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南宁市2002-2014年食源性疾病监测分析

张静;张秉慧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 报告, 问题
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近年南宁市食源性疾病发病的流行特征,揭示其监测、报告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方法 收集2002-2014年南宁市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防疫站)病案档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报告的食源性疾病发病数据,和南宁市4家哨点医院2012-2014年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数据,分析其特征. 结果 2002-2014年南宁市辖区共报告食源性疾病366起,发病5 894例,死亡17例.其中病因明确288起,占事件总数的78.68%,发病5 098人,占总病例数的86.74%.2013-2014年共主动监测2 61 1例食源性疾病腹泻病例,致病菌总检出率为7.2%,诺如病毒检出率高,其次为沙门菌. 结论 致病微生物污染导致的食源性疾病是南宁市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儿童乙型肝炎病毒疫苗免疫效果监测及强化免疫小年龄探讨

    目的 分析学龄前儿童完成乙肝疫苗0、1、6月龄三针基础免疫后表面抗体衰减情况,探讨再次强化免疫乙肝疫苗的小年龄,为制定科学的强化免疫策略提供相关依据.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襄阳市1 431名年龄18月龄~7岁儿童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通过分析不同年龄段未感染儿童表面抗体阳性率,计算表面抗体衰减的小年龄. 结果 本次调查的襄阳市区1 431名儿童,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100%,首针及时率98%.59例儿童的母亲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其中56例儿童经过免疫接种后未感染乙肝,3例儿童(0.2%)处于乙肝病毒不同感染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HBsAb阳性率显著降低,18月龄~<2岁为90.3%,2~<3岁为48.6%,3~<4岁为49.7%,4~<5岁为52.7%,5~<6岁为44.3%,6~<7岁为40.8%(趋势性卡方检验x2=118.61,P=0.000);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儿童的HBsAb阳性率显著高于未及时接种者(x2=5.798,P=0.019).而HBsAb阳性率在不同性别、不同乙肝疫苗接种剂量和其母是否HBsAg阳性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新生儿首针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可提高HBsAb阳性率.对于完成乙肝疫苗三针基础免疫后的儿童,HBsAb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长显著降低,有必要在2~3岁时进行乙肝血清学标志物检测,及时复种,建议推行2岁及以上儿童乙肝疫苗加强免疫策略.

    作者:鲍春;陈德黎;王秀华;司谦;潘攀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限制性摄食对小鼠血中β羟丁酸水平及大脑皮质脂蛋白脂酶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限制性摄食对小鼠血中β羟丁酸(beta-hydroxybutyrate,βOHB)水平及大脑皮质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 lipase,LPL)表达的影响. 方法 50只健康成年C57BL/6J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于禁食0、8、12、16 h和24h后采血,采用ELISA法测定βOHB的水平.另取20只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禁食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禁食组小鼠采用隔日禁食的方式连续处理4周,对照组小鼠自由摄食,实验末期称重并分析体脂比(体脂肪含量占体重的百分比),再分别采用Real-time RT-PCR法和Western bolt法检测大脑皮质LPL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小鼠血中βOHB水平随着禁食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禁食0、8、12、16和24 h后的小鼠血中βOHB水平(mmol/L)分别为(0.93±0.13)、(0.95±0.37)、(1.33±0.26)、(1.68±0.13)、(1.74±0.27);与禁食0h比较,禁食12、16及24h的小鼠血中βOHB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禁食16 h和24h的小鼠血中 βOH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二者均明显高于禁食12 h的小鼠血中βOHB水平(P<0.05).在整个实验期间隔日禁食组及对照组小鼠均未见异常表现,两组小鼠体重及体脂肪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隔日禁食组小鼠大脑皮质LPL 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1;P<0.05). 结论 禁食12~24 h的小鼠血中βOHB水平明显升高;隔日禁食处理4周可上调小鼠大脑皮质LPL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

    作者:李心蕙;詹志鹏;张静竹;任亚浩;赵越;安丽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丹阳市乙肝疫苗联合免疫球蛋白母婴阻断效果分析

