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讨高血压患者非药物治疗的护理方法

魏秀宇

关键词:高血压, 非药物治疗, 护理方法
摘要:高血压患者除了入院进行药物治疗外,非药物治疗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在入院治疗过程中可以通过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指导等多种非药物护理方法,使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有效的维持在正常范围内.本文就高血压患者非药物治疗的护理方法做出了详细的探讨和分析.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一例颈椎骨折伴脱位前后路联合减压植骨内固定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颈椎骨折伴脱位在临床常见,多由车祸、高处坠落等意外事故引起,属不稳定型骨折,常合并颈髓损伤.如不及早解除神经压迫,建立颈椎稳定性,就可能伤及颈部脊髓,导致高位瘫痪,甚至危及生命[1].常用手术方法为颈椎前后路联合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手术难度高、风险大,因此围手术期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张杨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谈谈ICU重症患者的心理护理

    目的:促进ICU重症患者心理健康.方法:全面合理的整体化护理,尤其是病情较重的患者须进一步加强心理疏导干预.结论:ICU重症患者需要隔离监护治疗,封闭的环境,陌生的监护仪、治疗仪,容易让病人产生心理障碍,治疗过程中尤其需要心理护理的配合,而且面对不同的病情,在治疗的不同阶段,心理护理的方式及内容应有所不同.

    作者:付丽彬;王学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普济消毒饮合青霉素钠盐针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疗效观察

    急性化脓性扁桃腺炎为腭扁桃体的急性非特异性炎症,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咽粘膜和淋巴组织炎症,是一种很常见的咽部疾病.多发于儿童及青年,在春秋两季气温变化时易发病.临床表现:1.全身症状:起病急,可有畏寒、高热、头痛、食欲下降、乏力、全身不适、便秘等;小儿可因高热而引起抽搐、呕吐及昏睡.

    作者:王嘉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埃索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老年反流性食管炎37例疗效分析

    目的:讨论埃索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老年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病患共3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给予埃索美拉唑20mg口服,每日晚餐后2小时顿服,多潘立酮10mg口服,每日2次;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奥美拉唑20mg口服,每日2次.疗程8周,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对比及临床症状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在胃镜检测结果和反酸、烧心、胸痛等主要RE(反流性食管炎)症状结果上差异明显,治疗组胃镜检测总有效率为97.3%,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1.9%,对照组胃镜检测总有效率为78.4%,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67.6%,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埃索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老年反流性食管炎临床治疗效果优越,值得推荐使用.

    作者:周波;马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乡镇卫生院创伤急救

    目的:探讨分析乡镇卫生院作为基层卫生机构在外科系统创伤急救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进一步提高基层创伤急救效率提供参考,并对将来建立适合与基层乡镇卫生院的急救体制提供线索.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间以急诊方式收治的各种类型创伤患者215例的救治记录做研究,统计创伤类型、主要的急救措施以及预后.结果:本组215例患者中交通事故伤多,共计88例,占40.93%,施工意外伤70,占32.56%,其他类型伤,占26.51%;从受伤部位来看,排名前三位的是四肢骨盆伤,共66例,占30.69%,胸部伤46例,占22.73%;颅脑外伤,22例,占10.23%;从预后来看,总共死亡19例,占8.73%,经过抢救后转诊至上级医院者110例,占51.16%,在本院治愈者80例,占37.21%,其余患者多为经过救治后家属选择自动出院,共计7例,占3.26%.结论:一方面,基层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相对缺乏、落后,因此在急救中可选择的急救治疗措施也较少,对创伤急救的预后造成一定影响;另外一方面,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紧缺,面对的外科创伤类型复杂多变,专业基础知识不够扎实,有时甚至需要面对批量伤员,在急救的组织实施上需要进一步加强培训;再者,乡镇卫生院急救体制仍然不够完善,院前现场急救覆盖范围狭窄,相当一部份患者由家属送至卫生院院,从而错过佳急救时机.

