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部感染老年患者的护理体会

谭艳;吴同旭

关键词:肺部感染, 老年人,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护理.方法:对93例老年肺部感染者同时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梗塞等基础疾病的生理特点出发,就老年人肺部感染的特殊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等方面进行充分的阐述和分析.该文临床资料丰富、详实、充足,护理措施和方法细致、具体、全面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以病人为中心,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心内科的服务对象大多是干部及老年人,对护理工作的要求非常高.我科针对科内特点,结合实际,围绕“以病人为中心,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组织召开研讨会,讨论并制定一系列护理服务措施,获得了较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现介绍如下:1.以病人为中心,制定各项护理改革措施围绕以病人为中心,实施以数量为基础,质量为依据的量化考核:开展整体与责任制护理相结合工作,保证个性化健康教育落到实处;及时调整各班职责,满足病人的需求:改定时排班为弹性排班,缓解了忙、乱的局面.一位老年肺心病患者感叹地说:“我患病八年了,久病无孝子,久病药无威,这次好的这样快,全靠护士小姐给了我心理疏导、知识宣教等各项护理服务,看见护士的笑脸,我的病已好了一半”.

    作者:吴慧玲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护理工作在临床诊疗中的协调作用分析

    目的:对影响护士整体素质提高的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以发挥其积极作用与临床协调发展.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二甲医院90名护士进行一般情况调查、临床实践能力、与患者沟通能力、专业满意度和科研能力4个方面的调查.结果临床实践能力较强,其余依次为沟通能力、专业满意度和科研能力结论建议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重视护士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有利的时间和空间,提高其整体素质.

    作者:张玉洁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肝脓肿患者的护理

    目的:总结对肝脓肿患者的护理体会,以提高对肝脓肿患者的护理水平.方法:对2007年2月至2011年8月期间,我科收治住院的17例肝脓肿患者进行观察,总结了肝脓肿患者的临床特征,重点分析护理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结果:针对肝脓肿患者的病情和治疗特点,护理方面要对患者加强营养支持的护理、发热的对症护理、经皮肝穿刺抽脓治疗的护理、并发症的护理、心理护理以及抗生素治疗中应注意的护理问题.结论:加强对肝脓肿患者的护理,有助于患者更好的配合治疗和顺利康复.

    作者:麦肖兴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饮食管理

    通过对95例糖尿病合并缺血心脑卒中患者进行饮食管理,科学合理地安排每日膳食,对比患者住院期间和出院后血搪,血脂水平,发现饮食管理是控制血糖、血脂的有效手段,可以促进患者病情恢复,预防脑梗塞复发.

    作者:曹伟芹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疗效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并比较阿立哌唑和利培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08年5月-2009年7月收治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阿立哌唑(47例)和利培酮(49例)治疗;疗程均为8周,治疗结束后评价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结果:阿立哌唑组患者显效率为72.3%,利培酮组患者显效率为71.4%,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2,4,8周两组患者PANSS量表阳性症状,阴性症状,精神病理症状及总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体重增加,静坐不能,肌强直,震颤,月经紊乱及泌乳等不良反应方面,阿立哌唑组患者发生率明显低于利培酮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临床效果相当,但前者不良反应较少,特别是在体重增加,月经紊乱及泌乳等方面,可作为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首选药物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傅萍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严重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急救护理

    总结28例严重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急救护理.认为重点是抢救休克、合并伤的观察、骨盆制动、心理护理.急救治疗护理24h后,1例合并全身多脏器损伤抢救3.5h死亡,另1例伴肝脾破裂失血性休克于入院后6.5h死于剖腹探查术中,其余均抢救成功.

    作者:徐仙琴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高原地区重症急性胰腺炎68例报告

    我院地处海拔3658m的拉萨市,于2000年2月至2010年2月10年间,共处理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患者68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68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30例,年龄21 ~ 71岁,平均42 9岁.世居藏族48例,移居汉族20例.诱因饮食或饮洒引起38例,胆源性28例,高血脂症1例,不明原因1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BalthazarCT分级≥Ⅱ级,人院48h内Ranson分级≥3项和(或)Apachell评分≥8分.均诊断为重症急性胰腺炎.

