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辨证分型联合他克莫司外用治疗寻常型进展期白癜风患者临床研究

王琦;李铁男

关键词:白癜风, 进展期, 中医, 辨证分型
摘要:目的:观察用中医辨证论治治疗进展期寻常型白癜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门诊白癜风寻常型进展期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 对照组给予白芍总苷胶囊内服、0.1%他克莫司软膏外用,治疗组除外用0.1%他克莫司外擦外,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将患者辨证分型为气血不和、肝气郁滞、肝肾亏虚,分别用中药对证治疗.两组均连续用药1个月.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88.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各证型治疗效果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辨证论治治疗寻常型进展期白癜风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阴阳理论对腧穴研究启示

    阴阳理论在中医学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针灸学本身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打上浓重的阴阳烙印,所以对腧穴的研究也同样离不开阴阳理论的指导.该文以阴阳理论为切入点,从腧穴本身的阴阳属性、开阖状态、穴性、腧穴配伍、针灸疗效等方面探讨对腧穴研究的认识及启示.研究阴阳理论对今后腧穴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林星星;董宝强;蒋嘉兴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心脏移植模型大鼠ICAM-1mRNA表达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同种异位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大鼠移植心肌ICAM-1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免疫抑制作用的机理,为苏木的新药研发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以Wistar大鼠为供体,SD大鼠为受体,制备大鼠同种异位心脏移植模型,造模成功后,采用Real Time-PCR法测定ICAM-1 mR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苏木组、CsA组及苏木加半量CsA组均能明显抑制ICAM-1 mRNA的表达,而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及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加半量CsA抑制ICAM-1 mRNA表达的作用相当,且在抗排斥反应时,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可以减少CsA的用量.结论:在大鼠心脏移植模型中,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能抑制同种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大鼠心肌ICAM-1 mRNA的表达,减轻移植心脏的急性排斥反应.

    作者:史海蛟;杨可鑫;周亚滨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星状神经节埋线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星状神经节埋线结合康复训练对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埋线组、电针组和康复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均给予康复训练治疗,针刺组给予常规电针治疗,埋线组予以颈部双侧星状神经节埋线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采用证候总积分、视觉模拟评分、FCA评分对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改善,上肢疼痛及综合功能进行评价,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后,3组患者的证候总积分、VAS评分、FC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且埋线组均优于电针组及康复组(P<0.05).(2)埋线组总有效率达92.50%,电针组80.00%,康复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3组患者均无脱落病例,依从性好,都能正常完成整个治疗过程,且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星状神经节埋线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有显著疗效,其疗效优于电针组及单纯的康复训练治疗.

    作者:赵彬;唐强;王艳;朱路文;叶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探讨湿阻中焦证对大鼠胸腺免疫功能影响及平胃散干预作用

    目的:探讨湿阻中焦证对胸腺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平胃散的干预作用.方法:7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空白给药组、模型组、自然恢复组、平胃散(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建立湿阻中焦证动物模型,并选择平胃散作为反证治疗药物.观测各组大鼠胸腺重量、脏器系数、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2(IL-2)、CD4+、CD8+和CD4+/CD8+比值等指标 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自然恢复组、平胃散(高、中、低剂量)组胸腺重量及脏器系数均降低,其中平胃散中剂量组(3 g/kg)胸腺重量及脏器系数高(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平胃散空白给药组TNF-α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平胃散(高、中、低剂量)组TNF-α均升高(P<0.01),平胃散中剂量组(3 g/kg) TNF-α接近正常值;模型组CD4+、CD4/CD8+比值均低于空白组(CD4+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CD8+高于空白组(无统计学意义),平胃散(高中低剂量)组CD4+、CD4+/CD8+,平胃散(高低剂量)组C D8较自然恢复组均有降低(P<0.01)结论:湿阻中焦证大鼠胸腺免疫功能发生异常改变,而平胃散对湿阻中焦证大鼠胸腺免疫功能异常有改善作用,这可能是平胃散苦温燥湿发挥功效的机制之一.

