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文萍;谢萍;周媛
目的:探讨认知康复训练对脑损伤恢复期患者康复的影响,分析认知康复训练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损伤且伴有认知障碍患者8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给予对照组肢体康复训练,观察组在肢体康复训练同时给予认知康复训练,观察训练效果.结果:训练前后两组患者的LOTCA、Fugl-Meyer及Barthel评分均有所上升,且观察组上升幅度更大,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损伤恢复期给予患者认知功能训练,可提升患者认知度、肢体训练效果,利于患者早日康复,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胥德琼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临床治疗方法与治疗效果,以不断提高治疗质量,为患者的身体健康提供保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7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与分析.结果:经临床治疗,所有7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绝大部分都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其中50例痊愈,20例有效,仅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7.22%.结论:通过有效的临床治疗措施,可以对消化性溃疡起到非常有效的治疗效果,所以应当不断加大对消化性溃疡临床治疗的探讨、研究,改进治疗措施与方法,提高治疗质量,确保患者身体健康.
作者:马骥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分析108例明确诊断为结核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诊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08例结核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前后对比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其中30例结核性腹膜炎患者经正规的抗结核治疗2周,治疗前后血沉分别为58.6±15.48和15.27±4.88,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沉等可作为抗结核治疗疗效观察的指标.
作者:古丽那扎尔;李倩;米娜瓦尔·霍加艾合买提 刊期: 2013年第08期
总结了20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护理,主要包括制定预防与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措施,并以保证患者安全为前提;监督和促进医护人员坚持执行标准预防和接触隔离;清洁和消毒可能被病原体污染的环境表面和设备;加强培训医务人员标准预防、接触隔离及手卫生.认为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暴发流行.
作者:陈君可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特征以及综合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48例格林巴利综合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确诊后尽早进行综合性治疗并观察预后.结果: 48例中多以四肢对称性软瘫以及颅神经和自主神经功能损害为主要表现,结合临床表现及电生理检查进行早期确诊以及使用血浆置换或免疫球蛋白等综合性治疗对该病的预后具有很大的作用.结论: 格林巴利综合征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情发展快,易误诊,应引起临床足够的重视.
作者:周益平;晁丽娜;黄坤玮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根据基层医院偏远、医疗专业水平欠佳、经济条件差,在有限的条件下运用科学、合理、务实、有效的护理方法,通过临床实践,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的有效措施.方法:选取我院精神科从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间收治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1:1的比例将其划分为观察组(A组)与对照组(B组),观察组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的措施,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对比分析这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这两组患者经过护理之后,均取得一定的护理成效.在住院天数上,观察组为(30.45±3.85)d,对照组为(42.37±5.51)d;在住院费用上,观察组为(2781.5±23.5)d,对照组为(3089.7±35.5)d;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上,观察组为(88.5±3.5)分,对照组为(71.7±5.1)分.经过以上比较,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的措施,可以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安全高效,非常值得各医院在临床上采用.
作者:魏小红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研究查房式教学法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内科护理缺少合适的教学方法是目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查房式教学方法在实践教育中起到关键作用,在查房式教学中应该重点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提高护理人员的学习质量,减少错误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杨桂芬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扁桃体手术围手术期个性化健康教育护理方法,总结其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06月-2013年05月在我院接受扁桃体手术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行个性化健康教育护理方式,观看其护理效果;结果:术后出血1例,术后24h出血1例,术后4d-6d出血为3例;61例符合WHO 0级疼痛标准(无痛或稍感不适),占95.3%;3例为I级疼痛标准(轻度疼痛)占4.7%.术后感染1例;结论:个性化健康教育护理在扁桃体手术围手术期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以后的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作者:吴永利;吴永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对血液检查标本误差的原因进行研究,以促进血液检验质量的提高.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期间血液检验科的100份出现误差的血液检验标本,并且对100份出现血液检验标本误差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此将检验误差出现的原因找出,并且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从而将血液检验质量提高.结果:100份血液检验标本有误差出现的原因主要包括:30例(30%)患者自身的原因,40例(40%)标本采集的原因,16例(16%)标本送检原因,14例(14%)标本检验的原因.结论:在检验血液的过程当中,往往会涉及到很多影响血液检查标本质量的因素,所以,必须要将各项血液检验工作加以规范,重视送检工作的加强,以便于促进临床检验确诊率的提高.