    作者:王勇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误诊1例分析

    患者,男,43岁,因反复发作胸闷、憋气、咳嗽3年余,加重伴发热1月余,于2011.10.23入住我院心内科,给予改善心功能,扩张气道、抗炎等对症处理,患者症状稍有减轻,但仍有胸闷、憋气.因反复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经会诊考虑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遂转入风湿科,查体,实验室及辅助检查,拟诊为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 CSS).给予甲强龙40mg入液静滴,后改为美卓乐40mgqd,并应用环磷酰胺800mg入液静滴,患者病情明显好转.症状改善,血沉、嗜酸性细胞、心衰指标均恢复正常,复查双肺CT明显好转.现激素减为24mgqd,继续应用环磷酰胺.该病临床表现复杂,激素治疗反应好,有哮喘或嗜酸粒细胞增多者需考虑此病的可能,必要时行多系统多部位活检,对于该病应加强认识,减少误诊、漏诊的发生.

    作者:王洪江;邹巧菲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按摩加毫针刺法治疗睑黡26例疗效观察

    睑黡,俗称“黑眼圈”,是指眼睑周围皮肤呈暗黑色有如淡墨滴于旧棉纸上,而无其他眼睛疾患的病证.2010年3月至2010年4月期间,笔者采用局部按摩结合毫针刺法治疗睑黡26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笔者在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征集符合睑黡标准者52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6人,年龄18-30岁,甲均年龄21.1岁:病程3个月-3年,平均病程1 8年.对照组26人,年龄18-29岁,平均年龄209岁;病程2个月-4年,平均病程1.7年.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王燕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浅谈沟通艺术在护理工作中的实践

    通过内科护理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分析沟通艺术在护理工作中的表现形式、重要性及必要性,并据此探索出相应的护理沟通技巧,以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作者:张福英;倪素琴;李冠君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微创治疗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200例报告

    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的病变只是局限在下肢浅静脉,包括了大隐静脉及其分支,病变的浅静脉会逐渐伸长、扩张以及蜿蜒屈曲,甚至可能是卷曲成一个团,尤其是在站立的时候极为明显.在患者的早期,会出现酸胀、不适以及疼痛的现象,如果病变时间长的话,特别是小腿的踝部皮肤,通常会出现营养性的改变,会有色素沉着、脱屑以及瘙痒等等的症状,甚至会有湿疹.本文选取了某医院从2005年至2006年的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200例,来对微创治疗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

    作者:张清泽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桥本氏甲状腺炎与甲状腺癌微小癌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桥本氏甲状腺炎(HT)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特征及共同病因.方法:对照分析2008至2011年桥本病并发甲状腺微小癌10例资料.结果:本组桥本病并发甲状腺微小癌发病率为16.94%( 10/59).全组出现甲状腺结节的患者均进行了手术治疗,全部随访1个月至3年无死亡及复发.结论:桥本病并发甲状腺微小癌临床诊断较困难,术前常规B超、细针穿刺、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有科于术前、术中确诊及正确的手术方式选择.

    作者:张彪;田财耀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特点为反复咳嗽、略痰、呼吸困难呈进行性加重,常并发肺心病和呼吸衰竭,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COPD在各类致死疾病中排列第六位,占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总数的20%.尽管抗感染、解痉平喘、氧疗等处理是改善症状、控制病情发展的重要措施,但合理、正确的护理亦是取得佳疗效的关键因素.2010年1 ~ 12月,找院收治COPD患者138例,经精心治疗和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卞丽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推进“无红包医院”创建之想

    “无红包医院”是一面旗帜、一个品牌,更是一种追求,是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自创建“无红包医院”活动以来,很有成效,已充分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为进一步巩固”无红包医院”创建成果,应始终保持创建“无红包医院”的高度、强度和力度,以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为动力,把创建工作列入年度卫生工作综合目标,将创建活动与医院精神文明建设、医院行风建设、医院廉政文化建设、医院管理年、医院平安建设等紧密结合,做到组织上有保证,工作上有位置,考核上有标准,一起部署,一起落实,并贯穿到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同时坚持标本兼治,突出工作重点,不断拓展创建活动的内涵、从而有力地推进创建工作有序进行.

