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艾滋病溯源技术研究进展

伍永勤;邹潇白;陈曦

关键词:艾滋病, 现场流行病学, 分子生物学, 溯源技术
摘要:艾滋病溯源能较为精准的尽早发现感染者,明确传播途径,切断传播链,阻止艾滋病病毒传播.本文就传统溯源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溯源技术进行比较.两个技术结合更有利于艾滋病防治的精准性.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产后血性恶露时间延长的相关性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产后血性恶露时间延长的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5年6月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分娩,并于产后42 d在产后保健科复诊的产妇482例,调查记录产妇的基本情况(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分娩方式、喂养方式、产褥期饮食状况、睡眠及生活卫生行为状况、运动情况)以及血性恶露持续时间等资料,并对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状况、分娩方式、喂养方式、睡眠时间及运动情况、药物使用等产妇之间的血性恶露持续时间进行差异比较. 结果 年龄≥35岁血性恶露持续时间(24.4±1.3 d)明显大于25岁以下年龄段产妇(19.1±0.4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自然分娩(21.6±0.6 d)相比,剖宫产组(24.7±0.9 d)血性恶露持续时间延长;睡眠时间充足、饮食方式均衡、产后适当运动和接受产后康复治疗的产妇血性恶露持续时间缩短(P<0.05). 结论 产后血性恶露时间受产妇年龄、分娩方式、睡眠时间、饮食、运动和产后康复治疗等多方面的影响,医生应该重视产后保健的指导.

    作者:高洁;吴颖岚;陈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敌敌畏对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K-N-SH的氧化损伤作用

    目的 研究敌敌畏(O,O-dimethyl-O-2,2-dichlorovinylphosphate,DDVP)对入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K-N-SH)的氧化损伤作用. 方法 MEM培养基培养SK-N-SH细胞,细胞计数测定SK-N-SH细胞群体倍增时间;不同浓度(0~120 μmol/L) DDVP作用SK细胞48 h后,MTT法测定SK-N-SH细胞48h半数抑制浓度(IC50);巴氏染色后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同时分别检测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 结果 SK-N-SH细胞群体倍增时间(36.28±1.46)h;48 h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05.22±5.80) μmol/L;随着DDVP染毒浓度的增高,细胞内MDA的含量逐渐增高,SOD、CAT活性逐渐降低,呈现明显的剂量一效应关系(P<0.05). 结论 DDVP对SK-N-SH细胞有明显的氧化损伤作用.

    作者:杨裔;朱家佳;唐乖;龙鼎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妊娠期糖尿病产妇产后糖尿病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 研究与分析妊娠期糖尿病产妇产后糖尿病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 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2月期间温州医学院附属温岭医院的315例妊娠期糖尿病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产后糖尿病发生率进行统计,并比较不同妊娠前因素(年龄、BMI值、糖尿病家族史、WHR)及妊娠中及产后因素(血脂、血压、孕期空腹血糖、发病时间、孕期活动量及分娩后体重)者其产后糖尿病的发生率,同时以Logistic分析上述因素与产后糖尿病发生的关系. 结果 315例妊娠期糖尿病产妇产后发生糖尿病33例,发生率为10.48%,年龄较高、BMI值较高、存在糖尿病家族史、WHR较高、高血脂、高血压、孕期空腹血糖较高、孕早期发病、孕期未锻炼及分娩后体重升高者的产后糖尿病发生率明显高于年龄较低、BMI值较低、无糖尿病家族史、WHR较低、无高血脂、无高血压、孕期空腹血糖较低、孕中期及孕晚期发病、孕期锻炼及分娩后体重未升高者,且经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OR=9.421,95% CI:2.467 ~ 32.563)、BMI值(OR=2.994,95%CI:1.976~14.568)、糖尿病家族史(OR=8.721,95%CI:2.253~31.563)、WHR(OR=8.104,95% CI:2.015~ 30.567)、血脂(OR=5.281,95%CI:2.087 ~ 22.637)、血压(OR=4.211,95%CI:1.993 ~ 18.524)、孕期空腹血糖(OR=1.052,95%CI:1.015~3.142)、发病时间(OR=0.375,95%CI:0.141~1.252)、孕期活动量(OR=0.948,95%CI:1.256~10.251)及分娩后体重(OR=1.161,95%CI:1.134~3.567)均与产后糖尿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均P<0.05). 结论 2014年5月-2016年2月期间温州医学院附属温岭医院妊娠期糖尿病产妇产后糖尿病发生率较高,且其妊娠前因素、妊娠中及产后因素均是其发生产后糖尿病的重要因素,应给予针对性干预.

