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
目的:探讨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用药分析;方法: 将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心血管疾病病病人的日常使用的药物频率进行统计分析,并在病人临床治疗半年后,对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使用药物后,治愈25例,有效63例,无效2例.病人临床治疗的有效率为97.7%;结论: 在临床上,心血管疾病属于比较常见的一类疾病,通过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可以得到非常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迪丽拜尔·阿里木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合银杏达莫对糖尿病肾病疗效.方法:选取糖尿病肾病患者72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在控制血糖基础上,予以厄贝沙坦150mg,1 次/d 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舒血宁注射液20mL 加入生理盐水250mL 静滴1 次/d.两组疗程均为4 周.两组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尿素氮、血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尿β2 微球蛋白、CRP.结果: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肌酐、尿素氮、24小时尿蛋白定量、β2微球蛋白、CRP差异均无显著性.治疗4周后,两组24小时尿蛋白定量、β2微球蛋白、CRP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肌酐和尿素氮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银杏达莫能在厄贝沙坦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糖尿病肾病.
作者:倪国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类风湿性关节炎又称类风湿,是一种对于骨状症性疾病,目前公认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与内分泌、营养、地理、职业、心理和社会环境的差异、细菌和病毒感染及遗传因索等方面有关系,以慢性、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自身免疫炎性疾病.该病好发于手、腕、足等小关节,反复发作,呈对称分布.早期有关节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晚期关节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僵硬畸形,并伴有骨和骨骼肌的萎缩,极易致残.本文从社区护理干预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的影响进行了阐述.
作者:汪仙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分析临床脑外伤患者血清中电解质和微量元素变化的意义及对患者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40例脑外伤患者分为中型脑外伤组和重型脑外伤组,同期选取健康体检者20例人员作为对照组,并观察三组患者血清中电解质和微量元素的变化.结果:三组中血清的K+、Na+、Fe3+、Cu2+的浓度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正常对照组、轻中型组血清Ca2+、Mg2+、Zn2+的浓度高于重型组患者,对照组中Mg2+的浓度又高于轻中型组患者(P<0.05);血清中各离子在24和72h之间浓度的变化也没有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对急性颅脑外伤患者血清中的电解质和微量元素检测,对其变化进行分析,可以为患者病情和治疗提供帮助,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意义.
作者:何卯 刊期: 2013年第08期
肝脏移植术后由于抗排异和抗感染治疗的需要,在术后康复过程中极易并发口腔溃疡,其常给患者带来不适、疼痛、咀嚼及吞咽困难、甚至影响进食,造成营养不良,严重者还会因难以忍受的疼痛动摇治疗信心,影响治疗的效果和生活质量.所以在移植术后护理人员应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保持口腔清洁、避免刺激性食物摄入、防止口腔黏膜损伤、降低口腔溃疡的发生率.一旦发生溃疡,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促进溃疡愈合.
作者:周卓君 刊期: 2013年第08期
脑水肿是一种组织病理学反应,由于脑是一种细胞密集型器官,细胞外间隙很少,仅及脑容积之5%,故脑水肿以细胞内水肿为主.近年来,各家致力于脑外伤、脑缺血后细胞分子水平的研究,对脑水肿机理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提出了防治脑水肿的一些新观点,有利于指导令后临床实践.
作者:甄茂知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产后大出血的麻醉抢救体会.方法:对我院在2010年01月到2012年12月收治的30例产后大出血患者给予麻醉抢救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产后大出血的麻醉抢救体会.结果:30例产后大出血患者均抢救成功,没有出现后遗症,术中凝血酶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下降的患者占2例,给予新鲜冰冻血浆、凝血酶原复合物输注治疗后,术后均恢复正常.结论:对于产后大出血患者给予及时、有效的抢救,能够对产后出血症状进行有效控制,提高了临床疗效,降低了孕妇死亡率.
作者:李永兰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为处理好与临床之间的关系,促进供应室、临床之间的和谐发展,共同保证服务质量与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方法:更新服务理念,搞好供应室与临床工作的沟通与协调关系,经常沟通与心理交流.结果:有效的工作协调关系,使双方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配合,有利于医院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结论:重视与临床科室的沟通协调,学会掌握沟通技巧,是搞好供应室管理的重要保证.减少因临床遗留问题造成供应室各环节工作质量的影响.
作者:段黎清;赵宏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结核病健康教育活动着重于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结核病防治知识水平和健康意识,提高结核病的发现率和治愈率,终达到控制结核病的目的.
