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严重创伤患者的麻醉处理

王琥

关键词:严重创伤, 麻醉, 抢救
摘要: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患者的麻醉方法,进一步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我院急诊科2009年3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35例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5例严重创伤患者治愈30例,死亡5例,抢救成功率95.9%.2例因严重胸部刺伤心脏破裂在术中死亡,2例为颅脑并胸腹复合伤在术后3小时死亡,1例术前因伤情严重抢救无效死亡.结论:严重创伤患者的麻醉和麻醉前准备必须做到迅速,果断,准确,根据病情,权衡利弊,选择适当的麻醉方法,以有效提高抢救的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健康必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预防措施

    检验科是医院感染的高危区和重点监控的科室,也是工作人员直接与患者,患者的各类检查标本接触的区域.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重要内容.预防医院感染的控制措施首先应健全制度,完善措施,规范行为.由于检验科每个实验室每天都要接触大量的临床标本,包括血液、尿液、粪便、痰液、胸腹水、穿刺液、胆汁等,这些标本要经过多个工作人员的手,还要通过多个工序进行处理,这大大增加了工作人员的感染和环境的污染,因此,在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做好消毒及个人防护,按流程处理标本,是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1」.因此医院检验科必须制定预防监控措施,从各方面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从而对保证医疗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钱文坚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184例小儿急性喉炎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喉炎的临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9年12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184例患儿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2例,两组患儿均给予抗感染,补液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结果:治疗组92例中显效46例,显效率(50%);有效40例,有效率(43.5%);无效6例,无效率(6.5%).对照组92例中显效24例,显效率(26.1%);有效30例,有效率(32.6%);无效38例,无效率(41.3%).治疗组总有效率(93.5%)高于对照组的(58.7%),两组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小儿急性喉炎,具有起效快,抗炎作用强,明显促进症状缓解,缩短病程,无不良反应的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黄文笔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的护理

    目的 讨论肋骨骨折及合并血、气胸的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对15例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者的急救护理,对血、气胸患者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及术后护理.结果 所有病例经过治疗和护理,均临床治愈出院.结论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和胸腔闭式引流及时改善患者的呼吸状态,挽救病人的生命,提高治愈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生命质量.

    作者:蒋颖捷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阿托品宫颈注射利多卡因宫旁阻滞麻醉在人工流产术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人工流产术是避孕失败的一种补救措施,随着性生活年龄的日趋提前,非意愿妊娠的妇女逐渐增多,这些妇女将面临采取终止妊娠的痛苦和恐惧的思想压力,为减轻人工流产手术给妇女带来的痛苦,我站对接受人工流产术的部分患者分别采用阿托品宫颈注射和利多卡因宫旁阻滞麻醉的镇痛治疗,临床上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天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伤害控制骨科技术在严重多发伤救治中的应用

    伤害控制骨科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更加有效的骨科救治技术,相对于传统的救治技术,可以达到更高的救治率和更好的救治效果.本文中,笔者将结合自己所在医院的三年间接收并治疗的八十六例案例的救治效果进行分析,以证实此观点.

    作者:于航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低计量的替吉奥胶囊口服治疗放弃静脉化疗结直肠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口服低剂量的替吉奥胶囊(国产)对晚期结直肠癌放弃全身静脉化疗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对43例晚期结直肠癌放弃全身静脉化疗患者,在接受常规支持对症治疗的同时,口服低剂量替吉奥胶囊化疗(替吉奥40mg/m2,bid×4W,q6W为一疗程)休息两周后继续.结果:无CR病例,PR 7例(16.2%),SD 20例(46.5%),PD 16例(37.3%),RR(CR+PR)8例(18.6%),DCR(CR+PR+SD)27例(62.7%)其中OS 10.4±2.1M,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大部分为1-2级,未因不良反应而停药病例.结论:口服低剂量替吉奥胶囊对晚期结直肠癌放弃全身静脉化疗患者具有一定疗效,临床获益明显,不良反应较轻,安全性好,有一定的临床效果.

    作者:罗植权;裴常英;郭金霞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ERCP术后应用静脉镇痛泵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总结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护理中使用静脉镇痛泵的效果与护理方法.方法:对88例ERCP术后患者使用静脉镇痛泵进行镇痛的临床观察结果与护理资料进行小结.结果:通过加强对使用静脉镇痛泵患者的观察与护理,有利于ERCP术后患者进行有效咳嗽,排痰,促进睡眠,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镇痛泵的使用取得满意效果.结论:ERCP术后应用静脉镇痛泵镇痛安全、有效、有利于ERCP术后患者的恢复.

