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秋霞
段富津教授从事临床50载,在治疗痹证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临证把本病分为风寒湿痹、湿热痹、虚痹、顽痹等.段老认为治疗痹证常祛邪以治湿为要;通络乃治痹之常;痹久当扶正祛邪.文章精选段富津教授治疗痹证病案4例略加分析,旨为临床治疗同类疾病提供参考.
作者:毕珺辉;李胜志;段凤丽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本实验通实验探索大鼠血虚模型的复制方法,进而摸索不同化疗药物用来复制大鼠血虚模型的有效给药方法和剂量.方法:通过多次实验调整给药途径和给药剂量,选择适当的时间测定大鼠血常规,检查模型复制情况,总结有效地给药方法和药物剂量.结果:通过多次探索性实验评价出环磷酰胺、表阿霉素、卡铂、吉西他滨复制大鼠白细胞、血小板降低模型的可行性,并摸索出成功率较高的给药方法和计量.结论:环磷酰胺、表阿霉素、卡铂、在适当剂量下复制出大鼠白细胞、血小板降低模型的成功率更高,动物死亡率也较低,适合作为复制此类模型的有效药物;而吉西他滨成模率低且动物死亡率较高,则不适合作为此类模型复制的药物.
作者:王磊;张波;李丹;胡锡琴 刊期: 2011年第07期
医学英语词汇一直是专业英语教学的核心任务.本研究以Gu和Johnson的词汇学习问卷VLQ5为蓝本,采用了欧式智商测试题,对本校262名本科生进行了调查问卷.其中有效调查问卷240张,实际参与率91.6%.在21项策略变量中,有6项变量的均值超过4.5.医学英语词汇的学习策略与智商分布没有相关性.按照智商结果进行分组后,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医学英语词汇学习中,学生没有重视词根词缀的学习策略;智商不同的学生,采取的医学词汇学习策略相同.
作者:金岩;潘海鸥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化痰中药复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9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45例在此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化痰复方中药.两组均以15天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化痰法能降低全血黏度,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么丽春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与方法:对30例慢性心衰患者在益气养阴活血治疗方法基础上,配合中医养生指导,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显效16例(53.33%),有效10例(33.33%),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67%.结论:气阴两虚是心衰的基本病机,益气养阴活血法为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辅以中医养生指导,让慢性心衰的治护工作更能体现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新的防病治病观念.二者配合相得益彰.
作者:何静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制备盐酸小檗碱脂质体,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方法:采用薄膜分散-pH梯度-探头超声法制备盐酸小檗碱脂质体,测定其包封率和粒径,以透射电镜观察脂质体形态.结果:盐酸小檗碱脂质体平均粒径为(158±5)nm;盐酸小檗碱包封率为91.8%.结论:结果表明脂质体粒径均一,体系稳定.
作者:李莉;王振华;王玉蓉;周洪伟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采用均匀设计法确定山茱萸显微常数测定的实验务件,对不同产地、不同等级的山茱萸进行显微特征常数的测定.方法:采用容量分析法对山茱萸进行显微特征常数值的测定.结果:完成了9个样品的显微特征常数的测定工作,并对山茱萸中化学成分与显微特征常数进行了相关性研究.结论:采用均匀设计法优化出的实验条件是科学合理的,不同产地不同规格的山茱萸显微特征常数有差别.
作者:李娜;宋捷;吴楠;康廷国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降脂逐瘀汤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6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3个月后,检测两组甘油三酯(TC)、总胆固醇(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颈总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IMT),斑块大面积(Smax).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内膜中层厚度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变薄、斑块面积缩小(P<0.05);TC、TG显著下降(P<0.05),且优于对照组.结论:降脂逐瘀汤具有降脂、稳定及消退斑块的作用.
作者:陈汉跃;管晓舫;余永林;王琼;周磊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运用金黄膏外敷治疗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161例因接受静脉用药治疗、使用静脉留置针或行静脉内化疗而致静脉炎的患者按随机的原则分成两组.实验组:使用金黄膏外敷在炎症区域及周围1~2cm的皮肤上;对照组:使用33%硫酸镁湿敷在炎症区域及周围1~2cm的皮肤上.结果:实验组静脉炎治愈率为98.8%,对照组静脉炎治愈率为8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金黄膏外敷治疗静脉炎效果明显优于使用硫酸镁湿敷的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安全、便利,值得在临床应用.
作者:钟小玲;梁惠霞;楚伟英;张昌娇;谭爱芬 刊期: 2011年第07期
PCI术在临床已经广泛开展,其在心血管疾病的ACS、CAD中有着立竿见影的治疗效果,使血管再通,缺血的心肌获得养分,挽救濒死心肌.PCI术后的调理在病人康复阶段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根据病人在PCI术后的身体状况和临床症状、体征,本篇文章从中医病因病机方面探讨如何对病人进行辨证调理.
