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就业的特点及对策

毛宁

关键词:中医药大学生, 就业特点, 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学生就业工作进入新阶段.对于中医院校而言,面临着新问题、凸显着新特点.2005年全国本科毕业生高达338万人,较去年增加了58万人,增幅达20.71%.受中医药专业的限制和就业特点的制约,2005年中医药院校就业工作形势更加严峻.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医药院校不仅担负着弘扬国粹的历史使命,同时要用改革创新的思路,努力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辨治尿失禁36例

    尿失禁是指任何增加膀胱内压或降低尿道压,而导致尿道外口不自主地溢出尿液的一种疾病.液体流动的规律是从高压处流向低压处.排尿期膀胱压大于尿道压,尿液得以排出.同理,若储尿期出现膀胱压大于尿道压的现象,则发生尿失禁,各种尿失禁都具有这一基本特征.它既可作为一个独立症状,又可是许多不同疾病中的一个症状,为临床常见病,发生率较高,尤其是女性、儿童和老年人.国外资料表明,女性30~59岁发病率为25%,60岁以上发病率为38%.1998年我国北京和重庆两地的抽样调查显示其发病率接近30%.此病属中医学小便失禁的范围.约有半数的病人由于对疾病认识不足,羞于启齿,求治意识不强,或者因误诊误治而不能得到正确有效的治疗.笔者通过中医辨证施治方法,配合功能锻炼,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雷;王艳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社区高血压病人的干预调查与健康教育

    为探索高血压病人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本组以602例社区高血压病人为干预对象,主要采取指导长期合理应用降压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所致的自行停药,展开面对面经常性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使干预对象关心重视高血压危险因素和自我保健意识不断增强,坚持定期测血压,规律性服药的依从性意识增强.

    作者:石晓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针刺合按摩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50例

    近几年来,笔者采用针刺、电针、按摩、中药内服相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5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焱;回世洋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千金要方》养性成就说略

    <千金要方>继承和发展了<内经>摄生养生的观点,并依据实践经验,提出调性养生、运动养生、行不妄失、起居有常、治未病之病等一系列养生原则和措施,迄今仍有其指导和实践价值.

    作者:崔云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乌梅丸异病同治举隅

    乌梅丸源于医圣仲景的<伤寒论>,主治蛔厥证及下利.笔者近年将乌梅丸为汤剂,辨证运用该方治疗各种杂病,均获良效,现举例于下.

    作者:熊竹林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健中解毒化瘀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40例

    目的:观察健中解毒化瘀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癌前病变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自拟中药方健中解毒化瘀汤治疗40例CAG癌前病变患者,疗程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萎缩、肠上皮化生(IM)、不典型增生(ATP)的变化.结果:临床总有效率为90%,对IM、ATP的有效率均为87.5%.结论:健中解毒化瘀汤对CAG癌前病变有明显的治疗和逆转作用.

    作者:王虹;梁伯学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舌诊在术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将舌诊应用于临床护理中,通过分析消化道手术后病人的舌象变化,指导临床,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在一般护理常规的基础上,进行察舌辨证,辨舌施护.结果:消化道手术后病人的舌象分别在术后1~2天、3~7天、7~10天有明显的变化特点.结论:舌诊应用于术后的康复护理中,有助于明确观察重点,及早发现异常,正确判定顺逆,对临床护理起着重要的指南作用.

    作者:王晓雯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马铃薯片外敷治疗急性乳腺炎

    急性乳腺炎常在哺乳期因乳汁瘀积而引起发热、乳房肿块、疼痛等.不仅增加母亲痛苦,而且影响母乳喂养.用马铃薯片外敷治疗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永辉;张敏丽;张树芬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推拿配合刺络拔罐治疗胫骨疲劳性骨膜炎33例

    目的:观察推拿配合刺络拔罐治疗胫骨疲劳性骨膜炎的疗效.方法:运用推拿配合刺络拔罐治疗,用长海痛尺评估法进行疼痛评估.结果:连续治疗2个疗程(20天,每天1次)后,患者疼痛显著减轻.结论:推拿配合刺络拔罐治疗胫骨疲劳性骨膜炎有显著疗效.

