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严重多发伤的急诊护理:附186例病例回顾性分析

倪慧丽

关键词:多发伤, 急救,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目前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诊护理方法.方法:在抢救、分析典型病例的基础上,总结临床工作,制订护士配合抢救分工程序化的急救护理措施,从而使多发伤患者得到了迅速、准确、有效的急救,为患者争取急诊手术赢得宝贵的时间,并为后期治疗及预后打下良好基础.结果:本组186例中抢救成功165例,成功率88 8%;死亡21例,死亡率11.2%.结论: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为提高救活率、降低并发症及伤残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提高了正确的诊断率和抢救成功率、降低伤残率和病死率、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特点为反复咳嗽、略痰、呼吸困难呈进行性加重,常并发肺心病和呼吸衰竭,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COPD在各类致死疾病中排列第六位,占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总数的20%.尽管抗感染、解痉平喘、氧疗等处理是改善症状、控制病情发展的重要措施,但合理、正确的护理亦是取得佳疗效的关键因素.2010年1 ~ 12月,找院收治COPD患者138例,经精心治疗和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卞丽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育龄妇女健康体检贫血状况调查分析

    调查某地成年人贫血发病情况,目的:全面了解妇女的贫血情况,建立我省育龄妇女贫血的基础数据.方法抽取受检者静脉血,应用抗碱血红蛋白(HbF)和血红蛋白A(HbA)定量测定对人群进行贫血初筛,同时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RBC、Hb、HCT、MCV、MCH、MCHC、RDW等7项血液学指标分析.结果在497例从某地受检人群中,贫血的检出率为7 85%,进行调查.来孕、育龄妇女贫血患病率各年龄段之间存在差异,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孕妇贫血患病率随孕周而增加,在孕晚期患病率达50.07%.结论:该地区人群中贫血患病率较高,高于同地区其他民族,这可能与他们的婚俗习惯和自身地区特点有关.缺铁性贫血是育龄妇女常见的营养性缺乏病,也是反映妇女营养状况的一项重要的指标,严重影响妇女的身体健康,尤其是孕产妇贫血对儿童的身体健康也造成严重损害,应该引起重视,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作者:张红雨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超声诊断永存下腔静脉瓣1例

    患者女,56岁,既往有明确的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心房纤颤病史1+年,此次因“心悸、心累加重10+天”入院.入院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除明确的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声像图改变外,尚在右心房内探及一条索状强回声附着于下腔静脉入口处,末端游离于心房腔内,并可随血流束摆动,动度较大,剑下切而显示颇佳,CDFI:瓣口血流束色泽较明亮.超声提示:永存下腔静脉瓣.

    作者:蒋萍英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100例呼吸衰竭患者无创通气护理体会

    目的:就100例呼吸衰竭患者无创通气护理体会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呼吸内科2008年6月-2011年3月收治的100例呼吸衰竭患者.男62例,女48例,对100例急慢性呼吸衰竭患者进行BiPAP呼吸机无创通气的治疗中,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100例患者经正确指导佩戴鼻、面罩,治疗中严密观察和精心护理,无一例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患者满意度达到100%.结论:做好护理工作,不仅能拉近护士与患者空间上的距离,更可以拉近护士与患者情感上的距离,是促进医患和谐的重要途径.

    作者:周瑜琼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40例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体会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40例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0例患者经以上治疗后,临床各项检查指标及生命体征均恢复正常,未发生下肢溃烂、坏死及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骨折患者由于手术时间、麻醉、术后长期卧床及持续骨牵引使用围静脉舒张,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因此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并适时用药是预防DVT、防止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作者:车晓明;吴雪花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探讨温度对未分离血清钾的影响

    温度高于40℃对未分离血清钾浓度影响很大,未分离血清在37℃或室温能保持稳定,建议化验宣测定钾时必须及时分离血清,如果不分离,必须严格控制水温箱水温在37℃左右,并且在3小时内完成检测.

