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渊;王永辉;陈文超;周然
在中医皮肤学史上,牛皮癣与白疕二证名时有混用,而其二证名与西医病名银屑病的对应辨析沿革过程充分说明中西医病名的对应除了需要娴熟的中西医专业知识外,还需要精于中医典籍与西医医学史的相关信息,否则极易陷入望文生义的误区,甚至积重难返牛皮癣曾与银屑病对应即是一例.中医文献浩如烟海,全面深入查阅中医古文文献必须依靠具有强大检索功能的中医文献数据库结合中西医历史横断面比较,中西医病名才有可能正确对应,以此拓宽中医学科建设的视野,有利中医经典阅读与应用走向世界在诸多举措中,建立相当于PubMed检索功能的中医文献数据库,是中西医病名对应的技术保障.
作者:张俊;晋永;宋瑜;杨明山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王钟贤(1915-1986年),辽宁名医,血液病名家早期从事儿科教学及临床工作,后专攻中医血液病临床与研究,治学勤恳,为人质朴,处方尚简,配伍精当笔者在搜集整理其学术思想时,幸得其未刊论文两篇,稍事整理,可以管窥王钟贤论治小儿杂病临床经验:对于哮喘病,王钟贤临证分为寒邪外束、痰火上壅等八证,证治上虽有寒、热、虚、实之不同,但尤重痰饮致病之邪,常遵仲师姜、细、味之法对于小儿疳积病,王钟贤认为该病多由饮食不节、药物攻伐而致脾胃俱损,痰湿内聚,积久化热而成,治疗总不离调补脾胃,处方以四君子为底方,加半夏、厚朴化痰消积除胀,姜、枣调补脾胃,并配合针灸及中药外敷法,内外合治在小儿疳积病治疗中,处方用药加减、肾俞穴针刺法及外敷药配制方法、饮食禁忌等是其临床独到之经验.
作者:张会永 刊期: 2017年第05期
通过查阅文献、跟师学习等方法,总结、整理并分析傣医典籍中关于体质的有关理论.通过对这些理论的分析与综合,笔者认为根据人体四塔功能情况的不同可将人的体质划分为10种,即火塔偏盛型、水塔偏盛型、风塔偏盛型、土塔偏盛型、火塔偏弱型、水塔偏弱型、风塔偏弱型、土塔偏衰型、相兼型、调和型.运用这种体质学说不但对于预防疾病、临床诊治疾病与保健康复会有一定帮助,也应该会对傣医药学者进一步深入挖掘傣医学理论中蕴含的体质学说内容,进一步充实、完善傣医学体质学说的理论实体奠定一定的基础,对促进傣医药学学术发展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
作者:潘立文;杨先振;李海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建立大鼠Walker-256乳腺癌细胞骨癌痛模型,探讨乳腺术后骨转方对骨癌痛的镇痛作用.方法:SD大鼠54只,按体重随机分成6组,每组9只,于大鼠左后肢注射Walker-256细胞建立骨癌痛模型,观察各组大鼠造模前后体重、造模后热痛敏阈值的变化、胫骨CT影像、胫骨HE病理染色及破骨计数情况.结果:①造模后第7天乳腺术后骨转方高剂量+唑来膦酸组体重高于模型组(P<0.05);造模后第14天,乳腺术后骨转方高剂量+唑来膦酸组和乳腺术后骨转方低剂量组体重高于模型组(P<0.01).②乳腺术后骨转方各剂量组在造模后第21天的热痛敏阈值高于模型组(P<0.05),至造模后28 d,乳腺术后骨转方高剂量+唑来膦酸组热痛敏阈值仍高于Model组(P<0.05).③造模后第28天,乳腺术后骨转方各剂量组可以减轻模型大鼠的骨质破坏以及肿瘤浸润,各组破骨细胞计数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乳腺术后骨转方可以显著提高模型大鼠的热痛敏阈值,减轻热痛敏反应,表现出明显的镇痛作用.其次,本方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骨癌痛模型大鼠体重的下降、减轻骨质的破坏.乳腺术后骨转方联合唑表膦酸等够早期干预模型大鼠体重下降的情况,并可以延长减轻热痛敏反应的作用时间.
