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杰;蒋诗国;张可华;晏维;吴成果;李继银;鲁世忠
目的在建立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伴随免疫新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新模型小鼠与常规感染小鼠脾细胞经不同抗原刺激后诱生的Th1细胞因子(IFN-γ)和Th2细胞因子(IL-4)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伴随免疫新模型的细胞免疫机制. 方法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20 d后,按300 mg/kg·d腹腔注射酚酶抑制剂丙烯基硫脲,持续抑制雌虫产卵,建立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伴随免疫新模型.同时设立常规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小鼠对照组.在感染后第0、3、6、9和12周,取各组小鼠脾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并分别用可溶性成虫抗原(SWAP)、可溶性虫卵抗原(SEA)及非特异性抗原刀豆素(ConA)诱导脾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应用ELISA方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IFN-γ和IL-4的含量. 结果新模型组与常规模型组IFN-γ和IL-4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其中IFN-γ均在感染后4~6周开始上升,7~9周达到高峰,10~12周逐渐下降并恢复至感染前水平;IL-4均在感染后第6周开始逐渐升高,直至12周仍维持高水平;而正常组IFN-γ和IL-4均无明显变化.新模型组经SEA刺激后产生的IFN-γ水平,以及经SWAP和SEA刺激后产生的IL-4水平均显著低于常规模型组(P<0.05);而经SWAP刺激产生的IFN-γ水平显著高于常规模型组(P<0.05).在3种不同的抗原中,ConA组产生的IFN-γ和IL-4水平均显著高于SEA组和SWAP组(P<0.05). 结论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伴随免疫新模型与血吸虫常规感染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表现为感染早期以Th1细胞应答为主,然后逐渐向Th2细胞极化.
作者:陈辉;何立;蒋明森;杨孟祥;张培喜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掌握河南省人体重要寄生虫病流行现状. 方法按照<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细则制定的方法和要求,抽取17个县51个调查点进行肠道寄生虫调查,10个县20个点进行旋毛虫病调查,10个县30个点进行囊虫病调查,5个县进行弓形虫病调查,1个县进行包虫病调查,2个县进行黑热病媒介白蛉调查. 结果肠道寄生虫感染调查25 894人,总感染率为14.96%(3 873/25 894),其中蠕虫感染率为9.80%(2 537/25 894),原虫感染率为6.61%(1 609/24 348).查出肠道寄生虫29种,其中蠕虫18种,原虫11种.人群血清学调查,旋毛虫、囊虫、包虫和弓形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97%(300/1 0103)、 0.05%(1/2 200)、0.60%(6/1 007)和4.64%(216/4 660);黑热病媒介调查2个县,发现2种白蛉,共317只,中华白蛉占98.42%(312/317). 结论河南省人群肠道寄生虫感染率较10年前显著下降,但不同地区流行情况仍有较大差异,低年龄组仍是寄生虫感染的高危人群.人群旋毛虫和囊虫感染率较低,弓形虫感染率相对较高,包虫病仅有局部发病灶点.
作者:许汴利;赵旭东;苏云普;李辉;贺丽君;蔺西萌;颜秋叶;黄倩;闫旭霞;刘辉;陈建设;王昊;邓艳;鲁德领;李鹏;李东方;尚乐园;李莹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为了解在校大学生肠道线虫感染情况和阿苯哒唑驱虫效果,于2000~2004年对本校一年级学生进行了调查.
作者:刘德祥;袁丽杰;纪书婷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吡喹酮(Praziquantel)治疗对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肝组织中与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 方法建立小鼠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模型.模型对照组不做治疗,吡喹酮治疗组按500 mg/kg给药,1次/d,连用2 d.10周后处死小鼠,取肝组织制片,免疫组化染色(SP法),观察小鼠肝组织中Bcl-2和Bax的表达水平;HE染色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实验设正常小鼠对照. 结果模型对照组和治疗组小鼠肝组织Bcl-2、Bax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或P<0.05);治疗组Bcl-2水平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而Bax的表达水平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吡喹酮可能通过促进Bcl-2表达,减少肝细胞的变性坏死,阻止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发生.