    作者:杨幼林;赵荷兰;安利红;蒋莉;张霞晖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HBsAg ELISA阴性血液中HBV DNA、HBVNRAg检测情况及HBV基因变异分析

    目的 研究献血者HBsAg ELISA筛查阴性血液中HBV漏检情况,分析漏检血液中HBV基因型、血清型及S区基因变异与漏检的关系. 方法 收集从2013年11月-2015年10月HBsAgELISA筛查阴性血液31 184份,以高敏HBV DNA及HBV核酸相关抗原(HBVNRAg)方法检测;测定分析HBV DNA阳性者HBV基因序列. 结果 31 184份标本中,HBVNRAg全部阴性,HBV DNA阳性82例,检出率0.26%(82/31 184),其中,HBV B型79例(79/82,96.3%),C型3例(3/82,3.7%).血清型全部为adw(82/82,100%);检测到27个样本分别存在S区突变(27/82,32.9%),其中的21个氨基酸位点突变都集中在主要亲水区(major hydrophilic region,MHR)HBsAg第99~ 169位氨基酸之间.主要突变位点有S区133号氨基酸位点(7/82,8.5%);126号位(6/82,7.3%);161号位(5/82,6.1%);134号位(4/82,4.8%);145号位(2/82,2.4%),其他还检测到121、122、125、128、129、131、132、140、143、150、156、157、158、159、164、166共计21个氨基酸位点47种突变. 结论 HBVNRAg对血筛意义不大,HBsAg第99~ 169位氨基酸之间MHR免疫逃逸变异是导致酶免法筛查漏检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它漏检可由血液中HBsAg浓度较低而检测试剂灵敏度不够等原因引起.血液筛查加入核酸检测方法,能够有效减少单独酶免法检测漏检现象,显著提高血液安全性.

    作者:吕岳峰;朱志斌;黄升中;高兰;唐瑶;谭梅娟;杨丽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铅暴露对神经元和脉络丛上皮细胞的损伤机制研究

    目的 研究铅暴露对神经元和脉络丛上皮细胞的损伤作用及分子机制. 方法 大鼠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和脉络丛上皮Z310细胞体外培养.采用噻唑蓝法(MTT),通过暴露于0~ 50μmol/L醋酸铅24h和48 h筛选适合剂量.两种细胞分别以醋酸铅10 μmol/L处理,于48 h时间点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水平,于24 h和48 h时间点用Westernblot法检测bcl-2、bax及caspase-3蛋白水平. 结果 醋酸铅浓度为10 μmol/L及以上时,PC12和Z310细胞活力均受到显著抑制,故选择10 μmol/L为铅暴露剂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铅暴露后PC12细胞凋亡(TUNEL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P<0.05),Z310细胞凋亡细胞数无显著变化(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醋酸铅10μmol/L处理PC12细胞24 h和48 h后,PC12细胞bax/bcl-2比值显著上升,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也显著增高(P<0.05),而Z310细胞bax/bcl-2比值及cleaved caspase-3蛋白水平均无显著改变(P>0.05). 结论 铅暴露诱导不同类型大脑细胞损伤的方式和途径存在差异,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细胞凋亡参与了铅损伤PC12细胞的机制,但可能并不是铅诱导Z310细胞损伤的主要方式.

