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敏;Berata Szostakowska
目的 了解安徽省疟疾流行趋势和特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Epi info3.3.2和Excel软件分析2003~2005年的全省疟疾发病资料.结果 安徽省2003~2005年疟疾发病率显著上升(x2=3167.6687,P<0.01).其中2004年发病率13.84/10万,比2003年的12.43/10万,上升11.26%;2005年发病率24.19/10万,分别比2004年和2003年上升74.89%和94.60%.极少数行政村出现发病集中现象.结论 安徽省疟疾疫情回升,疟疾形势不容乐观.
作者:刘永孝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在三明市广州管圆线虫病疫源地,共采集水生螺962只,鼠粪18份,蛞蝓1只,其中福寿螺312只,感染率18.27%,鼠粪感染率22.22%,蛞蝓和其他水生螺未检出广州管圆线虫.调查表明,三明市属于广州管圆线虫病疫源地分布地区,福寿螺是主要的中间宿主.
作者:桂生苟;叶芬;李丽莎;张榕燕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掌握贵州省重要寄生虫病流行分布现状.方法 按照《全国重要人体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细则》要求进行.结果 土源性线虫病调查30个点15 958人,感染率为47.52%,其中蛔虫、钩虫、鞭虫、蛲虫感染率分别为42.41%、4.71%、10.77%和1.67%.绦/囊虫病调查16个点,其中问卷调查17 889人,无确诊绦虫病人;血清学检查6 669人,阳性16人,阳性率0.24%.华支睾吸虫病调查9个点5 195人,粪检虫卵阳性2人,感染率0.04%.包虫病调查2个点1041人,血清学阳性率8.26%;弓形虫病调查10个重点人群及3个点共4 933人,血清学阳性率16.81%.黑热病调查3个点1 442人,未发现患者或疑似患者,调查地亦未发现白蛉.结论 与1991年全国首次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结果相比,贵州省人体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明显下降,但感染率水平仍较高,并存在食源性寄生虫及弓形虫等感染.
作者:王世海;陈兆义;李安梅;唐丽娜;徐莉娜;林广初;王秀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对性病门诊4 386例性传播疾病(STD)病人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了解感染病原和接受治疗情况.方法 将确诊STD病人的资料按年龄、性别、职业、传染来源、就诊症状、感染病种及复发等情况进行分类整理,用EPI info软件进行统计.结果 STD患者以21~30岁比例高(占50.55%),其次为31~40岁(占29.21%);男性占72.09%,女性占27.91%;非婚性接触占78.98%,其中男性占87.07%,女性58.09%;男性就诊以尿路感染症状为主(占52.72%),女性以外阴新生物为主(占34.88%);病种:非淋菌性尿道炎(NGU)占28.80%,尖锐湿疣(CA)占26.84%,淋病(GC)占17.03%,病原体为支原体(UU)、衣原体(CT)和淋病双球菌(GC),以及CT和/或UU与GC混合感染;复发病人占7.89%,其中CA复发率较高,为25.06%.结论 非婚性接触是STD高发的主要原因,NGU发病较多,混合感染占有一定比例,对尿路感染或宫颈炎的治疗应选择联合、足量、早期、规范用药的原则.
作者:高中静;渠慎稳;王连顺;高秀芬;孔令斌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本文对200例具有消化道症状的患者进行13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13C尿素呼气试验与HPUT、细菌培养、PCR无明显差异;13C尿素呼气试验在诊断HP感染时,方便可靠、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
作者:陈雪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十堰市1995~2006年疟疾发病259人,年均发病率0.32/10万~0.92/10万;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患病年龄主要为15~44岁,男性多于女性,职业以农民、民工为主,以输人性病例为主,本地发病较少.
作者:辜伟伟;梁洪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胶体金免疫层析快速诊断试剂盒在动物鼠疫疫情处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集病羊血清,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检测鼠疫FI抗体,并与间接血凝法(IHA)检测结果比较.死亡羊尸检取脏器作细菌分离和培养,并做GICA和反应间接血凝(RIHA),检测FI抗原.结果 检测藏系绵羊、西藏山羊血清1 073份,GICA与IHA法结果一致,抗体阳性率均为6.15%;检测脏器标本的阳性率分别为35.71%和50.0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GICA方法简便,诊断快速,适合现场应用.