    目的 评价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和乙肝疫苗联合免疫对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阻断效果. 方法 对2011-2015年在丹阳市辖区各医院832例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产妇所产婴儿,于出生后12 h内接种100 IUHBIG及10 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并按0、1、6方案完成疫苗全程接种.在儿童>12月龄时采集血样进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定量检测,并调查母亲分娩方式、出生医院信息,分析其与乙肝母婴阻断效果的关系. 结果 832例HBsAg阳性孕产妇所产婴幼儿HBsAg阳性34例,阻断成功率为95.91%,抗-HBs阳性793例,阳性率95.31%.母亲HBeAg阳性阻断成功率(90.95%)低于母亲HBeAg阴性的婴儿(97.47%) (x2=16.409,P<0.0001),婴儿抗-HBs阳性率(92.46%)也是低于HBeAg阴性母亲(96.21%)(x2=4.756,P=0.029);未发现出生医院、分娩方式和监测月龄与阻断效果有关. 结论 HBIG联合乙肝疫苗对HBsAg阳性母亲垂直传播乙肝病毒有较高的阻断率和保护率,且不受出生医院、分娩方式和监测月龄的影响.

    作者:眭志祥;袁卫建;郑彬;朱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贺州市86例14岁以下艾滋病致孤儿童生活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贺州市两区三县14岁以下艾滋病致孤儿童的生活、社会救助、健康保障等现状. 方法 采用自制自评量表以及访谈的方式获得86名艾滋病致孤儿童的主观满意度评价.通过民政部门获得他们所在家庭的领取救助情况. 结果 贺州市大部分艾滋病孤儿是以家庭寄养的方式生活在有血缘关系的亲戚家,但是这样的抚养方式还是让24.42%的调查对象称生活不够稳定,并有20.93%的调查对象不满意现在的生活.在政府救助和医疗保障方面,政府救助覆盖了所有接受调查的对象家庭.91.86%的调查对象参加了医疗保险,参加接种国家免费疫苗达到100%.96.51%的调查对象接受过1次以上健康体检,76.74%的调查对象还每年接受1次体检.调查对象除1例患“肌萎缩”、1例患“皮痒”、2例“鼻炎”外,其他儿童未有常见疾病及传染病. 结论 贺州市艾滋病致孤儿童在当地政府、社会组织的关心扶持下,艾滋病致孤儿童生活、教育得到了有力保障,身心都保持健康.综合抚养模式可能有利于艾滋病致孤儿童生活更稳定、更有保障.

    作者:黄冬瑞;周一心;罗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金山区某学校一起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疫情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分析一起学校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及其感染病毒基因型别,探讨可能传播途径,为有效控制疫情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类似疫情现场处置提供经验. 方法 制定统一病例定义,在全校学生及教职员工中开展主动病例搜索,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和回顾性队列研究进行分析;采集未经治疗发病学生呕吐物、粪便或肛拭子,食堂员工及食堂环境样本,发病班级饮用水及环境拭子,运用实时荧光RT-PCR进行诺如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样本进行RT-PCR,PCR产物纯化、测序,序列经核酸比对确认,应用Clustal X、MEGA5.1等软件分析基因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采用Excel2010软件建立数据库,Open Epi3.03在线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2014年11月18-24日,该校共报告病例36例,19日为发病高峰(19例).病例集中分布在二(3)班,罹患率为55.81%(24/43),其次为二(10)班,罹患率为14.29%(6/42);症状以呕吐为主(97.22%),发热(38.89%)、腹痛(36.11%)及腹泻(8.33%).回归性队列研究显示参加舞蹈兴趣班为发病危险因素(RR=6.67,P<0.01).经实时荧光RT-PCR检测,16份发病学生样本中诺如病毒核酸阳性6份.序列比对结果显示,Jinshan06、Jinshan09等6株基因同源性为100%,其与GⅡ.P17_GⅡ.17/Kawasaki323、GⅡ.17/Oki-nawa/FP027/2012等株基因同源性高达98%,均属GⅡ.17型诺如病毒,指示病毒同源. 结论 本次疫情是一起因密切接触引起GⅡ.17型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疫情.

