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工作中的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水平分析

乌云其木格

关键词:临床工作, 儿科病人, 呼吸系统疾病, 诊断治疗, 患儿, 治疗水平, 随机选取, 气管镜术, 局部麻醉, 静脉镇静, 积极应对, 承受能力, 耐受性, 并发症, 诊治, 经验, 电子, 措施, 安全
摘要:2010年1月-8月随机选取120例呼吸系统疾病的患儿进行电子支气管镜术,采用随机局部麻醉复合静脉镇静,极大的提高了我院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水平;由于儿科病人的特殊性导致患儿术中耐受性差,承受能力低,常出现一些并发症,我们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不但保证了诊治过程的安全顺利进行,而且明显减少了患儿的痛苦,在临床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经验,现结合工作谈几点体会.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低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高出血风险的房颤患者的临床研究

    目的:应用2010年ESC房颤新指南提出的新的评分系统CHA2DS2VASC卒中危险评分和HAS-BLED出血风险评分法,观察低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高出血风险房颤患者的抗栓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CHA2DS2VASC卒中危险积分≥1分且HAS-BLED出血风险积分≥3分的房颤患者90例,随机分为标准强度组、低强度组和对照组各30例.标准强度组和低强度组患者均给予华法林治疗,分别将INR控制在2.0-3.0之间和1.6-2.0之间,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口服治疗.结果:标准强度组和低强度组患者的栓塞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且低强度组及标准强度组患者的血栓栓塞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强度组患者的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低强度组患者(P<0.05).三组均无严重出血发生.结论:高出血风险的房颤患者采用低强度华法林治疗,能有效减少血栓事件的发生,同时不增加严重出血事件,使用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然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髁突囊内骨折常规术后加用颌垫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髁突囊内骨折常规术后加不加用颌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8月~2011年11月收治的髁突囊内骨折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研究组常规手术后加用颌垫,对照组常规手术后不加用颌垫,术后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张口训练,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面形及张口度基本恢复正常,对照组2例患者咬合关系恢复较差,2例髁突关节面变粗糙,1例变小,1例关节间隙变大,1例关节间隙变小,1例关节盘位置前移,2例双侧髁突活动度减弱,2例升支高度变低,而研究组均无以上情况出现.结论:常规外科手术治疗髁突囊内骨折后加用颌垫,其可以有效减轻咀嚼肌牵拉髁突,利于骨折恢复,可以减缓或者避免髁突的骨吸收,是治疗髁突囊内骨折常规术后行之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作者:贾佐钢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Colles骨折患者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的康复指导

    目的:探讨Col les 骨折患者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的全程健康教育及康复指导.方法:对124 例门诊非住院Colles 骨折患者在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时,于骨折恢复期各阶段进行了规范的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并用骨折愈合后腕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价功能恢复效果.结果:124 例Colles 骨折患者在治疗后12 周左右随访,患肢腕、手关节功能恢复:优81 例(65%),良36例(29%),可7 例(6%),差0 例; 总优良率94%.结论:将康复指导工作贯穿于Colles 骨折患者手法整复的全过程,能及早恢复患腕功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叶少宏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社区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疏导治疗

    目的:明确心理疏导治疗法治疗社区糖尿病的疗效,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心理治疗途径.方法:将所在社区的糖尿病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对照组1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即心理治疗.疗程3~5个月,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所选择的患者存在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结果对比的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上行心理治疗,很大程度的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减轻或者消除了患者的各种病态的心理障碍,且大大的改善了患者自我监测血糖等一些自我管理行为,减缓或预防了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及发展.结论:社区在使用常规药物治疗糖尿病的基础上行心理疗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疗效,是非常有必要的.

    作者:王慈君;朱捷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奥曲肽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目的:观察奥曲肽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对5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53例,每天使用奥曲肽持续静脉输入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另外3例应激性溃疡患者采用皮下注射给药,0.1 mg/次,1次/8h.结果:用药3~5 d后56例中显效14例(25.0%),有效32例(58%),总有效率为83%.结论: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在输血输液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的基础上加用奥曲肽治疗疗效显著,具有止血速度快、输血量减少、早期再出血发生率低的特点.