作者:魏屏;罗端德;熊莉娟;曾令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患者,男,55岁,农民,因头昏、眼花、耳鸣、乏力、气促1周,咽痒、咯血1 d,于2005年6月27日入本院治疗.体检:贫血貌.T 37.4 ℃,R 33次/min,P 90次/min,BP 13/9 kPa.巩膜苍白,咽部充血;双肺叩诊清音,听诊偶可闻及湿罗音,无哮鸣音;心浊音界不大,心音中等,各瓣膜听诊区无杂音;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8~12次/min;双足轻度水肿,趾间有抓破溃疡和红色点状丘疹,局部充血,双侧腹股沟均触及肿大淋巴结2枚,直径2.0 cm,稍感压痛,活动度好,质地软,其他浅表淋巴结不大.血象:Hb 72 g/L,白细胞9.2×109/L,中性粒细胞占85%,血小板190×109/L.结核菌素试验阴性.按支气管扩张治疗,行抗感染、输液、止血、输血对症治疗,无好转.
作者:胡永琼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性传播寄生虫病(Sexually transmitted parasitosis, STP)是指以寄生虫为病原体,可以通过性接触、类似性行为等方式传播的多种寄生虫病的总称.然而,性接触或类似性行为并非这类疾病的唯一传播途径,所以绝大多数STP既属于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 STD)范畴,又属于医学寄生虫病范畴.STP的病原体包括阴道毛滴虫、疥螨、耻阴虱、溶组织内阿米巴和蓝氏贾第鞭毛虫等.由前4种病原体引起的阴道毛滴虫病、疥疮、阴虱病和阿米巴病较多见,已被列为重点防治和监测的STD.近年来,随着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在全球的迅速蔓延,过去认为对人类危害不明显的寄生虫,如肺孢子虫、弓形虫、隐孢子虫、粪类圆线虫、等孢球虫、微孢子虫和棘阿米巴等可成为这类患者的严重并发症和死亡原因,这些机会致病寄生虫也被认为与STD密切相关,从而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1,2].
作者:杨维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甲硝唑治疗人芽囊原虫感染的疗效. 方法 115例患者因腹疼、腹泻及粘液血便行肠镜检查,肠镜下取病变粘膜做病理检查,并采集其新鲜粪便,行直接涂片法和三色染色法用光学显微镜检查,确诊人芽囊原虫阳性而其他寄生虫阴性者,予口服甲硝唑0.4 g/d,4次/d,连续服7 d.治疗3周后粪检仍阳性者,再重复用药7 d.30例患者治疗后复查电子肠镜,观察肠粘膜损伤的变化. 结果甲硝唑治疗人芽囊原虫感染的总有效率为94.65%(230/243),其中服药7 d的治愈率76.54%(186/243);服药14 d的治愈率18.11%(44/243);治疗无效5.35%(13/243).部分患者服药后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占4.53%(11/243). 电子结肠镜检查,所检患者的肠道病变部位主要在左半结肠、直肠,表现为粘膜糜烂及溃疡;病理检查多为粘膜慢性炎症或溃疡病变.治疗后复查肠镜30例,肠粘膜损伤均获治愈. 结论人芽囊原虫感染可引起肠粘膜糜烂及溃疡,口服甲硝唑治疗该病引起的肠粘膜损伤有较好的疗效,但少数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或因产生抗药性而治疗无效.
作者:金群馨;姜海行;唐国都;唐连凤;田春林;卢作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自从1972年Mattern等[1,2]首次在溶组织阿米巴的某些虫株中发现病毒样粒子后,人们相继在阴道毛滴虫[3]、蓝氏贾第鞭毛虫(简称贾第虫)[4]、艾美尔球虫[5]、巴贝斯虫[6]及利什曼原虫[7]等原虫中发现特异性双链RNA病毒,目前原虫病毒已成为寄生虫学研究的热点.蓝氏贾第虫病毒(Giardia lamblia virus,GLV)是继阴道毛滴虫病毒发现后确认的第2个原虫病毒,GLV的发现为贾第虫病的诊断与防治、原虫与病毒及宿主间相互关系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作者:刘全;张西臣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确定Sj43B基因编码蛋白在日本血吸虫成虫体内组织及亚细胞水平定位. 方法取新鲜日本血吸虫成虫标本,按电镜生物样品制备方法常规固定、包埋,制成超薄切片,与鼠源纯化的抗重组Sj43B基因编码蛋白的IgE抗体(对照组试验为正常鼠血清)反应,再与大鼠抗小鼠IgE的IgG抗体结合,后与蛋白A-胶体金连接,透射电镜下观察胶体金颗粒的分布. 结果用正常鼠血清处理虫体切片,从皮层、肌层到皮层细胞体,未见有明显的电子致密的胶体金颗粒分布.用特异性IgE抗体处理的样品上,胶体金颗粒分布较广泛,见于皮层、肌层、胞质、核膜和核质内. 结论Sj43B基因编码蛋白在血吸虫成虫体内的分布无组织和亚细胞结构特异性.
