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叶下珠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程艳刚;裴妙荣;孔祥鹏;李慧峰;刘艳;谭金燕

关键词:大戟科, 鞣质, 柯里拉京, 乙型肝炎, 肝癌
摘要:查阅国内外有关叶下珠的文献,对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叶下珠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通过文献研究发现叶下珠主要含有黄酮类、鞣质类、香豆素类、木脂素类等多种成分,药理学研究表明其主要有抗乙型肝炎病毒、保肝、抗肿瘤等作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肠道和泌尿系统感染等疾病.诸多研究成果表明叶下珠的化学成分丰富、药理作用显著,特别是近年来对其抗肿瘤和抗血栓形成等作用的研究显示,叶下珠具有极高的开发前景.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健脾扶正祛邪方对结肠癌术后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

    目的:探究健脾扶正祛邪方对结肠癌术后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结肠癌术后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在给予口服氨鲁米特抗癌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健脾扶正祛邪方治疗.两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检测临床有效率及各临床症状积分的改善情况;出院后随访1年,对比两组患者的复发率.结暴:①经治疗后,两组患者各临床症状均有好转,实验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2.86%,实验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经治疗后,两组患者腹胀腹痛、大便脓血、食少纳呆等症状积分均有所下降,其中实验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两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出院后随访1年,可发现部分患者有复发,其中实验组的复发率为5.71%,对照组的复发率为11.43%,实验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是结肠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在术后配合使用健脾扶正祛邪方中药汤剂,能够有效改善各临床症状、降低抗癌药的毒副作用、提高临床有效率、减少肿瘤复发率,并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孟可;刘伟志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免疫亲和柱净化-碘柱后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检测斑蝥中黄曲霉毒素及其液质确证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碘柱后衍生化-荧光检测器检测中药材斑蝥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含量,并采用液质联用法进行确证.方法:样品以70%甲醇溶液提取,经免疫亲和柱净化后,利用碘柱后衍生化-HPLC-FLD进行分析测定.并进一步采用LC-MS/MS对阳性样品进行确证.结果:在优化条件下,黄曲霉毒素B1、B2、G1、G2分别在0~0.525、0~0.1125、0~0.1875、0~0.1125 μg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回收率82.5%~107.3%,RSD<8.1%.检测了21批样品并通过LC-MS/MS确证,在与对照品相同的保留时间处,样品与对照品有相同的特征离子碎片,排除了样品假阳性的可能.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重复性好,适用于斑蝥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

    作者:孙蕊;刘世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真武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真武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两组均予心力衰竭西医常规化治疗,治疗组加用真武汤治疗,两组均治疗6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末端B型脑钠肽(NT-proBNP)浓度、炎性因子CRP以及超声心动图各指标[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及舒张晚期流速峰值比值(E/A)].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NT-proBNP值、CRP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降低更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LVEDD、LVESD明显降低,LVEF、E/A明显升高(P<0 01);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LVEF升高明显(P<0.05).结论:真武汤联合西药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功能改善明显.

    作者:邹燕;李文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中药涂擦后行烫熨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综合保守治疗中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涂擦后行烫熨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综合保守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符合标准的247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住院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121例)与对照组(126例),对照组采用电针疗法、推拿疗法及腰椎牵引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涂擦后烫熨疗法,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腰腿疼痛程度评分.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腰腿疼痛程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电针疗法、推拿疗法及腰椎牵引疗法的常规中医综合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用中药涂擦后烫熨疗法,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与改善腰腿疼痛症状.

    作者:谢芳;黄锦军;廖桂华;雷龙鸣;何育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排刺法在神经系统疾病中运用发挥

    目的:归纳、总结排刺法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方法及疗效的相关文献,反映这一研究的新进展水平.方法:总结排刺法治疗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方法及疗效.结果:排刺法在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运用广泛,疗效显著.结论:排刺法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临床疗效确切,但尚存在具体操作方法不一、缺乏临床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等问题,有关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以大程度地爱挥其治疗优势和潜力.