    作者:韩绍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析不同管理方法在医院药学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不同管理方法在医院药学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为加强医院药学管理质量,引入了不同的管理方法,通过实践体会探讨医院药学管理情况,构建风险预警平台,建立风险防范机制,规范用药管理,提高用药安全性.结果:通过不同管理方法的应用,不仅使得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都得到提升,而且为医院员工提供了积极参与科室管理的机会,激发了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热情,使得用药差错率大大降低.结论:不同管理方法在医院药学管理中的应用,可以促进医院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优化医院药学管理服务水平,大限度地控制了风险发生率.

    作者:王树见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护理干预对预防骨折后关节僵硬的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预防骨折后关节僵硬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近3年收治的骨折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所有患者均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系统性护理干预.随访6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关节僵硬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关节僵硬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骨折后关节僵硬,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骨折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耳穴埋豆对妇科腹腔镜术前病人焦虑情绪的影响

    目的:观察耳穴埋豆对妇科腹腔镜术前病人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将60例欲行腹腔镜手术的病人按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在术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由责任护士按医院例行方式与病人接触完成术前入院宣传,术前健康指导等护理作业.治疗组在执行上述常规护理的同时,另用王不留行籽敷贴耳穴,与入院后由护士向病人讲解耳穴敷贴的目的和方法,征得病人同意后进行护理操作.结果:干预组患者在耳穴贴敷后术前一小时的焦虑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前一小时的得分.结论:耳穴敷贴可明显减轻妇科腹腔镜患者术前焦虑程度,有助于缓解其痛苦,促进其术后康复.

    作者:陈娜;郑燕琴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总结分析现阶段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生心衰的主要措施,为提高特殊病理生理条件下的心衰治疗疗效提供方法,供临床参考使用.方法:以我院呼吸内科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间收住院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研究方法总结这些患者治疗方案中主要使用的治疗设备和治疗用药,并客观评价患者接受治疗后效果,由此总结分析较为常用的治疗方法和药物.结果:本次所研究的60例患中有明确诱发心衰诱因者47例,主要为肺部感染和不同类型心律失常,临床特点以持续性喘息、端坐呼吸、咳嗽、咯泡沫痰或粉红色泡沫痰及其双下肢不同程度浮肿为主;治疗措施中主要包括氧疗、利尿剂、抗身素、双水平正压通气呼吸机及其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经治疗后57例患者顺利出院,治疗有效率为95%,3例患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总体而言,在综合治疗措施干预下,治疗效果满意,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可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主要的治疗原则是保证一定的氧气供给量以提高氧饱和度,同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缓解心脏前后负荷,在此基础上对存在的感染、心率失常等给予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率,临床可酌情参考使用.

    作者:李春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良好的护理在肿瘤患者治疗中的重要性

    目的:总结肿瘤患者治疗的护理经验,减少病人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方法:对肿瘤病人进行心理护理、饮食指导,注意观察并发症的发生,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结果:肿瘤病人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经治疗护理后均顺利出院.结论:及时有效的护理是保证肿瘤患者治疗顺利完成的关键.

    作者:田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骨科手术应用瑞芬太尼与常规麻醉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在骨科手术中应用瑞芬太尼与常规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9月至2012年6月就诊我院进行骨科手术的患者1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前采用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前吸入异氟醚为主的常规静吸复合麻醉(每分钟泵入剂量为0.2μg/kg)进行麻醉,观察两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总有效率94.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0.0%);观察组患者手术中及手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麻醉后的苏醒时间(4.7±2.1)min明显早于对照组患者(11.0±1.7)min.结论:应用瑞芬太尼对接受手术治疗的骨科患者进行麻醉的临床效果明显,麻醉后苏醒时间缩短,麻醉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临床优势显著,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肖南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标本不合格率季度统计

    目的:为提高实验室分析前质量,需要制定一系列质量控制措施,并定期监测这些措施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方法:通过每季度统计标本不合格率,监测分析前质量控制措施的有效性.结果:2012年第一、二、三季度标本不合格率呈递减趋势,所占比例同样呈递减趋势.结论:通过贯彻落实分析前质量控制措施,有效地降低了标本不合格率,从而提高了分析前质量.

