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俊云;洪远东;杨玥涛;包意芳
血吸虫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是一组以谷胱甘肽为共同底物的具有解毒功能的同工酶,在血吸虫生长过程中起关键性的作用,是近来较受关注的一种血吸虫抗原.其中日本血吸虫和曼氏血吸虫体内的GST(SjGST和SmGST)是当前研究较深入的血吸虫候选疫苗,二者的同源性很高[1],构建的疫苗免疫小鼠和猪等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除产生抗感染的免疫保护作用外还具有降低虫荷数及雌虫生殖率等作用,有些疫苗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M][2,3[M]].对于GST疫苗产生的保护性免疫效果已有较深的研究,故在此不再赘述.然而GST在虫体的具体位置,GST的理化性质及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机制,GST的损害和抑制对血吸虫生理功能产生的具体影响,GST疫苗与某些药物联合使用产生的治疗效果等仍然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本文综述了GST以上诸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斯健;童新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人体寄生虫学是医学领域的基础部分,传统将其纳入形态学的范畴.建立人体寄生虫标本数据素材库涉及到大量的寄生虫形态结构、生活史、显微及大体标本图片和影像等内容.作者按照人体寄生虫形态进行分类,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建立了图片和音像数据素材库,克服了传统寄生虫标本静态、检索效率低的弊端.
作者:陈海宁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圆孢子球虫卵囊孢子化过程中的形态学特征. 方法取腹泻患者粪便中的圆孢子球虫置2.5%重铬酸钾液内室温培养,先后在第5、7、14、21、28、35、60和90 d显微镜下观察卵囊发育情况. 结果新鲜粪便中的卵囊呈圆球体形,大小为(9.15±0.70) μm,囊壁透明,内有3~8个折光颗粒呈簇聚排列而成的淡绿色桑葚胚.卵囊置重铬酸钾液中培养至第5 d和第7 d,部分虫体内折光颗粒减少,第14 d出现由3~4个大颗粒构成的桑葚胚的卵囊,第21 d观察到发育为两个孢子囊的卵囊. 结论圆孢子球虫卵囊大小为(9.15±0.70) μm,孢子化后的孢子囊大小为4.68~6.25 μm×3.125~4.68 μm,孢子化时间长,孢子化率较低,仅为28%.
作者:张炳翔;俞慧;张莉莉;陶洪;李彦忠;李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在我国,儿童蛲虫感染较为普遍,严重时可影响儿童的健康和发育.儿童蛲虫感染与幼儿园和家庭的环境卫生状况及个人卫生习惯密切相关.10年前作者曾对北京地区部分幼儿园进行过学龄前儿童蛲虫感染调查,总感染率为20.4%,其中城区学龄前儿童感染率为1.75%,郊区为31.02%.之后采取了儿童蛲虫感染普查、普治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环境卫生状况及个人卫生条件也有了极大改善.为了解儿童蛲虫感染防治效果,于2004年的5月,在北京地区两幼儿园进行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栗绍刚;吴赵永;冯曼玲 刊期: 2004年第05期
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晚期血吸虫病(下称晚血)门脉高压主要的并发症,首次出血病死率约为20%~40%,2年内再出血率高达70%.因此,晚血食道及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如何有效控制出血和预防反复出血是一个重要的临床课题.目前认为,食管和(或)胃曲张静脉内压力升高是静脉破裂出血的重要因素,迅速准确确定出血部位和病因并及时作出正确处理,对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程理;熊衍琨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7种硬蜱基因组 DNA的随机扩增多态性,探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在硬蜱分类中的应用. 方法提取草原革蜱、森林革蜱、青海血蜱、台湾血蜱、刻点血蜱、龟形花蜱、卵形硬蜱DNA.选取3条不同的随机排列碱基顺序的多聚核苷酸单链为引物(P5、P6、P7)进行 RAPD-PCR扩增反应.将扩增产物制备成DNA图谱,对这7种硬蜱的DNA多态性进行分析. 结果 7种硬蜱分别扩增出不同数量与不同分子质量的DNA片段.有些硬蜱基因组DNA扩增产物中具有相同的DNA条带,这反映出它们的基因组DNA具有同源性;同时又具有各自独特的DNA条带,且DNA条带的亮度也有差异. 结论 RAPD技术可以准确地区分这7种蜱.
