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金亮;邵英梅;李静;李朝旺;张传山;吕国栋;李亮;王俊华;温浩;林仁勇
目的 评价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在湖北省血吸虫病流行区的3年防治效果,为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防治提供经验. 方法 在湖北省4个疫情较重的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选择8个疫情较严重的流行村(试点村),开展改厕和建沼气池、安全用水、耕牛淘汰、兴林抑螺等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辅以常规卫生血防措施,对血吸虫病疫情变化及居民人均收入等进行分析. 结果 经过3年的综合防治,与试点工作前比较,试点村钉螺面积下降17.51%,活螺平均密度下降14.22%,阳性螺密度下降77.21%,钉螺感染率下降73.47%;平均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下降86.38%;家畜存栏头数下降,耕牛血吸虫感染率下降88.01%;人均收入较试点前增加40.78%.结论 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可有效控制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显著.
作者:朱红;黄希宝;蔡顺祥;涂祖武;陈艳艳;利国;夏菁;肖瑛;周晓蓉;曹慕民;高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奶粉中混合菌种的检测方法. 方法 用直接平板分离法和增菌培养法对奶粉中质控菌株进行增菌、分纯,依据细菌生长特性、菌落平板特征、涂片革兰染色镜检结果、生化试验和血清学鉴定结果综合判断. 结果 奶粉中质控菌株为混合菌种,分别是金黄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O157∶H7. 结论 做混合菌种样品检测时,平板直接分离法效果较好;BHI肉汤培养诱导鞭毛抗原的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栾玲;李桂荣;伍海燕;王彦青;田云龙;韩文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构建溶藻弧菌热休克蛋白70(HSP70)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方法 提取溶藻弧菌基因组DNA,PCR扩增HSP70基因片段,克隆至TA载体,通过PCR、酶切及测序鉴定后,将HSP70基因片段用限制性内切酶切下,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构建pcDNA3.1重组质粒,通过PCR、酶切及序列分析对HSP70基因pcDNA3.1重组质粒进行鉴定. 结果 扩增出1 914 bp的溶藻弧菌HSP70基因片段,并成功构建溶藻弧菌HSP70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结论 成功构建了溶藻弧菌HSP70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为HSP70基因疫苗研制奠定了基础.
作者:刘含亮;孙敏敏;王红卫;李庆雷;杨春贵;高红莉;万文菊;王纪亭 刊期: 2011年第12期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十堰市1995~2010年报告的乙脑病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1995~2010年累计报告乙脑909例,死亡31例,年均发病率为1.69/10万,死亡率为0.06/10万;乙脑病例以10岁以下儿童为主,集中于每年的7~8月.结果表明,十堰市乙脑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对较高,但总体呈下降趋势.预防乙脑用采取防蚊、灭蚊及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措施.
作者:刘光明;张骊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医学院校授课的主要手段,教学活动与大众传播具有多种相同的要素.为优化医学免疫学理论与实践教学,运用拉斯韦尔传播模式来设计教学活动,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经验,提高了课程教学效果.
作者:陈爽;李强;张铎;李瑶;李妍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菌毛(pili)是细菌表面的一种多亚基蛋白聚合物.在革兰阳性菌中,菌毛亚基蛋白通过分选锚定酶(sortase,Srt)介导的反应进行共价聚合并锚定到细胞壁上.菌毛参与细菌对宿主组织和细胞的黏附、侵袭和定植等重要生理活动.本文综述革兰阳性菌菌毛结构、分子装配及其功能方面研究进展.
作者:张先云;王长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克隆牛乳腺炎金黄葡萄球菌B(SEB)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 方法 根据Genlank公布的金黄葡萄球菌基因的全序列,利用生物学软件Primer5.0和Olig0 6.0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扩增临床分离菌株的SEB基因片段.结果 扩增的基因片序列长度为466 bp,与标准菌株(CMCC26074)的SEB基因片段序列相似性为100%,与GenBank公布的金黄葡萄球菌菌株(AB479118.1)SEB基因序列相似性为99.93%. 结论 成功克隆出牛乳腺炎金黄葡萄球菌SEB基因,为建立相应的PCR快速检测牛乳SEB基因方法奠定了基础.
