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勇
门诊作为医院的窗口,其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本文从怎样做好门诊护理服务方面进行总结:思想上的转变,环境的改善,改进工作质量,从而提高医院的社会声誉,做到让患者和社会各界满意.
作者:曾慧兰;宋春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对于白内障超声术后囊袋收缩综合征患者实施前囊膜放射状切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16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晶体囊袋收缩严重并影响视力的患者施行前囊膜Nd:YAG激光或手术放射状切开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囊袋收缩情况及视力变化.结果:12例16眼囊袋收缩缓解,佳矫正视力均有提高,治疗前、后的视力改变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及时正确地对收缩的囊袋进行处理,可以避免严重的并发症并获得良好的视觉结果.
作者:李爽乐;颜宇;曾洪波;彭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川芎辛温香燥,走而不守,既能行散,上行可达巅顶;又入血分,下行可达血海.活血祛瘀作用广泛,适宜瘀血阻滞各种病症;祛风止痛,效用甚佳,可治头风头痛、风湿痹痛等症.昔人谓川芎为血中之气药,殆言其寓辛散、解郁、通达、止痛等功能.本文对川芎的传统应用以及现代药理作用进行了具体阐述.
作者:霍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评估术前心理辅导对接受择期剖腹产手术患者术前焦虑评分的影响以及手术后6小时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测得的疼痛评分之间的关系.方法:60例,麻醉分级(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 2级,接受择期剖腹产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入术前等待室后,先填写焦虑状态调查表.实验组的患者由一位麻醉护士进行心理辅导.对照组患者仅仅由家属陪同等待.30分钟后,请患者再次填写焦虑状态调查表.使用麻醉标准流程,行腰硬联合麻醉.术后6小时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测定伤口疼痛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第一次焦虑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次焦虑评分以及疼痛评分,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心理辅导不仅能减少患者的焦虑评分,还能减少术后6小时的疼痛评分.
作者:周寒梅;龙娟;姜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护理质量是医院整体服务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医院的生存和发展[1].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保健意识的提高,人们对护理质量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因此,提高护理质量,势在必行.下面我就谈谈我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病房以来的体会.
作者:刘丽梅;吴丹;陈洁 刊期: 2013年第10期
进入新世纪,我党提出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思想,而作为人才信息缩影的人事档案,在医院发展中的人才选拔和使用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人事档案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档案工作如何与时俱进,加快发展,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更好地为干部人事工作服务,是摆在医院人事部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作者:潘惠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的护理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通过60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术后临床观察和护理,总结并实施术后护理要点.结果:60例患者术后3~5 d拔除三腔导尿管,患者自排尿56例,术后出现1例术后出血,3例膀胱痉挛,均经过及时治疗痊愈出院.结论:认为重视术前、术后观察及护理和康复指导,对减少患者的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愈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汪佳希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2例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提出切实有效的护理措施:包括术前护理和术后护理两大部分.结果:全部患者经过多种方式护理后得以治愈,没有出现不良症状.结论: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前后采取多种措施进行护理,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林小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对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的病人推行循证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2年2月来我院心内科诊治的127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统计学原理随机为循证护理A组和传统护理B组,观察护理效果.结果:相对于传统护理方案的B组,给予循证护理的A组患者的预后临床效果明显,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方法以其更加科学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提高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存活率,改善医患关系,提高医院竞争力.
作者:邱小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我院自2012~2013年共行小儿眼科手术58例,在手术护理配合中,我们除了按常规小儿全麻护理外,还根据不同的眼科手术及不同麻醉方法进行认真细致的病情观察和精心护理,无1例患儿发生麻醉意外及并发症,现将护理配合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冯红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生大黄灌肠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护理方法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结合胃肠减压、抗炎,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方法,并给予生大黄煎水保留灌肠,观察治疗效果,总结控制条件及方法.结果:运用有效的护理方法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进行生大黄保留灌肠,临床效果满意.结论:运用生大黄保留灌肠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护理人员在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作者:卢星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CT影像诊断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基本特点和诊断方法,促进早期糖尿病患者诊断及时性和准确性的提高.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一般结核病患者20例和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分析一般结核病患者与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CT影像特点,探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CT影像基本特征以及诊断方法.结果:两组患者相比较,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CT影像在与一般结核患者CT影像特点的基础上具有其它特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CT影像中纤维增殖病灶阳性率以及肺部侵润性病灶阳性率与一般结核病患者CT影像诊断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是两类患者CT影像诊断中空洞形成肺部病灶以及肺部干酪样病变则具有显著差异,P<0.05,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CT影像诊断中空洞形成肺部病灶以及肺部干酪样病变明显多于一般结核病患者.结论:CT影像诊断对于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及早诊断以及治疗方案设计具有重要意义,要进一步明确把握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肺部CT影像基本特点,提高诊断准确率.