    作者:杨顺林;向晚菊;黄小华;张玲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子宫全切术后患者出院后电话回访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电话回访在子宫全切术后出院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对200例子宫全切术后患者进行出院后1月和3月电话回访,了解患者出院后恢复情况、遵医情况,并进行针对性健康指导,然后统计随访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结果:首次随访部分患者存在食欲减退、便秘、阴道血性分泌物、会阴瘙痒、体力恢复及性生活疑虑等症状,经督促来院诊治,继续健康教育,出院3月后再次随访存在的问题得到解决(P<0.05),患者的满意度由电话回访前的87%上升至98.5%( 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电话回访易于了解患者回访需求,提供相应知识宣教,提高患者知识掌握率及电话回访满意度,从而使患者生活质量提高.

    作者:侯春玲;汪顺;刘婷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弱视患儿的治疗

    弱视是指单眼或双眼好的矫正视力低于0.8,而眼部没有器质性病变的一种视觉状态.弱视的治疗效果取决于年龄、弱视程度和对治疗的依从性.1弱视的治疗关键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2弱视的治疗目标不仅仅是视力的提高,立体视觉的建立才是终目的.3治疗的时机视觉发育的敏感期为:出生-12岁视觉发育的关键期为:出生-3岁在此期间,儿童视觉的形成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和破坏而导致弱视的发生,同时,此期间内弱视经恰当的治疗和训练,视力可恢复,一旦超过这一阶段,弱视的治疗将变得非常困难.

    作者:王菁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待产妇心理调查与心理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待产妇的心理状况对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保证产程顺利完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6月~2010年6月共收治待产妇200例的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处于分娩时的产妇心情主要有紧张孤独、兴奋和忧伤、恐惧忧虑.结论:通过心理护理,使产妇顺利分娩.

    作者:蒋世菊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关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发病诱因、治疗及预防

    产科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是许多致病因素导致的病理生理过程,患者发病急骤、病情凶险,治疗困难,死亡率高.若能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可明显降低死亡率.现对我院7例产科急性DI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周茵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全面推行院务公开 促进医院和谐发展

    院务公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医院的重要内容,是提高职工民主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意识,促进和提高医院的民主管理和科学决策水平的有效举措.笔者就如何实行院务公开提出以下几点看法.一、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院务公开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要增加工作的透明度,把需要职工知道的事情以及群众关心、敏感的热点、难点问题公开给群众,让职工监督并帮助医院执行.在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职工代表大会等形式,强调实行院务公开、加强民主监督管理的重要性,强化职工群众对院务公开的全员参与意识.同时我们不断引导职工关心医院的发展,关心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作者:张震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妇产科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在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临床资料,探讨剖宫产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2009年6月~2011年6月进行分娩的产妇166例,将产妇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分别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缩宫素进行产后出血的预防,评价两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孕妇产后2小时平均出血量为( 224.5±59.1) ml,24小时平均出血量(297.9±72.4) ml,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P<0.01).观察组患者共发生产后出血15例,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18.07%,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P<0 01).讨论:欣母沛在剖宫产中起到了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率、显著减少出血量的作用,存在一定的副作用但不影响安全性,在产后出血早期诊断、提前预防中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劲璇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化疗药物对病人血管损伤的防护

    通过静脉血管给药化疗是恶性肿瘤病人一种重要有效的治疗手段.多数化疗药物的毒性大,刺激性强,给病人的血管带米损害.化疗病人由于长期的静脉输注,血管弹性变差,脆性增加,容易出现静脉炎,血管硬化等问题.如果化疗药液外漏还可引起血管周围软组织炎症、粘连,严重者可出现组织坏死和溃烂,长期不愈,甚至影响化疗的正常进行,给病人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造成严重影响.我们在临床实践中采取综合措施合理使用和保护静脉血管,使血管炎和化疗药物外漏性损伤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化疗病人的静脉使用次数及时间明显提高和延长.体会如下.