作者:薛晓阳;布日额;吴金花;刘洋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是医学高等院校开展病原微生物实验的场所,常常需要用到具有致病性的活菌或血液制品.加强实验人员、带教老师及学生实验室安全意识等显得尤为重要.作者对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加强实验室教学的安全管理等工作进行了概述.
作者:李薇;刘成侠;张伟琴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肺纤维化是一类以弥漫性肺泡炎和肺泡结构紊乱并终以瘢痕组织取代正常肺组织为特征的疾病.其发生包括早期的肺泡炎阶段和后期的肺纤维化阶段.肺纤维化的发病机理至今尚未清楚.近年来研究发现,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其抑制剂(TIMPS)与肺纤维化关系密切.本文就MMP-9和TIMP-1与肺纤维化的关系讲行了综述.
作者:李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2010年河南省疟疾疫情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10年河南省疟疾病例的资料并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 结果 2010年河南省共报告疟疾896例,其中本地病例为790例(占88.17%),均为间日疟;输入性病例106例,其中间日疟25例(占2.79%),输入性恶性疟81例(占9.04%).男性病例579例,女性317例;病例中以青壮年农民为主.全年均有病例发生,以流行季节的5~10月(649例)为发病高峰. 结论 2010年河南省疟疾疫情明显下降,但是输入性疟疾呈上升趋势.
作者:刘颖;钱丹;邓艳;苏云普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检测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及记忆性T细胞在肝囊型包虫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细粒棘球蚴感染免疫逃避中的作用. 方法 具有包虫活性的肝包虫病患者42例,健康对照20例,取血,分离PBMC,流式细胞术检测PD-L1 (CD274+)、CD45RO+及CD4+ CD45RO+ CD274+细胞比例,并分析PD-L1与CD45 RO的相关性. 结果 肝囊型包虫病患者PBMC中PD-L1、CD45RO+及CD4+ CD45RO+ CD274+细胞比例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肝囊型包虫病患者的PD-L1与CD45RO呈显著正相关(P<0.05),健康对照组二者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 结论 在肝囊型包虫病患者的免疫反应中,PD-L1可能通过记忆性T淋巴细胞发挥促进包虫免疫逃避的作用.
作者:巫姜;李涛;张志;董瑞强;周洋;金一帮;林仁勇;温浩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构建细粒棘球幼(Eg)14-3-3与MKK2酵母双杂交系统,并对诱饵质粒进行自激活活性及毒性检测.方法 从Eg cDNA中扩增Eg14-3-3基因和EgMKK2编码序列,将其克隆人酵母双杂交载体pGADT7和pGBKT7中,经PCR、限制性酶切鉴定及序列测定正确后,PEG/LiAc法转化酵母菌株,检测融合蛋白对酵母菌生长的影响和自激活活性. 结果 扩增Eg14-3-3和EgMKK2基因编码区全长分别为749 bp和1 572 bp.构建的pGBKT7-Eg14-3-3及pGADT7-EgMKK2重组质粒转化到酵母细胞Y2 HGold中,检测表达蛋白对Y2HGold无毒性及自激活作用. 结论 Eg14-3-3基因和EgMKK2编码序列表达的蛋白对酵母菌Y2 HGold无毒性和自激活作用,为进一步运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与之相互作用的蛋白奠定了基础.
作者:范金亮;邵英梅;李静;李朝旺;张传山;吕国栋;李亮;王俊华;温浩;林仁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明安徽省北部疟疾流行区中华按蚊的溴氰菊酯抗性现状. 方法 选择涡阳县临湖镇、蒙城县坛城镇、太和县大新镇、利辛县纪五场乡,每乡镇各选取1个自然村,于2011年7~8月采用牛诱和猪诱法捕获饱血中华按蚊,采用WHO推荐的成蚊接触筒法进行按蚊敏感性测试. 结果 涡阳县临湖镇,蒙城县坛城镇、太和县大新镇、利辛县纪五场乡捕获的中华按蚊0.05%溴氰菊酯击倒率分别为2.73%、4.9%、4.72%和6.42%,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54%、7.78%、9.27%和11.18%,均为抗性群体. 结论 安徽省北部疟疾流行区中华按蚊已经对溴氰菊酯产生明显抗性.
