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玲;孙京国;王丽君;姚国伟
目的阐明中国民间用于癌症治疗的中草药东京枫杨的抗癌活性成分.方法以细胞凋亡诱导、坏死性细胞毒活性为抗癌指标,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HPLC和流式细胞术,跟踪分离活性成分,利用理化手段鉴定化学结构;用SRB法及流式细胞术评价化合物的抗癌活性.结果从东京枫杨中分离鉴定了3个具有抗癌活性的三萜类化合物齐墩果酸(1)、2α,3β,23-三羟基齐墩果酸(2)和乌苏酸(3),并对化合物1~3和白桦酯酸(4)的抗癌活性进行了系统评价.化合物1~4在10 mg/L浓度下对K562细胞增殖的的抑制率分别为42.4%、45.2%、33.7%和34.3%.流式细胞术检测表明:化合物3对tsFT210细胞有细胞周期抑制和细胞凋亡诱导作用.结论化合物1~2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抗肿瘤活性化合物.
作者:刘红兵;崔承彬;蔡兵;顾谦群;张冬云;温江妮;管华诗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水杨酸与碳酸钠在氯苯中反应得到水杨酸钠,然后在三氯化磷存在下与对乙氧基苯胺直接缩合制备乙氧苯柳胺.产品总收率由文献报道的42.6%提高到86.7%,新工艺反应步骤简单,生产成本低,易于进行工业化生产.
作者:姚建文;刘翔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双膦酸盐类化合物是防治骨代谢疾病的重要药物,本文对双膦酸盐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构效关系、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近几年有关其分子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广宇;谢毓元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合成盐酸埃他卡林的氘定位标记化合物,确证盐酸埃他卡林的质谱裂解途径.方法由2,3-二甲基-2-丁胺与(N-2H7)溴代异丙烷缩合而得到氘标记盐酸埃他卡林;测定盐酸埃他卡林、(N-2H7)盐酸埃他卡林及两者混合物的质谱(EI).结果利用核磁共振氢谱、质谱、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结构确证.通过对比氘标记和非标记的盐酸埃他卡林的质谱图,确定了盐酸埃他卡林的质谱裂解途径.结论以稳定同位素标记的药物为内标可方便地确定药物的质谱裂解途径.
作者:张城;杨日芳;仲伯华;汪海;恽榴红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深入研究2′,4″-O-二(三甲基硅)红霉素A肟(EMAO)的合成反应.方法通过对反应过程的监测和产品分析,考察溶剂、硅烷化试剂、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研究Z、E异构体的反应活性.结果反应可在室温下进行,CH3CN作溶剂好,用量是EMAO的5~6倍(体积与质量比);硅烷化试剂HMDS为EMAO的3倍摩尔质量较好;催化剂Py*HCl和NH4Cl分别为EMAO的0.3~0.5倍和1.2~1.5倍摩尔质量较好.产品收率达95%,纯度达90%.结论 EMAO的2′、4″位的两个羟基硅烷化反应是分步进行的,反应活性E-EMAO大于Z-EMAO.优化反应后产品收率和纯度较文献均有显著提高.
作者:冯玉玲;孙京国;王丽君;姚国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β2肾上腺素受体(β2AR)激动剂是哮喘治疗中的一线药物,选择性β2AR激动剂由于具有心脏毒副作用低的优点而成为临床应用广、有效的支气管扩张剂.对β2AR激动剂的研究概况及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赵海燕;潘莉;冀蕾;程卯生;沈建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合成花椒毒素.方法连苯三酚为原料,经甲酯化、傅-克反应、氯甲基化得到2-氯-2′-羟基-3′,4′-二甲氧基-5′-氯甲基苯乙酮.再经环合、硼氢化钠还原得6,7-二甲氧基5-羟甲基苯并呋喃,然后用选择性氧化剂PCC将其结构上的伯醇羟基氧化为醛,三氯化铝脱甲基得6-羟基-7-甲氧基-5-甲酰基苯并呋喃.后经过Knoevenagel反应,脱羧,得到花椒毒素,并用1H-NMR、MS以及IR验证产物结构.结果结构确证为花椒毒素,总收率约9.0%,纯度99%以上.结论该工艺路线合成花椒毒素是有效的、可行的,且成本较低.
作者:王来友;杨得坡;黄世亮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洋紫荆中的抗癌活性成分.方法采用色谱法与生物活性追踪相结合分离纯化活性成分.丽丝胺罗丹明B(SRB)法检测化合物对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化合物对K562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分离得到4个具有活性的生物碱类化合物,用现代谱学方法鉴定为N-naphthyl-2-aniline(1)、biocyclomahanimbine(2)、mahanimbine(3)、girinimbine(4).化合物1~3体外具有明显诱导K562细胞调亡作用.结论 4个生物碱类化合物均为该属中首次分离,其中化合物1的体外抗癌活性为首次报道.
作者:赵燕燕;崔承彬;蔡兵;韩冰;孙启时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以阿司匹林为起始原料,在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和4-二甲胺基吡啶(DMAP)存在下,与间羟基苯甲醇进行酯化反应,生成(2-乙酰氧基)苯甲酸(3-羟甲基)苯酯,再经硝化反应得目标化合物NCX-4016.此法较文献报道的方法操作及后处理简单,收率由60%左右提高到68%.
作者:蒋丽媛;陈莉;张奕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设计合成deaminomartefragin A及其衍生物并测定其自由基清除、单胺氧化酶抑制和抗肿瘤活性.方法以天然的2-甲基丁醇为原料制备光学活性的4-甲基己酸;以丙二酸二乙酯为原料制备外消旋的2-甲基丁酸.再以易得的色氨酸为原料,与上述4-甲基己酸、2-甲基丁酸以及不同取代的苯甲酸分别在DCC催化脱水下缩合得到相应的酰胺,通过苄位氧化和分子内环合得到deaminomartefragin A及其侧链不同的衍生物.并对其生物合成前体酰胺进行分离纯化研究.结果合成了deaminomartefragin A及其衍生物,包括其生物合成前体在内共合成14个新化合物,其结构经光谱学测定确证,并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3种生物活性的筛选.结论初步的体外生物实验结果表明:deaminomartefragin A(16)和化合物17,18具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活性,其活性与维生素E相当.化合物6,7,11,12,14,15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化合物14,15,19有一定的单胺氧化酶抑制活性.
作者:缪宇平;闻韧;董肖椿;林志刚 刊期: 2004年第03期
通过改变氧化及还原反应的介质和其他反应条件,对舒巴坦的生产工艺进行了改进,提高了产品收率.
作者:宋智梅;刘巍巍;杨静;孙元珍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 合成罗苏伐他汀的关键中间体4-(4-氟苯基)-6-异丙基-2-(N-甲基-N-甲磺酰胺基)嘧啶-5-羧酸甲酯。方法 以异丁酰乙酸甲酯为起始原料,经与对氟苯甲醛缩合、S-甲基异硫脲硫酸盐环合、高锰酸钾氧化,再经甲胺基、甲磺酰基取代全盛的目标化合物。结果 5步反应总收率为25.0%。结论 改进了合成路线,有助于罗苏伐他汀的合成。
作者:王道林;李春芳;牛之猛;辛菲 刊期: 200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