    作者:宋灿磊;刘天;杜荐如;朱建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脐带血血清总胆红素检测在新生儿溶血病早期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脐带血血清总胆红素检测在新生儿ABO溶血病(ABO-HDN)早期诊治中的意义,为早期筛查诊治新生儿溶血病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2013年3月-2016年2月浙江省台州医院482例母婴ABO血型不合新生儿为研究对象,进行ABO溶血三项试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脐带血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分析脐带血血清总胆红素与HDN溶血三项不同试验结果、母亲血型、黄疸出现时间的相关性. 结果 482例新生儿中ABO-HDN发生率为31.95%,其中母婴O-O型、O-A型、O-B型各占22.08%、46.75%、31.17%;77例发生高胆红素血症,HDN发生率、脐带血胆红素水平、抗体释放试验与游离抗体试验阳性率母婴O-A/B血型明显高于母婴O-O血型组(P<0.05),HDN发生率、脐带血胆红素水平在母婴O-A血型及母婴O-B血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体释放试验与游离抗体试验阳性率母婴O-A血型明显高于母婴O-B血型组(分别x2=5.265,P=0.021;x22=9.075,P=0.000),脐带血总胆红素在日龄≤3 d组明显高于日龄>3 d组,脐带血总胆红素水平DAT阳性患者明显高于DAT阴性患者(P<0.05),脐带血总胆红素水平在DAT阳性患者之间、DAT阴性患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游离试验阳性与阴性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脐带血总胆红素水平越高,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越高(r=0.741,P<0.05). 结论 对于ABO血型不合新生儿脐带血血清总胆红素检测及溶血三项试验在早期诊治ABO-HDN方面有重要意义.

    作者:方声;黄邀;卢洪萍;范海玲;周露丹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斑贴试验对皮炎湿疹类患者变应原检测分析

    目的 探讨皮炎湿疹类患者主要变应原种类分布情况. 方法 对178例皮炎湿疹类患者依据疾病类型分为面部皮炎组(103例)、手部湿疹组(48例)和外阴湿疹组(27例),均进行斑贴试验,并以同期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 结果 三组患者斑贴试验总阳性率为74.16%,面部皮炎患者阳性率为69.90%,手部湿疹患者阳性率为79.17%,外阴湿疹患者阳性率为81.48%,对照组阳性率为5.00%,四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859,P<0.01),3组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2.357,P>0.05);常见过敏原依次为硫酸镍(25.28%)、卡巴混合物(19.66%)、芳香混合物(19.10%)、重铬酸钾(16.85%)、对苯二胺基质(13.48%),男女性患者斑贴试验卡巴混合物阳性率分别为31.48%、1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54,P<0.01);3组病例中均有超过半数的病例存在2种及以上的阳性变应原. 结论 硫酸镍、卡巴混合物、芳香混合物、重铬酸钾、对苯二胺基质是引起湖州地区皮炎湿疹类患者的主要变应原,通过斑贴试验寻找相应变应原,可指导患者避免接触含有此类物质的物品,对预防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宗宝生;宋颖劼;徐月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2015年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支持调查

    目的 通过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的营养风险及营养支持使用状况,发现当今消化内科营养支持治疗的问题. 方法 采用定点连续采样的方法,对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住院患者使用NRS2002进行连续营养风险筛查,记录患者住院期间营养支持使用情况,包括营养支持方式、热卡量、蛋白质入量以及使用天数.分析消化内科不同疾病患者的营养风险状况. 结果 连续筛查患者1 103例,共纳入符合标准患者786例.营养风险发生率为28.88%,营养支持 率为32.44%.有营养风险、无营养风险患者营养支持率分别为67.40%、1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患者、中青年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分别为30.00%、28.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疾病的营养风险发生率依次是结核(85.71%)、胰腺疾病(72.58%)、肠梗阻(62.50%)、缺血性肠病(53.33%)、消化道出血(50.79%)、胆道疾病(40.91%)、炎症性肠病(37.63%).肠外营养(PE)支持169例,肠内营养(NE)支持93例,PN∶EN为2∶1. 结论 2015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的营养风险发生率高,老年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与中青年患者无明显差别,营养支持既有忽视又有滥用现象,应继续推广营养风险理念,规范营养支持.