    作者:鲁娟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早期乳腺癌的保乳治疗探讨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实行保乳治疗措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65例早期乳腺癌患者分为两组:保乳组35例,行保留乳房的肿瘤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对照组30例,行乳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给予放疗、全身化疗和/或内分泌治疗.结果:保乳组3年生存率为91.4%,局部复发率为5.71%,远隔脏器转移率为11.4%;对照组3年生存率为93.3%,局部复发率为6.67%,远隔脏器转移率为10%,两组各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早期乳腺癌采用保乳治疗法可以达到与根治术相似的治疗效果,可作为首选方法.

    作者:罗志兰;冯晓冰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稳步倍加型血糖仪与Glamour2000临床自动分析仪检测血糖的比较

    目的:评估末梢法及静脉法血糖测定与氧化酶法测定结果的相关性,便于临床血糖检测.方法:60例中老年糖尿病人用稳步血糖仪末梢血微量法、静脉血微量法,Glamour 2000临床自动分析仪静脉血氧化酶法测定血糖浓度.结果:各测定法血糖浓度分别为:末梢血微量法9.53±3.25mmol/L,静脉血微量法9.34±3.32mmol/L,静脉血氧化酶法8.90±3.14 mmol/L,3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稳步倍加型血糖仪体积小,携带方便,测定血糖准确、快速、简单、需血量小、无痛苦,同时可存储150个有时间和日期的数据,非常适合于临床监测.

    作者:陈巧凤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益生菌在儿科的临床应用

    研究益生菌对于儿科的治疗有着实际意义,可以掌握益生菌的性质和作用机制.本文重点分析了益生菌运用于胃肠道系统和免疫系统的作用,从而让广大儿科医生能充分认识到益生菌制剂的相关性能,让此药在临床上的运用更加普遍,特别是在儿童胃肠道疾病的预防与处理上发挥应有的价值.

    作者:陈勇军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小儿感冒的诊断及其并发症的讨论

    小儿感冒系儿科发病率高的病症.笔者根据自己从医多年的经验,综合研究,总结小儿感冒与某些急性传染病及流感的鉴别诊断,并提出几例常见的并发症情况,以确保及时确诊及治疗小儿感冒,避免误诊失治情况发生.

    作者:张倩茹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浅谈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与合理使用

    近年来,随着中药注射剂的出现,为临床治疗疾病提供了更多的剂型选择.但由于中药注射剂原料成分比较复杂,以及中药材品种、产地、采收季节等不同而造成所含成分的差异、制备工艺和分析技术的不规范性和临床使用中缺少中药注射剂与西药注射剂配伍的知识和经验,配伍应用不合理等因素常会发生些不良反应,因此,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工作中就显得尤重要

    作者:柴有新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骨折病人的护理

    目的:总结骨折病人的护理.方法:通过对住院病人骨折的老年人在心理、饮食、护理观察、预防并发症、功能锻炼等等方面的护理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掌握骨折病人的护理,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掌握骨折病人的护理内容,及时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戴玲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健康教育路径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应用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的模式和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4月在我院生殖中心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进行宣教,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路径进行宣教.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满意度分别为85.5%和96.3%,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健康教育路径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进行宣教能使患者得到及时、规范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有利于整个治疗过程顺利完成,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张克玲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夯实基础护理在当前医疗中的重要意义

    为提高基础护理质量,提高住院病人舒适度,对基础护理进行检查控制.我院护理部经研究于2010年11月特成立基础护理质控小组.基础护理是观察病情的好途径,是护患沟通的桥梁,护理服务精神的直接体现.我院护理部在提升基础护理过程中,要求护士严格遵守工作流程,对于生活护理要充分尊重患者的风俗生活习惯,提供合情合理、恰如其分的人性化服务,满足患者多层次需求.在优质护理示范病房的建设中,质控小组成员积极带动科员加入优质护理示范病房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基础护理服务水平,并积极争创省级优质护理示范医院.自开展基础护理质控活动以来本院按照活动实施方案要求,层层落实,取得明显成效,现将本院做法总结如下:

    作者:梅丽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急性肺脓肿的病因及应对措施

    本文在简单介绍急性肺脓肿的基础上,对该病的临床表现进行了分析,对病因及发病机制进行了探讨,后对相关的护理应对措施做了讨论.

