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芬;沈献芳
目的:对比探讨骨科手术中采用常规方法与瑞芬太尼对患者进行麻醉的临床效果以及两种麻醉方法的优缺点,为骨科手术患者麻醉提高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期间收治的200例需行骨科手术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上述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瑞芬太尼和常规麻醉方法进行手术麻醉,观察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对比两组患者不同麻醉方法的有效率,总结两种手术麻醉方法的临床效果.采用统计学方法统计对比两组研究结果,计数资料之间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之间的比较使用t检验进行分析,统计结果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瑞芬太尼的手术麻醉效果总有效率在94 00%,常规组手术麻醉效果总有效率为75.00%,瑞芬太尼组麻醉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麻醉组,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芬太尼组术后清醒时间显著低于常规麻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患者镇痛评分(VAS)相比,瑞芬太尼组手术镇痛评分(VAS)显著低于常规麻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瑞芬太尼作为麻醉剂应用于骨科手术中,临床麻醉效果显著,镇痛效果好,术后患者清醒时间较短,减少了手术患者的应激反应,麻醉手术期间患者的生命体征较为平稳,值得广大医务工作者在临床骨科手术中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葛兆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通过实施社区护理,使糖尿病患者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以采用电话指导,发放宣传资料,运用饮食控制、运动锻炼、药物治疗、心理辅导和血糖监测.通过实施社区护理使社区内的糖尿病患者防病意识明显提高,减少患者因疾病的治疗对生活和工作的影响,降低医疗费用,增强生活信心.100例糖尿病患者接受护理后,血糖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社区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识越来越高.
作者:林丽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为了更深入的研究两种麻醉方式对使用根治技术的直肠癌病患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4月到10月在我院使用直肠癌根治术的病患100例,将这些病患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A组与B组,每组病患病患50例,A组病患使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混合液进行静脉注射,B组病患使用腰硬联合的麻醉方式.对比两组病患的免疫球蛋白、生命体征、T细胞亚群、肿瘤坏死因子、介素白细胞血清的变化.结果:两组病患的免疫球蛋白和生命体征都没有明显变化,但两组病患在麻醉后,介素白细胞血清与肿瘤坏死因子都上升明显,另外A组病患的上升程度高于B组,P<0.05;同时两组病患在麻醉治疗后T细胞亚群都有所下降,其中A组病患的下降程度多于B组病患,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结论:靶控静脉麻醉与腰硬结合静脉麻醉技术都能有效抑制使用根治术的直肠癌病患的免疫力,特别是对免疫细胞的控制,腰硬结合麻醉技术对抑制免疫力有着较低的作用.
作者:郑芝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B超诊断在胎儿腹裂畸形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以来经分娩、剖宫产、引产或其他方式追踪随访所证实的具有腹裂畸形的7例胎儿的临床结果与B超检查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中有3例羊水比正常偏多,其余4例羊水量正常.2例胎儿前腹壁可见裂口,且有肝脏膨出物,1例可见肝脏漂浮于羊水中,情况较为严重,2例胎儿腹裂畸形位于脐带根部偏右,1例胎儿腹裂畸形位于脐带根部偏左侧,还有1例合并其他畸形.结论:B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产前诊断胎儿腹裂畸形的方法,诊断准确率高,可靠性强.
作者:邝旭林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主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本文详细阐述了糖尿病足的病因、预防及治疗方法,提出了糖尿病足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由此得出结论,早期干预、学科综合治疗,可以有效地预防糖尿病足部溃疡以及溃疡所致截肢的发生.
作者:杨咏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研究睡眠障碍对部队官兵的影响. 方法:对有睡眠障碍328例现役军人进行了失眠量表、思睡量表、睡眠状况、可能诱因和临床表现调查,328例中男306例,女22例,平均年龄28±7岁. 结果:引起睡眠障碍的诱因从高至低分别是:打鼾56例(17.1%)、工作压力37例(12.9%)、环境因素35例(10.7%)、人际间矛盾31例(9.5%)、受批评后27例(8.3%)、婚姻恋爱22例(6.7%)、心理因素21例(6.4%)、考试前后17例(5.2%)等.睡眠障碍中失眠占158例(48.1%)、打鼾56例(17.1%)、其它为睡眠行为异常114例(37.8%),并且可导致白天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力差等表现. 结论:睡眠障碍可对部队官兵的身体、情绪、工作生活、部队训练、演习和战斗力产生不良影响,应引起重视.
作者:臧晓明;慈书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颅内血肿是脑损伤中常见严重的继发性病变.当脑损伤后颅内出血聚集在颅腔的一定部位而且达到相当的体积后,造成颅内压增高,脑组织受压而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称为颅内血肿.发生率约占闭合性颅脑损伤的10%和重型颅脑损伤的40%~50%.
作者:王耿熙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方法及护理要点.方法:将营养物质用一次性肠内给营养器在定时、定速、定温的条件下经鼻饲管送至胃肠内.结果:20例患者在住院期间应用肠内营养液未发生严重的营养不良、腹胀、腹泻的情况.结论:肠内营养具有并发症少,风险低,操作简便,改善营养摄取,明显降得危重患者的死亡率和感染率,减少住院费用.