作者:杨银书;常德辉;赵红斌;史智勇;马黎萍;张继军;第五进学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和掌握青海省人体重要肠道寄生线虫流行现状. 方法应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和透明胶带肛拭法镜检肠道线虫. 结果查出人体肠道线虫3种,各虫种感染率分别为:蛔虫8.89%(950/10688)、蛲虫6.65%(122/1834)和鞭虫0.06%(6/10688);男、女蛔虫感染率分别为8.02%(415/5177)、9.71%(535/5511),蛲虫感染率分别为6.49%(62/955)、6.83%(60/879).蛔虫感染率不同地区、性别、年龄、民族、职业间差异均有极显著意义(P<0.005);蛲虫感染率各地区间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05),不同年龄感染率差异也有显著意义(P<0.05). 结论青海省人体蛔虫和蛲虫感染率较高,危害较为严重.应积极普及健康教育,加强学校和幼儿机构蛔、蛲虫病防治.
作者:吴献洪;何多龙;刘巴睿;张静宵;刘培运;刘海青;马霄;蔡辉霞;赵延梅;曾诚;刘玉芳;胡兰省;王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比较弓形虫不同地理株(RH株、ZS2株、GT株)GRA7基因的异同. 方法从弓形虫不同地理株的基因组DNA中扩增出GRA7基因,对目的基因用限制性内切酶(Esp3I、CfrI、MboI)酶切并比较.将目的基因克隆至pGEX-4T-1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JM109,进行测序并比较. 结果 PCR扩增出3株弓形虫的目的基因片段,大小均在500~750 bp之间;经3种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其大小均与理论值相符;3株弓形虫GRA7基因序列相同. 结论弓形虫不同地理株GRA7基因具有高度保守性.
作者:郑斌;何蔼;李卓雅;申川军;余南;郑焕钦;张瑞琳;李道宁;詹希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众所周知,3S 系统即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全球定位系统(Globe position system,GPS)和遥感系统(Remote sensing system,RS)是一项全新的科学技术,它广泛应用于军事、农业、环境、气象等方面,并取得了很大成效.在公共卫生方面,已经成功应用3S系统对一些媒介疫源性疾病进行监测和预测[1].
作者:余晴;郭家钢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建立用包皮成纤维细胞(Human foreskin fibroblasts, HFF)培养弓形虫速殖子的方法. 方法将包皮环切术切下的包皮在含青、链霉素的Hank's液中充分洗涤后,用眼科剪子剪成0.5 cm3的组织小块,移入培养瓶中培养,待HFF细胞长满瓶底后,用胰酶消化并将其接种到培养皿中的盖玻片上培养, HFF长满盖玻片后,用弓形虫速殖子感染HFF,镜下观察并于1、2.5、4、5.5、10、23和32 h取出其中一皿中的盖玻片,经姬氏染色、二甲苯透明后,镜下观察速殖子生长情况. 结果弓形虫速殖子大多在感染后 3 h~5 h侵入HFF,32 h左右,假包囊破裂,释放出虫体. 结论成功建立了用HFF培养弓形虫的方法.
作者:许丽芳;杨秋林;张愉快;梁瑜;伍和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四川省于1996年达到消除丝虫病标准,尚存淋巴液肿患者903例,无新发慢性丝虫病患者检出[1].为了解患者转归和有无新发病例,作者等于2000~2002年对全省慢性丝虫病患者进行了复查核实,并对部分县10岁以上居民进行了整群抽样调查.
作者:张富南;饶忠秀;范黎;姚可;刘志荣 刊期: 2004年第05期
顺式氯氰菊酯(奋斗呐)是一种高效、持久、低毒对环境污染小的杀虫剂.以往对氯氰菊酯的使用,大多推荐浸泡蚊帐方法,很少采用滞留喷洒灭蚊.而云南省的广大疟区,多为贫困地区,居民蚊帐覆盖率和使用率都很低,因此,用药液浸泡蚊帐控制疟疾媒介很难奏效,故滞留喷洒成为首选的方法.但在使用过程中,当地居民反映该杀虫剂效果不佳.为有效控制传疟媒介,作者对目前使用的顺式氯氰菊酯进行了模拟滞留喷洒效果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杜尊伟;姜进勇;王丕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通过药代动力学研究,为选择高效杀棘球蚴药物阿苯达唑(Albendazole, ABZ)新剂型提供参考. 方法选用24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大分子物(Macrosol)-ABZ(Mac-ABZ)组、脂质体(Liposome)-ABZ(L-ABZ)组、前体脂质体(Pre-liposome)-ABZ(Pre-L-ABZ)组及片剂ABZ组.