    作者:何素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根除幽门螺杆菌(Hp)三联疗法的临床分析

    目的:3种三联根除幽门螺杆菌(Hp)治疗的疗效等临床分析.方法:将315例门诊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给予3种不同方案的正规三联根除Hp治疗1周,4周后复查14C呼气试验,检查Hp根除状况.结果:A组(方案一)正规根除治疗1周的105例患者中,4周后用同样方法复查患者Hp感染的情况,完全转阴者占91.42%,B组为71.43%,C组为53.3%.而A组相对于B、C组副作用率稍高,A、B组相对C组费用高.结论:方案较方案二、三根除Hp的效果显著,根除率高;方案二三副作用相对小;方案三费用低;临床医师需根据具体需要选择具体方案.

    作者:虞轶琴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整体护理措施探讨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对我院介入治疗78例冠心痛患者进行护理.包括术前心理沟通和教育,术中配合以及术后穿刺处、并发症等整体护理.结果:术后5例出现手臂胀痛,3例出现排尿困难,1例出现血管迷走神经反射,2例发生腹痛.经护理处理后不适症状均在术后24h内消失,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经过对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患者的密切观察、与精心护理后,可以明显减少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术后的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

    作者:苟燕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无痛人工流产术应用米索前列醇后的临床观察

    目的:无病人工流产术应用米索前列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米索前列醇在无痛人流术前舌下含化,阴道后穹隆置药与普通无痛人工流产术对比,观察镇痛效果,子宫颈松驰度,手术时间,术出血量及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米索前列醇舌下含化用于无病人工流产术,使无痛镇痛率达100%,宫颈松驰软化率高,缩短了手术时弊,减少术中出血,有效避免术后不良反应.讨论:米索前列醇能充分改善宫颈松驰度,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中的出血量、且口服(舌下含化)进径较阴道后穹隆置药起效快.方法简单易行效果好,副作用少.

    作者:张慧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护理工作中的运用

    目的:在护理管理过程中,建立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制定风险防范、风险处理等全方位管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将风险减至低限度.方法:加强护理人员对护理风险的识别;强化管理的理念,以人为本;健全风险管理机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结果:提高了护理人员对护理风险的识别能力,执行操作流程时更加科学、规范.结论:实施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对预防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减少护理纠纷起到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瑾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98例胎儿畸形的检测结果与分析

    目的:探讨超声筛查在出生缺陷产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本院98例住院分娩的出生缺陷儿与产前超声检查结果对比分析.结果:98例胎儿畸形中漏诊4例,诊断率95 9%.结论:超声可以实时观察胎儿的各个部位及脏器,超声筛查在产前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提高出生缺陷的产前诊断率为早期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支持.

    作者:薛保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在JCI指导下的住院患者服药规程

    为了转变医疗经营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从根本上提高医院的管理质量,从而确保病人的安全我院引进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CI)医院评审标准,医院护理部根据JCI的标准要求完善各种制度及不断改进护理流程和护理重点环节.为提高病人的用药安全护理质量.制定了规范药品管理制度和流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规范如下:住院患者服药1医嘱处理和调剂程序11医生下达医嘱后,办公护士查对医嘱后将信息发送到中心药房,信息内容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临床诊断、病历号、床号、药品名称、规格、用法用量等《处方管理办法》要求的基本内容.

    作者:马学敏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误诊1例分析

    患者,男,43岁,因反复发作胸闷、憋气、咳嗽3年余,加重伴发热1月余,于2011.10.23入住我院心内科,给予改善心功能,扩张气道、抗炎等对症处理,患者症状稍有减轻,但仍有胸闷、憋气.因反复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经会诊考虑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遂转入风湿科,查体,实验室及辅助检查,拟诊为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 CSS).给予甲强龙40mg入液静滴,后改为美卓乐40mgqd,并应用环磷酰胺800mg入液静滴,患者病情明显好转.症状改善,血沉、嗜酸性细胞、心衰指标均恢复正常,复查双肺CT明显好转.现激素减为24mgqd,继续应用环磷酰胺.该病临床表现复杂,激素治疗反应好,有哮喘或嗜酸粒细胞增多者需考虑此病的可能,必要时行多系统多部位活检,对于该病应加强认识,减少误诊、漏诊的发生.

    作者:王洪江;邹巧菲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