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灵飞
母乳是婴儿理想的天然食品.因为它含有其他乳品所没有的丰富的抗感染物质,如SIgA,因此能保护婴儿少患疾病:母乳喂养能给一种亲密性,并使之从孕期状态向非孕期状态成功的过渡,伴随吸吮而产生的催产素,能促进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母亲体内的蛋白质,铁和其他所需的营养物质,能通锅铲后闭经得以贮存,有利于产后的康复,亦有利于推迟受孕,此外,母乳喂养还可以降低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发病率.笔者所在医院自创建爱婴医院以来,积极地向每个产妇进行母乳喂养知识宣教及指导,使母乳喂养的成功率提高到80%以上.
作者:欧艳霞;汤永娟;吴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PUS-2018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是利用光电比色法,配合体外诊断生化试剂进行检验的仪器,仪器工作时先检测标准液及待测样本液的吸光度,然后经过分析计算,测定出样本中待测物质的含量状态.本仪器由恒温吸收池装置、光电检测系统、微电脑控制系统以及打印机组成.主要应用于血液标本的生化检测.仪器采用中文操作系统,开机时可自行检测系统有无故障,并在液晶显示屏上提示用户,进行及时处理.每次检测结果可自动保存,多能储存200个检测结果.
作者:蔡伟;郭继英;李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化疗是血液肿瘤病人的首选治疗方法,但治疗中产生的恶心呕吐副作用常可引起脱水、代谢紊乱等不良后果,严重者会影响化疗的正常进行.因此,为减轻病人化疗所致的胃肠道反应,我围绕化疗前后采取积极的预防,通过化疗前期做好护理评估,了解化疗经历,熟悉化疗方案,掌握心理状态,适当饮食指导及化疗期间给予创造良好环境,掌握用药时间,正确使用止吐药,进少量清淡饮食,严密观察副作用等实施具体护理措施,取得良好临床疗效.
作者:华珺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药物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效果以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自2012年3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03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其中A组25例选择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B组25例选择舒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C组27例选择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D组26例选择异氟醚全凭吸入麻醉,麻醉前诱导选择静脉注射丙泊酚、依托咪酯、咪达唑仑.比较四组患者的术后生命体征、麻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的差异.结果:四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麻醉后生命体征仅有呼吸频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具有起效快、镇痛作用强、麻醉后生命体征的影响较小,麻醉副作用较小,术后恢复快的优势.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的临床应用价值胜于其他麻醉药物.
作者:王平志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对心理学知识在预防和诊治精神性疾病方面产生的效果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选择100例于2010年3月至2012年11月间在我院进行精神性疾病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观察和研究,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预防和诊治,观察和分析防治效果.结果:经过治疗,35例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治愈,占全部患者的35%,53例患者病情明显减轻,占53%,12例患者病情好转迹象不明显,占12%,治疗总有效率为88%,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心理学知识预防和诊治精神性疾病能够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被推广和应用到临床治疗中去.
作者:蔡俊男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白虎加桂枝汤加减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0例运用白虎加桂枝汤加减治疗;对照组70例,口服秋水仙碱、英太青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率84%,对照组痊愈率64%;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93%,两组痊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白虎加桂枝汤加减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确切,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韩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本文主要研究结直肠肿瘤术后并发肠梗阻的综合护理措施,探讨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2月至2013年年2月期间我院接收治疗的40例结直肠肿瘤术后并发肠梗阻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综合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0例,综合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措施,对照组则是单纯接收西医护理措施,对照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过对照护理,其中综合组患者20例术后并发肠梗阻患者痊愈17例,好转2例,无效1例;对照组20例患者术后并发肠梗阻患者经过护理痊愈10例,好转8例,无效2例,两组患者之间的护理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结直肠肿瘤术后并发肠梗阻一般发生在术后的1周左右,在临床上,具有典型肠梗阻的症状体征,主要是腹胀、肛门停止排气和排便,腹痛与呕吐较轻,通过中西医综合护理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何飞彩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家庭护理干预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给予家庭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和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观察护理干预前和干预后2周、4周、8周、12周时的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在干预后2周、4周、8周、12周时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结论:家庭护理干预能够更为有效的缓解抑郁情绪,在抑郁症患者中具有积极的应用价值.
作者:贾彬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总结分析现阶段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生心衰的主要措施,为提高特殊病理生理条件下的心衰治疗疗效提供方法,供临床参考使用.方法:以我院呼吸内科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间收住院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研究方法总结这些患者治疗方案中主要使用的治疗设备和治疗用药,并客观评价患者接受治疗后效果,由此总结分析较为常用的治疗方法和药物.结果:本次所研究的60例患中有明确诱发心衰诱因者47例,主要为肺部感染和不同类型心律失常,临床特点以持续性喘息、端坐呼吸、咳嗽、咯泡沫痰或粉红色泡沫痰及其双下肢不同程度浮肿为主;治疗措施中主要包括氧疗、利尿剂、抗身素、双水平正压通气呼吸机及其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经治疗后57例患者顺利出院,治疗有效率为95%,3例患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总体而言,在综合治疗措施干预下,治疗效果满意,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可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主要的治疗原则是保证一定的氧气供给量以提高氧饱和度,同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缓解心脏前后负荷,在此基础上对存在的感染、心率失常等给予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率,临床可酌情参考使用.