作者:王玉;宋晓耘;周细秋;胡啸明;韩向晖;刘胜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孟河医派治疗温病的中医用药特点及规律.方法:收集孟河医派治疗温病的中医证治资料,提取医案的中医处方,经过数据标准化处理并建立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挖掘其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处方204例.核心药物为半夏、竹茹、茯苓、枳实、连翘、贝母,核心组合4个,并推演出候选新处方2个.结论:孟河医派治疗温病用药醇正,祛邪重视温通湿痰,扶正强调顾护津液,培本祛邪,标本兼顾.
作者:王一战;范吉平;徐志男;刘邵燕;狄波;杜新亮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中药周期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妇产科收治的14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予静滴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周期疗法.比较两组血清IL-2、TNF-α水平及CRP等炎症因子水平及全血比黏度(低切)、全血比黏度(高切)、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红细胞聚集指数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7.67%,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72.60%;治疗前观察组IL-2、TNF-α及CRP分别为(3.12±0.37) ng/mL、(4.27±0.14) ng/mL、(33.28±5.36) g/L,治疗后观察组IL-2、TNF-α及CRP分别为(5.84±1.47) ng/mL、(1.23±0.18) ng/mL、(5.48±3.29)g/L;治疗前对照组IL-2、TNF-α及CRP分别为(3.24±0.38) ng/mL、(4.09±0.32) ng/mL、(32.74±5.08) g/L;治疗后对照组IL-2、TNF-α及CRP分别为(4.28±0.89) ng/mL、(2.35±0.42) ng/mL、(1125±4.67) g/L;治疗后两组患者CRP及TNF-α均较前下降,且观察组更低,IL-2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观察组全血比黏度(低切)、全血比黏度(高切)、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红细胞聚集指数分别为(15.6±1.4)、(5.1±0.3)、(2.4±0.8)、(4.9±0.5)、(5.5±1.6),治疗后上述指标分别为(9.4±1.4)、(3.5±0.4)、(1.0±0.3)、(2.3±0.3)、(2.3±0.6);治疗前对照组全血比黏度(低切)、全血比黏度(高切)、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红细胞聚集指数分别为(15.73±2 1)、(5.0±0.6)、(2.1±1.0)、(4.8±0.6)、(5.4±0.7),治疗后上述指标分别为(10.6±2.9)、(3.7±0.6)、(1.4±0.5)、(2.9±0.4)、(3.4±0.8);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均较前下降,且在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红细胞聚集指数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周期疗法可以改善慢性盆腔炎患者血液流变学,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提高疗效.
作者:宫润莲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研究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14年4月—2015年1月接受治疗的80例中风偏瘫患者.将80例中风偏瘫患者分为康复训练组和康复+针灸组.康复训练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康复+针灸组在康复训练组方案上给予针灸治疗.比较中风偏瘫治疗总有效率,干预前和干预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存质量的差异.结果:(1)康复+针灸组对比康复训练组中风偏瘫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2)干预前两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存质量相似,P>0.05;干预后康复+针灸组对比康复训练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存质量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促进其生存质量的提升,值得推广.
作者:金迪;吕丹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与正常人之间胃经、脾经循经皮温均温及两经原穴温度的差异性,揭示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脾阳虚证的病机本质,并进一步采用脾阳虚证经方理中汤验证从脾阳虚论治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在我院就诊或住院的8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并随机选取在我院体检的40例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理中汤联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对照组仅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健康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分别于入组前及入组3个月后使用红外热像仪观察各组成员胃经、脾经循经皮温均温及两经原穴温度的改变情况,并对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观察其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肝功能、肝脏硬度值的变化情况.结果:(1)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治疗前的脾胃经均温及两经的原穴穴位温度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经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脾经胃经均温仍低于健康对照组,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患者的脾经胃经均温得到显著改善(P<0.05).(2)经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肝功能、KPA检测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脾阳虚是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的基本病机,从脾阳虚证论治肝硬化代偿期患者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余静芳;周晓玲;刘莹;覃凤传;陈峭;韦金秀;李灿;李泽鹏 刊期: 2017年第05期
近些年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日益增多.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是正常脑老化发展为AD的过渡状态,因此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进行研究,提早进行干预,对降低痴呆转化率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从分型、诊断、相关检查、病因病机、治疗等方面,综述了近10年轻度认知障碍的研究进展.为预防轻度认知障碍进展成阿兹海默病或其它类型痴呆提供帮助.