    作者:李娜;高文波;周玉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心梗合并心衰的病人推行循证护理模式的效果探究

    目的:对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的病人推行循证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2年2月来我院心内科诊治的127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统计学原理随机为循证护理A组和传统护理B组,观察护理效果.结果:相对于传统护理方案的B组,给予循证护理的A组患者的预后临床效果明显,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方法以其更加科学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提高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存活率,改善医患关系,提高医院竞争力.

    作者:邱小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母婴床旁护理的实践体会

    婴儿床旁护理是指在围产期母婴同室保健范畴内,持续地促进妇女儿童保健教育及实施,在独一无二的分娩过程中,提供母亲、婴儿和整个家庭个性化的临床支持和服务,尊重产妇及其整个家庭的参与知情对围产保健的促进作用,从而提高医院(或科室)的服务满意度,促进良好融洽医患关系建立现代产科高质量护理服务新模式.[1]我科在2012年派人在镇江妇幼保健院学习实践母婴床旁护理后,在科室内顺利开展了这项新技术,得到了广大产妇的好评,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作者:倪芬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护理

    分析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诱因及其临床症状,通过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护理过程中笔者认识到,在护理时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及生命体征,记录患者的各项数据,严格按照医嘱进行补液和使用胰岛素治疗,纠正患者水和电解质酸碱的平衡,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感染,注重心理护理,严格按照个体化饮食方式指导患者饮食,对患者出院后的注意事项详细介绍,对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减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复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何罗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重症监护室护士的职业危险与防护

    重症监护室 (ICU) 是一个集中救治危重病人的全封闭、全方位、高质量的精细护理场所、在护理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接触病人的体液、化学消毒剂和浓度较高的有毒气体、噪声、放射线等多种有害因子,使得ICU护士成为高危群体.为了让护士对医疗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自我防护意识,预防疾病的传播及减少对自身的危害,为了保护护理人力资源,因此,ICU护士的职业防护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作为从事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多年的护士,现将重症监护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害及防护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张艳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不同内固定方式在治疗胫骨骨折中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方法在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8例胫骨骨折患者,随机将其分为3组,分别采用了加压钢板内固定、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和旋入式自锁髓内钉内固定三种治疗方法对3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并详细记录三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结果:经过一系列治疗及分析后,可明显看出应用交锁钉与自锁钉治疗胫骨骨折的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应有钢板内固定方法的患者.结论:为了有效提高根据胫骨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应当完全考虑患者胫骨骨折特点,治疗选择佳的入路方式进行治疗以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项良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析呼吸科疾病氧气雾化吸入的治疗及护理体会

    目的:研究分析对呼吸科疾病氧气雾化吸入的临床护理措施和效果,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2年6月期间,我院呼吸科收治的66例行氧气雾化吸入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治疗期间采用的不同临床护理方案,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方式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采用氧气雾化吸入治疗的患者加强临床治疗期间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改善其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重视和推广.

    作者:杜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老年前臂骨折夹板外固定后肿痛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分析老年前臂骨折夹板外固定后肿痛临床护理效果,为以后的临床护理提供有借鉴意义的地方.方法:选取我院从2011年11月至2013年3月间收治的50例前臂骨折夹板外固定后肿痛的老年患者,按照1:1的比例将其划分为观察组(A组)与对照组(B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整体护理模式,针对患者的疼痛症状,采取切实可行的护理模式,并且观察这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我院护士的精心护理下,这两组患者的疼痛有所减轻.发现降低肿痛有效率比较上,观察组为98%,对照组为84%,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护理满意度比较上,观察组为96%,对照组为74%,观察组明显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前臂骨折夹板外固定后肿痛患者采取整体护理模式,可以有针对性地对肿痛部位进行护理,取得较为显著地护理效果,有助于老年患者的身体恢复.

    作者:张文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人性化护理在急诊科的应用与实践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急诊室的应用,为急诊护理探寻更为合适的护理模式;方法:通过回顾2012年4月到2013年5月到我院急诊部就诊的521名患者,按照自愿原则和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共260名患者,采用普通护理模式,实验组共261名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护理结束后对患者满意程度进行调查;结果: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急诊科患者满意程度,有助于提高服务质量,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作者:傅月环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