    作者:刘杨;宋晗;官瑞丽;刘新秦;沈学锋;陈景元;郑刚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一起学校水痘暴发疫情的流行因素及疫苗保护效果调查

    目的 调查一起学校水痘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明确本起疫情发生及扩散的原因,评价水痘疫苗的保护效果.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疫情流行病学特征,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探讨疫情流行因素和水痘疫苗保护效果. 结果 该疫情总罹患率为5.03%(110/2 188);波及27个班4个年级,三年级和四年级罹患率较高,分别为6.48% (43/664)、5.61% (31/553);疫情历时4个月,共有7个发病高峰;在午托班午休的学生罹患率(7.01%,69/984)高于在家午休学生罹患率(4.18%,41/9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6,P=0.0063;RR=1.68,95%CI:1.16~2.44).本次疫情中,91.82%的病例(101/110)为水痘突破病例.学生水痘疫苗总体接种率为83.09%(1 818/2 188),223名学生曾在本次疫情前罹患水痘;本次疫情发生前,水痘疫苗保护效果为75.51%(RR=0.25,95%CI:0.19~0.32),而本次疫情中,疫苗保护效果为33.50%(RR=0.67,95%CI:0.35~1.29). 结论 应规范校内外午托班管理,防止疫情跨班级传播;一针次水痘疫苗在暴发疫情中保护效果较差,应进行水痘疫苗应急接种.

    作者:旷翠萍;林喜乐;庄辉元;刘卫民;陈戊申;陈伟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艾滋病溯源技术研究进展

    艾滋病溯源能较为精准的尽早发现感染者,明确传播途径,切断传播链,阻止艾滋病病毒传播.本文就传统溯源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溯源技术进行比较.两个技术结合更有利于艾滋病防治的精准性.

    作者:伍永勤;邹潇白;陈曦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不同血清锌水平小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红细胞免疫状态的变化研究

    目的 研究不同血清锌水平小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红细胞免疫状态的变化情况. 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间的75例儿童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血清锌水平的不同分为A组(血清锌<10.0 μmol/L组)15例、B组(血清锌10.1 ~ 10.7 μmol/L组)15例、C组(血清锌10.8~12.5 μmol/L组)15例、D组(血清锌12.6~ 14.0 μmol/L组)15例及E组(血清锌14.1 ~ 15.3μmol/L组)15例,然后将五组儿童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红细胞免疫状态指标进行检测,并比较五组儿童的检测结果. 结果 A组的CD8+、FEIR及RBC-ICR分别为(32.56±3.37)%、(36.67±3.11)%及(19.38±1.35)%,均高于B组的(29.31±3.13)%、(32.50±2.94)%及(15.86±1.17)%、C组(26.42±2.65)%、(29.46±2.80)%及(12.96±1.01)%、D组(23.17±2.41)%、(24.25±2.67)%及(10.44±0.85)%及E组(20.25±2.23)%、(20.27±2.55)%及(7.25±0.63)%,B组则高于C组、D组及E组,C组则高于D组及E组,D组高于E组.A组其他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红细胞免疫状态指标均低于B组、C组、D组及E组,B组则低于C组、D组及E组,C组则低于D组及E组,D组低于E组(均P<0.05). 结论 不同血清锌水平小儿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红细胞免疫状态呈现一定的差异,因此应注意对小儿锌水平的调节.

    作者:田军;邵媛仙;李素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北京市某区2014-2015年生活饮用水应急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通过对2014-2015年北京市某区生活饮用水卫生应急事件监测情况的分析,了解某区生活饮用水应急事件的基本情况,早期发现饮用水卫生问题,为保障居民饮用水安全提供技术支持. 方法 对2014-2015年北京市某区生活饮用水应急事件进行调查,并采集水样样品.依据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对采集的水样进行检验分析;检验结果依据GB/T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评价. 结果 2014年和2015年某区供水系统生活饮用水应急事件均为水投诉事件.投诉数量呈现上升趋势,由28起增加到49起.2014年和2015年某区生活饮用水投诉多内容均为饮用水颜色异常,占比分别为44.83%和38.77%.2014年和2015年投诉问题水样集中在二次供水和自备井供水.2014年和2015年某区水投诉事件样品检测,自备井水质合格率均为低,分别为80.49%和69.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51,P=0.245).2015年二次供水投诉水样合格率高于2014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91,P=0.763).但2014年后,二次供水投诉数量呈上升趋势,由6起增加到24起.2015年投诉事件市政水水样中,不合格指标主要集中在色度、浑浊度和铁.投诉事件二次供水水样中,不合格指标主要为细菌总数、浑浊度和铁.投诉事件自备井水样中问题主要集中在细菌总数、浑浊度、总硬度和硝酸盐. 结论 某区生活饮用水投诉事件主要发生在自备井水和二次供水的供水方式.自备井水和二次供水投诉数量多,水质不合格率较高,需进一步加强此方面的日常监管工作.