作者:丁莹;詹向红;刘永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比较咳嗽敏感增高豚鼠模型两种造模方法的优劣.方法:选用SPF级Hartley雄性豚鼠30只,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5只,分别为模型Ⅰ组和模型Ⅱ组模型Ⅰ为环磷酰胺加高剂量卵蛋白腹腔注射主动免疫,模型Ⅱ为低剂量卵蛋白腹腔注射主动免疫,余方法一致雾化激发后,两组豚鼠予以500μmol/L辣椒素溶液雾化吸入2 min,记录雾化后3min内的咳嗽频次.两组豚鼠用10%水合氯醛,0.4 mL/100g麻醉后,插管上机,颈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及不同浓度乙酰甲胆碱溶液进行气道激发,并测定其阻力结果:辣椒素雾化测定咳嗽频次方面,Ⅰ组和模型Ⅱ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在生理盐水和不同乙酰甲胆碱溶液浓度进行激发气道阻力测定方面,生理盐水、乙酰甲胆碱400 mg/L、800 mg/L,3组无明显差别(P>0.05),在乙酰甲胆碱100 mg/L、200 mg/L激发时,模型Ⅱ组气道阻力远大于模型Ⅰ组(P>0.05)结论:咳嗽敏感增高豚鼠模型Ⅰ与模型Ⅱ在咳嗽敏感性方面无明显差别,但模型Ⅱ的气道收缩反应更为强烈,较低浓度乙酰甲胆碱就使气道阻力达到峰值,而模型Ⅰ豚鼠气道阻力随着乙酰甲胆碱浓度增高而平缓上升,能够很好模拟咳嗽敏感性增高.
作者:王谦;史利卿;马建岭;季坤;温绍惠;林彬;杨凯;宋欢;白逸晨;邸洁;孙静宜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五味子水提取液(SWE)对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诱导的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衰老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SH-SY5Y细胞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叔丁基过氧化氢100μmol·L-1孵育12h)和给药组(衰老处理后加不同浓度SWE);MTT法检测各组神经细胞的活力,检测乳酸脱氢酶释放量,RT-PCR法检测各组SH-SY5Y细胞中p53和p21 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用不同浓度的t-BHP处理的SH-SY5Y细胞存活能力显著降低,并得到t-BHP诱导SH-SY5Y细胞衰老的适条件为100 μmol/L孵育12h与模型组比较,给予不同浓度的SWE能显著提高t-BHP损伤细胞的存活率,改善受损SH-SY5Y细胞的形态,降低LDH的释放量.给药组SH-SY5Y细胞的活力较模型组显著增强(P<0.01);LDH释放量显著降低(P<0.01);p53和p21 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以500μg/mL效果好结论:SWE对t-BHP诱导的SH-SY5Y细胞衰老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这可能与抑制了p53-p21通路有关.
作者:靳艳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吴茱萸热熨联合电针治疗对结直肠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70例结直肠癌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n=35),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术后联合采用吴茱萸热熨和电针疗法,比较两组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3d、5d,研究组的腹痛、腹胀、胃肠反应评分均较术后1d显著降低,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胃肠功能恢复总有效率为94.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4.29%,P<0.05.结论:结直肠癌术后联合采用吴茱萸热熨和电针疗法能有效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减轻术后胃肠不适.
作者:王永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采用独活寄生汤、美洛昔康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观察,对照组63例患者采用美洛昔康进行治疗,观察组63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独活寄生汤治疗,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6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78%,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为4.76%,对照组不良反应为15.87%,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C-反应蛋白、IL-1、ICMAM-1、TNF-α、类风湿因子、血沉水平分别为(9.31±6.56) mg/L、0 16±0.11、163.94±40.79、(90.11±17.36)s、(66.63±46.52) U/mL、(17.35±10.48)mm/h,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C-反应蛋白、IL-1、ICMAM-1、TNF-α、类风湿因子、血沉水平分别为(21.52±11.27) mg/L、0.33±0.15、215.89±59.52、(119.86±21.36)s、(121.14±90.42) U/mL、(34.22±17.57) mm/h观察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IL-1、ICMAM-1、TNF-α、类风湿因子、血沉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给予独活寄生汤、美洛昔康联合治疗的疗效显著,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陈倩倩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制备叶酸偶联聚合物修饰的紫杉醇纳米脂质载体,并对处方工艺进行优化,考察其体外释放方法:采用超声分散法制备纳米脂质载体,采用正交设计优化处方,透射电镜观察微观形态,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粒径及分布,电位仪测定Zeta电位,应用超滤法测定纳米脂质载体的包封率;以累积释药百分率为指标,通过方程拟合释药曲线,考察制剂的体外释药特性.结果:优化处方制得的脂质载体的平均粒径(132±18)nm,Zeta电位(-18.8±6.69)mV,包封率88.40%,制剂24 h体外累积释药百分率为39.3%,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Q=0.090t1/22-0.034(r=0.9975)和Weibull方程Q=0.764 t1/22-2.988(r=0.9965).结论:本实验获得了较理想的叶酸偶联聚合物修饰的紫杉醇纳米脂质载体,其体外释放特性符合缓释制剂特征.