作者:张宗英 刊期: 2013年第08期
镇、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国家传染病防治工作中的基础单位,必须对居民实行健康教育,计划免疫等工作,对于突发疫情,及时报告防治扩散蔓延是前沿任务,同时承担着传染病报告统计的工作.本文主要阐述了做好基层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几个措施.
作者:刘香花 刊期: 2013年第08期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民的平均寿命也在不断增长.老龄化趋势不可阻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消化系疾病的发生、发展,老年消化疾病就成为摆在内科医生们面前的一个难题.本文就老年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症状、原因、诊断办法进行初步的探讨.
作者:谢丹 刊期: 2013年第08期
近年来,我们应用加减龙胆泻肝肠及蜈黄擦剂治愈带状疱疹43例,取得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1一般情况43例患者,男35例,女8例,年龄18~55岁,其中经西药治疗1~8天无效者16例,后改用本疗法治愈.
作者:刘三喜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了解已婚妇女的身体健康情况,做到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方法:对在本院院进行妇科体检的2799例已婚妇女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常规妇科检查、妇科B超及乳腺B超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妇科疾病前3位为慢性宫颈炎、阴道炎和乳腺增生.其中,31~45岁组受检者慢性官颈炎及阴道炎发病率高于其他年龄段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检出38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I~Ⅲ.绝经后各项疾病检出率均明显下降.结论:已婚妇女患病情况不容忽视,应努力提高已婚妇女进行体检及自检的自我保健及预防意识,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作者:王璇;李娟 刊期: 2013年第08期
参麦注射液具有抗心律失常,改善、心、脑、肝等重要脏器的血供及微循环,并具有保护修复心肌细胞的作用,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由于参麦注射液属纯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相对较小,过敏反应发生率较低,所以容易被忽视,用药过程中一旦发生过敏反应,抢救不及时将会危及患者生命.
作者:廖小会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翼状胬肉是一种常见的眼表疾病,轻者影响美容,引起眼部刺激症状,较大的胬肉因引起屈光异常或遮盖瞳孔而导致视力下降,严重的复发性翼状胬肉可引起睑球粘连,结膜穹隆部变窄,眼球运动受限等并发症,我科于60眼中在切除翼状胬肉后用带结膜的角膜缘移植片来防止翼状胬肉的复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涛;贺秀英;桓莹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2012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人.实验组给予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40例患者治愈24例(60%),有效14例(35%),总有效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治愈8例(20%),有效16例(40%),总有效率60%.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实验组复发率为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复发率44.4%(P<0.05).结论:手术切除治疗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治愈率高,复发率低,疗效确切的特点,是治疗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有效途径.
作者:林丽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对妇科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方法:选用本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共接收的妇科实施腹腔镜患者228例,排除其他重大脏器疾病及基础性疾病患者,对她们在围手术期所采取的护理措施进行探讨.结果:实施腹腔镜手术的228例患者,通过对围手术期的综合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护理效果.结论:对妇科腹腔镜患者围手术期的科学、规范护理后,让手术成功率得到很大的提高,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为患者提供了更优质的护理服务,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雷志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究常见的药房调剂差错原因及应对策略.方法:对我院门诊药房调剂工作常见调剂差错进行分析,同时提出合理的可行性应对策略.结果:药房常见调剂差错原因主要有药剂人员责任心缺乏、药剂人员专业知识不足、调剂相关制度不健全等.结论:为了防范及减少药房调剂差错,除了要强化药剂人员责任意识之外,还应提高药剂人员专业知识与素养,同时还应健全相关的调剂制度等.
作者:戴沈燕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专人指导的功能锻炼对骨科术后患者康复效果.方法:42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为研究对像,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实验组21例,两组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程、麻醉方式等方面进行观察.对照组由责任护士给予常规功能锻炼.实验组由专科护士为患者做功能锻炼.结果:实验组21例患者住院期间对功能锻炼掌握有明显提高,锻炼效果更加优秀.
作者:李余菊;陈清梅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医院卫生统计数据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处理对策.方法:统计出现质量问题的卫生统计数据,分析其具体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结果:医院卫生统计数据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三种,分别为:统计数据填写缺乏规范性和统一性;统计人员素质整体水平不高,培训管理制度不完善;对卫生统计工作的价值的认识不足.其中,对卫生统计工作的价值的认识不足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占据了有质量问题数据的57.67%.结论:应当认真分析各种可能影响医院卫生统计数据质量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尤其需要加强卫生统计工作价值的宣传教育.
作者:王晓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究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差错的原因及防范对策,以保障医院临床用药的安全.方法:针对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相关工作环节展开调查,对可能出现差错的部分进行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防范策略.结果:通过对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可能出现差错的工作环节进行分析并加强防范后,该中心在出门与未出门差错发生率上都有显著性降低.结论:通过差错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策略,除了可以有效降低错误率,还能保障临床的用药安全与有效.
作者:邢美丽 刊期: 2013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