    作者:王傅;陈丽珍;赵刚;辛玉凤;刘涛;蒋剑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祛风止嗽散治疗喉源性咳嗽100例

    目的:观察除风止痒、润肺止咳、下气化痰类中药配伍治疗喉源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自拟祛风止嗽散(麻黄、荆芥、防风、杏仁、半夏、五味子、沙参、生地、前胡、生甘草等)治疗喉源性咳嗽100例,并设对照组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此方有除风止痒、化痰止咳的疗效.

    作者:姚黎;姚卫东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60例

    支气管哮喘,由于有反复发作之特点而成为顽固之疾,其治疗单靠中医或西医疗效均欠满意.自2004年1月-2004年12月,笔者以自拟益气固本汤配合西药治疗中、重度支气管哮喘,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霞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肾炎临床观察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器官、多系统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狼疮肾炎(LN)是SLE常见的肾损害,目前感染、肾功衰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为主要死因,除了肾功能衰竭与疾病活动相关外,其他皆与免疫抑制剂特别是糖皮质激素的大剂量、长期应用有密切关系[1].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肾炎取得很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魏艳秋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温胆汤临床应用举隅

    温胆汤,原于<千金方>,为祛痰剂.具有清胆和胃,除痰止呕作用.笔者在多年临床工作中,应用温胆汤治疗慢性胃炎、脑动脉硬化症、美尼尔氏病、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英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金实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

    金实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邪实正虚,当治分缓急,依次进退,选药轻灵活泼,运用萎胃汤化裁治疗胃虚瘀热证收到良效.并参考胃镜与病理检查结果择药.

    作者:徐文静;金实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养阴清肺汤加减治疗喉痹63例

    喉痹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咽炎,是咽黏膜发生炎症的一种常见疾病,因其表现咽痛、咽部干燥灼热、咳嗽、夜间尤甚,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睡眠.病毒与细菌感染均可引起本病,受凉、受热、烟酒过度以及各种物理和化学等刺激都可成为本病发病的诱因.养阴清肺汤来源于<重楼玉钥>,用以治疗素体阴虚蕴热,复感燥气疫毒时邪所致的白喉主方,其配伍特点为标本兼顾,养肺肾之阴以扶其正,疏散利咽以祛其邪.

    作者:吴红卫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老中医吕中应用中成药临床经验

    中成药是我国医药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正确运用则会收到很好的疗效.中成药的临床应用相当普及,然而,因其广泛的使用也往往难免有滥用的弊端,甚而贻误病人的现象亦屡见不鲜.吕中老师幼承家学,从医50余年,学验俱丰,临床上善于运用中成药,笔者侍诊左右10余年,兹将吕老运用中成药的经验介绍如下,冀与同道共同受益.

    作者:艾素玲;荣显会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血府逐瘀汤治验举隅

    血府逐瘀汤出于王清任<医林改错>,药用:桃仁四钱,红花二钱,当归三钱,川芎一钱半,生地三钱,赤芍二钱,枳壳二钱,柴胡一钱,桔梗一钱半,甘草二钱,牛膝三钱.方中桃仁、红花、川芎、赤芍活血化瘀,配合当归、生地养血活血,使瘀血去而又不伤血;柴胡、枳壳疏肝理气,使气行则血行;牛膝破瘀通经,引瘀血下行;桔梗入肺经,载药上行,使药力发挥于胸(血府);甘草解毒通百脉以调和诸药.此方乃四逆散、桃红四物汤加味组成,主要功能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以血府逐瘀汤治疗各种疑难杂病,常获明显疗效,兹举验案数例,就正于同首.

    作者:吴松柏;刘德泉;艾素玲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颅脑部神经纤维瘤病的CT评价

    报道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神经纤维瘤病的影像表现.CT表现为:①颅内肿瘤,4例为双侧听神经瘤,脑膜瘤2例,视神经胶质瘤1例,单侧听神经瘤1例.②颅骨改变,表现为颅盖骨缺损,颅板变薄,内听道、蝶鞍、眼眶、视神经孔扩大及骨质缺损.

    作者:何柳;庞大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抗敏灵颗粒剂对心血管系统药理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了解抗敏灵颗粒剂的新功能,新用途,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家兔血压等实验.结果:该方能显著增加离体兔心冠脉流量,可使麻醉家兔血压升高,作用温和持久.为临床治疗冠心病、低血压及某些休克患者,提供了一定的药理学基础.

    作者:李淑玲;李云兴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王永炎、陈可冀院士题词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