作者:李春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对内科老年人的心理特点以及护理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到2012年12月内科老年患者5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并对其心理特点以及护理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医护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50例患者的疾病均得到了一定的控制,其中有47例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感到满意,满意率为94%.结论:近年来,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以及护理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注意,医护人员应该依据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从而提升老年患者疾病治疗的效果.
作者:张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脑出血伴便秘患者的疗效.方法:将82例脑出血伴便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舒适护理组42例.对照组患者和舒适护理组患者给予基础护理,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便秘,舒适护理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干预措施给予全方位护理治疗.比较两组间的便秘疗效差异,与排便相关生理反应包括排便费力、大便硬结、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焦虑的发生率及再出血发生率.结果:舒适护理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舒适护理组排便相关生理反应包括排便费力、大便硬结、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焦虑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舒适护理组再出血发生率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出血伴便秘患者进行舒适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便秘症状,减轻便秘相关不良反应,预防再出血的发生.
作者:苏小红;肖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并分析社区用药及其他综合干预措施对原发性高血压治疗效果,为原发性高血压社区治疗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2012年1月~2013年1月的80例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个人具体情况,进行药物治疗及健康教育等社区干预,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治疗1个月,显效54例,有效10例,有效率为80.00%;治疗6个月,显效61例,有效17例,治疗有效率为97.50%;治疗1个月和治疗6个月有效率间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社区用药治疗降压效果明显,可有效控制患者血压,值得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推广.
作者:翁增强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中心动脉压与脉搏波传导速度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与治疗老年隐性高血压患者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78例老年隐性高血压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进行测量,并通过测量结果计算中心动脉压,记录中心动脉压与脉搏波传导速度,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老年健康人群中心动脉压与脉搏波传导速度低,其次为老年隐性高血压患者,而老年高血压患者高,三组患者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隐性高血压患者体内中心动脉压与脉搏波传导速度较正常健康人群显著上升,因此临床可应用上述指标判断患者病情及血管受损程度,及时制定正确的干预措施,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避免发生严重后果,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张艳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对中医手法整复治疗桡骨远端涉及关节面粉碎型骨折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从2011年5月到2013年5月进行手术复位的74位桡骨远端涉及关节面粉碎型骨折患者,将其设定为治疗组,并采取中医手法进行整复治疗.选取同期的74位桡骨远端涉及关节面粉碎型骨折患者,将其设定为对照组,采取手术切开复位的治疗方式.将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在治疗以后,治疗组患者在优良率方面能达到91.88%,对照组患者在优良率方面能达到72.97%,将两组患者的优良率进行对比,治疗组明显要比对照组高,P<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全部患者没有出现再次骨折、断裂或者是畸形愈合的情况.结论:对于桡骨远端涉及关节面粉碎型骨折患者,采用中医手法进行整复治疗,操作起来比较简单、固定的较为牢靠、不容易出现并发症、具有较高的愈合率、能在初期采取功能训练,比较适用于桡骨远端涉及关节面粉碎型骨折患者,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苟新源;应树华;王浩俭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在短冠牙的修复治疗中,高频电刀的临床应用情况以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在2007年01月~2013年0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短冠牙修复治疗的患者54例(78颗患牙),对他们采用高频电刀进行修复治疗,并对其临床修复和预后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过比较分析显示,经过6个月~5年的修复后随访,54例患者(78颗患牙)中,有52例患者的修复体的固位良好、边缘密合、咀嚼功能良好,没有出现松动、脱落、牙龈红肿等问题,有效率达到了96.29%.有1例患者在1年后其烤瓷冠引发牙龈炎,在重新进行制作、戴用后症状消失;有1例患者产生创伤牙合性疼痛,在重新进行制作、调整后已经痊愈.结论:在短冠牙的临床修复治疗过程中,采用高频电刀进行治疗,其固位性好、有效率高,不良反应低,因此,是一种理想、安全的短冠牙修复方法.
作者:刘云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布洛芬混合液直肠给药在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2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60例高热惊厥疾病患儿,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安痛定、安定肌肉注射治疗,治疗组给予布洛芬混合液灌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83.33%,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洛芬混合液灌肠治疗小儿高热惊厥,可有效改善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吴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12月-2012年11月以来收治的9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采用有效、及时的急救、护理措施.结果:采用病情评估、保持呼吸道通畅、恢复有效循环、心理护理、生命体征护理等措施,通过早期、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抢救成功率达到93.3%.结论:创伤性休克患者经过多方面的护理措施,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
作者:刘争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针对甲状腺肿瘤普外科手术治疗临床护理要点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结合我院2010年4月-2012年4月间所接受治疗的8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舒适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于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舒适度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在心里以及身体方面效果,要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P<0.0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身体、心里以及舒适度等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舒适护理可以很好的提高甲状腺肿瘤手术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舒适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韩亚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探讨关于小儿外感发热的护理.
作者:黄燕彬;谢英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针对护理纠纷出现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从而保证了护理安全.方法:医务人员通过以患者为中心,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增强法律意识、严格执行核心制度、加强护理管理、不断提高护理理论和技术、切实维护患者权利和保护患者隐私等方面做好工作.结论:减少或杜绝了纠纷的发生,预防了隐患,使患者满意家属放心,同时为患者及医院赢取更大的利益.
作者:吴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