    作者:魏天桐;王卉;高媛;怀鑫馨;王化虹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2013-2015年宁波市鄞州区接种门诊流动儿童迁入特征聚类分析

    目的 了解2013-2015年宁波市鄞州区接种门诊流动儿童迁入特征,探索流动儿童摸底宣传干预的工作重点.方法 通过“宁波市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3-2015年宁波市鄞州区登记流动儿童数据,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统计不同月份、年龄、地区、户籍地来源儿童迁入分类情况. 结果 2013-2015年宁波市鄞州区接种门诊共登记流动儿童43 642人,年均增长9.86%.不同月份、年龄、地区迁入儿童数均聚类为3类,3-4月和9-10月为迁入高峰期;1~5岁为主要迁入年龄段;古林、高桥、石碶、姜山、邱隘、潘火、中河为迁入聚集地;按照儿童户籍地来源将33个省份和其它国家聚集成4类,安徽、浙江、江西、贵州、四川、河南、湖南、江苏、湖北、重庆户籍儿童为主要儿童来源. 结论 宁波市鄞州区接种门诊流动儿童迁入在不同时间、不同人群和不同地区及儿童来源之间具有差异性,应针对迁入特点采取针对性的免疫规划摸底宣教干预措施.

    作者:张信江;孙烨祥;平建明;马寅;李保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红河州2010-2014年MSM人群艾滋病相关行为变化趋势及安全套使用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2010-2014年红河州MSM哨点人群艾滋病相关行为变化趋势及安全套使用影响因素,为制定艾滋病防控策略和行为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以重复横断面调查方法,对2010-2014年红河州MSM哨点进行问卷调查和采血,以获取此类人群一般人口学特征、行为学特征、血清学信息、艾滋病防治有关信息. 结果 2010-2014年红河州MSM哨点人群近六个月与同性肛交性行为比例五年间变化不大,平均为89.0%,但近一次与同性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x2=48.686,P=0.000)、近六个月内坚持使用安全套比例(x2=108.923,P=0.000)、近一年做过HIV检测比例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x2=88.252,P=0.000),而近六个月与同性发生商业性行为比例有逐年下降的趋势(x2=42.271,P=0.000).不同年份影响MSM人群坚持使用安全套的因素虽然有所不同,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MSM人群未坚持使用安全套的主要危险因素有不知晓艾滋病知识(OR=13.961,95%CI:3.71~52.61,P=0.000)、未做过HIV检测(OR=4.513,95%CI:2.73~7.46,P=0.000)、未婚或离异人群(OR=2.642,95%CI:1.33~5.24,P=0.005)、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OR=4.138,95%CI:1.36~12.55,P=0.012)、样本来源以“滚雪球”招募方式监测的MSM人群(OR=0.217,95%CI:0.09~0.53,P=0.001). 结论 红河州要加大针对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未婚或离异人群、样本来源以“滚雪球”招募方式监测的MSM人群干预力度,促进其安全套使用,从而降低HIV在男男性行为人群中的传播.

    作者:丁力;王维佳;姚恩龙;张维义;白香莲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江苏省徐州市2006-2015年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江苏省徐州市2006-2015年细菌性痢疾发病规律、流行特征,为制定细菌性痢疾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徐州市2006-2015年细菌性痢疾疫情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徐州市2006-2015年细菌性痢疾报告发病率在10.08/10万~25.99/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为15.03/10万.发病高峰为每年5-10月份,占10年报告发病总数的75.42%.男女年均发病率居首位的均为0岁组儿童;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发病多,占比为56.62%,男女性别比为1.61∶1.分离的菌株型别以福氏志贺菌为主. 结论 徐州市2006-2015年菌痢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并趋于平稳,儿童和中老年农民是防治重点人群.

    作者:谢冰艳;孙传武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胃癌Six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及其在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目的 检测胃癌患者Six1基因启动子低甲基化并研究其在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 specific PCR,MSP)法检测胃癌患者(GAC组)肿瘤组织和胃炎患者(CON组)胃组织Six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比较其差异并分析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对比GAC组中Six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患者和未甲基化患者手术切除、3年死亡率和PFS的差异. 结果 GAC组胃癌患者癌组织Six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24.0%)显著低于CON组(95.0%)(均P<0.05).GAC组胃癌患者癌组织中Six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Lauren's分型、分化程度、肿瘤大径、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TNM分期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ix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患者的D2根治性手术率(100.0%)、切缘阴性率(100.0%)及PFS(23.6±3.5月)均显著高于未甲基化患者[分别为57.9%、47.4%、47.4%、(16.2±2.7)月](均P<0.05),3年死亡率显著低于未甲基化患者(均P<0.05). 结论 胃癌患者Six1基因启动子处于低甲基化状态,作为胃癌病情及预后评估的标志物.