作者:王祥贺;张艳;刘晓蕾 刊期: 2011年第07期
JAKs激酶作为JAK/STAT信号转导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许多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的重要信号传感器,广泛参与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及免疫调节等过程,近年来国内外对此的研究正逐渐形成一个热点.JAKs激酶不仅在神经系统表达,也是脑缺血后的炎性反应,决定病灶区细胞凋亡进程的重要因素.文章就JAKs激酶在脑缺血损伤中的影响及针刺干预作用予以介绍.
作者:刘荣;易玮;黄康柏;许能贵;苏敏芝;诸葛建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运用光谱成像技术快速鉴别中药五加皮与混淆品香加皮,为其质量控制和品质鉴别提供新的方法.方法:应用电可控液晶滤光光谱成像装置,测定不同市售来源的香加皮饮片5种,五加皮饮片2种.光谱高分辨率5nm,光谱范围400~680nm,空间分辨率4000×4000.从成像光谱立方体中提取特征光谱,构建其指纹图谱,并用类平均距离法等方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五加皮和香加皮的光谱成像指纹图谱相似度分析与其中药鉴定学结果相吻合.结论:光谱成像技术可用于中药真伪鉴别和质量评价,其操作方法简便、快捷、无损.
作者:王琳;马骥;庞其昌;赵静;胡翠英;崔代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群众基础,因此中医药文化的教育不能仅局限于高校教育,应当从高中阶段起步.高中阶段的学生具备了学习中医药的知识结构和文化基础,高中阶段学习中医药相关知识,不仅有利于科学、合理地填报高考志愿,更有利于消除古今文化差异给高校初学中医的学生带来的困惑与不适,是对高校中医药教育的有益过渡.
作者:林大勇;孙赫楠;曲道炜 刊期: 2011年第07期
郭文勤教授认为病毒性心肌炎中后期以气阴两虚为主,作者领悟到导师应用人参芍药散治疗气阴两虚型病毒性心肌炎的独到之处,现将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任凤梧 刊期: 2011年第07期
文章通过回顾中医药术语在翻译领域的历史发展进程,说明中医药术语翻译准确的必要性,同时指出在翻译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并找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同时提供一些建议.
作者:曹玉麟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评价穴位埋线、耳压、敷脐疗法治疗顽固性高血压临床疗效.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西药组、外治组和综合组,每组30例,西药组服用双氢克尿噻片、硝苯地平缓释片、马来酸依那普利片;外治组采用穴位埋线、耳压、敷脐治疗;综合组为西药与外治法联用,观察治疗4周.结果:降压疗效综合组总有效率70%,与西药组43.3%、外治组40%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穴位埋线、耳压、敷脐疗法配合西药可以有效地治疗顽固性高血压.
作者:田元生;孙玮琦;陈磊;马龙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原的分布情况,并分析皮试结果.方法:采用北京协和医院变应原生产研制中心提供的标准变应原皮试液对疑似变应性鼻炎症状和体征的385例患者进行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并对阳性患者进行分析.结果:385例患者中变应原阳性反应者278例,阳性率72.2%.12种变应原中以螨类阳性例数为多,包括屋尘螨、粉尘螨,分别占总阳性例数的80.2%和76.2%;其余为狗毛、猫毛、法桐花粉等.结论:尘螨是变应性鼻炎的主要变应原.
作者:王惠敏;周晓松;周美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通过香砂六君子汤加味治疗胃肠道肿瘤晚期患者的临床观察,探讨香砂六君子汤加味对胃肠道肿瘤晚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疗效.方法:30例确诊为胃肠道肿瘤晚期患者,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味进行治疗,治疗前后进行症状等级评价及生存质量量表填写.结果:治疗前后症状等级评价及生命质量评分均有显著差异,治疗后明显优于治疗前.结论:香砂六君子汤加味治疗能有效改善胃肠道肿瘤晚期患者临床症状并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李学麟;赖长沙;罗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中医下胎在中医古籍中记载丰富,主要方法有:单味中药下胎、复方中药下胎、中药外用下胎、针灸下胎、针刺与药物并用下胎.其中针灸方法下胎具有痛苦小、副作用少的特点,这是其他抗早孕方法不可比拟的,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推广应用,对于开拓针灸疗法新领域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
作者:杨超;张鸥;冯永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原位凝胶是指高分子材料以溶液或半固体状态给药后,在给药部位对外界刺激(用药部位的温度、pH值、离子种类和浓度等变化)产生响应,发生分散状态或构象的可逆转化,形成的半固体或固体制剂.其分为温度、离子强度以及pH敏感等类型,并均能较好地用于鼻腔给药.鼻黏膜分布着丰富的血管,药物可直接进入体循环,有效避免肝的首过效应,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原位凝胶用于鼻腔给药系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值得深入开发研究.
作者:谢伟容;褚克丹;郑健;徐伟;李煌 刊期: 2011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