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一;高芸;王成林;赵崇智
目的:探讨血,尿,腹水Ⅲ型前胶原肽(PⅢP)联合检测在肝脏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同步测定6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患者血、尿、腹水中PⅢP含量变化,同时进行血清PⅢP含量与转氨酶、血清总胆红素含量、血清白蛋白的相关性测定。正常对照组中血41例,尿40例,均选自我院健康献血员;腹水31例选自我院肾内科肾源性腹水患者。结果:肝硬化患者血、尿、腹水中PⅢP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腹水中PⅢP含量明显高于血清及尿中PⅢP含量,P<0.001;以130 μg/L为临界值,计算其95%可信区间内其PⅢP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为腹水>血>尿;血清PⅢP含量与转氨酶、血清总胆红素含量呈正相关,与血清白蛋白呈负相关,差异显著,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无论血、尿、腹水中PⅢP检测均可获得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PⅢP含量测定对诊断肝纤维化有一定的价值,其血清含量变化在反映肝硬化、肝细胞坏死及肝功能损害程度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汪旭;刘东屏;傅宝玉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研究链霉素对豚鼠耳蜗外毛细胞底侧膜K+电流的影响,以进一步揭示氨基甙类抗生素耳毒性的离子机制。方法:全细胞膜片钳制技术。结果:记录到Ca2+敏感的外向K+电流[Ik(Ca)];分别观察了0.1,1,10,100,1 000 μmol/L链霉素对Ca2+敏感的外向K+电流的影响。在指令电位+80 mV时,链霉素的抑制率分别为0,(6.72±4.42)%,(15.54±5.43)%,(18.02±5.32)%,(30.86±11.21)%。结论:链霉素以浓度依赖方式抑制Ca2+敏感的外向K+电流,这可能是其急性耳毒性机制之一。
作者:崔桂英;汤浩;李煜兴;吴玉环;张合;章小芳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flt-1和KDR在骨肿瘤中的表达,探讨flt-1和KDR与骨肿瘤的生长、恶性程度及临床病理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染色和图像分析系统检测90例骨肿瘤中flt-1和KDR的表达。结果: 20例骨软骨瘤flt-1和KDR染色均为阴性。在骨巨细胞瘤及骨肉瘤中flt-1和KDR均有表达。flt-1和KDR不仅在血管内皮细胞中,在部分肿瘤细胞也呈阳性反应。骨肉瘤中flt-1和KDR的表达明显高于骨巨细胞瘤(P<0.05)。在骨巨细胞瘤中,随着分化程度的下降,受体的表达有逐渐递增的趋势。Ⅱ、Ⅲ级与Ⅰ级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Ⅱ级与Ⅲ级之间无差异(P>0.05)。相关分析显示flt-1和KDR的表达与骨巨细胞瘤的病理分级密切相关。结论:VEGF及其受体flt-1和KDR影响肿瘤细胞的生长及间质中新生血管形成,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血管的发生相互依赖。flt-1和KDR的表达与骨肿瘤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恶性程度越高,表达越增强。flt-1和KDR在骨肿瘤中的表达可能作为判断骨肿瘤恶性度的一项有价值的指标。
作者:赵宇;原银栋;王铁民 刊期: 2000年第06期
我们于1998年10月29日从1例新生儿脑脊液和血液中同时检出都柏林沙门氏菌,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患者,女,2个月,因发烧、精神不振、抽搐来我院儿科就诊。家属主诉:患儿入院半月前腹泻,稀水样便每日10余次,口服抗生素 4 d;持续10 d间歇性发烧,体温38℃左右,伴精神不振;静脉点滴磷霉素钠3 d,腹泻好转,热不退。入院3 d前高烧 39.3℃,抽搐 1次,持续约 10 min,脑电图有轻微改变。查体:体温 37.2℃、脉搏:15次/min、呼吸:17次 /min、神清、面色灰白。前囟处 2.0 cm×2.0 cm膨窿,张力较强,有波动感。白细胞计数 28.6×109/L:中性粒细胞 0.70;淋巴细胞 0.30。诊断为败血症及化脓性脑膜炎。入院当日午后4时腰穿抽脑脊液及血液细菌培养。
作者:吕华;孙继梅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肺间质纤维化时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一氧化氮水平与病变活动性的关系。方法:应用生化方法检测11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18例结节病患者及7例健康非吸烟者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浓度。结果:IPF组和结节病组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 NO水平分别为(12.67±2.43)μmol/L和(14.84±2.97)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69±3.52)μmol/L(P<0.05),分别与BALF中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淋巴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r=0.6806,P<0.05和r=0.8976,P<0.01)。