    作者:吕鸥;张海霞;郭春城;王富嵩;赵艳玲;张美云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内蒙古贫困农村学生营养知识和卫生行为改善效果评价

    目的 了解“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对内蒙古贫困农村学生营养健康状况改善的效果,分析存在的营养健康问题,为政府部门制定营养与健康相关政策提供信息基础. 方法 利用学生调查问卷,比较分析2012年和2015年内蒙古“营养改善计划”重点监测县-扎赉特旗学生营养知识和行为的相关情况.结果 2015年7个营养知识平均得分(6.9±0.5)显著高于2012年(3.0±1.6)(t =-74.283,P<0.01),2015年男生(6.9±0.6)高于女生(6.9±0.4),初中生(7.0±0.2)高于小学生(6.8±0.6)(t=1.46、3.79,均P<0.01);各知识点平均知晓率2015年(98.3%)高于2012年(42.2%)(x2=508.63,P<0.01),学生对“促进长个子的营养因素”的知晓率低,“对健康的理解”的知晓率高;营养知识来源途径较多的分别是课本、父母或家人和校园宣传或课堂教学,2015年均高于2012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卫生行为情况,2015年较2012年有明显改善. 结论 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4年后,内蒙古贫困农村学生营养水平明显改善,今后要充分利用“课本、父母或家人、校园宣传或课堂教学”,并且开发新媒体对学生进行营养知识和行为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学生营养健康状况.

    作者:韩姝;崔春霞;王海玲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2014-2015年深圳龙岗区男男性接触人群艾滋病高危行为综合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针对男男性接触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的干预效果进行评估研究,为调整干预策略提供建议.方法 在艾滋病高危行为综合干预前2014年9月和干预后2015年9月深圳市龙岗区分别调查了461、513名MSM,比较分析艾滋病高危行为综合干预前后调查的MSM人群知识、行为、HIV、HCV和梅毒感染率变化趋势. 结果 干预后MSM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明显上升(x2=38.53,P=0.00),过去1年接受干预服务的比例明显上升(x2=198.40,P=0.00),过去1年接受艾滋病检测服务的比例明显上升(x2=127.08,P=0.00),近一次与男性发生肛交时每次安全套使用率也由2014年的53.10%上升至2015年的62.02%(x2 =7.78,P=0.01),近6个月与男性发生肛交时安全套使用率也由2014年的50.10%上升至2015年的59.84%(x2=9.31,P=0.00).HIV/HCV/梅毒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尽管从2014到2015年,HIV感染率由15.40%降至12.67%(x2=1.51,P=0.23),HCV感染率由0.87%降至0.58%(x2=0.27,P=0.71),梅毒感染率由13.75%升至20.86%(x2=1.92,P=0.17). 结论 2015年深圳市龙岗区MSM人群接受艾滋病高危行为综合干预后艾滋病防治知识认知水平较高,接受干预和检测服务的比例明显上升,安全套使用率显著提高,但HIV感染率无明显下降,且HIV感染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MSM人群艾滋病防控形势严峻,开展针对MSM人群的持续有效的综合干预是目前艾滋病防控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作者:李晓霞;龙清平;覃佩兰;刘海文;叶伟雄;陈健;王伟绿;陈小燕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湖南省县级结核病防治机构人员工作满意度量表编制

    目的 编制湖南省县级结核病防治机构人员工作满意度测量工具. 方法 参考国内外工作满意度量表,查阅相关文献,听取各专家意见,形成初始量表,对612名湖南省县级结核病防治机构人员进行调查,检测其信度和效度.结果 信度检验显示量表总体Cronbach's α系数为0.923,7个分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20~0.904,效度检验显示7个维度可累积解释总方差的64.974%. 结论 该量表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结核病防治机构人员工作满意度测量.