    作者:周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大型风灾的急救护理体会

    目前全球自然灾害频繁发生,2011年4月17号13时许容桂地区遭遇一常龙卷风,多处房屋受损倒塌,多人受伤,我科共接诊24人,其中男性16人,女性8人.1、临床资料通过救护车出诊接回12人,自行来院12人.经过一系列对症处理后,1人死亡、1人送上级医院,1人蛛网膜下腔出血入颅脑外科,4人骨折入骨科处理,其余经清创缝合,抗炎后自行离院.2、急救流程2 1接到120出诊电话后,派出4名医护人员,2辆救护车到现场.2.2请示报告制度,电话通知科室护士长、主任,逐级上报.

    作者:罗秀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心血管住院患者的药学与监护探讨

    目的:探讨心血管住院患者的药学和监护.方法:临床药师到我院心血管内科进行查房实践,给予住院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全方位的观察和监护.结果:通过全面的药物治疗护理监护,患者能够安全、及时、有效的合理用药,可以积极的预防药物的不良反应.结论:良好的用药监护,是保证心血管住院患者安全用药的必要条件,临床药师和医师应加强沟通相互学习,增强对合理用药的认识,重视用药过程的监护.

    作者:贺大伟;楚雪原;褚雪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中医辩证与西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的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中医辩证方法与西医方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的疗效.方法:将95例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包括患者43例,我们给予中医辩证方法治疗;对照组包括患者42例,我们给予西医方法治疗.现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辩证方法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李妙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穴位埋线对慢传输型便秘者胃肠动力学和胃肠道激素的影响

    目的:评价定位埋线对慢传输型便秘( STC)患者胃肠动力学和胃肠道激素的影响,观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STC患者111例随机分为埋线组和莫沙比利组,分别采用定位埋线治疗和莫沙比利治疗2个月.检测血浆胃泌素(GAS)、P物质(SP)和血管活性肠肽(VIP)胃肠道激素,症状体征半定量评价临床疗效,结肠传输试验(GITT)动态追踪结肠传输功能,随访12个月了解复发情况.结果:①干预后埋线组血浆GAS、SP和VIP升高(P<0.05),莫沙比利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②埋线组近期治愈的优势是莫沙比利组的2 23倍(P=0.030);③GTTT显示:疗前、疗后0、1、3和6个月肠道标记物残留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6.388,P=0.00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F=44.296,P=0.000)).两组标记物残留数量趋势变化不平行(F=24.254,P=0.000).④埋线组和莫沙比利组12个月复发率分别是16.7%和429%(P=0.033).结论:STC患者存在明显的胃肠动力学和胃肠道激素异常,穴位埋线可调节胃肠道激素分泌,增强胃肠动力,从而到达长期的症状缓解效果.

    作者:陈永军;徐涛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腔道介入治疗应用于治疗前列腺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腔道介入治疗前列腺是的行效.方法:将我院收治前列腺患者167例,经腔道介入治疗后,电极导管在局部病灶处,靶向治疗,目标明确,通过电极导管直接将高浓度杀菌药物导入病灶,药物在高频电磁场作用下直接杀灭致病微生物,使病灶处血液循环、淋巴循环加快,激活免疫细胞和性神经细胞,从而快速杀死致病微生物,并不断冲洗将其排出体外.结果:腔道介入治疗,具有高频电磁场热效应、震荡效应、高压灌注、高效能药物导入以及尿道灌注冲洗作用,对于前列腺特异性感染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安全无创,无毒副作用,是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佳选择.

    作者:魏丽娜;李文慧;王玉红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消化系统类癌诊断和治疗

    目的:探讨和分析消化系统类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选择2010年3月到2011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消化系统类癌45例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男性为27例,女性为18例,年龄分布为为46.7±11.6岁,病程分布为2.4±1.8年.研究对象进行内镜检查,将内镜下或者手术中活检取样进行病理学和免疫组化学诊断.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参加本研究.结果:消化系统类癌患者内镜下分布部分分析显示直肠为24例,位于胃窦患者的为6例,贲门为5例,胃底为4例,十二指肠为4例,球降部为3例,乳头处为1例,其他类型为2例,均为胃窦部多发性类癌.采用消化内镜治疗的患者为23例,其中内镜下电凝电切术为14例,病灶清除为9例,外科病灶切除术为6例,直接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为7例.术后随访效果良好.结论:消化道系统类癌疾病类型较多,应采用病理学和免疫组化进行确诊,采用早期治疗临床疗效较好.

    作者:崔桂花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