    作者:乔思竹;周梅花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中老年人胸片小片状阴影应警惕肺癌

    <篇首>早期浸润性肺癌患者,所摄胸片示肺部小片状浸润阴影,往往会误诊为肺部的炎症或结核.本文谈谈早期浸润性肺癌胸片上的影像特征及临床X线诊断医师如何进行正确的鉴别.

    作者:张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心脑血管疾病及治疗及药物应用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尤其在中老年发病率很高,对人体健康危害性极大.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成为此类疾病的主要特点,严重危害了人类的健康.本文旨在对心脑血管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现状做概述,特别是中药在此类疾病上的应用.

    作者:王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浅谈阴道B超在排卵监测中的应用

    排卵障碍是引起已婚育龄妇女不孕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精确观测药物诱导卵泡发育和估计排卵时期,并减少因药物诱导排卵所致的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一直是妇产科临床工作者所关注的课题.临床上排卵监测方法包括基础体温、宫颈粘液评分、血雌激素或孕激素测定、血或尿LH峰值测定,但这些方法均不能监测优势卵泡的数量、位置及发育过程,也不能准确提示卵泡成熟和卵泡破裂及排卵情况,而阴道B超能连续观察直接反映卵泡的形态改变,监测卵泡发育排卵的全过程,特别是在排卵障碍所致的不孕症治疗中,为临床诱导排卵药物的应用提供可靠依据,尽量减少因药物诱导排卵导致的一系列并发症,尤其是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发生.

    作者:李红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试析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选取50例内科老年住院患者,依据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进行心理护理、临床护理.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了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在临床护理中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可产生满意的效果.

    作者:丁瑜瑾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牙体牙髓病应用碧兰麻的临床观察探讨167例

    目的 探讨碧兰麻(复方阿替卡因)在牙体牙髓病变治疗中的麻醉效果,分析其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0年2月~2011年2月我院收治的因牙周病引起牙体牙髓病变并行麻醉治疗患者167例,患牙218颗,依据麻醉方式随机分为碧兰麻组、利多卡因组和普鲁卡因组.三组麻药均行阻滞和唇侧根尖区粘膜下浸润麻醉.以麻醉部位前牙和后牙麻醉后的显效率、有效率和无效率作为对比指标来观察不同药物麻醉在牙体牙髓麻醉上的效果.结果 麻醉效果与牙髓的急慢性验证无显著联系,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牙和后牙麻醉部位,碧兰麻组的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显著高于利多卡因组和普鲁卡因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1).讨论碧兰麻在用于牙体局部麻醉中,麻醉效果良好,且起效快,毒副作用小.牙髓炎患牙作牙髓摘除术时,建议对下磨牙作双侧麻醉以使碧兰麻麻醉效果发挥佳.

    作者:王容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关于102例支原体肺炎诊治体会

    肺炎支原体(MP)是呼吸道感染尤其是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是全球范围呼吸道高感染率的病原体之一,约10% ~30% 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是由MP所致,可见支原体肺炎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支原体肺炎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2010年2月至12月我院儿科共收治MP肺炎患儿78例,经采取对因、对症及其他综合治疗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诊治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彭韶;焦治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现阶段避孕药具管理服务的现状与对策

    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要求全面推行优质的计生服务,建立人口和计生工作的机制适应时代的新需求,这样对我国避孕药具的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结合笔者管区的具体工作情况和经验,对现阶段避孕药具管理服务的现状进行探讨和分析,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育龄群众的药具需求,提出几点浅显的建议,为推进临海市计划生育的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作者:朱洪飞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柔性管理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人力资源柔性管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医院作为知识型人力资源密集的单位,实行人力资源柔性管理是满足医院长远发展的必须条件,同时也对现代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分析人力资源柔性管理的内涵及特征,将进一步探讨柔性管理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为构建科学的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丁兰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鼻腔及鼻窦癌的16排螺旋CT诊断