    作者:陈国超;张根明;陈艺钦;陈璐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余甘子中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筛选余甘子中总黄酮的佳提取工艺.方法:分别采用浸泡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回流提取法对余甘子中总黄酮进行提取,其中超声波提取法通过运用单因素试验结合正交设计考察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4个因素.后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提取的余甘子中总黄酮进行质量控制.结果:对浸泡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回流提取法提得余甘子中总黄酮含量进行比较,得出超声波提取法提得余甘子总黄酮含量较高,且超声波提取法的佳提取工艺为以70%乙醇作为溶剂,料液比为1∶16,提取时间为20 min,提取温度为60℃.以此条件的余甘子中总黄酮含量为25.881%.结论:采用超声波提取法提取总黄酮的方法可行,筛选出了佳工艺,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作者:宋琳琳;沙靖全;张磊;王宇亮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中药生殖毒性体外实验研究进展

    生殖毒性作为中药学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是中药安全性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对中药生殖毒性研究评价主要采用国内外新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指南所推荐的三阶段试验,然而存在费用高、实验周期长等缺点.欧洲替代方法研究中心(ECVAM)所推荐的胚胎干细胞试验、胚胎细胞微团培养试验及全胚胎培养试验等体外替代试验已应用于中药生殖、胚胎毒性的研究.该文就中药单体或复方生殖毒性体外试验评价的现状,对体外替代试验方法及其优缺点、必要性等进行了讨论.

    作者:张志伟;汪受传;徐建亚;单进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保守治疗研究进展

    桡骨远端骨折是全身常见的骨折之一,中医传统保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即通过传统手法整复,然后行夹板、石膏等外固定,同时配合中药治疗、中医传统功能锻炼的方法,以下皆简称为“保守治疗”),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预防和减少并发症,大限度恢复患者关节功能是医生面临的重点和难点.保守治疗本着不开刀、创伤小、疗效佳的优势一直受到广大临床医生和患者的认可,现就桡骨远端骨折保守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容超;徐卫国;金鸿宾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针刺过程中影响得气主要因素

    针灸疗法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医家的临床实践证实,“得气”是针灸疗法中产生疗效的关键环节,并且决定了治疗效果.不同学者对钎刺治疗过程中影响“得气”的因素各有独到见解,该文旨在从多个角度总结归纳各学者对针刺过程中影响“得气”的重要因素,为提高针灸临床疗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作者:尚凯;刘慧林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骨疏康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随机对照临床研究Meta分析

    目的:评价骨疏康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检索CNKI、CBM、维普、万方等中文生物医学数据库,收集关于骨疏康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检索文献的日期从建库以来至2013年10月.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提取资料,以Detsky评估文献质量并提取有效数据后,用RevMan 5.2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以骨疏康或骨疏康加钙剂或加维生素D为干预措施进行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21篇,其中高质量2篇,中质量19篇,总计1352例.在提高骨密度、改善骨痛、维持血清磷、碱性磷酸酶、雌激素正常水平方面,骨疏康组与对照组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痘的疗效相当,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维持血钙方面,则骨疏康组与对照组有差异(P<0.05).骨疏康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疏康可提高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骨密度、改善骨痛情况,与其他抗骨质疏松药物疗效相当,且在维持正常血钙水平方面优于其他抗骨质疏松药物,而在改善血清磷、碱性磷酸酶及雌激素水平方面则效果相当,且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临床应用时适当注意.

    作者:黄莉;李悦;邱建利;王俊玲;杨贞;田琦;邓伟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从治法角度探讨张仲景方药服用时间

    张仲景作为中医理法方药的奠定者,其所著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一直被历代医家奉为临证圭臬.通过以中医治法提纲挈领的对《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方药条文进行整理、分类研究发现,服用时间对于不同治法具有重要意义.攻伐之法重在借助阳气增强人体机能、消减药物攻伐之力,还可以通过脏腑旺时增加脏腑祛邪能力.而如补、和、清、温等诸法则借助机体阳气变化来调和人体阴阳,实现“阴平阳秘”.可见张氏所采用药物的服用时间对于疾病的治疗、康复具有重要.