作者:武松;刘茜;仰凤桃;陈道俊;岳星星;林玲;张直林;孙东旭;刘雷;刘莉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重组核酸疫苗pVAX-ORF5-2A-ORF6对断奶仔猪的免疫效果. 方法 分别以pVAX-ORF5-2A-ORF6+ QuilA、pVAX-ORF5-2A-ORF6、pVAX空质粒和PRRSV弱毒疫苗对断奶仔猪进行免疫接种,检测各免疫组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效价、细胞因子IL-2、IL-4、IL-6、IFN-γ的水平、T淋巴细胞增殖程度和CTL杀伤活性,评价其免疫效果. 结果 重组核酸疫苗pVAX-ORF5-2A-ORF6能够刺激猪体产生PRRSV特异性抗体,促进致敏T淋巴细胞增殖,诱导产生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杀伤活性;免疫仔猪血清IL-2和IFN-γ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入免疫佐剂Quil A的实验组IFN-γ水平显著高于未加佐剂的实验组(P<0.05). 结论 重组核酸疫苗pVAX-ORF5-2A-ORF6可诱导免疫仔猪产生特异性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有望成为抗PRRSV感染的新型候选疫苗.
作者:岳云强;鲁会军;刘燕瑜;任静强;刘振江;王金辉;郭欢欢;凡敏;金扩世;金宁一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掌握济宁市蜚蠊侵害现况及其抗药性、种群分布、季节消长和密度等情况. 方法 采用粘捕法捕捉蜚蠊,调查其种类及侵害程度;采用三角烧瓶药膜接触法检测蜚蠊抗药性. 结果 本次共回收有效粘蟑纸5400张,捕获蜚蠊715只,均为德国小蠊,其中成虫421只(占58.9%),若虫294只(占41.1%);蟑螂总密度为0.13只/张,侵害率为9.11%;蜚蠊密度以5~8月高.场所蜚蠊密度以宾馆高,侵害率医院高,其次是餐饮和宾馆,居民区低.济宁市德国小蠊对高效氯氰菊酯已产生高抗药性,对残杀威、溴氰菊酯和敌敌畏仍然敏感. 结论 济宁市宾馆、餐饮、医院为蜚蠊高侵害场所,并有向居民区快速扩散的趋势,必须加强对重点行业的管理,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控制蜚蠊扩散和蔓延.
作者:郝学安;梁玉民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基础医学实验室是医学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开放医学实验室是高校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方式既能培养学生实践思维创新,又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提高实验资源的使用率,为培养出社会新型医学人才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作者:侯娟;袁带秀;龚兴牡;米长忠;梁成青;吕江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实验课是《兽医寄生虫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占相当重要的地位,能够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对该课程实验设计、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实验教学总结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旨在提高《兽医寄生虫学》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作者:孟庆玲;乔军;陈创夫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弓形虫人体感染越来越多,刚地弓形虫感染诊断的快速和特异是发现和治疗此病的关键.本文对病原学、免疫学和核酸等弓形虫检测技术及其新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李冕;尹昆;闫歌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引起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有时会出现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后者导致患儿死亡或留有长期的神经后遗症.EV71感染已成为世界公共健康的新威胁,但是由于对发病机制的认识有限,阻碍了临床诊治工作的发展.本文仅对EV71感染的临床特征和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孙绪丁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医院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以及耐药现况. 方法 对本院2010年分离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和耐药性进行统计描述与分析. 结果 5795株分离细菌中革兰阴性菌3 371株,占58.2%;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率分别为59.1%和33.7%.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头孢替坦、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均小于10%;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洋葱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较低的分别为头孢他定(9.1%)、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3.8%)、左氧氟沙星(3.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3.8%).结论 碳青霉烯类药仍可作为治疗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首选药物,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可作为治疗非发酵菌感染的经验用药.
作者:兰海丽;卢兰芬;幕月晶;冯雪琴;孙各琴;吴秀娟;欧阳能良;张秀明 刊期: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