    作者:孔繁静;于红刚;周中银;操寄望;陈明锴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儿童流行性腮腺炎疫苗保护效果配对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 调查腮腺炎疫苗对流行性腮腺炎的保护效果,为制定免疫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整群抽取新疆乌鲁木齐市高新区3~15岁2 100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预防接种证(或接种卡)和监护人问卷调查(含儿童患病史),分别确定疫苗接种信息和流行性腮腺炎病例,按1:1匹配选择对照,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分析腮腺炎疫苗对流行性腮腺炎的保护效果. 结果 共有121对病例及对照纳入研究,腮腺炎疫苗对流行性腮腺炎的保护效果为86.8%(95%CI:76.2~92.7). 结论 流行性腮腺炎疫苗对儿童流行性腮腺炎有较好的保护效果.

    作者:辛秀梅;熊菲;朱洋;郭琪;周晓彬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患者血清和肽素及抑炎、致炎因子的变化研究

    目的 研究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患者血清和肽素及抑炎、致炎因子的变化状态. 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7月于秦皇岛市第二医院进行诊治的54例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患者为观察组,同期的54名健康同龄人为对照组,将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和肽素及抑炎、致炎因子水平进行分别检测,并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中不同程度感染以及不同程度支气管扩张患者的检测结果. 结果 观察组的血清和肽素(CPP=15.65 pmol/L)及抑炎因子(IL-10=25.64 pg/ml、IL-13=9.46 ng/L、TGF-β=1 057.97 pg/ml)、致炎因子(IL-1p=5.45 pg/ml、IL-6=8.84 pg/ml、TNF-α=2.23 ng/ml、sICAM-1=184.95 μg/L)水平表达均高于对照组的血清和肽素(CPP=4.56 pmol/L)及抑炎因子(IL-10=13.34 pg/ml、IL-13=5.15 ng/L、TGF-p=583.45 pg/ml)、致炎因子(IL-1β=1.15 pg/ml、IL-6=3.37 pg/ml、TNF-α=0.75ng/ml、sICAM-1=96.24 μg/L)水平,观察组中轻度、中度及重度感染和支气管扩张患者的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患者血清和肽素及抑炎、致炎因子的变化较为明显,且其表达水平受感染的严重程度影响较大,因此应加强对患者上述指标的监测.

    作者:温辉;杨颖;常海燕;樊云川;杨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三种意识量表评估对植物状态患者意识障碍程度的敏感性分析

    目的 应用3种临床意识量表评估意识障碍程度,比较各量表间敏感性,为其临床使用提供更好的依据. 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2011年9月-2013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康复中心住院的97例植物状态(VS)患者,应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改进的昏迷恢复量表(CRS-R)、中国植物状态量表(CVSS)对患者进行评分,以24周或患者脱离小意识状态(MCS)为评分终点.分析患者由VS转换为MCS时各量表的敏感性及CRS-R量表中各子量表的敏感性. 结果 各量表敏感性分析显示,CRS-R量表诊断敏感性显著高于GCS和CvSS(分别为x2=29.35,P=0.000x2=44.34,p=-0.000),其中又以视觉子量表敏感性高.各量表总分相关性分析显示CRS-R量表与GCS量表在急性期及慢性期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VSS仅在急性期有一定相关性(P<0.05). 结论 CRS-R量表对患者意识障碍恢复过程中的评估敏感性高,其中视觉子量表判断MCS较敏感.而对于意识障碍程度严重且没有明显恢复的患者,各量表的判断一致.因此,CRS-R量表可广泛应用于对患者各阶段意识障碍的评估.

    作者:邓新;刘嘉胜;王璐;乔军;付丽娜;刘睿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β2-微球蛋白在新生儿肺炎肾损伤中的诊断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在新生儿肺炎肾损伤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秦皇岛市第二医院足月产新生肺炎患儿(15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90例为轻中度肺炎,60例为重度肺炎;选择同期健康新生儿(1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新生儿血清中β2-MG、血尿素氮(BUN)和肌酐(Cr)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观察组的血清β2-MG、BUN和Cr水平分别为(4.54± 1.33) mg/L、(2.80±0.72)mmol/L、(34.70±4.64) μmol/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重度与轻中度肺炎分组中,血清BUN和Cr水平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重度肺炎组的血清β2-MG水平(5.90±0.58 mg/L)显著高于轻中度肺炎组(3.64±0.80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血清β2-MG可作为较BUN和Cr更为敏感、准确的诊断新生儿肺炎肾功能损害的指标之一.