作者:蔡晓萍;王勇;苏川;张兆松;刘丰;季旻珺;吴观陵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杀虫微生物是指可导致宿主虫致病或死亡,或其代谢产物可直接杀死虫体的微生物.目前已知的杀虫微生物约有3 000种,其中用于防治害虫的微生物或其产物叫微生物杀虫剂,包括活化微生物杀虫剂及微生物源杀虫毒素、抗生素.活化微生物杀虫剂以及来源于芽孢杆菌、放线菌等的杀虫毒素都已经进入分子水平的研究,而且新的杀虫病原不断被发现,毒力强的病原不断被筛选和改造,编码强毒力毒素的基因被发现,并成功的转入藻类等多种载体中.目前这类杀虫剂已在医学昆虫的防治中得到应用.本文仅就与医学昆虫相关的微生物杀虫剂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顾金保;彭鸿娟;陈晓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甲苯咪唑对广州管圆线虫成虫的杀灭效果. 方法用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大鼠70 d后,将其分为3组:1)甲苯咪唑组:用灌胃的方法给予甲苯咪唑50 mg/kg,1次/d,连续2 d;2)吡喹酮+甲苯咪唑组:第1 d灌服吡喹酮1次,剂量为300 mg/kg;第4 d和第5 d灌服甲苯咪唑,给药剂量和次数同甲苯咪唑组;3) 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给药结束后第6 d分别剖杀实验大鼠,分离、记数、观察广州管圆线虫成虫. 结果甲苯咪唑组的减虫率为28.32%,虫荷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445);吡喹酮+甲苯咪唑组与甲苯咪唑组比较,减虫率差异无显著性(P=0.999). 结论甲苯咪唑对广州管圆线虫成虫有效,但杀灭效果较差.吡喹酮和甲苯咪唑联用对广州管圆线虫成虫无明显协同杀灭效应.
作者:陈代雄;沈浩贤;陈晓光;李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杭州市余杭区原为马来丝虫病流行区,历史上有19个镇(乡、街道)均有不同程度的流行,人群平均微丝蚴率为4.3%,仓前镇曾高达27.8%[1].通过积极防治,1996年达到消除丝虫病标准,但还存在慢性丝虫病病人,这些病人大都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有的甚至已丧失了劳动力.为改善慢性丝虫病病人病情,提高病人生存质量,在余杭区仓前镇和崇贤镇开展了对慢性丝虫病人的关怀照料工作,并进行了效果观察和评价.
作者:沈根慧;王来根;张群勇;唐爱奇;刘群力;姚立农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浙江省于1993年基本消灭疟疾.为巩固防治成果,于当年即确定和实施了重点监测与面上监测并行的监测方案.2004年仍确定奉化等15个县(市)为省重点监测县(市),并制定了监测方案和评价指标.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姚立农;余可根;夏生荣;陈华良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寄生虫病是严重危害我国儿童健康和发育的一个公共卫生问题.为了解儿童寄生虫病情况,作者对重庆市3所甲级医院1991~2002年0~15岁儿童寄生虫病住院病历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赖杰;蒋诗国;张可华;晏维;吴成果;李继银;鲁世忠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弓形虫pVAX1-SAG2真核重组质粒的免疫保护作用,为弓形虫病的免疫预防提供理论及实验依据. 方法大量制备重组质粒,免疫小鼠,3周后同量加强免疫1次, 5周后无菌取小鼠脾脏,制备脾细胞,用MTT法测定淋巴细胞转化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CD4+、CD8+细胞.用弓形虫RH株速殖子经皮下注射攻击感染,每只鼠接种0.1 ml (约含1000个虫体) ,观察小鼠存活情况. 结果对小鼠的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进行分析,与对照组比较,免疫组小鼠CD4+细胞显著增多(P<0.05);而CD8+细胞数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淋巴细胞转化率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攻击感染后, pVAX1-SAG2免疫组小鼠平均存活(7.8±1.8) d,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延长(P<0.05). 结论弓形虫pVAX1-SAG2真核重组质粒能在组织内表达,并诱导小鼠产生细胞免疫反应.