两组患者血清NO水平低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与动脉血氧分压(PaO2)分别呈正相关(r=0.7013,P<0.05和r=0.7596,P<0.01)。结节病组BALF中NO水平14例与T4/ T8呈正相关(r=0.6931,P<0.01),10例与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呈正相关(r=0.7347,P<0.05)。结论:NO在肺间质纤维化的病理发生中起重要作用,BALF中NO的水平可反映疾病的活动性。
作者:刘凌志;黄立霞;李振华;于润江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研究p16蛋白与人脑星形细胞瘤发病和预后的关系。方法:用SP免疫组化法观察星形细胞瘤中p1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16蛋白在39例星形细胞瘤中表达的缺失率为71.8%,并且缺失率随星形细胞瘤恶性程度的增加而升高。术后各观察期内复发病例中的p16蛋白缺失率明显高于未复发病例(P<0.05)。结论:p16蛋白表达的缺失与星形细胞瘤的发生有较密切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示它的恶性程度及预后。
作者:李少一;高芸;王成林;赵崇智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CD45RA、CD45RO及CD43分子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26例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皮损CD45RA、CD45RO及CD43分子表达进行研究。结果:26例患者皮损真皮内均见到CD45RA、CD45RO及CD43阳性浸润细胞,阳性率分别为(5.8±1.8)%、(86.6±12.5)%及(93.4±14.5)%。22/26的患者角质形成细胞表达CD43(+~)。结论: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真皮内浸润细胞以记忆T细胞亚群为主,角质形成细胞和真皮浸润细胞可通过表达CD43分子,分别与真皮内炎性细胞和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上的ICAM-1结合,从而促进炎性细胞向表皮内浸润。
作者:林俊萍;张士发;王良明;梁再赋;岳辉;顾绍裘;陈洪铎 刊期: 2000年第06期
临床上胰腺肿物较常见,剖腹探查时鉴别其良恶性至关重要。我们总结术中胰腺针吸细胞学检查96例,与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对照,以探讨其对胰腺肿块良恶性的诊断价值。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男57例,女41例。年龄18~75岁。其中伴黄疸者27例。全部病例均行B超检查,胰穿标本作涂片检查,部分做病理切片检查。1.2 方法全部标本由医师在手术直视下施行细针穿刺术获得。使用20 ml针筒和11号针头作不同方向扇形抽吸3~5次,将吸取标本注在玻片上,涂片2~3张,待自然干后行Wigbt-Giemas染色,作细胞学检查。
作者:吴晓芝;富艳冰;张振华;吴广平;黄秀霞 刊期: 2000年第06期
恶性肿瘤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常出现红细胞血型抗原减弱的情况,除了肿瘤本身的因素外,化疗是否对血型抗原有某些影响作用,我们对此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我院1995~1999年住院的恶性肿瘤患者138例。其中男80例,女58例,年龄23~60岁。70名健康献血员作为对照组,其中男40例,女30例,年龄20~55岁。1.2 试剂标准抗体血清抗-A及抗-B(效价>128)、抗-D(效价64)、抗-H(效价32)、抗-M及抗-N(效价64)均为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
作者:张炯;郝一文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检测人卵巢恶性肿瘤组织染色体微卫星DNA序列的不稳定性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硝酸银染色技术,检测60例原发卵巢恶性肿瘤组织染色体微卫星DNA序列的不稳定性。结果:21例卵巢恶性肿瘤组织存在微卫星的不稳定(35.0%),微卫星的不稳定与肿瘤的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类型有关,与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无关。结论:微卫星DNA序列的不稳定性可能在卵巢恶性肿瘤尤其是特殊类型肿瘤的发生过程中起较为重要的作用,并且与卵巢恶性肿瘤的不良预后有关。