    作者:辜书琼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妇产科护理中的风险控制及人性化管理体会

    妇产科作为医院高风险的科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卫生事业也在不断完善,但我们必须清醒的意识到,妇产科风险无处不在.实施人性化管理,控制护理风险刻不容缓.

    作者:刘正玲;王金彩;唐丽;宋梅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肾脏病变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肾脏病变的关系,阐释尿微量白蛋白指标在2型糖尿病肾脏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20例糖尿病患者按照尿微量白蛋白测定分为对照组60例,尿微量白蛋白<30mg/24h;实验组60例,尿微量白蛋白在30~200mg/24h之间.两组患者分别测定血肌酐(Cr)、血清尿素(SU)和血清尿酸(UA).结果:对照组Cr、SU、UA数值升高不明显,而实验组Cr、SU、UA数值升高较明显,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2型糖尿病伴微量白蛋白尿患者肾脏病变发生率较高,尿微量白蛋白可以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肾脏损害的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

    作者:刘锦慧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康复新液联合泮托拉唑肠溶胶囊治疗80例老年消化性溃疡结果分析

    目的:研究口服康复新液与泮托拉唑肠溶胶囊联合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疗效.方法:按照完全随机原则将经胃镜检查明确诊断80例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划分为两组,其中康复新液联合泮托拉唑治疗组46例,给予口服康复新液每日3次每次10ml并联合使用泮托拉唑肠溶胶囊每日1次每次40mg;同时对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泮托拉唑胶囊每日1次每次40mg.在患者治疗期间,每隔7天随访一次,详细患者自述症状转变.一个用药疗程治疗结束后,使用胃镜评估患者消化性溃疡愈合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P<0.05).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在联合治疗组中愈合率与总有效率分别为69.5%和93.4%.而在单用泮托拉唑肠溶胶囊的对照组为41.1%和76.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在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康复新液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王继周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分析心理护理在白血病患儿治疗过程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白血病患儿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我院住院治疗的白血病患儿30例,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均给予白血病治疗的常规护理,护理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均给予个体化的心理护理.结果:护理组患儿的骨穿以及腰穿依从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并且对待不良反应的态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见表1).结论: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可以让患儿顺利的完全治疗,有效的提高患儿对治疗的依从性,有效的减少患儿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程杰;赵晋江;赵欣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内侧入路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内侧入路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实验以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所收治的40例右半结肠癌患者为实验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内侧入路行右半结肠切除术,回顾分析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以及术后康复情况.结果:经过治疗,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缓解,无死亡病例和术后并发症,且无一例患者转为开腹手术,治疗效果较为显著.讨论:本次临床实验结果表明,内侧入路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且术后康复速度快,住院时间短,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使用价值.

    作者:汪育林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流行性感冒疫苗用于儿童感冒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本文主要针对儿童接种流行性感冒疫苗对治疗儿童感冒的效果探究.方法:选取2~12岁的年龄段儿童400名,并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随机抽取200名儿童.其中不为对照组的儿童注射流行性感冒疫苗,对观察组的儿童注射疫苗后进行观察.主要对两组的儿童在12个月内的流行性感冒病发率以及接种疫苗后的幼儿身体的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儿童再注射流行性感冒疫苗后12个月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儿童流行性感冒发生率分别为29%与9%,对两组效果进行比较可以得出,他们的差异有着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对2~12岁的儿童接种流行性感冒疫苗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并且流行性感冒疫苗的安全性较高,应对社会公众进行普及宣传,及时为儿童接种疫苗.

    作者:王爽 刊期: 2012年第08期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