作者:于守鸿;王丽;杨永海;谢辉;王梅;杨汉青;赵小龙;罗玉丽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本文总结了适于实验室培养幽门螺杆菌的方法和条件.结果表明,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条件下幽门螺杆菌生长良好,培养基菌液浓度可达到109/20 ml.
作者:刘生杰;梁浩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多房棘球绦虫(Em)重组质粒pGEX-EmⅡ/3-Em14-3-3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的表达效率.方法 通过PCR扩增EmⅡ/3和Em14-3-3抗原编码基因,然后采用基因拼接法(gene SOEing)剪接EmⅡ/3和Em14-3-3,得到EmⅡ/3-Em14-3-3融合基因;将该融合基因定向克隆于含有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基因的高效原核表达载体pGEX-1λT,经酶切鉴定后以IPTG诱导表达EmⅡ/3-Em14-3-3/GST融合蛋白;SDS-PAGE及Western blot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结果 PCR成功扩增出2 554 bp的EmⅡ/3-Em14-3-3融合基因;双酶切证实EmⅡ/3-Em14-3-3融合基因插入pGEX-1λT中,成功构建了pGEX-EmⅡ/3-Em14-3-3重组质粒;SDS-PAGE及Western blot分析显示重组质粒转化宿主菌在IPTG诱导下高效表达了能被活动性泡球蚴病鼠血清识别的EmⅡ/3-Em14-3-3/GST融合蛋白,分子质量单位119 ku.结论 多房棘球绦虫EmⅡ/3-Em14-3-3融合基因在大肠埃希菌中获得了高效融合表达,表达出的EmⅡ/3-Em14-3-3重组蛋白具有特异的抗原性.
作者:杨梅;李文桂;朱佑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收集感染犬钩口线虫新鲜犬粪便,称取1、0.2 g,分别采用青霉素瓶定量饱和盐水漂浮法作虫卵计数,出现虫卵的片数分别为25张和11张,克粪虫卵数(EPG)分别为1 648和1 425,表明标本量影响检验结果.称取1 g粪便,采用改良洪氏虫卵计数法检查,EPG为1 316,仅为青霉素瓶定量饱和盐水漂浮法的79.9%(1316/1648).
作者:周振座;申海光;何曲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本文分析了18例确诊脑囊虫病患者MRI影像学特征,供临床参考.
作者:苏中振;练荣丽;蔡银科;陈小云;单鸿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如果处置不当将严重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本文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当前我国医疗废物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和对策.
作者:赵庆信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调查大连市少数民族学生寄生虫感染率为4.58%,汉族学生感染率2.33%,差异有显著性(P<0.05).少数民族学生寄生虫感染率高可能与饮食习惯有关.
作者:范庆华;张斌;李文斌;董文荣;姚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通过对生物武器简史、近年来的生物恐怖主义发展趋势、以及美国9.11事件及邮件炭疽袭击事件之后世界卫生组织(WHO)、美欧等国生物恐怖防御政策动向的回顾和分析,提示了我国从实验室及流行病学技术、资金、人员、药品等物质储备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预警应急系统建设及与生物恐怖病原和防御相关的科学研究的必要性.
作者:盖若琰;黄勇;徐凌忠;唐伟;黑岩宙司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对华支睾吸虫不同发育时期的同工酶及蛋白质分析,了解其变化规律.方法 以浓度梯度-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CG-PAGSE)对10、20、30、60、90 d五个虫龄期华支睾吸虫乳酸脱氢酶(LDH)、苹果酸脱氢酶(MDH)、脂酶(EST)、过氧化物酶(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进行同工酶分离,应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离蛋白质(PT),用凝胶成像软件对酶(蛋白)带的迁移率、相对浓度分布、光密度等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60 d、90 d虫龄期LDH-5相对浓度增加;MDH以90 d组酶带多,为8条;EST以20 d、30 d组酶带多,分别为8条和7条;PO在60 d、90 d组分别多了1条带;SOD酶带随虫龄增大呈减少趋势;PT分子质量在6.0~169.8 ku之间,随虫龄增大带数增加.结论 华支睾吸虫不同发育时期的同工酶及蛋白质变化有一定规律,实验结果为该虫的发育学、生理、生化及杀虫药物研究等提供了基础资料.