    作者:谭振;白丽琼;徐慧兰;唐益;龚德华;张传芳;范江静;万燕萍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2006-2015年上海市松江区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状况及防控效果评价

    目的 了解近年来上海市松江区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报告发病及血清感染免疫现状,评价控制效果,为进一步采取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对2006-2015年上海市松江区乙肝的报告发病情况进行分析,对2014年全国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松江区国家调查点数据进行乙肝感染情况的分析. 结果 2006-2015年累计报告乙肝6 339例,发病率为54.14/10万,总体呈下降趋势(x2趋势=296.850,P=0.000),其中急性乙肝报告发病率为7.35/10万,远低于慢性乙肝报告发病率45.09/10万(x2=3 179.779,P=0.000),均呈下降趋势(x2趋势=487.127,P=0.000;x2趋势=42.415,P=0.000).乙肝报告发病率35~岁年龄组高,40岁之前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加呈升高趋势(x2趋势=1 388.621,P=0.000),之后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下降(x2趋势=493.030,P=0.000).20~54岁为乙肝的高发年龄.男性发病率(77.79/10万)高于女性(28.95/10万),其中急性、慢性乙肝和乙肝未分类中男性发病率均高于女性(P<0.01).1~29岁常住人口血清学调查人群HBsAg阳性率为0.47%,anti-HBs阳性率为58.60%.明确乙肝疫苗接种182人,接种率为84.65%,其中15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为100%.调查人群性别间乙肝感染免疫标记物阳性率及疫苗接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岁以下未检出HBsAg阳性.1~岁组anti-HBs阳性率分别高于5~岁组(x2=17.038,P=0.000)和15~29岁组(x2=5.502,P=0.019),而后两个年龄组anti-HBs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835,P=0.092).anti-HBc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P<0.05). 结论 2006-2015年上海市松江区乙肝防控效果较好,特别是免疫规划乙肝疫苗覆盖人群效果显著.

    作者:张清慧;李萌;孔园园;黄锐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2015年长沙市医疗机构职业暴露管理及发生现状调查

    目的 调查2015年长沙地区各级医疗机构职业暴露管理情况、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和原因. 方法 2016年6-10月采用分层抽样调查,其中二级、三级医院采用普查、一级医院采用典型抽样,对长沙地区不同级别共150家医疗机构2015年职业暴露管理、职业暴露人次、职业暴露因素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大部分医院均设置职业暴露职能部门,主要由院感科承担,但也有13.63%一级医院未设置.三级、二级、一级医院职业暴露发生率分别为1.97%、2.91%、4.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53,P=0.00),在三类医疗机构职业暴露人群中护理人员所占比例均为高,分别为75.13%、56.36%、64.18%.三级医疗机构职业暴露管理优于二级、一级医疗机构,引起职业暴露的首位器械为输液器.结论 医疗机构应进一步加强职业暴露管理,落实相关制度,通过培训、规范操作、职业防护等措施降低职业暴露发生.

