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腮腺混合瘤的研究进展

杨重恒;赵宝东

关键词:腮腺混合瘤, 涎腺上皮性肿瘤, 治疗及预后, 预防复发, 涎腺肿瘤, 危及生命, 生物特性, 生长影响, 良性肿瘤, 口腔病理, 好发部位, 国内, 多次复发, 资料表, 膨胀性, 发病率, 并发症, 院校, 文献, 统计
摘要:混合瘤是涎腺肿瘤中常见的一种.据国内六所院校口腔病理室统计资料表明,混合瘤占全部涎腺上皮性肿瘤的50%以上,占其全部良性肿瘤的87%以上,而腮腺是混合瘤的好发部位,约占其发病率的85%左右.该瘤膨胀性生长影响容貌,多次复发有恶变可能,可危及生命.因此研究该病的生物特性、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近10年来国内外有关腮腺混合瘤研究方面的文献,重点对腮腺混合瘤的各种治疗及预防复发、并发症的方法进行了阐述.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二乙酰氨乙酸乙二胺的制备

    目的应用生化方法制备二乙酰氨乙酸乙二胺.方法以猪皮为原料在硫酸介质中水解分离得氨基乙酸,再经乙酸酐酰化、与乙二胺成盐制备二乙酰氨乙酸乙二胺.结果本法制备的二乙酰氨乙酸乙二胺质量符合药用标准.结论本法收率91%(以氨基乙酸计),可深化水解氨基酸的综合应用,操作简单易行,适于生产.

    作者:刘玉梅;杜海营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卷曲霉素治疗68例复治肺结核临床疗效观察

    我院2002~2004年从收治的病人中筛选出资料齐全者68例复治肺结核病人,使用卷曲霉素与其他敏感的抗结核药物组合,四联和五联的化疗方案,治疗复治肺结核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娜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类风湿因子对甲肝抗体检测的影响

    甲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类粪口传播的传染病,目前应用ELISA捕获法检测抗HAV-IgM抗体,实验结果假阳性率偏高,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类风湿因子对该实验影响大,为此我们选择甲肝病人、部分类风湿性疾病病人和正常体检者,并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以研究其影响因素.

    作者:张萧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鼻内窥镜外科术后鼻腔填塞材料的选择

    目的探讨如何正确选择鼻内窥镜外科术后鼻腔填塞材料.[HTH]方法[HTSS] 选择47例Ⅱ型2期的鼻窦炎病人,均行鼻内窥镜手术.根据术后鼻腔填塞材料的不同分为凡士林纱条组、Curaspon组、Merocel组、Merogel组.比较4组病人术后24~48h出血、鼻塞、头痛等症状及48~72小时填塞材料取出后鼻腔粘膜情况.结果止血效果凡士林纱条组、Merocel组相同,余依次为Curaspon组、Merogel组.术后病人症状Curaspon组、Merogel组相同,病人反应轻,Merocel组次之,凡士林纱条组重.Curaspon组、Merogel组鼻腔粘膜情况相同,反应轻,Merocel组次之,凡士林纱条组重.结论鼻内窥镜外科术后,根据鼻腔的不同情况,而合理的选用不同的填塞材料,可极大的改善病人术后不适症状,减少术后出血,加快鼻粘膜愈合.

    作者:孟大为;暴继敏;马云鹏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希罗达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的临床研究

    卡培他滨(Capecitabine Xeloda, 希罗达)是新一代的口服氟尿嘧啶类药物.现就其临床观察情况作一总结.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乳腺癌病人75例,年龄为30~74岁,平均年龄51.0岁.所有病例均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明确诊断为乳腺癌,病理诊断以浸润性导管癌和单纯癌多见,分别为46例(60.5%)和17例(22.4%).

    作者:李艳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纤维喉镜下摘除声带息肉的疗效分析

    2001年8月~2004年2月接诊的72例声带小息肉病人采用局麻纤维喉镜下行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病人72例,男29例,女43例,年龄16~55岁,平均年龄38岁,病程6月~8年.

    作者:陈冬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前臂远端及腕部旋转撕脱性离断11例再植体会

    我院自1998~2003年以来共收治前臂远端及腕部旋转撕脱性离断11例,均急诊行再植手术,一期修复损伤组织,恢复了部分功能,取得了较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崔保国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复发的原因分析

    钻孔冲洗引流术是目前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首选方法,其操作简单、创伤小、安全、疗效可靠.但仍有个别病人术后复发,需再行手术治疗.本院自1997年~2003年间共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病人33例,复发3例,复发率为11%.本文报告3例并就复发的原因进行分析.

    作者:张东林;赵卓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农业性眼外伤 64例临床分析

    农业性眼外伤是农民农忙季节常见的一种眼病,我院于2002年2月~2004年2月间收治农业性眼外伤64例,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高晓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介绍一种检查涎腺阳性涎石的新方法

    阳性涎石由于受到投照条件以及胶片对比度的影响,常常较难获得满意图像,尤其是钙化较差的涎石.本人经过较长时间的摸索,认为使用牙科数字牙片系统,经过对图像的明暗度和对比度的后处理,可以对涎石提供更加详实丰富的诊断依据.

    作者:李春山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黑山县高中学生结核病普查结果分析

    2004年6月,我们对黑山县内二所高级中学的2483名学生进行了结核病普查.共查出结核病人17名,并对他们采取治疗控制措施,有效地防止了疫情在校园内爆发流行.