作者:胡文庆;秦小虎;田春林;刘登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SYBR-Green1荧光定量PCR检测弓形虫的方法,并进行实验室方法学评价.方法 常规PCR扩增弓形虫RH株高度保守的B1基因部分序列,经TA克隆后转化入大肠埃希菌JM109中.提取重组质粒,PCR及测序鉴定后,作为阳性模板建立SYBR-Green1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并做重复性试验,对桂弓、B36虫株及恶性疟原虫、血吸虫基因组DNA、30份孕产妇标本、1 221份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用重组质粒制作的标准曲线循环阈值与模板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溶解曲线特异,相关系数0.997,平均试验间变异系数0.81%,检测桂弓、B36虫株均为阳性,而检测血吸虫、恶性疟原虫基因组DNA均为阴性;孕产妇检测阳性率16.7%,平均拷贝数为1.19×105copies/μl;无偿献血者阳性率为0.74%,平均拷贝数为1.17×105 copies/μl.结论 成功建立了检测弓形虫B1基因的SYBR-Green1荧光定量PCR方法,较常规PCR技术更快捷、敏感、准确,适合临床实验室及无偿献血者的筛查使用.
作者:朱祥明;杨通汉;杨国庆;赵杨;姚富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纯化华支睾吸虫成虫14~33 ku抗原在华支睾吸虫病免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SDS-PAGE和电洗提法,从可溶性华支睾吸虫成虫抗原中分离纯化14~33 ku抗原,用此抗原经ELISA方法检测华支睾吸虫病、卫氏并殖吸虫病、日本血吸虫病、姜片虫病患者血清及健康人血清特异性IgG抗体,并与粗制可溶性成虫抗原和可溶性成虫脱脂抗原ELISA结果相比较.结果 检测63例华支睾吸虫病患者血清,纯化华支睾吸虫成虫14~33 ku抗原ELISA阳性率为76.2%,可溶性成虫抗原和可溶性成虫脱脂抗原ELISA阳性率均为100%;检测25例卫氏并殖吸虫病、85例日本血吸虫病、27例姜片虫病患者血清,14~33 ku抗原的ELISA交叉反应阳性率分别为8.0%、3.5%、0,而可溶性成虫抗原分别为80.0%、62.4%、14.8%,可溶性成虫脱脂抗原分别为64.0%、55.3%、7.4%;检测127例健康人血清,14~33 ku抗原的ELISA假阳性率为0,可溶性成虫抗原和可溶性成虫脱脂抗原的假阳性率分别为5.5%、3.1%.结论 纯化华支睾吸虫成虫14~33 ku抗原用于华支睾吸虫病免疫诊断的特异性优于粗抗原,但敏感性较低.
作者:华万全;曹国群;许永良;余传信;娄培安;张志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应用阿苯达唑和复方甲苯咪唑对兖州市2所幼儿园进行驱虫实验,儿童易于接受,驱虫效果良好.
作者:蒿红梅;李绪臣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巢式PCR方法扩增恶性疟原虫DHFR基因直接进行DNA序列测序.方法 在巢式PCR程序中,设置2次退火(退火45 ℃45 s;退火65 ℃ 1 min),产生足量的DNA模板,进行其序列测试.结果 共测试2组样本,dhfr基因序列全长218样本为647 bp,217样本为692 bp,其中218样本在170、193、341位点发生变异.结论 该方法省时,节约材料,可满足现场快速凋查恶性疟原虫耐药基因的要求.
作者:杨小敏;Berata Szostakowska 刊期: 2007年第06期
通过对海盐县1988~2005年疟疾监测资料的分析,了解本地区疟疾的病原、传播媒介和流行规律.
作者:吴海平;徐佩华;周晓红;孙明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