按ABZ 50 mg/kg经口灌药,分别于灌药后1、2、3、4、5、6、7、8、12、24、36、48 h采尾静脉血,用HPLC法测定血中ABZ及其代谢产物砜(ABZSN)和亚砜(ABZSX)浓度.血药浓度数据用3P87药代动力学程序软件包分别进行模型嵌合.以Akaie's 信息判断AIC值、回归系数、拟合优度等.用PEMS Ver 2.1统计软件进行显著性检验,确定药物在体内的配置状态,观察其药代动力学特征. 结果 1)Pre-L-ABZ:相对于片剂ABZ,Pre-L-ABZ剂型中ABZ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46.54%(P>0.05),ABZSX为267.76%(P<0.01),ABZSN为155.29%(P<0.01);Pre-L-ABZ的消除速度常数(β)为(0.05±0.02) l/h,半衰期(t1/2β)为(17.16±6.48) h,清除率(CL)为(0.06±0.01) ng/ml.片剂ABZ的β为(0.10±0.04) l/h,t1/2β为(6.60±2.03) h,CL为(0.11±0.04) ng/ml,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Pre-L-ABZ和片剂ABZ由中央室向周边室转运的转运速效常数(K12)分别为(0.15±0.07 ) l/h和(0.03±0.02) l/h,差异有显著性(P<0.01).给药后48 h小鼠肝脏ABZSX浓度:L-ABZ组为 95.87 ng/ml,Pre-L-ABZ组为101.3 ng/ml,片剂ABZ组为23.596 ng/ml,差异有显著性(P<0.05);Pre-L-ABZ组小鼠各时间点血药浓度(ABZ、ABZSX、ABZSN)均显著高于片剂ABZ组(P<0.05).2)Mac-ABZ: Mac-ABZ和片剂ABZ的吸收速度常数(Ka)分别为(0.81±0.24 ) l/h和(0.38±0.18 ) l/h(P<0.05);相对于片剂ABZ,Mac-ABZ剂型中ABZ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 76.53%,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ABZSN和ABZSX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显著提高,分别为283.45%(P<0.01)和192.27%(P<0.01),各时间点的血药浓度也显著高于片剂ABZ(P<0.01). 结论 1)Liposome、Pre-liposone作为载体可显著提高血中ABZSX和ABZSN浓度及其生物利用度,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存留时间,加快体内分布速度,并具有明显的肝脏靶向性;与Liposome比较,Pre-liposone具有稳定性好,储存时间长,不易氧化分解等特点;2)Macrosol作为载体可显著提高ABZ的吸收率、ABZSX和ABZSN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及血药浓度.可尝试以Liposome、Pre-liposone、Macrosol为载体制备ABZ新剂型,提高ABZ的抗棘球蚴效果.
作者:张金辉;温浩;王建华;冯晓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调查移民建镇地区血吸虫病流行因素,为制订该类地区血吸虫病控制对策提供依据. 方法选择退人不退耕的单退点和退人又退耕的双退点各2个,采用常规方法调查各试点钉螺分布、人畜感染以及滩地野粪污染情况. 结果移民建镇试区钉螺分布广,单退点感染螺密度较双退点高,两个单退点钉螺感染率分别为0.69%、1.88%,两个双退点钉螺感染率分别为0.39%、0.29%;滩地野粪污染仍较严重,尤其以单退点为甚;人、畜血吸虫感染在单退点相当严重,居民血吸虫抗体阳性率(IHA)高达20%以上,耕牛粪检阳性率高达34.48%. 结论移民建镇地区依然存在血吸虫病流行因素,单退点血吸虫病流行更为严重.
作者:张世清;汪天平;张功华;吴维铎;夏长根;汪奇志;葛继华;方国仁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识别日本血吸虫大陆株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Sj CuZn-SOD)基因,构建Sj CuZn-SOD的真核表达载体.方法将曼氏血吸虫(Sm)的CuZn-SOD全长cDNA序列上网比对, 寻找Sj 相关EST.设计特异性引物从尾蚴cDNA文库扩增相应序列,经双酶切、连接、转化,克隆入pcDNA3.0真核表达质粒,并鉴定阳性克隆. 结果找到Sj 相关EST(登录号BU794891),核酸阅读框(ORF)分析和BLAST比对分析等方法判断为Sj CuZn-SOD完整的cDNA编码序列,含462 bp完整阅读框,编码154aa.经单双酶切、PCR扩增、核酸测序鉴定,验证成功构建了pcDNA3.0-SOD真核重组表达载体. 结论成功构建真核重组表达载体pcDNA3.0-SOD,为在真核表达系统研究Sj CuZn-SOD基因功能奠定了基础.