    作者:王晶;刘统治;胡志丹;刘庄约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从肝主疏泄论其对脏腑功能的调节

    中医学以脏腑为中心,通过经络的联系,将人体构成有机整体.中医认为肝脏有两大生理功能:主藏血、主疏泄;肝主疏泄是中医藏象理论中对于肝的疏通、畅达、宣泄功能的描述,这早见于黄帝内经.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调畅全身气机,推动机体的气、血和津液在人体正常运行的作用.肝作为主疏泄、调畅人体气机的脏器,在五脏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肝通过对气机的疏导、畅达与调节作用来调畅血液运行,进而影响情志的变化,促进胆汁的分泌,维持脾胃的升降功能,助三焦疏利水道、调畅月经等,来发挥诸多的作用.该文试从肝主疏泄的角度,来论述肝对其他脏腑功能的调节作用.

    作者:陈利平;林明雄;臧倩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周围性面瘫采用针灸分期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周围性面瘫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给予分期针灸治疗,对照组给予不分期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研究组总有效率达到100.0%,对照组总有效率66.7%,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4个疗程后,研究组痊愈率96.7%,对照组痊愈率40.0%,研究组痊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神经麻痹程度评分均显著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研究组神经麻痹程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House-Brackmarn分级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研究组House-Brackmann分级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FDI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研究组FD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能够促进患者康复,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季文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正交试验优选丁香叶中总酚酸制备工艺

    目的:优选丁香叶中总酚酸佳水提取乙醇沉降工艺.方法:以出膏率、原儿荼酸、咖啡酸的量为评价指标,选取加水倍量、煎煮时间和煎煮次数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优选丁香叶中总酚酸的佳水提工艺;选取醇沉浓度、醇沉时间、醇沉温度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优选丁香叶提取液的乙醇沉降工艺.结果:优选的佳提取工艺为加10倍量的水,煎煮3次,每次1h,佳醇沉工艺为含醇量为70%,温度60 ℃,静置12 h.结论:该工艺简单稳定,可作为丁香叶工业化的提取工艺.

    作者:王浩;张振秋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温通法联合乳头矫形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

    目的:评价温通法联合乳头矫形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以及评估其安全性.方法:将2011年1月-2014年3月间我科收治的蒙细胞乳腺灸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对患者总体疗效、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第4周好转率88.2%,第12周治愈率11.8%,第20周治愈率41.1%,第24周治愈率64.7%,第48周治愈率70.6%,第96周治愈率76.7%.治疗前后比较乳房肿块缩小于第4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乳疼痛于第2周好转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乳皮肤红肿于第2周好转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乳乳头溢液于第2周出现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温通法联合乳头矫形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慢性肿块期近期改善乳房疼痛、皮肤红肿效果显著,中远期改善乳头形态、缩小肿块疗效显著,远期复发率低,该治法安全、可行.

    作者:董雨;王雨;游伟;董威;王伏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银翘散精简方提取物的鉴定及体外抗流感病毒作用研究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银翘散精简方中绿原酸、连翘苷、橙皮苷、牛蒡苷含量的方法,观察银翘散精简方提取物体外抑制甲型流感病毒FM1株的作用.方法:采用Phenomsil ODS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分离;甲醇-0.4%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75 nm.采用血凝试验方法,测定银翘散精简方提取物体外和鸡胚内抑制流感病毒效价,分析银翘散精简方提取物对病毒增殖的影响.结果:绿原酸在1.89~189 mg·L-1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6),连翘苷在0.93-~22.32 mg·L-1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4),橙皮苷在3.04~30.4 mg·L-1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2),牛蒡苷分别在5.05~151.5mg· L-1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3).绿原酸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2.05%(n=6),RSD 0.81%,连翘苷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2.56% (n=6),RSD 1.15%,橙皮苷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97%(n=6),RSD 1.72%,牛蒡苷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4.88%(n=6),RSD 1.0%.银翘散精简方提取物可直接抑制甲型流感病毒FM1株的活性,作用时间从1h可持续到24 h.银翘散精简方提取物对流感病毒感染鸡胚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且治疗作用优于阳性对照利巴韦林组(P<0.05).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银翘散精简方的质量控制.银翘散精简方提取物可有效抑制甲型流感病毒FM1株.

    作者:郝欧美;王雪峰;王文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中药熏蒸治疗膝关节镜术后肿痛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治疗膝骨关节炎关节镜术后肿痛的疗效.方法:2012年1月-2013年6月,选取100例膝关节镜手术住院患者(均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骨科2区收治),其中中药熏蒸治疗组50例,单纯局部热敷组50例,对两组病例术后1周关节积液量及KSS、VAS评分、治疗后1周、2周后的关节积液量及KSS、VAS评分等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将各项观测指标应用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在关节积液量、KSS评分、VAS评分的比较方面,组间比较及组内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二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药熏蒸治疗膝关节镜术后肿痛比单纯热敷具有更好疗效,因此,在关节镜手术前提下,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可促进疾病恢复.