    作者:王琦越;杨旭;陈继兰;黄秀深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傣医体质学说初探

    通过查阅文献、跟师学习等方法,总结、整理并分析傣医典籍中关于体质的有关理论.通过对这些理论的分析与综合,笔者认为根据人体四塔功能情况的不同可将人的体质划分为10种,即火塔偏盛型、水塔偏盛型、风塔偏盛型、土塔偏盛型、火塔偏弱型、水塔偏弱型、风塔偏弱型、土塔偏衰型、相兼型、调和型.运用这种体质学说不但对于预防疾病、临床诊治疾病与保健康复会有一定帮助,也应该会对傣医药学者进一步深入挖掘傣医学理论中蕴含的体质学说内容,进一步充实、完善傣医学体质学说的理论实体奠定一定的基础,对促进傣医药学学术发展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

    作者:潘立文;杨先振;李海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探讨从脾阳虚证论治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临床疗效

    目的: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与正常人之间胃经、脾经循经皮温均温及两经原穴温度的差异性,揭示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脾阳虚证的病机本质,并进一步采用脾阳虚证经方理中汤验证从脾阳虚论治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在我院就诊或住院的8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并随机选取在我院体检的40例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理中汤联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对照组仅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健康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分别于入组前及入组3个月后使用红外热像仪观察各组成员胃经、脾经循经皮温均温及两经原穴温度的改变情况,并对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观察其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肝功能、肝脏硬度值的变化情况.结果:(1)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治疗前的脾胃经均温及两经的原穴穴位温度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经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脾经胃经均温仍低于健康对照组,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患者的脾经胃经均温得到显著改善(P<0.05).(2)经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肝功能、KPA检测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脾阳虚是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的基本病机,从脾阳虚证论治肝硬化代偿期患者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余静芳;周晓玲;刘莹;覃凤传;陈峭;韦金秀;李灿;李泽鹏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叶酸偶联聚合物修饰的紫杉醇纳米脂质载体制备及性质研究

    目的:制备叶酸偶联聚合物修饰的紫杉醇纳米脂质载体,并对处方工艺进行优化,考察其体外释放方法:采用超声分散法制备纳米脂质载体,采用正交设计优化处方,透射电镜观察微观形态,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粒径及分布,电位仪测定Zeta电位,应用超滤法测定纳米脂质载体的包封率;以累积释药百分率为指标,通过方程拟合释药曲线,考察制剂的体外释药特性.结果:优化处方制得的脂质载体的平均粒径(132±18)nm,Zeta电位(-18.8±6.69)mV,包封率88.40%,制剂24 h体外累积释药百分率为39.3%,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Q=0.090t1/22-0.034(r=0.9975)和Weibull方程Q=0.764 t1/22-2.988(r=0.9965).结论:本实验获得了较理想的叶酸偶联聚合物修饰的紫杉醇纳米脂质载体,其体外释放特性符合缓释制剂特征.

    作者:王晶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治疗糖尿病上市中成药处方规律研究

    目的:探讨治疗糖尿病常用中药处方规律,总结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用药特点.方法: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总局(CFDA)批准上市生产的中成药数据库中,以糖尿病、消渴为关键词检索治疗糖尿病的中成药,运用SPSS19.0软件对各处方中药的用药频率、功效分类、四气、五味、归经频次与频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国目前已上市且功能主治有明确治疗糖尿病的中成药品种有184个,涉及中药饮片204种,其中补虚药使用频率高,其次为清热药和活血化瘀药,药性以平性、微温、寒性和微寒居多,药味以甘、苦、辛为主,主归肾、肺、脾、肝经.结论:目前已上市治疗糖尿病中成药用药以补虚药和清热药为主,其次为活血化瘀药、解表药、理气药等,反映了糖尿病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病因病机特点和攻补兼施的用药规律,对临床医生治疗糖尿病遣药组方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陈新则;马浩玲;丁丽琴;张德芹;吴晓磊;伍明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王钟贤未刊临床经验举隅

    王钟贤(1915-1986年),辽宁名医,血液病名家早期从事儿科教学及临床工作,后专攻中医血液病临床与研究,治学勤恳,为人质朴,处方尚简,配伍精当笔者在搜集整理其学术思想时,幸得其未刊论文两篇,稍事整理,可以管窥王钟贤论治小儿杂病临床经验:对于哮喘病,王钟贤临证分为寒邪外束、痰火上壅等八证,证治上虽有寒、热、虚、实之不同,但尤重痰饮致病之邪,常遵仲师姜、细、味之法对于小儿疳积病,王钟贤认为该病多由饮食不节、药物攻伐而致脾胃俱损,痰湿内聚,积久化热而成,治疗总不离调补脾胃,处方以四君子为底方,加半夏、厚朴化痰消积除胀,姜、枣调补脾胃,并配合针灸及中药外敷法,内外合治在小儿疳积病治疗中,处方用药加减、肾俞穴针刺法及外敷药配制方法、饮食禁忌等是其临床独到之经验.