作者:赵霞;吴忠道;李孜;余新炳;徐劲;朱家勇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初步探讨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pcDNA3.1-SjRho GTPase DNA疫苗、重组蛋白疫苗以及联合疫苗免疫的保护机制. 方法将pcDNA3.1-SjRho GTPase DNA疫苗、重组蛋白疫苗分别及联合疫苗免疫昆明鼠后,分不同时间采集血清,以ELISA法测定总抗体及IgG亚类. 结果重组蛋白疫苗及联合疫苗诱导产生的抗体效价较高,DNA疫苗及联合疫苗诱导产生的抗体以IgG2a为主,重组蛋白疫苗诱导产生的抗体以IgG1为主. 结论 Sj-Rho GTPase基因DNA疫苗及联合疫苗主要诱生Th1型细胞免疫应答,重组蛋白疫苗主要诱生Th2型体液免疫应答.
作者:张冉;易新元;曾宪芳;张顺科;蔡春;Larry McReynolds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辐照旋毛虫肌肉幼虫(TsML)免疫小鼠对日本血吸虫攻击感染的保护效果. 方法用60Co照射的TsML经腹腔免疫小鼠15只,另设TsML匀浆和生理盐水免疫组作为对照.在两次加强免疫后(1次/周),分别用日本血吸虫尾蚴攻击感染.感染后第40 d解剖小鼠,计算虫荷,并对肝组织中的虫卵和雌虫子宫内的虫卵进行计数.同时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成虫形态结构进行测量分析. 结果 1)辐照TsML免疫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小鼠虫荷数、肝组织和雌虫子宫内的虫卵数显著减少;免疫小鼠体内血吸虫虫体及睾丸、卵巢发育受到明显影响;2)TsML匀浆免疫组的减虫效果较差,减卵效果及虫体、睾丸、卵巢发育与辐照TsML免疫组相似. 结论辐照TsML和匀浆TsML免疫均能诱导小鼠产生对日本血吸虫攻击感染的保护作用,且辐照TsML较匀浆TsML具有更好的保护效果.
作者:陈代雄;周豪杰;沈浩贤;詹希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近年来,双链RNA介导的基因沉默(RNA干扰)已在许多动植物中发现,并成为研究基因功能的强有力的工具.为确定蚊虫细胞中是否有RNA干扰现象,以期为利用RNAi效应消除蚊虫抗药性研究奠定基础. 方法设计5′端带T7启动子的绿色荧光蛋白(GFP)及糜蛋白酶特异性引物,PCR扩增目的基因获得5′端带有T7启动子DNA片段,体外转录成单链RNA,退火后形成双链RNA.转染带有GFP基因的昆虫细胞表达载体pAct.GFP和双链RNA进入C6/36 蚊虫细胞,72 h后收集细胞,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GFP的表达差异,用半定量RT-PCR检测GFP的mRNA的表达水平. 结果转染糜蛋白酶基因双链RNA和pAct.GFP质粒的细胞及仅转染pAct.GFP的细胞的GFP表达水平没有明显差异;转染GFP基因的双链RNA和pAct.GFP质粒的细胞的GFP表达水平显著下降,达40%~50%,GFP的mRNA的表达水平也相应下降了60%. 结论在蚊虫细胞内,双链RNA能特异性的抑制相应的同源性基因的表达,引起基因沉默,证实蚊虫细胞内RNA干扰现象的存在.
作者:公茂庆;顾燕;马磊;李秀兰;胡小邦;孙艳;孙立新;孙静;钱瑾;朱昌亮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普通实验动物可携带多种寄生虫,且有各自不同的易感寄生虫.寄生虫感染不仅危害实验动物的健康,也可影响实验结果,甚至引起人兽共患性疾病的传播.因此,实验动物的寄生虫学等级是实验动物质量标准化的重要内容[1].由于驱虫药物的不良作用和对实验的干扰作用,不允许使用药物防治实验动物的寄生虫,综合防治措施是控制实验动物寄生虫感染的有效方法.本中心自2002年4月开始饲养清洁级实验大、小鼠,综合性防治措施保证了实验动物质量.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陶元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囊虫病(Cysticercosis)是常见的人、畜寄生虫病,其中对人或家畜危害严重的有猪囊虫病、牛囊虫病和羊囊虫病,分别由猪带绦虫、牛带绦虫和绵羊带绦虫的中绦期所引起.该病的防治传统上以药物为主,但肉品中药物残留及对环境安全的危胁,使人们把目光重新投向安全、有效的疫苗研制和开发.传统疫苗所用抗原有全囊虫抗原、分泌/代谢(E/S)抗原、异源抗原以及六钩蚴抗原,这些疫苗都能对囊虫病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但由于囊虫不能通过体外培养增殖,因而E/S抗原和全虫抗原来源都很有限,极大地限制了其应用,制约了囊虫病疫苗的研究.
作者:骆学农;郑亚东;才学鹏 刊期: 200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