作者:闵国康;陈仕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高血压病是心血管系统疾病中常见的终身性疾病,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在现代社会中预防高血压病应从青少年、壮年就开始.有资料表明,发现高血压病病人在饮食、用药和监测等方面自我管理较欠缺,血压控制不理想,终导致死亡或致残.通过全面、系统的高血压病健康教育,人人参与,共同行动,以提高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使患有高血压的病人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其严重性,从而达到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的效果.通过健康教育让高血压病病人加强运动、控制饮食,对高血压病相关知识有一定认知,监测血压,加服降压的药物、改善不均衡的饮食习惯、改掉不好的生活习惯,在正确的时间有规律的量血压,坚持服用降压药物,保持比较平稳的血压.因此,进行系统的高血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有利于对高血压病的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一个完整的防治高血压病的方案包括高血压病健康教育、饮食控制、运动锻炼、药物治疗和血压监测,健康教育在防治高血压疾病中均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杨萍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本文主要分析健康教育在老年高血压病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1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健康教育组,各80例.健康教育组给予系统的健康教育,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指导和治疗.结果:教育前后两组患者的血压及离血压缩相关因素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采取系统健康教育,有利于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状况,促进患者的病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舒亚男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分析探讨类风湿因子(RF)对梅毒抗体检测试验的影响.方法:使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法(RPR)对梅毒螺旋体感染者进行筛查,并对其进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类风湿因子的检测试验,以区分被RF影响产生的RPR假阳性非梅毒螺旋体感染者.结果:从1796例血清标本中测出RPR阳性105例,TPPA阳性76例,RF阳性23例,RPR、RF同时阳性20例,TPPA阳性3例,RPR假阳性血清的RF浓度为8IU/L患者有78.9%.结论:RF对RPR的检测产生一定干扰作用, RF对RPR假阳性干扰的低浓度标准为8IU/L,使得部分检测出现假阳性,需要在梅毒诊治过程中对RF的影响加以重视.
作者:宋志军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患者应用全程支持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6月择期剖宫产手术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则在以上基础上采取全程支持护理模式.观察2组护理效果.结果:对两组各项观察指标比较(术前恐惧、肛门排气时间、拔尿管后排尿时间,质量满意度、产褥期知识和新生儿护理技能的掌握程度),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临床上对行剖宫产的产妇实施全程支持护理模式,使病人从入院到出院享受全程化、全面化、专业化的全程服务,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减少并发症、促进身体康复,提高了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
作者:周立萍 刊期: 2013年第08期
随着微创外科手术的不断发展,目前我院60%的妇科手术是在腔镜下完成.与传统手术相比,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愈合快等优点,更易于被患者接受.然而微创手术配合要求高,对手术体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满足手术医师操作的需要,又要预防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郎颖;盛冬梅;彭炼君 刊期: 2013年第08期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在儿科临床应用较广泛,小儿因为头皮静脉极为丰富,分支多,相互沟通,交错成网,浅表易见,不易滑动,便于固定.输液时不影响患儿保暖和肢体活动,所以小儿输液时,大多选择头皮静脉.抢救危重患儿时关健的一步就是及时保证静脉穿刺成功,才能尽早使用药物抢救患儿生命,因小儿静脉穿刺困难同时也影响到护患关系,医护质量,及患儿的康复,因此如何做到儿科穿刺一次成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作者:周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手术室急救护理方法,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8例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的手术室急救护理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注意事项.结果: 28例患者经过我院手术室护士的优质护理服务与医生的积极抢救,患者均手术成功,无死亡情况,抢救成功率为100%.结论: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是十分严重的情况,需要手术室护士做好做好优质的急救护理工作,以挽救患者生命.
作者:沈佩琴 刊期: 2013年第08期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的临床综合症,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是人群中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其患病率高,可引起严重心、脑、肾等并发症.对人体危害较大.
作者:宝音其其格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临床医师以五加生化胶囊为无痛人流患者实施术后并发症预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8例自愿要求行无痛人流术且具备人流适应证的孕妇,随机分为两组,I组17例,以五加生化胶囊治疗,II组11例,以益母草冲剂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随访2周,I组术后阴道流血及宫缩疼痛的情况均轻于II组,P<0.05,I组周身乏力、腰酸背痛、食欲不振症状发生率与II组相比,均为I组小于II组,P<0.05.结论:医师选用五加生化胶囊为进行无痛人流的妊娠妇女进行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治疗,可有效缩短阴道流血与宫缩疼痛时间,使患者身心状况在术后实现快速转归应用价值较高,应加以推广.
作者:何春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研究探讨针对高血压性脑出血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手术结合中药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为医务工作者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提供新的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自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12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方法以及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患者.对照组在CT立体定位的情况下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手术以及术后配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CT立体定位的情况下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手术以及术后配合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中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1;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别.治疗组基本治愈患者22例,治疗后无病情恶化现象出现;对照组基本治愈患者16例,治疗后1例患者出现病情恶化.结论:采用中药配合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显著,无显著不良反应,大幅度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采用了较为缓和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术后调养,患者依从性较高,值得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在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中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舒建中 刊期: 2013年第08期
高血压给人们的健康带来的严重损害已越来越引起广泛的重视,尤其是心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险因素,由于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加,高血压患者年龄逐步降低至30岁左右.据统计,我国中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24%.但在我国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很低.据资料显示我国知道自己有高血压的人仅占患者总数的30.2%,进行治疗者24.7%,得到有效控制的仅为6.1%.相当于美国20年前的知晓水平.因此加强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对我们卫生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重视高血压的健康教育,并不断拓展健康教育的发展方向.针对这些因素,笔者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张晨光;徐菲;叶兰芬 刊期: 2013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