作者:王晶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属于中医胸痹心痛的范畴,祖国医学对此有着深刻的认识和丰富的治疗经验.心电图是临床常用的辅助检查,可以方便经济的对心肌缺血程度作出初步诊断探明冠心病患者心电图ST-T段改变与中医证型的关系从而有助于推进中医诊疗的标准化、规范化.
作者:梁峰硕;于睿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心脏神经官能症中医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西医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使用中医辨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在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方面,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生活质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神经官能症中医治疗效果理想,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应当推广应用.
作者:郭志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便秘是儿科临床常见病,但有一部分严重便秘的患儿却没有典型便秘的表现,而是以大便黏腻滑脱不能自控大便失禁等为主要症状就诊,王雪峰教授认为,这类患儿出现重度便秘是由于肠中实热积滞较甚,燥屎内结大肠,致大肠传导功能障碍,而引起的热结旁流之证,应采用“通因通用法”治疗,以清腑泄热、润肠通便的小承气汤为治疗基本组方.
作者:董丹;王雪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五味子联用甜叶菊代茶饮工艺作为糖尿病患者辅助治疗保健用品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方法:单因素试验选出佳配比、佳冲泡时间、适宜保温时间作为代茶饮组;用HPLC法考察代茶饮组的降糖成分木脂素的含量;并通过药理实验研究代茶饮组对四氧嘧啶致高血糖小鼠的糖耐量、血糖下降率、体重下降率等指标的影响;确定代茶饮的体内、外降糖效果结果:代茶饮组在体内、外均有良好的降糖效果.结论:优选得到的优茶饮环境,具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科学价值,可用于糖尿病患者的平时辅助治疗的保健饮品.
作者:付悦然;郑彧;王明阳;全雪晴;杨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治疗糖尿病常用中药处方规律,总结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用药特点.方法: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总局(CFDA)批准上市生产的中成药数据库中,以糖尿病、消渴为关键词检索治疗糖尿病的中成药,运用SPSS19.0软件对各处方中药的用药频率、功效分类、四气、五味、归经频次与频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国目前已上市且功能主治有明确治疗糖尿病的中成药品种有184个,涉及中药饮片204种,其中补虚药使用频率高,其次为清热药和活血化瘀药,药性以平性、微温、寒性和微寒居多,药味以甘、苦、辛为主,主归肾、肺、脾、肝经.结论:目前已上市治疗糖尿病中成药用药以补虚药和清热药为主,其次为活血化瘀药、解表药、理气药等,反映了糖尿病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病因病机特点和攻补兼施的用药规律,对临床医生治疗糖尿病遣药组方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陈新则;马浩玲;丁丽琴;张德芹;吴晓磊;伍明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究清热止痒汤对慢性湿疹模型小鼠皮损作用、临床疗效、耳部肿胀程度、双耳重量差、耳组织淋巴细胞数值及耳组织单核细胞数值的影响.方法:将60只小鼠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空白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末次激发后连续灌饲20 d,空白组采取生理盐水灌饲,对照组采取盐酸西替利嗪溶液灌饲,治疗组采取清热止瘁汤浓缩液灌饲,后将小鼠处死.对3组小鼠治疗前后皮损作用、临床疗效、耳部肿胀程度、双耳重量差、耳组织淋巴细胞数值及耳组织单核细胞数值进行分析.结果:3组小鼠治疗后的皮损作用、临床疗效、耳部肿胀程度、耳组织淋巴细胞数值及耳组织单核细胞数值皆小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的下降幅度大(P<0.05),治疗后小鼠双耳重量差以治疗组小(P<0.05).结论:清热止痒汤对于慢性湿疹模型小鼠皮损作用、临床疗效、耳部肿胀程度、双耳重量差、耳组织淋巴细胞数值及耳组织单核细胞数值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能够有效控制湿疹的发生发展.
作者:冯常青 刊期: 201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