作者:马琳;张军航;张学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头孢克洛的体内外抗菌作用并与对照药头孢氨苄进行比较。方法:采用琼脂平皿二倍稀释法和影印法测定头孢克洛与头孢氨苄的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和低杀菌浓度(minimal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 MBC),并比较其杀菌与抑菌作用;同时测定头孢克洛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感染小白鼠的体内保护作用,并与头孢氨苄做对照观察。结果:头孢克洛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氏杆菌等有明显抗菌作用,强于对照药头孢氨苄,但对绿脓杆菌抗菌作用较差;头孢克洛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感染小白鼠的ED50分别为(5.22±1.09) mg/kg和(12.57±2.87) mg/kg。结论:头孢克洛对临床常见细菌有较强抗菌作用; 对感染细菌的小白鼠有保护作用。
作者:刘勇;吕华;刘君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卵巢癌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α(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α,TGFα)水平的临床意义及对相关抗原CA125在临床应用中的支持作用。方法:正常对照、卵巢良性肿瘤、卵巢癌患者各 30例,利用放免及酶联免疫法测定术前、术后血清 TGFα与CA125水平,分析其变化情况。结果:卵巢癌组TGFα、CA125均增高与正常对照及卵巢良性肿瘤组差别显著(P<0.05)。其中2例术前、术后 TGFα均较高,患者短期内死亡;卵巢良性肿瘤组与正常对照组TGFα与CA125差别不显著(P>0.05)。卵巢良性肿瘤组中2例CA125阳性。结论:TGFα增高与卵巢癌相关,TGFα术前、术后均增高显著者预后较差。联合检测TGFα、CA125可提高对卵巢癌的诊断及预后判断的准确程度。
作者:夏志军;张淑兰;周卓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一氧化碳中毒致脑损伤的机制,为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脑损伤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体重150~250 g的雄性SD大鼠吸入体积分数为2×10-3~3×10-3的一氧化碳气60 min,测定染毒后即刻和处死前碳氧血红蛋白水平,分离大、小脑,分别以网搓法制成单细胞悬液,应用碘化丙啶对DNA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并绘制中毒后不同时间大、小脑内细胞DNA分布图,测定A0峰所占百分比,表示细胞凋亡程度。结果:染毒后即刻SD大鼠大脑细胞凋亡程度无明显增加,染毒后3 d凋亡细胞百分比增加(P<0.01),染毒后7 d达高峰(P<0.01),染毒后21 d降至正常水平。SD大鼠小脑内细胞凋亡程度各组结果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可诱发大脑内细胞凋亡的发生,细胞凋亡可能是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致脑损伤的病理机制之一。
作者:刘菲;刘郁 刊期: 2000年第06期
异常子宫出血(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 AUB)是妇女置环后常见的并发症。找出置环后AUB发生的原因对于指导临床诊治方案的确立及提高妇女的生活质量均有重要意义。作者对行宫腔镜检查的94例置环后AUB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宫腔镜对置环后AUB诊治的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我院门诊内窥镜中心1997年10月~1999年10月接受宫腔镜检查的置环后AUB患者94例,年龄20~68岁。镜检前常规验血常规和肝功,急性生殖道炎症及严重心功不全者为镜检禁忌症。分为置环月经不规则组65例;外院取环失败组18例;绝经后出血置环组11例。1.2 研究方法使用日本产Pentax诊断用软性宫腔镜(FHY—15RP),膨宫液为10%葡萄糖液,膨宫压力控制在10~16 kPa,使用宫颈扩张器,扩至5~6号。
作者:赵岩;杨清;卢杰平;王永来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母体慢性铅暴露对子代鼠在体海马齿状回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 LTP)的影响。方法:饮蒸馏水和0.2%醋酸铅溶液两组母鼠的子代鼠对应分为对照组和母体期铅暴露组,应用细胞外微电极记录单脉冲刺激穿通路纤维在海马齿状回诱发的群体锋电位(population spides, PS),观察并比较两组于高频刺激(high-frequency stimulation, HFS)前后的PS幅值变化。结果:HFS前,基线记录的两组PS平均幅值及峰潜伏期无显著差异;HFS后,母体期铅暴露组LTP发生率虽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但其LTP增幅减小,并出现了短时增强转为抑制及LTD型反应。统计显示母体铅暴露组HFS后PS振幅的平均增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照组平均增强至基线值的(138.2±10.4)%,母体期铅暴露组为基线值的(108.8±20.7)%。结论:母体慢性铅暴露可损害子代鼠海马齿状回LTP的在体诱导和维持,且以维持过程受损为主。