    作者:张会永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黄芪种子与药材对免疫功能低下大鼠肝脏凋亡基因Fas/FasL表达影响

    目的:通过研究比较黄芪种子与饮片对环磷酰胺致免疫功能低下模型大鼠相关凋亡基因Fas/FasL表达的作用差异,探讨、评价黄芪种子作为药用新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模型组(M)、黄芪饮片组(HYG)、黄芪种子组(HZG)4组,每组10只,除NC组外其余各组采用环磷酰胺法(Cy,80mg·kg-1·d-1)复制免疫功能低下模型大鼠造模成功后,HYG和HZG组灌胃给予黄芪饮片、种子水煎剂(20g·kg-1·d 1),其余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7d 7d后,处死动物,取血清、肝脏等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gA、IgM、IgG含量及CD3+、CD4+、CD8+比值;Rt-PCR检测Fas/FasL基因的表达;采用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结果:M组动物肝小叶及血窦呈高度扩张瘀血,细胞呈水样变性,黄芪等治疗组肝脏组织病理损伤较M组明显改善.M组动物血清IgA、IgM、IgG的含量明显高于NC组(P<0.01);HYG组血清IgA、IgM、IgG的含量明显低于M组(P<0.05);与HYG组比较,HZG组血清IgA、IgM、IgG的含量明显降低(P<0.01)与NC比较,M组血清CD4+/CD8+比值明显降低(P<0U1);HZG及HYG较M组血清CD4+/CD8+含量明显增加(P<0.01) 与NC组比较,M组的Fas、FasL mRNA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01);HZG和HYG组Fas、FasL mRNA的表达量明显低于M组(P<0.01);与HZG比较,HYZ组Fas、FasL mRNA的表达量更低(P<0.05)结论:黄芪种子及饮片组能明显降低Cy模型动物血清IgA、IgM、IgG的含量,增加CD4+/CD8+比值,下调肝组织凋亡基因Fas、FasL mRNA的表达,对抗Cy所致的免疫抑制性肝脏损伤,提示黄芪种子可作为黄芪药材新的入药部位,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和良好的开发前景.

    作者:侯渊;王永辉;陈文超;周然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亚急性甲状腺炎中医研究进展

    从中医学角度阐述了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专方验方及内外同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示中医药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优势地位,开展中医药防治亚急性甲状腺炎具有现代研究价值.

    作者:张霞;李红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益髓生血颗粒对β-地贫患者红系长链非编码RNA表达谱影响

    目的:为了研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益髓生血颗粒治疗前后患者红细胞(含网织红细胞)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表达谱的变化,并分析二者的差异方法:利用lncRNA芯片技术分别检测3例中间型β-地贫患者益髓生血颗粒治疗前后患者红细胞(含网织红细胞)和PBMC表达谱,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达到均一化后,筛选出差异表达lncRNA并进行分析结果:与用药前的lncRNA表达比较,红细胞中变化2倍以上lncRNA共6条,PBMC中变化2倍以上且P<0.05的lncRNA共260条.结论:益髓生血颗粒治疗前后,患者红细胞和PBMC中的lncRNA表达谱存在差异,为进一步揭示中医肾藏精生髓、髓生血治疗地中海贫血理论内涵打下基础.

    作者:张英;张新华;侯雪筠;赵娟;孙士鹏;刘贵建;吴志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清代以来名中医治疗肝硬化学术思想撷菁

    自清代以来中医大都认同肝硬化属毒邪侵袭,正气虚损,“正虚血瘀”是其根本病因病机,总体治疗手段为扶正祛邪(瘀).但具体治疗思路及遣方用药上,各时期的不同医家,各有特色.该文特总结清代以来名老中医治疗肝硬化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

    作者:孙润菲;陈曦;孙明瑜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响应面法优化羌活-独活药对提取工艺

    目的:采用响应曲面法对羌活-独活药对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HPLC法测定蛇床子素、异欧前胡素含量,并以蛇床子素、异欧前胡素得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通过响应面法考察超声时间、甲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次数对羌活-独活混合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响应面法超声提取羌活-独活药对中蛇床子素和异欧前胡素的佳工艺参数:超声时间40 min,甲醇体积分数95%,料液比1:15,提取次数为2次.在此条件下,蛇床子素和异欧前胡素的得率分别为(2.113±0.096)mg·g-1、(1.884±0.082)mg·g-1,均与理论预测值吻合.结论:该响应面法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可用于药对羌活、独活中蛇床子素和异欧前胡素的提取.