    作者:潘慧琼;袁雪峰;厉晓玲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2013-2015年广西边境地区长途卡车司机艾滋病相关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了解广西边境地区长途卡车司机艾滋病病毒(HIV)、梅毒及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状况,行为特征变化趋势及其感染梅毒的危险因素,为长途卡车司机针对性干预策略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根据《国家级HIV综合监测点监测方案》,将2013-2015年的4-6月确定为监测时间,监测期间内在广西浦寨边境贸易城的停车场采用“滚雪球、同伴推动”等方法招募调查对象,调查其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相关知识、性行为特征,并采集3~5 ml静脉血进行HIV、梅毒及HCV抗体检测,分析其中HIV、梅毒、HCV感染状况及感染梅毒的危险因素. 结果 2013-2015年每年调查400名长途卡车司机,三年间HIV抗体阳性率为0.08%(1/1 200);梅毒抗体阳性率为3.08%(37/1 200),梅毒抗体阳性率各年分别为2.25%(9/400)、2.25%(9/400)和4.75%(19/400),有上升的势头(x2=4.180,P=0.041),但各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5.577,P=0.064);HCV抗体阳性率为0.75%(9/1 200),HCV抗体阳性率各年分别为0.50% (2/400)、0.50%(2/400)和1.25% (5/4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76,P=0.258).答对6条以上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为99.08%(1 189/1 200),知识知晓率各年分别为97.25% (389/400))、100% (400/400)和100% (400/400),有逐年上升的趋势(x2=16.639,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198,P=0.000).近1年发生商业性行为的比例为11.50%(138/1 200),发生商业性行为的比例各年分别为15% (60/400)、9.75% (39/400)和9.75% (39/400),有逐年下降的趋势(x2=5.412,P=0.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7.222,P=0.030);近1年发生商业性行为时每次都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81.16%(112/138),每次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各年分别为80% (48/60)、87.18%(34/39)、76.92%(30/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435,P=0.511).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HCV抗体阳性是长途卡车司机感染梅毒的危险因素. 结论 2013-2015年广西边境地区长途卡车司机HIV感染率尚处于较低水平,梅毒和HCV感染率略高,应重点关注年龄较大的长途卡车司机,需要不断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干预措施,以切断经性途径的传播扩散.

    作者:何波;农丽萍;姚敏;孙恒;张建明;钟海东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2015年沧州市学龄期儿童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研究影响沧州市学龄期儿童超重或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为控制学龄期儿童超重或肥胖提供指导. 方法 2015年9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按照辖区分别在城区和郊区各选择4所学校,将其中2~4年级的1 117名学龄期儿童纳入为研究对象,采用《小学生饮食行为生活习惯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研究不同性别、年级、地区儿童超重或肥胖比率,研究儿童营养知识、营养态度及生活习惯与超重或肥胖发生的相关性. 结果 超重或肥胖共计266例(23.81%),其中男孩共计172例(31.16%),女孩共计94例(16.64%),男孩显著高于女孩(x2=32.46,P<0.05);城区儿童的超重、肥胖发生率显著高于郊区儿童(26.98% vs 19.30%,x2=8.79,P<0.05);不同年级的超重、肥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5,P>0.05).营养知识及营养态度评分项,体重正常儿童分别为(6.06±1.42)和(2.98±0.84),超重、肥胖儿童分别为(7.43±2.15)和(2.25±0.7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肥胖儿童的营养物质摄入量显著高于正常组儿童(P<0.05),且超重、肥胖儿童零食摄入频次(每天都吃和每隔1d吃一次)显著高于正常组儿童(P<0.05).超重、肥胖儿童平均每天运动时间少于1h的占85.71%,显著高于正常组儿童(P<0.05),而82.84%正常组儿童平均每天运动时间大于1h.正常组儿童上下学步行方式占56.76%,乘坐私家车占15.98%,超重、肥胖组儿童分别为14.66%和60.1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2015年沧州市学龄期城区男孩容易发生超重或肥胖,加强营养知识教育及饮食、运动干预,对预防儿童超重或肥胖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朱迎春;徐志钦;于红霞;任建立;郭书芹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湖北省2010-2014年新报告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新发感染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湖北省新报告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新发感染状况. 方法 收集2010-2014年湖北省新报告HIV/AIDS信息及其中符合BED检测的HIV感染者首次HIV-1抗体确证阳性样本,进行BED检测,计算新报告HIV/AIDS新发感染比例;分层分析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不同传播途径和不同样本来源新发感染的影响因素. 结果 同性、异性和注射吸毒及其他传播途径的HIV/AIDS中新发感染比例分别为31.47%、15.76%和14.10%,不同传播途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新报告HIV/AIDS中,与>50岁的相比,≤30岁(OR=1.284,95%CI:1.065~ 1.549,P=0.009)的更可能是新发感染;与农民及民工相比,商业服务、学生和干部职员(OR=1.412~2.616,P=0.034~ <0.001)更可能是新发感染;与其他就诊者检测相比,通过检测咨询、MSM(男男同性)干预、专题调查、阳性配偶和性伴、羁押人员、无偿献血人员和性病门诊检测(OR=1.559~2.576,P=0.004~<0.001)发现的更可能是新发感染. 结论 2010-2014年湖北省新报告HIV/AIDS中MSM的新发感染比例高;应进一步发挥医疗机构和非政府组织作用,促进高危人群早检测,减少二代传播.

