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明;李师
崩漏是妇科常见疾病,同时也是疑、难、急、重症之一,病因多端,病机复杂.导师遵循古训,认为崩漏的成因虽错综复杂,但瘀血的存在是各症型共有的特征,瘀血阻滞胞宫是本病的根本原因.作者随导师临证之时,深切体会导师论治崩漏的用药特色,辨证施治,采用通因通用之反治法,即以通治通,治疗血瘀型崩漏,达到祛陈致新,以通为塞的目的,临床上收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李思凝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双黄连粉针剂在体内外对产ESBLs大肠埃希菌耐药性的影响.方法:取分离于临床的ESBLs阳性大肠埃希菌,用Kirby—Bauer(KB)法测定双黄连作用前后药物敏感性;另取40只SD大鼠随机分4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中西药联合组,2.5×108/mL菌液尾静脉注射造模,按照分组连续给药5天,记录一般情况,于感染后1h及5天后检测血培养、白细胞计数,用KB法测定药物敏感性.结果:经双黄连作用后,头孢哌酮及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抑菌圈直径增大(P<0.05);体内实验中,与模型组和西药组比较,治疗后中西药联合组体温下降明显(P<0.05),白细胞下降较显著(P<0.05),中西药联用组,头孢哌酮及头孢哌酮舒巴坦抑菌圈直径较治疗前和同时模型组、西药组均有所增大(P<005).结论:双黄连粉针剂可以增强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对产ESBLs大肠埃希菌有协同抗菌作用,可提高抗生素对耐药菌疗效.
作者:吴峥嵘;何明;李渊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肾衰方联合羟苯磺酸钙对各期慢性肾脏疾病(CKD)的影响.方法:肾小球滤过率(eGFR)低于每分钟60mL/1.73m2且未行透析治疗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120例,分为羟苯磺酸钙组(31例)、肾衰方联合羟苯磺酸钙组(59例)、肾衰方组(30例).羟苯磺酸钙组和肾衰方联合羟苯磺酸钙组采用羟苯磺酸钙组胶囊500mg,每日3次口服:肾衰方联合羟苯磺酸钙组和肾衰方组采用肾衰方50mL,每日3次口服.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周观察各组患者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肌酐清除率(Ccr).结果:①肾衰方联合羟苯磺酸钙组(CKD Ⅲ期、IV期、V期)治疗2周后BUN下降(P<0.01),Scr显著下降(P<0.001),Ccr明显上升(P<0.001);(②羟苯磺酸钙组(CKDⅢ期、IV期)在治疗后BUN、Scr下降,Ccr上升(P<0.05);③肾衰方组(CKD Ⅲ期、IV期)肾功能在治疗后BUN、Scr下降,Ccr上升(P<0.05);④与羟苯磺酸钙组和肾衰方组比,肾衰方联合羟苯磺酸钙组疗效优于羟苯磺酸钙组(P<0.01).结论:①肾衰方联合羟苯磺酸钙组对慢性肾脏疾病的疗效优于单独使用羟苯磺酸钙组或肾衰方.②肾衰方联合羟苯磺酸钙组对于血肌酐的作用明显优于尿素氮.③单独使用羟苯磺酸钙组或肾衰方对于慢性肾脏病V期的患者肾功改善不明显.
作者:李志明;何学红;赵钢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文章阐述了阴虚与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关系,认为阴虚是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形成的基本因素,指出养阴增液对本病治疗的重要性,提出芪芍复脉汤,临床灵活变通论治,疗效显著.
作者:化金凤;李廷荃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胃舒尔安颗粒中橙皮苷和柚皮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DiamonsilC18(4.6mm×250mm,5μm)柱,流动相:V(乙腈):V0.05%磷酸水溶液)=20:80,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283nrn,柱温30℃.结果:橙皮苷在0.128~.896μg,r=0.9996范围内成良好的线性关系.柚皮苷在0.410~2.870μg,r=0.9998范围内成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胃舒尔安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蔡梅超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肾内科常见的临床综合征,中医对本病的辨证治疗存在其独特的优势,现代中医根据个人临床经验对于本病的辨证分型治疗是近年研究的热点,但尚缺乏全面统一的标准.
作者:马莹;孙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莲花针拔罐对周围性面瘫疗效.方法:治疗组予针刺配合莲花针拔罐,对照组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7.14%,较对照组(80%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降低H-B分级得分、改善面神经功能积分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配合莲花针拔罐对面瘫有较好疗效.
作者:秦祖杰;宋宁;黄鑫;申晓晴;梁薇 刊期: 2012年第06期
近年来中药灌肠、中药药浴、中药外敷给药的中医特色疗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应用有了很大的发展,从不同方面起到改善肾功能、减缓肾衰竭病程进展的作用,已在临床上广为应用且疗效确切.
