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细英
目的:探讨了肿瘤标志物在乳腺肿瘤诊断价值.方法:对81例乳腺恶性肿瘤、81例乳腺良性肿瘤、81例健康成人进行血清CA15-3、CA19-9、CA24-2、CA125和CEA五项指标的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乳腺癌组治疗前CA153、CA125、CEA、SF水平均显著高于乳腺良性疾病组;乳腺癌组患者血清CA15-3、CA125、CEA和SF治疗前的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后:乳腺良性疾病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乳腺癌组CA153 +C Al25 +CEA+ SF四项联检阳性率低于CA153、CA125、CEA、SF.结论:血清CA15-3、CA19-9、CA24-2、CA125和CEA五项肿瘤标志物可提高乳腺癌的阳性检出率,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疗效监测以及预后判断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鸟英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为进一步探讨了解临床红细胞和血小板在输液时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在2008年 12月~2011年3月期间收治的需要输注红细胞的164例和需要输注机采血小板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输注红细胞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两种评价方法显示的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 05),不同的年龄段患者的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输注血小板的患者比较其CCI和PPR评价法,结果显示有效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病因和不同输血次数患者两种评价法进行比较有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红细胞和血小板的输注有效性和多种因素有关,临床中应尽量减少输血次数,合理配型,提高输注有效性.
作者:王玉翠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缩宫素不同给药途径预防产后出血的疗效,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1年7月收治的150例产妇随机分为三组.比较三组产妇第三产程时间、产后两小时的出血量.结果:经结果分析,Ⅲ组产妇产后出血量少,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 Ⅲ组产妇的第三产程时间短,与其他两组比较,p<0.05.结论:在产妇胎儿娩出后给予脐静脉注射缩宫素,围产期实施系统的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严妇的子宫收缩,并减少产后出血.
作者:秦晓玲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经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7年5月-2011年3月共收集行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实施了相应的护理措施,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做好引流管护理、疼痛护理、饮食调护,预防感染,给予详尽的康复护理计划以及出院指导.结果:本组56例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后,55例获得骨性融合,融合率为、98.2%.结论: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本病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秦丹霞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AHF)是指由于心脏结构或功能的异常,迅速引起心排量的降低,导致组织器官低灌注和急性淤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我院从2008年1月~2010年6月共抢救了98例AHF患者,现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赵永贵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提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使患者的血压控制在正常的范围之内.方法根据患者不同的原因,提供不同的指导方法和方案,结果本组病例均能按医嘱进行正规的治疗,将血压控制在正常的范围内.结论在原发性高血压的长期治疗过程中,患者及家属需要得到社区医务人员主动、及时、有针对性的指导,这样才能保证理想的治疗效果.
作者:林碧 刊期: 2011年第11期
高血压是日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与冠心病,心肌梗塞,心力衰竭,脑卒中,肾功能损害,眼底出血,失明,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密切相关,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高血压的病因未完全阐明,与遗传、饮食习惯、肥胖、生活方式、避孕药、环境与职业等因素有关.由于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需要终身治疗,患者常难以坚持.因此有必要对患者进行连续、长期的治疗和社区干预.我中心下有10个社居委,2010年4月-6月对辅区内一个社居委的居民,根据居民健康档案记录,共查出高血压病人516例,随后建立慢病档案,定期随访,积极给予社区护理干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作者:俞渊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对本组有机磷农药中毒抢救中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同时找出不足之处.方法:整理、归纳病例,对诊治、抢救过程进行剖析.结果:抢救治疗方案可行,抢救成功率高,不足之处得以完善.结论: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
作者:龙兴华;吴小云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对颈椎外伤后经前路手术患者的围术期的护理,总结其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4月 ~2011年4月所收治的颈椎外伤的43例患者,在围术期内根据治疗的进展采取相应的护理.结果:所有患者没有出现因护理不当而造成的植骨块移位、肢体瘫痪以及术后感染等严重的并发症,并降低了患者的焦虑不安情绪,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结论:在颈椎外伤经前路手术的围术期内进行有效的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大大缩短了住院天数,有明显地临床价值.
作者:董梁;徐小琴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布鲁氏菌病又称地中海弛张热,马尔他热,系我国法定乙类传染病.它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全身传染病,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及肝脾肿大等.本病可侵犯多个器官,抗菌药物与抗体不易进入细胞,故临床表现复杂、难治.开化县的牛羊养殖业比较发达,布鲁氏菌病的防治形势不容乐观.布病在我县主要以“牛→人、羊→人”的方式传播,从疫区传人的染病动物是防控的源头,密切接触牛羊的人群是布病的防控重点.因此做好布鲁氏菌病的监测和防治工作非常重要.