作者:龙彩虹;吴少庭;翁亚彪;高世同;张仁利;黄达娜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为了更好地开展高校大学生的寄生虫病防治工作,作者对本校一年级大学新生进行了肠道线虫感染情况调查.
作者:朱名胜;耿家荣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了解云南省现阶段肠道寄生虫病的流行和危害程度. 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3个县39个调查点,使用统一表格对居民个人卫生习惯等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检查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计算机录入资料,建立数据库,用Epi Info 2000软件作统计分析. 结果共调查20 638名居民,查出7种肠道寄生虫感染,总感染率为24.33%.其中蛔、鞭、钩、蛲虫感染率分别为15.24%、4.57%、4.25%和2.56%;不同民族、年龄、职业人群各虫种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随着云南省经济发展,人群肠道寄生虫病流行程度显著下降,但仍需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设施投入,对不同人群、不同虫种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作者:董莹;杜尊伟;张再兴;汪丽波;王学忠;刘慧;郭晓芳;李丽;李春富;李菊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调查南昌地区人群弓形虫感染的现状和动态,为制定科学防治对策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问卷方式调查居民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及卫生习惯等;采用ELISA方法检测人群血清弓形虫IgG抗体. 结果南昌地区人群弓形虫IgG抗体阳性率为8.01%,比1990年上升了37.39%.城乡结合部人群IgG抗体阳性率高于城区和农村地区人群,猫犬等动物密切接触者、临床免疫功能低下者和不良饮食卫生习惯者阳性率高于其他人群. 结论南昌市居民弓形虫感染率呈上升趋势,喂养宠物及不良饮食习惯是弓形虫感染的重要因素.应采取健康教育、早期检查及治疗等综合性预防控制措施,并加强对重点人群的监测.
作者:陈海婴;肖红茂;曾小军;熊昌辉;葛军;胡广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和检测斯氏狸殖吸虫成虫可溶性抗原的特异抗原组分,为建立特异、敏感的免疫学诊断方法、研制抗斯氏狸殖吸虫药物和疫苗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双向电泳(Two-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2-DE) 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等方法,对斯氏狸殖吸虫成虫可溶性抗原进行分析. 结果 SDS-PAGE分离出22条蛋白带, 其中主带8条,分子质量单位为13~64 ku,未见65 ku以上条带.Western blot显示20条显色带, 主带6条,分子质量单位分别为 13、18、22、28、35 和 64 ku.2-DE电泳分离出斯氏狸殖吸虫成虫可溶性抗原48个多肽斑点, 分子质量单位为14~70 ku,绝大部分分布于pI 3.10~7.14,少数分布于pI 8.78~9.85,在 pI 7.14~8.78之间几乎未见多肽斑点.Western blot分析出其中的10个主要多肽斑点能被斯氏狸殖吸虫病患者血清识别,大部分为集中在酸性区域的小分子多肽. 结论斯氏狸殖吸虫成虫可溶性抗原经SDS-PAGE电泳分离出的22条蛋白带中,有6条蛋白含量较高,能被斯氏狸殖吸虫病患者血清识别.2-DE电泳分离出的48个多肽斑点中,有10个含量较高,能被斯氏狸殖吸虫病患者血清识别,大部分为偏酸性的小分子多肽.
作者:陈文碧;张锡林;王光西;许颖;张跃辉;佘俊萍;杨兴友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肝纤维化合并胆囊炎,胆石症临床上并不少见.近年来文献报道,慢性肝病肝硬化是胆道疾病的好发因素之一.
作者:熊衍琨;杨国瑛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