    作者:杨菊;祖伟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的研究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冠状动脉造影确定冠心病患者43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组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23例,对照组20例,测定血清CRP浓度,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采用Gensini积分.结果 CRP浓度在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依次升高,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血清CRP与冠脉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CRP浓度明显升高,CRP水平能反映患者病情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作者:王钢;陶贵周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经尿道射频等离子束治疗膀胱癌56例报告

    我院应用射频等离子束经内窥镜下治疗膀胱癌56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3年6月~2004年4月间56例经膀胱镜、IVU、CT检查确诊的T1-T2期膀胱癌,男32例,女24例,年龄32~82岁(平均69岁),肿瘤大小0.8 ~4.0cm,初发38例,复发18例(7例为膀胱部分切除术后,11例为经尿道膀胱癌电切术后),单发41例,多发15例(肿瘤2~4枚).

    作者:宋天家;姜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胰激肽原酶与甲钴胺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分析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病率达90%.可累及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自主神经,但以感觉神经为常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发病与代谢紊乱,维生素缺乏,微血管病变引起的缺血缺氧有关[1].目前临床上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用胰激肽原酶与甲钴胺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李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口服FDP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二磷酸果糖钠(FDP)对D-氨基半乳糖引起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分析其对小鼠肝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对小鼠连续灌胃FDP 3天后,采用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造成小鼠急性肝损害,研究各组小鼠间肝损害的差异,衡量FDP的肝保护作用.同时检测FDP对小鼠生化指标(ALT、T-BIL、AST)的影响.结果 FDP对肝损伤模型小鼠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并可降低血液中ALT、AST和T-BIL的水平.结论 FDP能防止化学物质造成的肝损伤,保护肝功能.

    作者:池志宏;穆长征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十二指肠完全断裂抢救成功1例体会

    闭合性腹膜后十二指肠损伤较少见,仅占腹腔脏器损伤的3%~5%.但由于十二指肠位置深在,解剖关系复杂,损伤后易漏诊,且手术处理较困难,术后肠瘘、病死率较高.现将我院成功抢救1例十二指肠完全断裂病人报告如下.

    作者:王增志;金华南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上颌窦鳞癌Bcl-2、Vegf、E-cad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基因Bcl-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上皮钙粘附素(epithelial-cadherin,E-cad)蛋白产物在上颌窦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5例上颌窦癌及20例正常鼻粘膜组织中基因Bcl-2、Vegf、E-cad蛋白产物进行检测.结果 1.Bcl-2在正常鼻腔粘膜组织中表达率为(10%).上颌窦癌中有较高表达(58.1%).Vegf在正常鼻腔粘膜组织中表达率(56.3%)明显高于上颌窦癌(30%)中表达;E-cad在正常鼻腔粘膜组织中表达率(80%)明显高于上颌窦癌(60%);Bcl-2、Vegf、E-cad阳性表达在鼻腔粘膜组织与上颌窦癌组织之间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2.Vegf蛋白阳性率随临床分期的增加而升高,其中Ⅲ~Ⅳ期阳性率(70.9%)明显高于Ⅰ~Ⅱ期(37.5%)Bcl-2和E-cad阳性率在Ⅰ~Ⅱ期(79.1%、75%)高于Ⅲ~Ⅳ期(41.9%、48.3%)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Bcl-2、E-cad、Vegf基因参与了上颌窦的癌变及发展过程,其表达水平是判断病情及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的敏感基因学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品;谷京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玻璃体切割术后顽固性角膜上皮愈合迟缓1例

    病人男,45岁,糖尿病13年,高血压3年,以双眼视物模糊伴眼前黑影漂动3年为主诉,于2002年10月28日入解放军总医院眼科治疗.入院时查:右眼视力FM/30cm,左眼视力0.04,双眼结膜无充血,角膜光滑透明,前房正常深度,虹膜纹理清晰,瞳孔等大,圆,直径3.5mm,对光反应迟钝,晶体混浊,以后囊为重,右眼玻璃体及眼底视不清,左眼间接眼底镜检查见玻璃体内大量机化条索,视乳头朦胧可见,颜色略淡,眼压:右眼16.6mmHg,左眼20.6mmHg,B超见双眼玻璃体内大量条索样强回声;血糖6.84mmol/L,血压:20.2/12.0kPa,诊断为:①双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Ⅴ期);②双眼老年性白内障;③2型糖尿病;④继发性高血压.入院后完善各项辅助检查,于2002年11月4日在局麻下行右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玻璃体切割、眼内光凝、硅油充填术,术中见视网膜全部脱离呈僵硬状态,整个手术过程持续6小时,术中刮除角膜上皮,术后第2天给予典必殊眼液6次/日点眼,第5天出现角膜上皮点状剥脱,立即停典必殊眼液,给予贝复舒眼液6次/日点眼并降眼压,绷带包扎双眼2日,角膜上皮状态略见好转,术后第7天颞侧角膜上皮出现大泡,眼压T+2,继续给予对症治疗,未见好转,于2002年11月15日在手术室行部分硅油取出术,术后眼压正常,但角膜上皮状态仍很差,该病人疗期间因眼部疼痛,饮食睡眠极差,全身状态不佳,故要求出院,门诊复查,后门诊随诊直至出院后1个月角膜上皮才完全修复.

    作者:于洪志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腹壁肿瘤临床误诊分析

    腹壁肿瘤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但在临床实践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值得注意.本文搜集32例并结合有关误诊情况作一简要分析.

    作者:安林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1例报告

    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pulmonary lymphangiomyomatosis,PLAM)是一种罕见病,是以肺淋巴管、小气道和小血管及其周围的平滑肌细胞异常增生为特征,引起肺淋巴管、细支气管、小支气管狭窄或阻塞,导致肺功能障碍的弥漫性的肺间质疾病,我们于2004收治1例PLAM病人,结合文献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邵文生;周红丽;黄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锦州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