恶)嗪-3-酮-脱乙基(EROD)试剂评价目标化合物对人重组CYP1A1和CYP1B1酶的抑制活性.结果 合成了26个新型苯乙烯基萘类化合物,其结构通过1H-NMR确证.酶抑制活性试验表明,与阳性对照物白藜芦醇相比,大多数目标化合物对CYP1B1酶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活性及选择性.化合物Ⅰ2、Ⅰ8、Ⅲ2、Ⅲ4较α-萘黄酮显示更强的酶抑制活性及选择性.其中,化合物Ⅰ2对CYP1B1酶的抑制活性强(IC50为0.31 nmol·L-1).结论 合成了新型苯乙烯基萘类CYP1B1酶抑制剂,并初步分析了其构效关系,为进一步的结构优化及新抑制剂的研究提供依据.
作者:呼达古拉;崔家华;张旭;李绍顺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设计和合成了6个2-取代-9-苄基-嘌呤-6-酮衍生物并测试了其对磷酸二酯酶-2的抑制活性,进而研究PDE2酶对该类抑制剂的作用方式.方法 以2-氨基-2-氰基乙酰胺为原料先合成5-氨基-4-羰酰胺咪唑类衍生物,接着用微波辅助的方法合成了目标化合物.结果与结论 微波辅助的方法大大缩短反应时间,从传统的加热回流20h缩短到目前的30 min.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2b[9-苄基-2-(3,4-二甲氧基苄基)-1,9-二氢嘌呤-6-酮]有非常明显的抑制活性(IC50=1.35 μmol·L-1).配体和蛋白质对接的结果分析表明,嘌呤-6-酮衍生物同磷酸二酯酶-2的催化区域的结合主要通过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实现的.
作者:赵新筠;陈喜;杨光富;湛昌国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设计合成一系列对羟基苯乙酮衍生物,并测定其体内调节血脂活性.方法 α-溴代对羟基苯乙酮分子中的溴原子被不同亲核试剂取代得到目标化合物A1~ A4;α-溴代对羟基苯乙酮经Delepine反应、酰化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A5~ A8;化合物A5~ A7经氢氧化钠水解得到目标化合物A9~A11;1-叔丁氧基哌嗪与新戊酰氯缩合后,经三氟乙酸脱保护,再与α-溴代对羟基苯乙酮反应生成目标化合物A12.以对羟基苯乙酮、辛伐他汀、吉非罗齐为阳性对照药物,考察所合成化合物的调节血脂活性.结果与结论 共合成了12个化合物,其中8个化合物为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其结构经1H-NMR、MS谱确证.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A5、A8的活性与阳性药相当,具有显著的同时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活性,并且具有一定的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作用.
作者:于振鹏;张瑱;刘石;谭相端;王国平;刘全海;魏宝康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改进天然产物曼宋酮E和F的合成工艺.方法 以2,5-二甲基萘醌为原料,经过8步反应得到曼宋酮F,经过9步反应得到曼宋酮E.其中,在二酯的选择性水解反应步骤、关环策略以及后氧化为邻醌的氧化剂选择方面做了有效的改进.结果与结论 产物经结构确证为曼宋酮E和F.曼宋酮F后连续5步反应收率可达49%.改进后的合成路线提高了收率,降低了成本,多步反应可连续进行,减少了中间产物分离纯化环节.
作者:黄志鸿;李春燕;李丁;黄志纾;黄世亮;古练权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角果木内生真菌Penicillium.sp FJ-1发酵液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多种柱色谱技术对该菌发酵液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分别为24R-ergosta-7,22-diene-3,5,6-triol(1)、互隔交链孢霉素(2)、5-羟基互隔交链孢霉素(3)、5'-epialtenuene(4)、篮毒菌素黄酮(5).结论 以上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菌中分离得到,并首次报道了化合物3的核磁数据.
作者:靳鹏飞;戴好富;左文健;曾艳波;郭志凯;梅文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阿格列汀(alogliptin),即苯甲酸阿格列汀,是由日本Takeda公司研发的一种丝氨酸蛋白酶二肽基肽酶Ⅳ(DPP-Ⅳ)抑制剂,于2013年1月获美国FDA批准上市,商品名为Nesina.该药为片剂,用于治疗因糖代谢自身稳定控制功能受损而导致的2型糖尿病.阿格列汀的英文化学名称:2-[[6-[3(R)-1-yl]-3-methyl-2,4-dioxo-1,2,3,4-tetrahydropyrimidin-1(2H)-yl]methyl] benzonitrile benzoate;中文化学名称:2-[[6-[(3R)-3-氨基-1-哌啶基]-3,4-二氢-3-甲基-2,4-二氧代-1(2H)-嘧啶基]甲基]苯甲腈苯甲酸盐;分子式:C18H21N5O2·C7H6O2;分子量:461.51;CAS登记号:850649-62-6.
作者:赵兴旺;吴冰 刊期: 201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