作者:刘家碧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现如今,糖尿病在临床当中是一种常见疾病,如果没有对其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那么将会导致其他合并症状的发生,严重的病人还会出现肾脏衰竭,并且造成尿毒症的产生,这对病人的的预后造成较大的不良影响,对病人的生存质量带来非常大的威胁,所以一定对糖尿病好预防控制工作.本文分析研究糖尿病对心脑血管带来的影响.
作者:许庆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胸腔镜治疗胸科疾病的手术配合要点,以供治疗此疾病给予参考.方法:我院于2010年11月至2013年7月一共为105位胸部疾病患者使用了胸腔镜手术法来进行治疗,对这些患者在进行胸腔镜手术时配合要点进行了回顾,其中主要又包括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配合等.另外还掌握和熟悉了胸腔镜技术的性能.结果:105名患者手术都很顺利,治疗效果也达到了要求,并且少有并发症,术中有11例进行了中转.结论:胸腔镜手术治疗法不但创伤小、切口小,而且术后疼痛轻,效果好,而且复发的风险也很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罗晓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规范管理对高血压防治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1年5月至2012年6月对盘龙区社区352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采取规范化管理方式,观察其干预效果.结果:相较干预前,高血压患者舒张压(DBP)及收缩压(SBP)均有明显下降,P<0.01;SBP水平下降12.6mmHg,DBP水平下降2.52mmHg;26例基线血压异常者SBP下降16.85mmHg,血压控制率由44.03%(155/352)升至67.04%(236/352),血压判断标准掌握率由干预前24.43%(86/358)升至64.77%(228/352),数据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社区高血压防治中采用规范化管理能够提高居民高血压知识控制水平,提高血压控制率,减少高血压疾病的发生.
作者:毛志鹏;罗楠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危机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环节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我院在2009年2月~2012年11月收治的280例病患,进行危机管理前的140例病患为对照组,将应用危机管理方法后的140例病患纳入到观察组,分析危机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情况.结果:对照组病患出现不良情况的为22例,抢救成功比率为九十个百分点,病历合格比率为九十三个百分点,病患对治疗的满意指数为九十一个百分点,观察组出现不良事件为2例,经抢救成功成功比率是9九十七个百分点,病历全部合格,病患的满意指数为九十八个百分点,两组之间对比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诊护理管理环节应用危机管理方法可以有效提升抢救的成功比率及病患的满意指数.
作者:王旭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下肢静脉曲张是指单纯涉及隐静脉和浅静脉伸长、迂曲呈曲张的状态;多发生于从事持久站立工作、体力活动强度高,或者久坐少动的人.多见于中老年患者.以大隐静脉曲张多见,单独的小隐静脉曲张比较少见;左下肢多见,但双下肢可先后发病.早期仅在长时间站立后患肢小腿感觉沉重、酸胀、乏力和疼痛.后期曲张静脉明显隆起,蜿蜒成团,可出现踝部轻度肿胀和足靴区皮肤营养不良,包括皮肤萎缩、脱屑、瘙痒、色素沉着、硬结、湿疹、溃疡、破溃出血,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影响很大.手术治疗是有效的方法之一.因此,制定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非常重要,可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现就我院近两年的下肢静脉曲张围手术期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张小卫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2012年在我院接受胆囊切除术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实验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拔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创伤面积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胆囊疾病的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梁厚广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脑卒中并发谵妄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52例患者,均分为两组,集束组与对照组各26例,分别行集束化护理与常规护理.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ADL评定无明显差异,出院后3个月,集束组患者ADL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集束化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在改善脑卒中并发谵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上有确切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慧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究手术室护理中的护理安全干预机制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间收治的推行手术室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后所开展的手术患者100例,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我院收治的未引进手术室护理安全干预机制的手术患者100例,设为对照组.通过两组护理效果的对比,就安全干预机制在手术室护理中的运用进行总结与评价.结果:观察组显著减少了医患纠纷,病患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手术室日常护理中完善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可大大提高护理的实效性,防范护理所引致的医疗事故.
作者:伍仲秀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