作者:刘明钊;韩丹;郝光超;龚发前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多发性神经内科疾病,因机体的脑血管闭塞导致脑血管疾病,一般发于老年人群体,发病时的临床症状依各脑功能区受损部位、程度不同而具有相应不同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类型有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临床对其有许多施治的办法,但效果不一.近年来,干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已经有显著的成效,如胚胎干细胞、脐血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干细胞等,这些不同类型的干细胞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疾病中具有相同理论.为此,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应用文献分析法和内容比较法,对近几年来干细胞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机理、作用机制及疗效等做一个展开性的综述.
作者:付英杰 刊期: 2013年第08期
报告一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术后护理要点,通过术后严密的病情观察,并发症的观察护理,合理用药,血压控制,平衡膳食营养,心理护理,患者术后血压平稳,无颈部大出血、喉头水肿、声嘶呛咳、甲状旁腺危象、窒息等并发症,术后12天痊愈出院.
作者:刘玉杰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骨科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和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骨科2010年1月~2012年6月间收治的84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健康教育组,每组各42例,观察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变化情况,分析健康教育的意义.结果: 健康教育组与常规护理组相比患者并发症减少,舒适度及依从性高升高.结论:护理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促进骨科患者的恢复.
作者:黄金燕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功能锻炼甩臂为主治疗老年性肱骨外科颈骨折.方法:对16例老年性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采用骨折复位后不作外固定,早期功能锻炼为主,配合中药内服、外洗方法治疗.结果:全部病例平均在3个月后达到骨折骨性愈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老年性肱骨外科颈骨折复位后由于上肢重量持续牵引,所以极少发生骨折重新移位.早期功能锻炼可避免长期外固定和制动引起的肩关节活动障碍.中药外洗可加速血液循环,并有消肿、松解粘连作用.
作者:石国恒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现阶段的产妇产褥期的营养状况.方法:通过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206名产妇的营养保健知识状况,获得营养知识途径, 营养知识需求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部分产妇获得营养知识的途径以家人朋友的经验为主,存在膳食搭配不合理,产妇对营养知识有不同程度的需求.
作者:郑雪峰 刊期: 2013年第08期
高频电刀作为一种现代科技产品,已在医院普遍普及,它是一种取代机械物术刀进行组织切割的电外科器械,在各科手术操作中的应用愈来愈广泛.在临床上主要分为单极和双极两种工作模式,其具有切口齐、止血彻底、节省时间、防止细菌感染、术后愈合较好等优点,所以其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但由于电刀频率高、有效面积小、电流密度大,如果使用不当,则会引起意外灼伤,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对临床护理工作也带来诸多影响.因此,正确掌握高频电刀在手术中的安全使用,对于提高手术水平,避免给患者造成意外伤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蔡淑婷 刊期: 2013年第08期
增生性瘢痕是在人体创伤后,成纤维细胞增殖失控,胶原等大量结缔组织基质的过度产生和沉积为特征的人类真皮区特有的纤维代谢性疾病,是创伤过度愈合反应的结果.转化生长因子β1活化后可促进瘢痕形成,而转化生长因子β3可减少转化生长因子β1的产生,从而达到抗瘢痕形成的作用.
作者:昝钦;王宝云;胡鹏 刊期: 2013年第08期
近些年来,我国的医学得到了快速发展,在此过程中,婴幼儿的麻醉手术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在进行婴幼儿麻醉手术过程中,科学合理的液体管理对保障婴幼儿的手术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下面几个方面做出分析研究.
作者:陈春燕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评价8~l0岁儿童碘营养状况,为防治碘缺乏病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全区按不同方位随机抽取5所小学,采用触诊法监测每所小学40名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甲肿率),随机抽查20名学生尿碘含量,并测定学生家中食盐碘含量.结果: 触诊法监测200名8~10岁儿童的甲肿率为1.5%,随机抽查100名儿童尿碘水平,其中位数为431.75u g/L,<50 ug/L为0,≤100 ug/L者占4.00%,学生家中食盐碘含量合格率为 97%.结论: 通过多年的全民食盐加碘的综合防制措施,该县儿童碘营养状况较1990年前有明显改善.
作者:王吉孔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保护性约束的护理风险管理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98例住院精神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护理组和常规组,各49例,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管理管理方式,并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组患者系统的护性约束的护理风险管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本次研究表明护理组患者的护理风险发生率为10.2%,常规组患者的护理风险发生率为22.4%,护理组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给予住院精神病患者系统化的保护性约束的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的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邹雪 刊期: 2013年第08期
患者男,67岁,全身红斑、丘疹、丘疱疹、鳞屑伴瘙痒3月余.曾在当地诊断为皮炎、肺炎,予输液治疗后皮损无好转.下腹部皮疹病理检查示:角质层增厚,可以找到疥螨或其虫卵,符合挪威疥.
作者:李莎;张鑫;李进芹;黄耀庭;张信江 刊期: 2013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