作者:时利德;蔡葵;蔡原;滕国玺;万伯健;孙黎光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食物纤维成分之一丁酸钠对人大肠癌细胞生长、分化的影响。方法:应用MTT、流式细胞仪、光镜及电镜技术,观察经丁酸钠诱导后低分化人大肠癌细胞系Clone-A细胞生长及形态学变化。结果:经丁酸钠诱导后,Clone-A细胞生长受到明显抑制;G0/G1期细胞百分比增加,S期细胞百分比减少,细胞增殖指数下降,诱导后Clone-A细胞变长,出现胞浆突起,由圆形、不规则形变为扁平的成纤维细胞样形态。同时,丁酸钠作用2 d后,细胞表面伸出丝状伪足,4 d后明显变长。胞浆内质网、高尔基体数量及密度增加,内质网聚集核周围并铺展于胞质内,形态趋于正常。结论:丁酸钠能够抑制低分化人大肠癌细胞生长,诱导其成熟分化,使其一些恶性表型逆转。
作者:李丰;吴一迪;王芸庆;宋今丹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银屑病炎性细胞浸润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10例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及白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eukocyte function associated antigen-1,LFA-1)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9例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表达ICAM-1,7例真皮内浸润炎性细胞表达LFA-1。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和真皮内炎性细胞的ICAM-1表达强度分别与真皮内炎性细胞数呈显著正相关(r'S分别等于0.724和0.744,P均小于0.05),血管内皮上ICAM-1的表达强度与真皮内炎性细胞数不相关(r'S=0.375,P>0.05),炎性细胞上LFA-1表达强度与炎性细胞数量呈显著正相关(r'S=0.713,P<0.05)。结论:ICAM-1与LFA-1相互作用,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内炎性细胞浸润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张士发;王良明;梁再赋;许静;岳辉;林俊萍;顾绍裘;陈洪铎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在细胞中占中心地位的内质网在人侵袭性结肠癌细胞中的超微结构特点。方法:收集外科手术切除的结肠癌标本,应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高分化和低分化人侵袭性结肠癌细胞内质网结构。结果:高分化癌细胞呈柱状,排列较整齐。细胞质中的内质网呈多种形状,并常出现不规则扩张。细胞壁底侧的舌状伪足中可见内质网呈囊泡样;分化癌细胞排列松散,有的几乎与其他细胞脱离。细胞中的内质网减少,有的内质网与质膜融合,但有向外分泌内含物的趋势。结论:观察到的不同分化程度的人侵袭性结肠癌细胞内质网结构特点将可能成为诊断结肠癌的形态学依据。
作者:王明武;宋今丹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器官低温保存的适pH环境,改善保存器官的质量。方法:鼠肝分别被保存在pH6.8,7.4,8.0,8.6四种改良Euro-Collins保存液中,10 h后行鼠肝移植。测定肝组织能量物质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 ATP)、磷酸腺苷总量(total adenine nucleotides, TAN)、能荷(energy charges, EC)水平和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保存10 h后,pH 8.0组肝组织中的ATP、TAN和EC水平明显高于pH 8.6和6.8组(P<0.01)。高于pH 7.4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1)。肝组织中ATP、TAN、EC再灌注1 h后的恢复pH 8.0组亦比其它组明显(P<0.01或P<0.05)。肝脏超微结构损害pH 8.0组亦较轻。表现为肝细胞水肿轻,线粒体肿胀及内质网扩张程度轻。结论: pH 8.0的改良Euro-Collins器官保存液能改善保存大鼠肝脏的质量,提高其存活能力。pH 8.0可能为低温保存器官的适pH环境。
作者:吴刚;刘永锋;李桂臣;赵宁;何三光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颌下腺移植后早期是否存在免疫排斥反应及其特点。方法:选用40只成年新西兰大耳白兔,应用显微外科微血管吻合技术进行颌下腺异体移植。术后对受体兔双侧颌下腺区进行放射性计算机断层扫描动态检测;通过光镜和电镜对移植后的颌下腺及假手术组进行动态观察,研究其组织学变化的特点。结果:同种异体颌下腺移植后,通过同位素扫描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在未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条件下,移植腺体术后5 d内存活并保持正常的分泌功能;术后7 d左右,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急性排斥反应。结论:未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条件下,吻合血管的颌下腺同种异体移植存在急性排斥反应。
作者:王军;王玉新;卢利;孙长伏;邵冬梅 刊期: 2000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