    作者:代如民;陈爽;张彦博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2014年中山市户籍人口急性心脑血管事件调查

    目的 掌握中山市户籍人口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水平、人群分布等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急性心脑血管疾病防控对策、开展防控效果评价提供基线数据. 方法 通过中山市2014年内所有有诊断急性心脑血管事件能力的医疗机构和国家死因登记报告系统,收集户籍人口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和疾病信息等现况. 结果 户籍人口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病例9 885例,其中医疗机构收集7 734例(78.24%),死因登记报告系统收集2 151例(21.76%).户籍人口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年龄标化发病率为594.3/10万(以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年龄标化数据进行标化),其中心源性猝死年龄标化发病率为1.8/10万,急性心梗年龄标化发病率为100.4/10万,脑卒中年龄标化发病率为445.3/10万;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男女发病率比为1.77:1;脑卒中发病率高于急性心梗发病率,发病率比为4.1∶1;急性心血管事件院前死亡率高于急性脑卒中院前死亡率,心源性猝死院前死亡率高达85.19%,急性心梗院前死亡率为48.82%;脑卒中病例以缺血性脑卒中为主,缺血性脑卒中占80.6%,出血性脑卒中占19.0%;急性心脑血管事件高发的月份是1月份;45岁以后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病占总发病人数的95.99%. 结论 年龄和性别对中山市户籍人口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病率影响较大,应针对重点人群开展危险因素专题调查和健康干预,终降低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病率和致死致残率.

    作者:黄国贤;胡凯旋;范木耿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2010-2014年湘潭县居民死因监测分析

    目的 分析湘潭县居民死因构成及变化趋势. 方法 对2010-2014年湘潭县死亡居民监测资料进行系统分析. 结果 2010-2014年累计监测人口数为4 929 583人,男女性别比为1.068∶1;年平均粗死亡率为657.34/10万(688.26/10万~644.67/10万),其中男性的年均粗死亡率为758.21/10万(806.12/10万~738.19/10万),女性年均粗死亡率为549.64/10万(562.66/10万~544.61/10万);男性死亡率是女性的1.38倍,男性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女性死亡率无趋势性变化;前5位顺位死因: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伤害、内分泌和代谢疾病. 结论 湘潭县居民主要死因是慢性非感染性疾病和伤害,加强卫生健康建设、健康教育宣传、控制和消除与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将有助于提高本地区居民的健康水平和预期寿命.

    作者:赵佩安;白丽琼;陈海峰;陈天柱;王丹妮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长期住院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长期住院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以及耐药特点,为临床诊断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5年6月期间湘雅医院长期住院老年患者的910份下呼吸道标本的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 结果 910份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1 315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 073株(81.60%),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球菌61株(4.64%),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177株(13.46%),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其它4株(0.30%).其中396(43.52%)份标本为两种以上病原菌混合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30.00%以上,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38.70%.鲍曼不动杆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达到76.50%.肺炎克雷伯菌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19.42%.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占60.00%,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未发现耐药株.结论 长期住院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细菌耐药情况严重,应根据药敏试验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作者:黄洪琳;易斌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某社区不同公共卫生服务模式下的服务效果研究

    目的 研究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不同公共卫生服务模式下的服务效果,探讨各公共卫生服务模式的差异,为社区公共卫生的进一步优化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典型抽样法,在某市选取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15.0软件分析比较其在不同时间实施的公共卫生服务模式的服务效果. 结果 该社区实施过的三种公共卫生服务模式分别为全科医生模式、全科团队模式和家庭医生模式.全科医生模式下的家庭健康档案建档率(90.10%)完成效果较好,家庭医生模式在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100.00%)、高血压患者管理率(91.80%)、糖尿病患者管理率(88.91%)、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100.00%)、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5.61%)及0~6岁儿童系统管理率(90.51%)的服务效果中,均优于全科医生模式和全科团队模式,但在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率(83.02%)方面的服务效果不如全科医生模式和全科团队模式. 结论 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在公共卫生服务各方面的服务效果均较好,具有较高的推广性,可为其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参考和借鉴.

    作者:马晓薇;郑玉建;谢慧玲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