作者:于佳瑶;何学红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平肝宣肺祛痰法治疗儿童急性发作期哮喘(热哮)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符合研究标准的临床病例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予平肝降气免煎颗粒,对照组予定喘汤免煎颗粒,持续治疗1周.主要观测患儿治疗前后中医症状、体征的改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治疗组在减轻患儿中医症状,改善患儿咳嗽、咳痰、哮鸣音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平肝宣肺祛痰法能够显著控制哮喘(热哮)的发作,是治疗儿童急性发作期哮喘(热哮)一种可行的方法.
作者:张海英;任光明;闫兆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外剥内扎结合消痔灵注射术治疗混合痔的疗效.方法:采用消痔灵注射液(五倍子、明矾等)注射配合外剥内扎手术治疗本病50例.结果:治疗50例,治愈50例,总有效率100%.结论:消痔灵注射结合外剥内扎术二者结合治疗混合痔,本方法在临床应用上优点能互相补充,既能够防止术后继发出血,皮桥水肿,还能促进愈合缩短病程,减少了患者痛苦,是治疗混合痔先进的方法.
作者:张晓明;李师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口服头孢克肟治疗小儿细菌性腹泻的疗效.方法:在门诊选择92例小儿细菌性腹泻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对照组(40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15%)与对照组总有效率(62.5%)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口服头孢克肟治疗小儿细菌性腹泻效果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使用安全、方便.
作者:徐馥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沉香作为一种药材在世界许多国家应用,历史悠久.在我国各民族中,沉香除药用外,在饰品、高档香料、家具等应用广泛,影响较大.沉香药材市场价格较高,国家药品标准不够完善,一些不法商人采用高科技手段针对沉香国家药品标准缺陷制假,完全可以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的各项要求,以假乱真,药材质量得不到保障.亟需新技术、新方法甄别真假沉香.
作者:胡德奇;张建军;刘志梅 刊期: 2012年第06期
通过在《内经》教学中开展PBL教学法的尝试,认为构建劣构而真实的案例、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推进《内经》开展PBL教学法实施的关键.
作者:聂金娜;苏颖;李霞;李萍;岳冬辉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中医标准化病人”的建设思路.方法:从标准化病人的应用概况入手,探讨“中医标准化病人”的建设目的、方法,及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结论:“中医标准化病人”建设是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有其自身的价值,应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作者:杨玥;周桂桐 刊期: 2012年第06期
为适应新时期高校实验室建设的改革,本校结合自身的特点和现有条件对实验室进行重组和优化,建立了教学实验中心,实行一级管理体制,优化资源配置,大限度实现资源共享.在本校自身实践获得的经验基础上,文章对一级管理体制的理论进行了全面总结与阐述.
作者:陈雷;秦延斌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射干中多种异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乙腈-2%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266nm,柱温:25℃,用外标法定量,同时测定中鸢尾苷、野鸢尾苷、鸢尾黄素、野鸢尾黄素、次野鸢尾黄素和白射干素等6种异黄酮类成分的含量.结果:经过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射干药材的含量以及在根茎与其须根的含量上进行比较,发现彼此之间含量具有很大差异,通过本次实验所得到的各成分含量数值作为参数,能够准确、真实、直观地揭示HPLC法对建立10个不同产地射干药材及须根中多种异黄酮类化合物成分的质量控制的标准性.结论:对不同产地射干中6种异黄酮类成分含量测定结果显示,此法可用于射干药材中6种异黄酮类化合物成分含量的同时测定.
作者:刘声音;王静;张振秋;李国信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法将134例患者分为中药联合西药组与西药组,疗程为3周,应用心绞痛及心电图双重标准进行疗效的评估.结果:中药联合西药组缓解心绞痛总有效率为91.0%,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89.7%,分别优于西药组75.0%、64.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
作者:孙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统常见病,文章从病因病机、整体观指导下的综合治疗论述王垂杰教授治疗CAG经验.王垂杰教授将CAG病机概括为气虚、郁热、血瘀.综合治疗CAG开拓了治疗新思路.
作者:朱旭;王垂杰 刊期: 2012年第06期
肝主疏泄、藏血,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的生理功能在中医美容中占重要地位,影响人的神态美、肢体美、头发美、皮肤美等.若肝功能失常则会导致许多碍容性疾病,因此提出在日常美容保健,抑或临床治疗时,都应注意运用疏肝补血的方法.
作者:凌天和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有关中医古典文献英译,研究实词者多,研究虚词者少.然古医籍行文中虚词的比重不小,其语法与词法远比实词复杂,所以中医古典文献中虚词的英译,应该予以充分的重视.本研究从翻译《黄帝内经·素问》入手,分析其虚词的分类、句子成分及其上下语境,总结出必译、不译、半译、多译四种对应的英译规律,同时归纳出虚词句法标记作用(句式、时态、语态与语气)对英译的影响.
作者:孙琴;李昌响;晋永;朱萃;王尔亮;杨明山 刊期: 201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