    作者:刘向春;叶超;李春根;赵赫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复方南瓜藤软膏抗炎消肿止痛作用实验研究

    目的:对复方南瓜藤软膏外用消肿止痛的临床疗效进行实验研究验证.方法:将实验用12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成空白组、阳性药对照组及复方南瓜藤软膏治疗组,分别进行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及醋酸扭体实验.选用清洁级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空白组、西药对照组及复方南瓜藤软膏治疗组,进行角叉菜胶致大鼠足炎性渗出实验.通过分别观察实验过程中各组的被试反应情况及相关体征的变化,对复方南瓜藤软膏的外用消肿、止痛效果进行验证.结果:(1)复方南瓜藤软膏外敷与模型组相比,能有效减轻小鼠的耳廊肿胀程度.其疗效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2)复方南瓜藤软膏外敷治疗与模型照组比较,能显著减少小鼠扭体次数,与模型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复方南瓜藤软膏能有效降低肿胀组织炎性渗出物中的PGE2及MDA含量,并提高组织中SOD的活性.以上比较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结果显示,复方南瓜藤软膏能明显改善由炎症引起的局部组织肿胀、炎性疼痛,降低炎性因子含量,减轻自由基损伤并提高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与临床报道的疗效相符.证实了复方南瓜藤软膏的抗炎消肿止痛作用,为进一步研究该药物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作者:徐光耀;李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预防性针刺结合塞来昔布干预对创伤后膝关节镜患者围手术期疼痛、血凝状态影响

    目的:探究预防性针刺结合塞来昔布干预对创伤后膝关节镜患者围手术期疼痛缓解及血凝状态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意见.方法:选取自2013年2月-2015年4月来我院治疗创伤后膝关节镜围手术期患者51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采用口服维生素配合骨科常规处理,研究组27例采用预防性针刺配合塞来昔布干预治疗,在入院当晚及术前1天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患者疼痛程度,测定患者健侧及患侧痛阈和耐痛阈,测量两组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及血栓弹力图指标,行患侧下肢血管彩超检查.结果:在运动状态下VAS评分、健侧痛阈及患侧痛阈上,对照组用药前后无差异(P>0.05),研究组用药前后存在显著差异(P<0.01);在血小板计数上,两组患者用药前后无差异(P>0.05),研究组用药后低于对照组(P<0.05);在D-二聚体含量、纤维蛋白原含量及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上,对照组用药前后无差异(P>0.05),研究组用药前后存在显著差异(P<0.01);在R时间上,对照组用药前后无差异(P>0.05),研究组用药后高于用药前(P<0.05);在angle角、M值及G值上,对照组用药前后无差异(P>0.05),研究组用药后显著低于用药前(P<0.01).结论:采用预防性针刺结合塞来昔布干预可以超前缓解创伤后膝关节镜患者围手术期疼痛、提高痛阈,同时降低血液高凝状态、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值得推广.

    作者:王鑫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从脾论治”肝纤维化对模型大鼠相关因子水平影响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肝脾同治药物软肝颗粒对肝纤维化大鼠的抑制作用,并探寻其作用机制.方法:实验中将60只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软肝颗粒组与活血化瘀4组.分别通过四氯化碳诱导成为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软肝颗粒组及活血化瘀组分别予软肝颗粒和大黄蛰虫丸灌胃,实验结束后检测各组大鼠行为学指标、肝脏病理组织学改变,以及HA、LN、PCⅢ、Ⅳ-C水平等指标,观察软肝冲剂对肝纤维化的治疗及逆转病程的作用.结果:软肝颗粒组及活血化瘀组HA、LN、PCⅢ及Ⅳ-C水平均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软肝颗粒组HA、LN、PCⅢ及Ⅳ-C水平低于活血化瘀组(P<0.05).结论:软肝颗粒对肝纤维化的抑制及逆转作用较活血化瘀法更具一定优势.

    作者:王欣欣;卢秉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