    作者:卢雪花;黄美霞;邱颂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内经》“火郁发之”理论的发生学研究

    目的:探讨内经火郁证的特点及治疗.方法:在中医发生学原理指导下,借鉴古代兵法谋略“因势利导”思想以及对自然界火象的观察和体验,运用取象比类思维方法,探讨火郁证的特点及治疗.结果:火邪“上炎下传”之势是内经火郁证的特点,治疗当顺应其势,向上向外宣发透达郁热,向下向内清泻降泄邪热,其代表方剂为仲景栀子豉汤和杨氏升降散.结论:运用中医思维解析中医理论,是提高其理论研究水平的重要方法和路径之一.

    作者:唐元瑜;纪立金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药用芳香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

    药用芳香植物(MAPs)是指富含芳香物质药用植物类群,其独特的天然优势逐渐引起重视,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香精香料、化妆品和园林建设.该文总结了常见MAPs的分布、功效、药理作用和开发利用,对MAPs的前景进行展望和探讨,以期对MAPs的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作者:叶丽琴;孙萌;张忠爽;李卫东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王雪峰教授“通因通用法”治疗小儿不典型便秘经验

    便秘是儿科临床常见病,但有一部分严重便秘的患儿却没有典型便秘的表现,而是以大便黏腻滑脱不能自控大便失禁等为主要症状就诊,王雪峰教授认为,这类患儿出现重度便秘是由于肠中实热积滞较甚,燥屎内结大肠,致大肠传导功能障碍,而引起的热结旁流之证,应采用“通因通用法”治疗,以清腑泄热、润肠通便的小承气汤为治疗基本组方.

    作者:董丹;王雪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中医辨证分型联合他克莫司外用治疗寻常型进展期白癜风患者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用中医辨证论治治疗进展期寻常型白癜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门诊白癜风寻常型进展期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 对照组给予白芍总苷胶囊内服、0.1%他克莫司软膏外用,治疗组除外用0.1%他克莫司外擦外,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将患者辨证分型为气血不和、肝气郁滞、肝肾亏虚,分别用中药对证治疗.两组均连续用药1个月.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88.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各证型治疗效果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辨证论治治疗寻常型进展期白癜风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王琦;李铁男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吴茱萸热熨联合电针治疗对结直肠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吴茱萸热熨联合电针治疗对结直肠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70例结直肠癌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n=35),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术后联合采用吴茱萸热熨和电针疗法,比较两组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3d、5d,研究组的腹痛、腹胀、胃肠反应评分均较术后1d显著降低,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胃肠功能恢复总有效率为94.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4.29%,P<0.05.结论:结直肠癌术后联合采用吴茱萸热熨和电针疗法能有效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减轻术后胃肠不适.

    作者:王永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胃癌中医病理因素特征与ING1甲基化及CD133、CD44表达间关系

    目的:探讨胃癌中医病理因素特征与胃癌组织抑癌基因ING1甲基化及CD133、CD44基因表达间的关系 方法:采集100例胃癌术前临床资料,进行中医病理因素的提取,探求其病理因素特征,并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CR)测其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和相应的癌旁组织中ING1甲基化水平,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测CD 133、CD44水平,探讨ING1甲基化对CD133、CD44表达水平的影响,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胃癌病理因素与ING1甲基化状况、CD133和CD44基因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胃癌病理因素主要为气虚、痰、瘀、气滞;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ING1甲基化和CD133、CD44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胃癌组织ING1甲基化状况对CD 133、CD44表达产生显著影响(P<0.05);ING1甲基化状况、CD133和CD44表达水平对胃癌中医病理因素气虚、痰、瘀产生显著影响(P<0.05)结论:胃癌病理因素气虚、痰、瘀与ING1甲基化状况、CD133和CD44表达水平具有显著相关性.

    作者:王常松;沈建英;张凌媛;朱龙 刊期: 2017年第05期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