    作者:彭庭海;彭国平;阳凯;陈慧萍;蒋洪林;汤恒;刘聪;郭萌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肿瘤患者孙代肿瘤预防教育效果评价

    目的 了解肿瘤预防健康教育不同方法对肿瘤患者孙代近期干预效果. 方法 随机选取肿瘤患者孙代20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利用E-mail等现代化通讯手段和电子版材料对肿瘤患者孙代进行肿瘤预防健康教育,对照组则利用传统纸质材料.比较教育前后及两种教育方法的教育效果. 结果 (1)实验组干预后的知晓率较干预前提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H”和“I”知识点外,对照组干预后的知晓率较干预前提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的实验组对“肿瘤概念”外其他知识点的知晓率较对照组有所提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孙代肿瘤预防态度均有所好转,干预后实验组各问题正确回答率稍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对不同种行为正确回答率均较干预前有所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良好饮食习惯”正确回答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肿瘤预防教育可提高肿瘤患者孙代对肿瘤预防知识的知晓率、态度和行为正确回答率,利用E-mail等现代化通讯手段和电子版材料教育方法的教育效果优于利用传统纸质材料教育方法.

    作者:余小辉;陈志军;徐赛秀;张宾;彭丽娟;戈永华;熊小玲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佛山市运用新模式查验预防接种证的实施效果评价

    目的 应用信息化手段探索一套查验预防接种证管理工作模式和方法,以提高在校学生查验率和补种率. 方法 在佛山市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学校查验预防接种证管理模块,选取10间试点学校/托幼机构作为实验组进行应用前后查验率、补种率和补种剂次完成率比较,同时选取对照组与实验组进行验证效果对比. 结果 实验组在应用后查验率、补种率和补种剂次完成率分别为99.58%、88.73%和82.28%,较应用前(90.22%、58.01%、57.45%)有显著提高(均P<0.01),且显著高于对照组(92.63%、59.06%、65.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 结论 在佛山市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学校查验预防接种证管理模块适用于佛山市各区大部分托幼机构和学校,可以提高查验证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率,是促进查验证工作和强化管理的有效手段.

    作者:麦冰;陈抒豪;黄劲梅;关绮华;朱志伟;黄嘉殷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宁波市横溪镇2008-2012年出生儿童2剂次水痘疫苗接种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宁波市横溪镇2008-2012年出生儿童2剂次水痘疫苗(VarY)接种情况,为提高2剂次VarV接种率和防控水痘提供参考. 方法 通过“金苗免疫信息系统”收集2008-2012年出生儿童的VarV免疫资料,对2剂次VarV接种现状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 宁波市横溪镇2008-2012年出生儿童2 448人,VarV接种率为98.41%,2剂次VarV接种率为68.75%;2剂次VarV接种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x2=11.915,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本地户籍儿童2剂次VarV接种率高于外地户籍儿童(OR=3.22,95%CI:3.11~3.34);城乡结合部儿童2剂次VarV接种率高于农村地区儿童(OR=1.31,95%CI:1.26~1.36);已完成1剂次VarV儿童中,基础免疫后时间间隔在<3年和≥3年儿童的2剂次VarV接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 487.101,P<0.001). 结论 宁波市横溪镇儿童2剂次VarV接种实施较好,但仍需适时开展以农村为重点地区,流动儿童和基础免疫后时间超过3年的儿童为重点对象的VarV加强免疫健康干预和查漏补种,并扩大查漏补种的年龄范围,以减少疫苗突破病例发生率.

    作者:吴金萍;闻咪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