作者:郑勇飞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通过使用中西医结合技术对急慢性盆腔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并对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07年3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接受盆腔炎治疗的患者300名,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患者的年龄、体重、病情的严重程度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1仅使用西医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2仅适用中医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三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后,记录各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并对每一组患者康复的数据使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x 2检验,比较所得的P值,α=0.05.结果:三组患者中,中西医结合组痊愈的患者多,且中西医结合组与西医治疗组和中医治疗组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在临床上对急慢性盆腔炎进行有效的治疗.
作者:戚晓敏;曾金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患者对护理的需求逐步提高.[1]自我院2 010年8月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在院领导高度重视和各部门大力支持下,我们血透中心与2011年1月在现有条件下(38台血透机,3台血滤机及一台多功能泵,11名护士.
作者:石小菊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沫舒坦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新生儿重症吸入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05年09月2011年09月来我院就诊的新生儿重症吸入性肺炎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有50例,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沫舒坦联合地基米松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不同治疗方法对新生儿重症吸入性肺炎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患儿治愈10例,有效20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为60.00%.观察组患儿治愈25例,有效1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4.00%.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沐舒坦联合地塞米松对治疗新生儿重症吸入性肺炎疗效比较确切,不良反应较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作者:胡渝;次旦顿珠;何芹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心血管住院患者的药学和监护.方法:临床药师到我院心血管内科进行查房实践,给予住院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全方位的观察和监护.结果:通过全面的药物治疗护理监护,患者能够安全、及时、有效的合理用药,可以积极的预防药物的不良反应.结论:良好的用药监护,是保证心血管住院患者安全用药的必要条件,临床药师和医师应加强沟通相互学习,增强对合理用药的认识,重视用药过程的监护.
作者:贺大伟;楚雪原;褚雪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为了转变医疗经营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从根本上提高医院的管理质量,从而确保病人的安全我院引进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CI)医院评审标准,医院护理部根据JCI的标准要求完善各种制度及不断改进护理流程和护理重点环节.为提高病人的用药安全护理质量.制定了规范药品管理制度和流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规范如下:住院患者服药1医嘱处理和调剂程序11医生下达医嘱后,办公护士查对医嘱后将信息发送到中心药房,信息内容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临床诊断、病历号、床号、药品名称、规格、用法用量等《处方管理办法》要求的基本内容.
作者:马学敏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对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措施和体会.方法:对78例患儿进行严密隔离,做好消毒、卫生宣教,做好发热护理、皮肤护理、口腔护理、饮食护理、并发症护理和用药护理等.对64例患儿均采用静脉留置针,同时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结果:78例患儿均不同程度缩短了住院天数,痊愈或好转出院.结论:本病没有针对病因的特效治疗,只有通过提高患儿的免疫力及对症治疗并且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及卫生宣教.
作者:谭冬芳;罗文芬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是应用反相HPLC法,建立阿嘎日-10含量测定方法.本制剂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在0.0168 ~ 0.0.168mg/ml浓度范围内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r=0.9997);加样回收率为98.20%,RSD为0.50%( n=6).证实了该方法具有简便、准确、灵敏度高等特点,可作为本品的质控方法.
作者:姚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肺癌患者化疗期间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情况,从而为下一步治疗提供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经病理学或细胞学证实的436例肺癌患者给予铂类为主的化疗,大部分接受4 ~ 6个疗程,个别接受6个以上疗程.结果:全组肺癌患者共436例,其中合并下呼吸道感染123例,感染发生率为24.2%.且症状不典型.X线特征为小片状或大片浸润样阴影阻塞性肺炎和肺不张.结论:肺癌患者化疗期间合并下呼吸道感染几率高,且与化疗次数相关联,故在肺癌化疗期间应及早加强免疫支持治疗.
作者:容正超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患者在实施胃大部切除术后的功能性排空障碍特点,并探讨有效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5月—2010年1月间实施了胃大部切除术治疗的143例患者,其中有10例患者产生了功能性障碍(第一组),在2003年11月-2004年12月间实施了胃大部切除术治疗的139例患者,其中有13例患者产生了功能性障碍(第二组),对第一组患者采用有效护理操作,第二组患者的护理操作为常规程序,比较护理后患者的临床表现.结果:第一组28例患者用药治疗护理后均恢复良好,3天后症状消失,且胃管引流减少,经X线检查胃蠕动状况正常,可将胃管拔除,药物治疗有效率为100%;第二组13例患者中11患者用药治疗护理后恢复,5天后症状消失,经X线检查胃蠕动状况正常,另有2例患者无效,通过手术治疗好转,药物治疗有效率为84.6%.结论:为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患者实施有效护理能够提高药物治疗有效率,利于患者恢复胃功能.
作者:季晓云;车爱琴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代替手工加样、混匀、保温、检测、计算等与结果的精确度和准确性相关的过程,较手工操作灵敏、准确、快速,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减少了主观误差,提高了检测质量.本文就迈瑞BS-300和日立7100全自动生化仪的原理进行分析,结合各自的特点,合理使用,为我们医学者在临床上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及健康状态提供信息依据.
作者:金明勇 刊期: 201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