    目的 通过16排螺旋CT后处理重建对鼻腔及鼻窦癌的诊断.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9年至2012年间行16排螺旋CT检查并经病理或活检证实的鼻腔及鼻窦鳞状细胞癌8例的资料,主要临床表现为(1)单侧鼻塞,脓鼻涕,鼻腔内可见新生物;(2)牙齿松动脱落,软腭肿块,牙神经痛;(3)单侧眼突,复视,眼睑下垂;(4)单侧面部肿胀,鼻唇沟消失,张口困难;(5)头痛、头昏、耳聋;(6)颈部包块;其中男7例,女1例,中位年龄53岁.对5例患者行螺旋CT常规增强检查,均表现为较均匀轻到中度强化,对所得的图像分别使用软组织窗和骨窗显示进行观察.结果 在8例鼻腔及鼻窦癌患者中,侵犯鼻腔2例、上领窦4例、筛窦1例、蝶窦1例.其中累及两个部位6例,三个部位3例,本组没有病例局限在一个部位.侵犯眼部CT表现为:上领窦顶壁、筛窦直板骨质破坏,眼眶内侧组织肿块,视神经受压外移,眼球前突.累及鼻咽部为:鼻腔新生物顺延突入鼻咽腔.牙槽骨质破坏,牙齿缺失4例.颞下窝受侵2例,CT表现为上领窦与颞下窝之间的脂肪组织消失,颞下窝内的正常肌性界面模糊、消失,软组织肿块形成,翼腭窝、翼板骨质破坏.在骨窗下CT表现:骨质溶骨性破坏为主,也可表现为骨组织边缘的虫噬样破坏或出现局限性骨缺损及骨质硬化改变.结论通过16排螺旋CT后处理重建对鼻腔及鼻窦癌影像特征较为清楚的认识,并查阅文献,以提高对该病的正确影像诊断率.

    作者:廖茂超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7例烧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护理体会

    糖尿病患者由于微血管和周围神经病变,导致皮肤营养障碍,如发生烧伤,常出现创面加深,继发感染,诱发其他并发症.因此,控制血糖,创面局部处理,尽快修复创面是治疗的关键.现将7例烧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7例,男5例,女2例,年龄42-68岁,平均53.5岁,均为2型糖尿病,入院时空腹血糖9.2-25mmol( L;致伤原因:沸水烫伤2例,火焰烧伤4例,化学烧伤1例;烧伤部位:双上肢2例,躯干部3例,双下肢4例,面部2例;烧伤深度:浅Ⅱ度3例,深Ⅱ度2例,Ⅲ度2例;烧伤面积1% -64%,平均29%.

    作者:陈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静脉推注地西泮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观察和探讨静脉推注地西泮对于缩短第一产程,减缓阵痛以及促进宫口扩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份经过阴道生产的100例产妇分成地西泮组和对照组两组.地西泮组的50例产妇在第一产程的潜伏期静脉推注10mg的地西泮,而对照组的50例产妇在第一产程则不使用地西泮,观察两组产妇宫颈口的扩张速度、羊水的污染情况、胎儿宫内窘迫情况以及新生儿的窒息问题等.结果:地西泮组宫口开全的时间明显的比对照组短,而且剖腹产率也是明显的低于对照组,同时,新出生的孩子发生窒息的概率也比对照组低.至于产后出血的情况,地西泮组与对照组则没有明显的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妇第一产程中静脉注射地西泮,有利于扩张宫口,降低产妇剖腹产概率以及新生孩子的窒息概率,并且对于产后是否会出血没有影响,静脉推注地西泮操作简单,效果显著且给产妇和新生孩子的安全带来一定的提高.

    作者:韩艳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45例急性胰腺炎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的患病原因,分析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和治疗手段.方法 研究院内45例急性胰腺炎病患者的治疗资料.结果 经过治疗后有40例患者完全治愈,5例患者临床效果较差,出现肠胃麻痹病状的有2例,1例肾功能异常,2例出现囊肿病症,但经继续住院进行治疗后病情均有好转并相继出院.结论在医治急性胰腺炎病患时,应结合病人的具体病情,对病人实施合适的治疗方案,以综合性治疗手段为主,其他治疗方法为辅,提高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

    作者:萧德会;罗永梅;陈显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探讨126对孕前乙肝病毒两对半检测结果及分析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HBV)两对半的检测方法.方法:收集2009年12月~2012年3月在我站进行孕前检查的适龄生育夫妇共126对,共取得血样标本252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受试患者血浆中的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俗称HBV两对半.结果:受检夫妇中未感染HBV的人数占总人数的为71.1%,受检人群中有34例免疫后产生保护性抗体(HBsAb)的患者(13.6%).结论:乙肝两对半法检测乙肝方法简单易行,应当临床推广.

    作者:陈文东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健康必读(下旬刊)杂志

健康必读(下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健康教育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